诸葛亮写诫子书的用意是

如题所述

诸葛亮写《诫子书》的用意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和险躁,让他的儿子懂得恬淡寡欲,要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目标。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诫子书》中流传最广的一句话,也是中国人极为推崇的一句座右铭。诸葛亮老来得子,对小儿子诸葛瞻甚是喜爱。在给兄长诸葛瑾的信中,得意之情也曾溢于言表:“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诸葛瞻是个天才少年,博闻强记,触类旁通。但是诸葛亮却对这个聪明伶俐的小家伙一直很担心,随即和兄长说道:“嫌其早成,恐不为正器耳。”

年少成名,在诸葛亮看来并不是一件好事,聪明过早外露,容易心浮气躁,自我满足,反而成不了大器。所以在家书的一开篇,他就告诫儿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宁静,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有效地计划未来,而且读书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静的环境。

扩展资料:

《诫子书》的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诫子书》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6

可以从下面的文字中总结出答案: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强调他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志远”。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净,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后世一直继承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如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他反映了作者心无杂念,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简单说呢,可以总结为下面一句话: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望采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4-05
『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第一课:宁静的力量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静的环境。

现代人大多数终日忙碌,你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人生方向?

 

第二课:节俭的力量

「俭以养德」。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

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纪律的简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你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

第三课:计划的力量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细心计划将来。

面对未来,你有理想吗?你有使命感吗?你有自己的价值观吗?

第四课: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帮助,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

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

你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第五课:增值的力量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

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

你有否想过,一鼓作气人多,坚持到底人少的道理?

第六课:速度的力量

「怠慢则不能励精」。诸葛亮忠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

电脑时代是速度的时代,样样事情讲求效率,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也一样不谋而合。

快人一步,不但理想达到,你有否想过,有更多时间去修正及改善?

第七课:性格的力量

「险躁则不能冶性」。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

心理学家说:「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

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作出种种平衡,要「励精」,也要「冶性」。你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质吗?

第八课:时间的力量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

诸葛亮忠告孩子时光飞逝,意志力又会随着时间消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间管理」是个现代人的观念,细心想一想,时间不可以被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多也不少,惟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请你想一想,你有蹉跎岁月吗?

第九课:想像的力量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忠告孩子时光飞逝,当自己变得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岁月,也于事无补。

要懂得居安思危,才能够临危不乱。想像力比知识更有力量。

你有没有从大处着想,小处着手,脚踏实地,规划是人生呢?

第十课:精简的力量

以上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精简地传递了具体的讯息。

我相信精简的表达源于清晰的思想,长篇大论的内容,容易令人生厌,精简沟通更有效果。你懂得言之有物地精简沟通吗?
第3个回答  2012-04-06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强调他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志远”。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净,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后世一直继承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如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他反映了作者心无杂念,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就是让自己的儿子先好好学习,再天天向上,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这样他老了回忆往事的时候就能够不为碌碌无为而悔恨了。就是让自己的儿子先好好学习,再天天向上,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这样他老了回忆往事的时候就能够不为碌碌无为而悔恨了。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告诫:一个人的志向要在清心寡欲的状态下才能表现出来,而一个人的节操都是在贪图物质享受中丧失殆尽的。诸葛亮给8岁的儿子写的诫子书,因为他“嫌其早成”,恐其“大时了了”。宁静以致远等等都是针对这个聪明的儿子说的。诸葛亮的担心不是没有错,诸葛瞻最后的才华在政治军事上非常有限。
第4个回答  2019-12-23
诸葛亮写诫子书的用意在于给刘禅,给后世流逝带来更多的教育,让刘氏后人能够更加的体会刘备曾经的内心

诸葛亮写《诫子书》的用意是什么?
诸葛亮写《诫子书》的用意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和险躁,让他的儿子懂得恬淡寡欲,要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目标。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

《诫子书》,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诸葛亮写《诫子书》的用意是教育儿子。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诸葛亮写诫子书的用意是
诸葛亮写《诫子书》的用意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和险躁,让他的儿子懂得恬淡寡欲,要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目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诫子书》中流传最广的一句话,也是中国人极为推崇的一句座右铭。诸...

诫子书 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本文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和险躁。让他的儿子懂得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

诸葛亮写诫子书的意义是什么
意义:目的在于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相关知识补充:诸葛亮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写成《诫子书》。文中告诫其子:品德高尚的人。以宁静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节俭培育良好的品德。不恬淡寡欲,无以明志趣;没有心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

诸葛亮诫子书的用意是什么
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诸葛亮诫子书的用意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他希望儿子能够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和险躁。诸葛亮强调了恬淡寡欲的重要性,并指出只有明确自己的志向,并且保持平和安静的心态,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目标。

作者写诫子书的用意是什么
劝勉儿子勤学励志。《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作者写《诫子书》的用意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不要懈怠、浮躁。强调了静与躁的对立关系,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诫子书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诫子书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

诸葛亮的诫子书中,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告诫他儿子要注意...
诸葛亮的《诫子书》中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告诫她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勉励他生活节俭。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

作者写诫子书的用意
《诫子书》的用意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