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大禹治水教学反思(精选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部编版课文《大禹治水》。讲述了大禹十三年坚持治理洪水,开通河道,治水成功,为民造福的故事。本节课的教学,我竭力想紧扣语文要素:以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展开教学。
教学中,通过课件图片,理解词语冲毁、泛滥、淹没,通过图文结合、多形式的朗读来体会洪水的大,体会老百姓的生活困苦,从而明确大禹治水的意义与迫切。学习“驱赶、恢复”等词语时,我鼓励学生观察字形、结合语境、大胆猜测,再尝试通过联系上文、联系下文、查字典、借助近义词、拆分词语再合并等方法让孩子了解词语的意思,掌握理解的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地训练,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
在领悟人文主题方面,我主要是指导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去朗读故事,学习四处奔走时,让孩子展开想象,大禹都到过哪些地方?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把抽象的词语和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理解词语,力求促使学生积极走向文本,真正体会到禹治水的艰辛与不易,感知他一心为民的精神。接着,通过抓住“十三年”、“三次”、“一次”这组数字,学习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让禹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更加立体、丰满、高大起来。最后通过引导学生先提取具体信息,再展开想象,指导学生借助提示讲述故事。以期让孩子初步形成一个课内外紧密结合的阅读体系,掌握读书的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课文第二小节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抓住关键词“千辛万苦”,引导学生想象大禹“走遍千山万水,察看地形”,“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大海”时会吃哪些苦?会怎样对待?
孩子们都能联系书本,电视中获得的间接经验,大谈大禹的吃苦事迹。有的说,他在爬山的时候,手不小心碰到带刺的植物,会流血,但他咬咬牙,挺过去了;有的说他的鞋子穿破了一双又一双,甚至脚底也起泡,但他还是忍着痛继续察看地形;有的说,到了夏天,火辣辣的太阳照在头顶,热得满头大汗,可是,大禹还是和老百姓一起干着;还有的说,在劈山的时候,一块大石头滚下来,刚巧砸在大禹的脚上,受伤了,可是他只从衣服上撕下一块布,包扎了一下,又和老百姓干在了一起……我对他们说,大禹是吃尽了千辛万苦,他所吃的苦我们说都说不完,你觉得大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于是大禹的坚强,大禹的不怕吃苦,大禹百折不挠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11月24日,《大禹治水》第二教时在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张建刚老师的教鞭下生动开演,圆满结束。我听的上档次的公开课不多,只觉得张老师这节课确实体现了很多闪光的东西,给了我很多启示。我想,当你真正悟透一位名师的教学长处时,如果自己能加以时日照此修炼,必定会取得成功。
这节课,重点、难点都得以清晰地突出,且在轻松巧妙中得以突破。在教师巧妙的引导下,学生得以充分读,充分说,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使整节课一直处于十分和谐的气氛中,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诸方面都得到愉快地发展也提高,体现了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艺,饱满的精神面貌,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正确的道德意识。
在这节课中,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推动了教学预设也生成的和谐发展,富于鼓动性的评价激励更是为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求知欲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请看课堂上张老师运用的一些激励引导的话:“真棒!”“多聪明的孩子!”“真会学习!我们要像他这样会学习!”“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你真会读书!”“越来越好了!”“嗯,老师听你读出了……”“他读得真好!谁也能读得这样好!”“嗯,读得更好了!”“谁能指导老师来写这个字?”“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的?”一句句都在学生幼小的心灵激起层层波浪,让学生一次感受成功,激发了自信,看到了希望。
字词教学是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张老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媒体,并借助图片、示意图来突破对词语的理解。如一开始对“洪水”的理解,张老师就直接用录像来使学生明白。而理解“千山万水”这词,光凭说是没用的,张老师出示了一张示意图和一张图片,使学生比较轻松地就明白了“山”“水”及“千山万水”的含义。
词的内涵不仅在于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生活的体验,这才能理解得深刻,掌握得牢固,并从中受到生活的启发。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千辛万苦”一词,张老师没有直接出示这个词学生说,而是对文本内容作了适当的拓展。在学生理解“千山万水”后,张老师即引导学生猜猜大禹会吃过哪些苦,然后老师讲大禹治水中的一些故事来使学生明白“大禹了很多的苦”,然后让学生找出能表现吃了很多苦的词,学生就明白老师讲的就是“千辛万苦”一词。这还不算,在接下来的理解“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一句时,又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在看、说、读中继续深入感受大禹吃的苦,再次让学生认识到大禹吃的苦是“千辛万苦”。如此,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理解了词语,也加深了对大禹的了解,使大禹的人格魅力逐渐印在学生心里。
再如“制服”“代代相传”“吃尽”等词语的理解,也是顺手牵出,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也记得牢。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本站(课件)地址是:
张老师还善于抓住本课中重要的元素,好文中出现的几个数量词,开展十分巧妙的朗读与教学。如“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还有“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等的教学中,张老师或画简笔画,或运用设计巧妙的课件,深入“巧”出,把枯燥的数字化为动人的事、情、理,在不知不觉中,大禹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不断升华。
在引导学生朗读方面,张老师也十分善于激发学生不断读,深入读的欲望,并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如“谁能把大禹的决心读得更大些?”这样的引导方式比比皆是,他的读词语要“正确、有感情”“读书要动情”也在短短的一节课中深入人心,学生的朗读越来越入情入境。
此外,张老师在引导学生说方面也是方法多样。如一开始时用“淹没、冲倒、无家可归”三个词语进行说话练习时,张老师首先让学生选用一个词语说,再两个,最后三个。这种不断提高要求的方式有梯度,学生不会感觉到太大困难。接着在介绍当时老百姓生活的悲惨情况后,引导学生想想:大禹看到这些情景会怎么想呢?于是学生各抒己见,然后顺利引出下文。再如“假如你是他儿子,你会怎样想呢?”“如果你是老百姓,你会对他说些什么话呢?”等等,都体现了张老师的诱导工夫。
在写字教学方面,张老师也把教学进行得生动有效,当一生说认得“衣字旁”时,他就问学生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说是向年级高的同学请教的,他当即肯定了这位学生,并说:“向别人请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听完这课后,我也听了中心校、我校其他老师的几堂课,从比较中,我明白了要想把语文教好,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引导技巧,还要有颗赏识学生的爱心,有此心,好办法才能成为有效的办法。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大禹是怎么治水的?在教学中我多次通过创造情境,制造悬念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激起学生思维活力方面,这节课上取得收获很大。
其一:通过想象,感受洪水之猛。
第一自然段,我只要抓住“无家可归”一词。“为什么无家?家呢?”引导学生看图,从图上浊浪滔天的景象,想象“滔滔”“冲倒”“淹没”的场面。“归不了家生活会怎样?”接着进一步体会老百姓的苦难。不能让洪水再这样肆虐了,必须治理他。在这紧要关头,有一个人临危受命。此时全班学生似乎迫不及待的呼喊出大禹的名字。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我先出示一组词语:走遍,挖通,察看,引导,劈开,让学生按顺序排列一下,从而揭示大禹治水的全过程。大禹创造性的治水而不是防水当然也是突显其功绩的一个方面,但毕竟不是本课首重点,因此我没有在这里过多停留,而是紧扣“千辛万苦”、“千山万水”、“三过家门不入”等重点词语引领学生细细品读从而理解和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他的吃苦精神。因此,
其二:从数量词中,由学生质疑生发,结合角色表演想象体会治水之难,付出之多。
大禹在外治水13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为什么他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想见呢?我决定以这个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孩子利用文白指导学生想象的,根据教材有意识地创设具体形象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动情,积极地阅读,挖掘课文所蕴涵的情感。
紧接着,组织学生讨论,大禹为什么三次路过家门没有回去。
“他要治水,很忙,没有时间回来”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感觉多数学生都是泛泛而谈。我就引导学生读第二段,“你从哪看出大禹忙于治水,没有时间回来?”学生细读课文,有学生说“他走遍千山万水,要察看水流地形等,长期在外边走的,自然是没有时间回来了。”鼓励学生再读课文,有的学生说“他们要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吃尽千辛万苦,所以没有时间回家。“这个时候,学生已经明白治水的艰难和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道理了。
这一环节我还给孩子们创设了二次想象:
第二自然段写“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这里我要学生结合插图和实际经验,想象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他们会遇到哪些困难。
第三自然段写“禹在外治水13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在教学时,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禹真的不想见家人吗?孩子就此展开了充分的想象。还和同桌创造出角色,如同事,妻子表演对话。
三次想象不仅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促使学生加深了对大禹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
在这堂课中,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做到位,比如说:
1、读的形式单一,缺少变化。
2、老师的话太多。虽然在课前设计时,我已经注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然而,在这堂课的实际教学中,我还是牵着学生走的。
4月24日,我在区一校上了《大禹治水》这一课,现在课已经结束,但关于这一课的思考却还没有停止,这一课给了我很多的体会,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后心得。
一、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传说。大禹的精神是可贵的,作为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也是极具典型性的,可是,作为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课文所要颂扬的大禹精神和文字表达的特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由于学生缺乏对洪水感知的实际经验,因此无法体会到百姓无家可归的悲惨情景,情境创设从一开始就有障碍。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洪水淹没了村庄和田野,房屋倒塌了,庄稼被冲毁了,人们只好四处逃荒”这一课文内容,我就用洪水泛滥的视频引入新课,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的了解洪水的可怕与危害。为本文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
二、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永远是最重要的
我一直认为,任何一篇课文,都要在学生反复朗读,读通读顺地情况下引导学生去感悟课文思想才是最有效的。在本课教学中,我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朗读课文的欲望,以“老师想倾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你们愿意吗?”来调动学生的兴趣,首先让学生自告奋勇读,接着让学生去挑战他,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了,都非常积极,为了照顾全体学生再让学生推荐平时读书少的孩子读,接下来小组读,齐读,这样学生的朗读兴趣空前高涨。在此基础上,我趁热打铁,问学生还想不想读课文,他们声音响亮地回答我“还想”,我话锋一转,说“那就继续读,不过这次是默读”,然后提出默读要求,学生都很投入地去读书了。
三、用心关注学生,而不是关注教案
如果老师上课总是想着自己的教学环节该如何完成,而不去关注学生,倾听学生,那这堂课一定不是成功的一节课。在课堂上,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情,教案可以为学生的学情适当改变,而不是一味地走自己的教学环节,而不是关注学生的学情。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本来还设计让学生背会第四自然段,但我发现学生读得还不够时,我在读上又多用了时间,而事实证明,读得时间多了,学生“读”进了文本,读出了感悟,“我体会到大禹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文章的中心就很容易突破了。
四、面向全体,关注每个孩子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有读书的机会,特别是胆小不敢发言的孩子也能锻炼自己。在课文读到第三自然段时,我让孩子们推荐一位平时很少发言胆子小的同学来读这一段,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了一个孩子的名字,我走近他,一个小小的男孩子面前,“你来读这一段,好吗?”我问他,“我不敢,老师”他小声说,“没事的,老师帮你一起读,好吗?”他轻轻地点了点头,接着开始读课文,由于紧张,刚读了不到一句,就把一个字读错了,同学们都笑了起来,我对同学们说“大家鼓励鼓励他”,在大家的掌声中他的声音越来越大,读的也越来越流利。等他读完,我趁机表扬“你读的挺好呀!怎么不争取读呢,今天你在这么多老师面前读课文,读的还这么好,你超越了你自己,真不简单,老师为你感到高兴……”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看到这个孩子早已热泪盈眶,我相信今天我的一番话他一定会记住的,以后他也会更有自信。
反观自己的教学,我深有感触,我想在很多方面自己还需要不断努力和改进:
第一,对教材分析还应更加深入地钻研,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合理有效。没有深入的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对文本反复钻研,才能体会文本的精华,从而生发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第二,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
第三,规范教师的语言。说话时应该尽量简炼,评价语应该尽量多元化。
第四,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习的。
总之,这堂课带给我很多的启示,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历练,希望我能从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就是为了百姓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大禹历尽千辛万苦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后成功制服洪水的故事。总体来说本节课的讲授很完整,整个流程的衔接合理自然,教学目标基本上也都达成了,既让学生们了解了治水的过程,理解了文章的重难点句子,也让他们理解体会到了大禹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为民的精神。
在讲授课文之前,我先请同学们观看了一则关于洪水爆发的短视频,看过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为后边理解课文中描写洪水的凶猛,灾难的巨大奠定了基础,也帮助了学生从侧面进一步体会禹治理洪水的决心,朗读起来更加的动情。尤其是讲授“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时,许多孩子们眼睛里都含满了泪水,让我十分惊讶与欣慰,惊讶的是我的孩子们竟如此的感性,欣慰的是我的朗读能够吸引孩子们,使他们认真投入倾听。
但是在课堂伊始,我让孩子们自由朗读课文,却出现了齐读的状况让我始料未及,针对这个情况,我及时着重进行了评价强调,引导孩子们区分齐读和自由读的区别,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情况。另外就是,课堂上对孩子们回答的评价语还是不够具体,我更多使用的是“理解的真到位”、“感悟的真深刻”这类话语,而没有具体结合学生的回答去评价,在关注学生具体到个人的这一方面还需要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多聆听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多请教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吸取精华转化为适用于自己课堂的东西,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大禹治水》是语文A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古代的传说故事,生动地描写了大禹带领老百姓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的故事,赞颂了她一心一意为公、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抒发了人民大众对他的感激之情、缅怀之意,使人深受教育。
全篇课文紧紧扣住“治水”这一中心进行展开,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治水前老百姓因水患而无家可归。
课文先写了洪水的水势,“滔滔”形容洪水汹涌,波涛滚滚;
其次写危害,洪水泛滥,淹没农田,冲倒房屋;
结果是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洪水给老百姓造成了巨大灾难,不治不行。
这样就引出了第二部分——治水。课文首先写了大禹下决心治理洪水,然后写大禹仔细观察,挖河劈山,疏导洪水。
“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这两句话写了大禹治水的过程。从几个关键词里进行理解:“走遍”、“吃尽”,一个“遍”、一个“尽”表明了大禹为调查水情走了很多路,吃了许许多多的苦。“千”、“万”都表示很多很多,“九”并不是指数字九,古人以九为数之最大,这里形容大河、大山的多,还要“挖通”“劈开”,可见治水的工程是多么浩大;大禹“仔细”察看水情,“带领”老百姓治水,身先士卒;通过“引导”的方法,使洪水流入大海,不再危害老百姓。从思想到行动上,把大禹治水的过程写得清楚明白。课文还列举了典型事例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的感人故事,使人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大禹为大家,舍小家的可贵精神。“禹在外治水13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13年”强调了大禹治水的时间很长,“三次”和“一次”形成了对比,“十多岁”应大于“13”,说明大禹离开家的时间太长,孩子都不知道父亲的样子,由此可见,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多么可贵啊!第三部分写治水后,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洪水得到治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所以人们非常感激这位治水英雄,大禹的名字也代代相传。
课文的篇幅适中脉络清晰,大禹的形象也更加生动、感人。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感受体会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我就在教学中以文本内容和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相结合进行讲解,拓展延伸。
教学导入时创设情境,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我先出示了一组洪灾的图片,让学生来谈谈看了图片以后的感受,然后再来体会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体会老百姓的“无家可归”,最后引出治水的英雄“大禹”。在讲解大禹治水经过时,特别抓住“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等语句。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及治水工程的浩大。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帮助背诵这一方法效果很理想。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故事时,我出示了一组填空,让学生从这一组数字中来体会大禹的公而忘私。学习第四自然段,用“治水成功后,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会怎样感激大禹?”这一问题引导理解“代代相传”。此时大禹形象在学生的心中越来越丰满,正是让学生畅说自己情感的时机。于是,我让学生谈谈大禹名字中“大”的含义。板书总结文章内容、结构后让学生欣赏大禹治水的视频资料。磅礴的气势、丰富的画面,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对文章的体验再次提升。
这节课读的形式有自读、品读、齐读、指名读,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在品读上更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从而更加体现学生的学。
《大禹治水》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古代的传说故事,讲的是大禹为了拯救百姓,在外治水13年,最后终于把洪水制服的故事。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时,让学生轻声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的体会,接着出示课文中数字的填空,让学生重点抓住“13、三、一、十”这些数字,然后问学生:“从这些数字中,你知道了什么?”这本是一组平淡无奇的数字,但在课堂上,学生却读得特别响亮,并会抓住这些数字来说出大禹的伟大品质。通过填空,朗读、讨论,使学生很快从中悟出这些数字的深刻内涵。最后教学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我抓住了“治水的伟大英雄”这句话,让学生积极讨论:“大禹的伟大表现在哪里?”学生们积极投入而且能抓住前面的数字来讲,从而能说出大禹的伟大之处。因此在教学中,我发现只有设计多种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这与教师平时的教学是分不开的,只有多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乐于表达、会表达。”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中有很多数量词,透过这些数字,我们从中感受到了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关注了这些数量词。
第二自然段中,大禹在察看水流和地形时,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我就让学生展开想像:夏天,大禹();冬天,北风呼呼地刮着,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大禹();有时饿了,他就();渴了();累了()。这一自然段中,“九条大河”、“九座大山”我告诉孩子们这两个“九”也不是实指,而是指“很多”。我再请孩子们想像大禹带领百姓在开河劈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通过想像,大禹不怕吃苦,大禹百折不挠的形象也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第三自然段写了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我让学生圈出其中的数字,再读读这段话。这一连串的数字,让大禹公而忘私、一心为民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篇1 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感受体会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我就在教学中以文本内容和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相结合进行讲解,拓展延伸。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并在视频情境的渲染下,让学生感受洪水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这...
二年级语文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篇1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在教学《大禹治水》时,我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大禹这个古代的伟大英雄,并通过朗读、表演、想象、体会,感受到孩子对大禹的敬敬。 优点之处: 1、在教学中,...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1 部编版课文《大禹治水》。讲述了大禹十三年坚持治理洪水,开通河道,治水成功,为民造福的故事。本节课的教学,我竭力想紧扣语文要素:以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展开教学。 教学中,通过课件图片,理解词语冲毁、泛滥、淹没,通过图文结合、多形式的朗读来体会洪水的大,体会老百姓的生活困苦,从而明确大禹...
二年级语文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大禹治水教学反思1 《大禹治水》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奉献中的一篇文章。本课是一个流传千古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在洪水泛滥成灾,百姓无家可归时,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文章共4个自然段,按起因、经过、结果安排故事情节。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从大禹...
部编版二年级大禹治水教学反思(热门6篇)
部编版二年级大禹治水教学反思(1)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大禹的故事,激发学习热情,我们设计了让学生讲述对大禹的看法,从而全面掌握大禹的形象。这种方法使学生能够将故事与个人见解结合,加深对大禹这一英雄的理解。通过这个环节,大禹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形象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在讲解“三过家门而不...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篇一:大禹治水教学反思范文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是上古时代的治水英雄。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艰难以及所付出的努力”所以我确定了第...
部编版大禹治水教学反思(实用8篇)
部编版大禹治水教学反思(1)在教授《大禹治水》时,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大禹这一英雄形象。通过让学生讨论并分享各自对大禹的看法,帮助他们全面把握全文内容,深刻理解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英雄品质。这样的互动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在讨论中,大禹的坚韧形象也深深地印在了学生心中。在...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这篇课文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是上古时代的治水英雄。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首先思考的是如何让学生了解“大禹为什么会是世人敬仰、代代相传的治水英雄”这个问题。要解决...
部编版大禹治水教学反思(实用8篇)
部编版大禹治水教学反思(1)在引导学生近距离了解大禹,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后,学生对大禹的英雄形象有了初步理解。通过分享个人见解,他们统揽全文,深入理解了大禹这一角色。大禹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形象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部分时,通过一组填空题,结合...
部编二年级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部编二年级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篇1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首先思考的是如何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感受体会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我就在教学中以文本资料和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相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