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朱熹所写的<<观书有感>>

问渠*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句,不知道*是那还是哪?我小学的时候,课本上写得是哪,现在又写得是那.不明白???请快一点,我这一周就要考试了.谢谢!

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释: 这首诗富于启发而有历久常新。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

鉴 : 镜子。

徘徊:此处指来回闪动。

渠 : 它,指方塘。

【出处】:
中华诗词-南宋-朱熹

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抄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分析欣赏。希望对无心向学,不读书看报,只知玩玩乐乐的青年朋友,有所启迪勉励。

原诗四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它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读愈爱读!你看,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时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第二句更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么静谧可爱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高兴地自问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

这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卷,已经令人读后清新明快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一看题目,是观书的感想,顿时这美的意境升华,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把活水与读书融合了。

原来,大学者朱熹在赞美读书有所领悟,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

大才子朱熹的一首小诗,给我们诸多启示,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啊!

编辑词条
开放分类:
诗词

参考资料:
1.【作者】
2.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婺源(今属江西)人。绍兴十八年(1148)
3.进士,任同字主簿。淳熙时,曾知南康军,提举浙东茶监公事,光宗时,知漳
4.州,入为秘阁修撰。宁宗初,官焕章阁待制。后被人攻击为伪学,落职致仕。
5.所著《晦庵先生文集》一百卷,今存。
6.【注释】
7.①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
8.父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
9.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鉴:镜。古人以铜为境,包以镜袱,用时打开。
10.②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11.③渠:他,指方塘。那得,怎么会。如许:这样。 ④蒙冲:战船。一毛轻:
12.轻如一根羽毛。
13.【品评】
14.有人以为诗是形象思维的产物,所以只宜于写景抒情而不宜于说理。这有
15.几分道理,但不能绝对化。因为理可以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现出来,从而使得它
16.与景和情同样富于吸引力。同时,理本身所具有的思辨性往往就是非常引人入
17.胜的。(枚乘《七发》正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古今诗作中并不缺乏成功的
18.哲理诗。
19.朱熹是刘子翚学生,他父亲朱松文才也很好。也许由于父、师的影响,他
20.在道学中对文学的评价是比较公正的,也写出过一些富于生活气息的好诗。如
21.这两首当然是说理之作,前一首以池塘要不断地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比喻思
22.想要不断有所发展提高才能活跃,免得停滞和僵化。后一首写人的修养往往有
23.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阶段。一旦水到渠成,自然表里澄澈,无句无束,自由自
24.在。这两首诗以鲜明的形象表达自已在学习中悟出的道理,即具有启发性,也
25.并不缺乏诗味,所以陈衍评为“寓物说理而不腐”。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2-02
【年代】:宋
【作者】:朱熹
【作品】:春日
【内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年代】:宋
【作者】:朱熹
【作品】:泛舟
【内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作者】:朱熹
【作品】:观书有感
【内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作者】:朱熹
【作品】:好事近
【内容】:

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中原佳气郁葱葱,河山壮宫阕。丞相功成千载,映黄流清彻。

【作者】:朱熹
【作品】:浣溪沙
【内容】:

压架年来雪作堆。珍丛也是近移栽。肯令容易放春回。却恐阴晴无定度,从教红白一时开。多情蜂蝶早飞来。

【作品】:九曲棹歌
【内容】: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
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三曲君看驾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
桑田海水兮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露碧 毵。
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
林间有客无人识,矣乃声中万古心。
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
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
七曲移舟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
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
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萦回。
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
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
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作品】:满江红
【内容】:

秀野诗翁,念故山、十年乖隔。聊命驾、朱门旧隐,绿槐新陌。好雨初晴仍半暖,金釭玉斝开瑶席。更流传、丽藻借江天,留春色。过里社、将儿侄。谈往事,悲陈迹。喜尊前现在,镜中如昔。两鬓全期烟树绿,方瞳好映寒潭碧。但一年、一度一归来,欢何极。

【作品】:鹧鸪天
【内容】:

暮雨朝云不自怜。放教春涨绿浮天。祗令画阁临无地,宿昔新诗满系船。青鸟外,白鸥前。几生香火旧因缘。酒阑山月移雕槛,歌罢江风拂玳筵。

【作品】:鹧鸪天
【内容】:

脱却儒冠著羽衣。青山绿水浩然归。看成鼎内真龙虎,管甚人间闲与非。生羽翼,上烟霏。回头祗见冢累累。未寻跨凤吹箫侣,且伴孤云独鹤飞。

【作品】:鹧鸪天
【内容】:

暮雨朝云不自怜。放教春涨绿浮天。祗令画阁临无地,宿昔新诗满系船。青鸟外,白鸥前。几生香火旧因缘。酒阑山月移雕槛,歌罢江风拂玳筵。

【作品】:忆秦娥
【内容】:

云垂幕。阴风惨淡天花落。天花落。千林琼玖,一空鸾鹤。征车渺渺穿华薄。路迷迷路增离索。增离索。剡溪山水,碧湘楼阁。

【作品】:西江月
【内容】:

堂下水浮新绿,门前树长交枝。晚凉快写一篇诗。不说人间忧喜。身老心闲益壮,形癯道胜还肥。软轮加璧未应迟。莫道前非今是。

【作品】:西江月
【内容】:

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身心无累久轻安。况有清池凉馆。句稳翻嫌白俗,情高却笑郊寒。兰膏元自少陵残。好处金章不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12-06
《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1.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南宋理学家、教育家与文学家。

2.鉴:镜子。开:打开。

3.天光:天空的光景。

4.渠:代词,它,此处指方塘。那得:怎么会。如许:如此,这样。

5.为:因为。

[评析]

本诗发挥了说理浅显亲切的长处,虽是直说明说,但包含了一种真实的生活体验,容易得到读者的认同,再加上比喻恰当,画面生动,人们不能不承认它是首好诗。最后两句细读令人回味无穷。
---------------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抄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分析欣赏。希望对无心向学,不读书看报,只知玩玩乐乐的青年朋友,有所启迪勉励。

原诗四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它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读愈爱读!你看,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时展开了想像的翅膀。第二句更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么静谧可爱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高兴地自问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

这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卷,已经令人读后清新明快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一看题目,是观书的感想,顿时这美的意境升华,与读书融合了。

原来,大学者朱熹在赞美读书有所领悟,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

大才子朱熹的一首小诗,给我们诸多启示,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啊!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12-04
这首诗富于启发而有历久常新。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
第4个回答  2007-12-10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的(观书有感)(诗)请写出
1、原文 《观书有感》朱熹(南宋)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2、译文 其一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

朱熹的诗《观书有感》:
翻译: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大的舰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地顺漂。全文: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观书有感二首》是宋代学者朱熹的组诗作品。借助巨舰无人能推动却能自由航行在水中,比喻艺术创作...

朱熹的<<观书有感>>,请你写出这首诗。
朱熹能写出这样的好诗,是同他的学问根底分不开的。他是位教育家、哲学家,他与程颢、程颐共创关于理气关系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体系即“程 朱理学”。他勤奋好学,学问广博,在经学、史学、文学等方面均有建树。《观书有感》就是出自他亲身体验得出的独特感受。

朱熹的观书有感的全文
观书有感(其一)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其一全文翻译: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朱熹的《观书有感》全文是什么?
观书有感(其一)朱熹 半亩方塘①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②。问渠③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④来。观书有感(其二)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译文 (其一)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

朱熹的观书有感是一首什么诗
《观书有感》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诗,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作品赏析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

朱熹的《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两首七言绝句观书有感(其一)朱熹 半亩方塘①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②。问渠③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④来。观书有感(其二)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译文】(其一)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

朱熹《观书有感》原文译文及赏析
【观书有感】(其二)(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注释】其一:①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 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鉴:镜。

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表达自己读书感想的诗句是什么
熹在观书有感中表达自己读书感想的诗句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译文:半亩大小的方形池塘里的水光明澄清澈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蓝天和白云的影子倒映在池面上,仿佛悠闲自在地来回走动.它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

你知道《观书有感》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吗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两首七言绝句。两首诗写的是描绘其“观书”的生动感受。其中第一首尤为脍炙人口。【译文】 (其一)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源头为它源源不断的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