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2-03-25
王之涣,高适,岑参是边塞诗人的代表,他们的诗歌大多豪放。多以诗歌描写边地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反映塞上战争和军旅生活以及征人的思乡之情、边境的疾苦,战争的残酷与男儿的豪情壮志等。
王之涣(公元688年—公元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汉族,并州(山西太原)人。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李白的诗清俊飘逸,豪放不羁,绮丽而兼豪爽、雄奇 而且易懂。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至于他的情感,他的诗实在是多,没法总啊。有表现思乡的“静夜思”,有反映腐败的"古风59首",有表现气节的“将进酒”,有表现友谊的“赠汪伦”,有表现倾敬的“赠孟浩然”……大体上他的诗都是以雄奇的想象和奇妙的比喻夸张来张扬出豪迈的胸怀,比如“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连孔子也不放在眼里啊……
杜甫的诗沉郁顿挫,主要表现家国之思,通过反映晚唐时期人民苦难的生活来抒发他忧国忧民的情感和对政治黑暗的不满,与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同情,比如他的“三吏三别”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韩愈诗歌里的情惑意蕴,具有丰富复杂的内涵.首先,韩诗反映了韩愈一贯倡导的"舒忧娱悲"、"不平则鸣"的诗歌理论 韩诗情思广厚,韩诗抒情运用了借古人抒情、托物咏怀、写景言情、叙事抒情的表现手法 韩愈诗歌思想情感大气磅礴,韩诗诗旨情感基调为昂扬。他的诗有的还表现出怀才不遇的怨愤和渴望为国尽忠的雄心。
韦庄是唐末诗坛上一位重要诗人,感伤是他的诗的情感基调。韦庄诗的感伤意蕴主要体现在一些伤春、悲秋、叹老之作中,表现的是末世文人在天崩地裂的特定时代里,由剧烈的心灵震撼所带来的感伤之情。这种感伤之情既是对现实的反映,又是对人生体验所带来的震颤的描述。他的诗的感伤之情不但是普遍的、深刻的,而且是真挚的、深厚的。清代陈廷焯曾用“深情苦调”来评价李清照的《醉花阴》词,其实用它来概括韦庄诗的感伤意蕴,也是恰当的。感伤,是封建社会中失意知识分子对自身境遇、现实人生和时代社会所产生的一种心态与情感。唐末诗人韦庄眼睁睁地目睹了唐末大厦倾倒的全过程,他对现实有揭露,有讽刺,有牢骚,有痛苦,但总体上说,呈现一种感伤基调。
孟浩然和王维都是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诗歌意境恬淡清幽,风格平易近人。王维受佛法禅理影响较深,他的诗常能揭示大自然的幽静恬适之美,表现山水的雄伟气魄,展示农村的生活情趣,意境高远气象开阔。孟浩然以山水隐逸为主要题材,风格恬淡孤清。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到了盛唐时代,我国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成就有三:一是将山水与田园二者结合得更紧密了。二是形神兼备,物我契合。三是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寄托了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 盛唐诗人继承了前代山水田园诗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发展,其笔下景物不仅具化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在山川风物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浑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