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推荐一首有故事有背景的诗或词,加上重点词句的读音和解释及翻译,还要有赏析,还要有诗人的故事和介绍

最好有现实意义。不能是高中出现的诗词。高中老师叫我们到黑板上鉴赏诗词。拜托了!多求两首!你要多少分我尽量满足你,现在分不多,以后一定追还。
你太帅了!可是这个太低俗了点。想来个新颖的。因为这个是初中的。最好是一般人不知道的,还加点野史的

第1个回答  2012-04-09
泊 秦 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
(1) 商女:歌女
(2)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与其幸臣词曲。

[说明]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朝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托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
杜牧另有一首《江南春》,是写金陵春色的,基调开朗得多:“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读罢这二十八字,闭目就能想见唐朝的金陵春色:黄莺于红花绿柳,酒旗飘在水村山郭,风景是极动人的则是许许多多的寺庙,它的缕台在烟雨中放光,这些寺庙是南朝留给金陵的宗教艺术财富。

第二首,你看看可否~~~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作者:苏轼( 1037-1101) 年代:宋 体裁:词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鉴赏
苏轼曾在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突遭逮捕,险些被杀,这便是有名的乌台诗案,黄州是乌台诗案后苏轼的贬所。这首词是抒写苏轼贬居黄州后幽独寂寞,忧生惊惧的一个作品,大约作于神宗元丰三(1080)至是元丰五年(1082)期间(定惠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苏轼清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首先营造了一个幽独孤凄的环境,残缺之月,疏落孤桐,滴漏断尽,一系列寒冷凄清的意象,构成了一副萧疏,凄冷的寒秋夜景,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景语即情语”,这一冷调色的描写,其实是词人内心孤独寂寞的反映。寥寥数笔,人物内心的情感已隐约可见,“谁见”两句,用一个问句将孤独寂寞的心明确的表达了出来。又由于古诗词独特的歧义句,使这句话表达了更丰富的意义:   
一.词人自叹,谁见我寒夜难眠呢?恐怕只有“飘渺孤鸿”了;   
二.寒夜深秋当夜独自往来的幽人正象那半夜被惊起的孤鸿一样。   
在此,幽人与孤鸿互相映衬,虽非同类,但其心相同。实际上幽人即孤鸿,孤鸿即幽人,这是一种互喻的关系,上,下阕所写孤鸿语语相关,词意高妙。再加上反问句的运用,使词的情感得到加强。   
下阕承前而专写孤鸿。描写了被惊起后的孤鸿不断回头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身的一系列动作。孤鸿的活动正是词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苏轼因乌台诗案几乎濒临死地,曾在狱中做了必死的打算,此时出狱,而惊惧犹存;异乡漂泊,奇志难伸,只令人黯然神伤,真是百感交集.“有恨无人省”是词人对孤鸿的理解,更是孤鸿的回头牵动了自己内心的诸多隐痛忧思。“拣尽寒枝”是对孤鸿的行动的描写,更是对自己光辉峻洁人格的写照,并暗示出当时的凄凉处境。苏轼为人正直有操守,为官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故新旧两党虽均将之排斥为异己,苏轼却并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立场。这正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孤鸿:即使无枝可依,也仍然有自己的操守。曹操《短歌行》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苏轼此词化用曹操此意,虽然有乌鹊的凄凉境地,但更多的是面对逆境的自我选择,从而凸显人物内心寂寞中的孤傲孤寂中的奇志,使词人从自怜自叹中升华为另一种人格境界。   
本词明写孤鸿,而暗喻自己,鸿人合一,这首词的境界,确实如山谷道人-黄庭坚所说的:“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托物寓人;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生动传神。   

另一种说法是苏轼写下本词为的是一女子,据《宋十名家词.东坡词》载:   
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闻坡至,甚喜。每夜闻坡讽咏,则徘徊窗下,坡觉而推窗,则其女逾墙而去。坡从而物色之曰:“当呼王郎,与之子为姻。未几,而坡过海,女遂卒,葬于沙滩侧。坡回惠,为赋此词。   

两种说法都有一定根据,看看你信哪种吧!
第2个回答  2012-04-21
泊 秦 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
(1) 商女:歌女
(2)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与其幸臣词曲。

[说明]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朝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托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

求推荐一首有故事有背景的诗或词,加上重点词句的读音和解释及翻译,还要...
二.寒夜深秋当夜独自往来的幽人正象那半夜被惊起的孤鸿一样。在此,幽人与孤鸿互相映衬,虽非同类,但其心相同。实际上幽人即孤鸿,孤鸿即幽人,这是一种互喻的关系,上,下阕所写孤鸿语语相关,词意高妙。再加上反问句的运用,使词的情感得到加强。下阕承前而专写孤鸿。描写了被惊起后的孤鸿不断回...

求 有故事背景的古诗词
1、《金谷园》——唐代·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白话译文:繁华的往事已随着香尘散尽,没能够留下半点踪迹,如茵的春草年年自绿,流水无情地悄悄逝去。黄昏时啼鸟在东风里噬怨声声,飘飞的落花还像那坠楼的人。创作背景:《金谷园》是唐代诗人杜牧...

有没有适合高中生读的古诗,最好要有翻译,背景和赏析
“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则是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这里,上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这首词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诗歌中用比喻,是常见...

姜夔《惜红衣·吴兴荷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体味上下文,言外时时有一种聊遣寂寞的意味。接着下一句「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反用杜甫诗事,直接写出自己客居的无限寂寞来。杜甫《夏日李公见访》诗云:「远林暑气薄,公子过我游。贫居类村坞,僻近城南楼。旁舍颇淳朴,所须亦易求。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不?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清风左右至,客...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翻译及赏析是什么?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宋代〕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译文及注释 译文饥饿的老鼠绕着床窜来窜去,蝙蝠围着昏黑的油灯上下翻舞。狂风夹带着松涛,犹如汹涌波涛般放声呼啸;大雨瓢泼而下,急促地敲打...

终南山翁《终南(一作陈季卿诗)》原文及翻译赏析
译文 霜降寒冷风伴着鹤鸣,乌鸦向着树林集结。长叹的人啊,只能独自面对莲花峰。作品背景 终南山翁:白居易《卖炭翁》中人物,因居住在终南山靠砍柴卖炭生活,故称终南山翁。典故故事 从前有一位卖炭的老人,他以在终南山砍柴烧炭来维持生活。由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砍柴烧炭,使他过早的衰老了,头发...

李白《将进酒》的古文、全文翻译及重点字、词、单个字解释,速求
⑵君不见:你没有看见吗?是乐府体诗中提唱的常用语。君:你,此为泛指。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⑶高堂:在高堂上。另译为父母。朝:早晨。青丝:黑发。此句意为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⑷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⑸须:应当。尽欢:纵情欢乐。千金:大量...

刘禹锡的陋室铭全文赏析及翻译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

急需200字左右的文章古诗,并且附有赏析!
在手法上多用夸张,且往往以巨额数量词进行修饰,既表现出诗人豪迈洒脱的情怀,又使诗作本身显得笔墨酣畅,抒情有力;在结构上大开大阖,充分体现了李白七言歌行的特色。 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作者:唐代杜甫 1、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

雍陶《题君山》古诗翻译及赏析
诗中写君山,没有用色彩浓丽的`词藻作刻画、形容,而只是信手走笔,以极其朴素简练的笔墨操物构景,勾勒出开阔的画面。开首用“烟波”一词别开生面地写君山的倒影以起笔,作者虽写君山之貌,但先避开,没直写,而用平静如镜的湖水来衬托君山气势的凝重。用“影沉沉”来突写君山磅礴之状。“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