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400字

如题所述

《三国演义》这个名词大家都熟悉吧,它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书的大概内容是:东汉末年,汉灵帝刘协昏庸无能。后被董卓夺权,曹操等地方诸侯组成联盟,立袁绍为盟主,征讨董卓。董卓后被吕布谋反刺死。再经过一番群雄割据,刘备、孙权和曹操三国鼎立。刘备占益州(今四川),曹操占北方大部分地区,孙权占江南地区。就这样,又经过了100多年,曹操手下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权。建立晋朝,统一天下。其中有三个经典的故事是诸葛亮的三把火,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每次针对的敌人都是曹操,虽然曹操拥有百万雄师,但对于才华横溢的诸葛亮来说,几把火就可以将这些兵士烧的片甲不留。下面来走进这三把火了解了解它们吧!
第一把火。火烧博望坡三国前期,曹操为了统一全国,而攻打刘备,此时刘备投靠刘表,驻在新野。曹操派大将夏侯敦进攻新野。这时刘备已经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在新野设下埋伏,令赵云去诱敌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敦一时轻敌,大败而归。
第二把火,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不甘心,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两名大将率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觉得新野不能久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的东西。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再次大败而归。

最后一把火,火烧赤壁,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同学们,三国给了我许多启发,也让我开始对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人要足智多谋,不能野蛮行事,做事还要三思而后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从黄巾之乱的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府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
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我最欣赏的人物是诸葛亮,他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三国演义》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古代文化,而且让我知道三国中每个人的独特之处,我喜欢看《三国演义》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17
《三国演义》是一本讲述了魏、蜀、吴三个国家的纷争和兴衰过程。在这战火不断的年代,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但是这些英雄旁边当然也少不了足智多谋的军师,诸葛亮就是其中一位最足智多谋的智者,他的大智慧真是让我钦佩,我尤其喜欢《草船借箭》这一章,这一章里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更是让人称快。
这篇文章讲的是:由于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就让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接受了任务,并且立下了军令状。结果诸葛亮三天真的在三天之内向曹操“借” 了十万只箭,让周瑜自叹不如。
在整篇文章中,处处透露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正是他的神机妙算使他成功向曹操 “借箭”。他的神机妙算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巧筹备、识人心、知天文、懂地理。巧筹备表现在:在一个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借箭,将船和船连接起来,利于逃跑;借箭时擂鼓呐喊,能虚张声势;受箭时调转方向,使船两面受箭。识人心表现在:他知道鲁肃这个人忠厚、老实,所以让鲁肃帮他准备船只;他又知道曹操多疑,在有大雾这一天去借箭,他一定不敢大举进攻。又知道周瑜嫉妒他,故意陷害他。
识天文、懂地理表现在:他算准了那天有大雾,敌人探不清虚实,不敢进攻;他又算准了那天有大风,借助风势顺水推舟可以很快将他们送回去。
在《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
例如 “空城计”。司马懿不会想到一向行事谨慎的诸葛亮会冒如此大的险。诸葛亮算准了司马懿一定会认为城中有埋伏不敢进去,结果果真如此。还有“木牛流马”、“借东风”、“三气周瑜”……都表现了诸葛亮的智慧、神机妙算。
想郭靖杨过不通文采,乔峰段誉略显老套,一代宗师东方不败只知深闺绣花鸟啊!这些小说中的人物与诸葛亮相比,诸葛亮反到更胜一筹,因为他身上有一种值得我学习的精神——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精神。诸葛亮的智慧来自于他的勤奋和努力,知识也是靠平时的积累才得来的。看来诸葛亮的聪明不是一时的,是平时日积月累的结果。

怎么样?很好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