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信仰和我国佛教、道教有何异同?要详细一点的,看清楚再回答。

如题所述

很多人分不清佛道两家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特别是两教的生命观的深刻内涵,不深入进去,是很难理解其意的.有一点可以肯定,人类对生命的关注是宗教产生的第一因.

佛道两教同样如此. 人自有自我意识以来其天性就是好生恶死,由于对死亡的恐惧也就产生了种种宗教和崇拜,人类内心深处的死亡焦虑是宗教产生的母胎.

佛学大约产生在公元前六世纪.佛学的前身是印度的古瑜伽.从古瑜伽的经典《奥义书》可以看出,佛教的轮回观,六大圆融说,四蝉八定等等都是直接继承了《奥义书》的思想.缘起论是佛教哲学的核心和基础,由此而阐发的四法谛,十二因缘以及唯识学,揭示了生命的本质和历程.

道学的产生同样如此.道学的产生与佛学几乎同时,早在先秦以前道家就形成以老庄为代表的学术.道家的修持方式在先秦以前的仙道和东汉时产生的黄老道中初具雏形. 道教的经典《道德经》所阐发的道体论,既是宇宙本体论又是生命本体论.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生发的根源和本体,生命既能从道生出发来又有返回到道中去.所谓得道,也就是返本归根,从个体生命返回到生命的本源中去.还虚合道,出有入无,才是生命的永恒归宿.

为求长生,道教以及之前的各种修持方术都把升仙作为修持的目的.为此,道教的传说中有十洲三岛的仙境,还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古仙得道之处,都是有别于尘世的修仙圣地.

自古以来,还有不少经过实修而得道的真人,如王子乔,赤松子,王玄甫,三茅真君,八仙,北七真,南五祖等.秦始皇时的方士徐福渡东海求长生灵药的记载,也就是在这种追求超越生命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

可见,没有对生命修炼的执著追求,就没有佛学和道学的缘起.

佛教生命观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一是生命的本体究竟是什么?二是生命究竟能不能永恒? 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佛教唯识学深入地探讨了生命的层次.它把生命分为八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未那识,阿赖耶识.

识就是感觉.前六识是人的显意识,只是人的外在形式;末那识相当于人的潜意识,它只有在梦中和深层人静中才能感觉,而可赖那识则是人的最后一识,只有这一识才是先天而生的,这才是人之所以存在的根据.

为了解决第二个问题,佛学从缘起论的朴素辩证法出发,认为生命是非断非常,即生即死而又因果相续不断的无穷无尽的流转过程.这种观点怎么理解呢?首先,生命的各种要素都是因缘的和合,都是依它而起,依它而灭.这种依它性佛教称之为自性本空,也就是说恒在的自性是不存在的,生命的存在如梦如幻,任何对生命的执着都是错误的.

其次,生命又是相续的,它始终是一个生生灭灭,因因果果的流转过程.按照缘起论的观点,一切事物都具有因果关系.人既然有现世就必然有作为因的前世和作为果的后世.人不是无缘无故地来到这个世上,也不会最终没有结果地灰飞烟灭.

以现代的哲学观点来看,佛学的这种生命辩证法是相当彻底的.说它本空它又相续,说它相续它又只是一个流转的过程,并无恒在的实体.佛教一方面反对机械唯物论人死灯灭的断见,一方面又反那种认为肉体可以长存的生命观.

佛教始终坚持缘起论的观点,坚持非断非常,即生即死的辩证观.
道家生命观的哲学基础就是道体论所阐发的顺逆论. 首先,从道体论出发,道家所生命看成是道的外化,因此《道德经》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经》指出:"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性命圭旨》则说:"大道生天生地,天地生人生物.天地人物,一性同体.天有阴阳,地有刚柔,物有牝牡,人有男女."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和生命本来就是同一个东西,人的生命之所以存在着生死本来就是道的外化和流行.道生生不已地外化,流行,生命也就必然生生不已地外化,流行.

道教也有带浓厚中国本土文化色彩的生命层次论.这就是四神说,即识神,元神,圣神,玉神.识神相当于佛教的前六识.元神又分为阴神和阳神.阴神相当于末那识,阳神则相当于阿赖耶识,而圣神和玉神,则是生命的更高层次,是修真到极高境界才能证到的存在.

在回答生命能否永恒的问题上,道教从道体论出发,认为,顺着道的外化而延则死,逆着道的外化而返则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道教建立了修真的理论,一切外丹和内丹的方法都是修真的具体途径.修真的目的则是长生住世,最终实现生命的永恒.不过,道家先哲追求生命永恒时,最终认识到,肉体生命只能延长,而不可能永恒,而真正超出生死轮回的是人的精神生命.从整体上说,佛道生命观是一致的.佛教曰解脱,道教言飞升,都是为了解决人类内心深处的死亡焦虑,超越生死,以求得肉体生命的长寿和精神生命的永但由于文化根源的关系,佛道生命观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这种差别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透悟生命的角度不一样.佛教的生命观从缘起论出发,强调生命的因果联系,强调生命的依他性,强调自性本空,是以内在的体验去铨释生命.如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八识的依据就是人的感觉,是佛教先贤在深沉的禅定中对生命所作的解析.而道教的生命观是讲对待,是从性(先天的自性)和命(后天的肉体)的对立统一中去铨释生命.黄元吉《乐育堂语录》说:"无性则命无由生,无命则性无所立.漫说尽性即可至命,须知立命乃可了性."相当而言,佛教更注重生命的主观性,道教则更注意生命的客观性.

二是超越生命的途径不一样.由于佛道生命观的出发点不一样,他们超越生命的途径也就不一样.《性命圭旨》说:"禅宗之教,教人幻性命以越大觉,其义高;老氏之教,教人修性命而得长生,其旨切."佛教因为注重生命的因果联系,注重生命的内在体验,因而也就不重视外在的形体.在修持方法上注重性功,在禅定中明心见性,求得智慧.道教因为注重性命的对立统一,则讲究性命双修.道教的各种修持方法特别是内丹功都是把性命双修当成一个根本原则.

三是对待生命的态度不一样.生,于佛教曰苦,于道教曰乐.佛教既然是幻性命以超大觉,必然不重视人的现世,如佛教有人生八苦之说.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色,受,想,行,识).佛教甚至把人的肉体看成可以抛弃的臭皮囊.

而道教恰恰相反."夫人之所贵者生,生之所贵者道,人之有道,若鱼之有水"(司马承祯《坐忘论》).道教的重人贵生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即身成道,只有现世的人身才是成道之基;

二是长生即是道教仙道理想,养生哲学的基础和目标,这与佛教重来世,求解脱是不一样的.

现实的人生由于我执的障碍,必然短视人生的意义.最典型的思想就是即时行乐,因为人生不再,人死灯灭.所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就是这种思想的诗意表露.而即时行乐的思想就使人永不满足欲望的追求,同时也造成了种种恶业,带来了种种人生烦恼.如随着当代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随之而来的是当代人的精神的匮乏.紧张,焦虑,空虚,烦恼始终伴随着人类;环境的坏灭,文化与集团利益的冲突,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这种恶性循环不是单纯依靠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能够解决的,而佛道生命观恰恰是对治这种恶性循环的一剂良药.只有从根本上透悟生命的因果,通过生命的修炼消除无明与我执,才能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从佛道两家的生命观来看,人的生命通过改造,脱胎换骨,可以实现生命的超越,摆脱欲望的折磨,进入大自在,大幸福的境界.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03
民间信仰?除了少数民族独有的信仰体系外。大多数民间教派都融合了佛道的很多东西。你要详细,只能私聊了,内容涉及太多,而且有些不适合公开说。追问

大致说下吧!主要是大多数民族的教派就可以了!

第2个回答  2012-05-06
佛道两教是整个宗教中 最璀璨的两朵奇葩
第3个回答  2012-05-03
参阅《中国民间宗教》这部书,很详尽、客观。
第4个回答  2012-05-03
万法殊途同归,民间信仰,我想你说的应该是不包涵佛道的其他信仰,这有很多了,其实就像信念一样,有了一个目标,多人或各人的一种自身遵从的道路,比如信上帝,道家思想则重自然,无为而治,修真也是指修到反璞归真,就是指人出生是混混沌沌,在胎体中犹如天地初开,而修真就是说修到这个境界,因为出生后人的精气神逐渐消耗,尽时也是命尽时,所以修真即归真,顺自然则是不伤精耗神,节欲也是,佛也是这样,只是和道家有不同,但最终都是殊途同归,至于神和佛,是一种信仰,你可以理解为一种精神支柱,这种东西不好说,也不能多说,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不可迷信,不可不信,人做事天在看,不说了,大致流程就是这样的

民间信仰和我国佛教、道教有何异同?要详细一点的,看清楚再回答。
一是透悟生命的角度不一样.佛教的生命观从缘起论出发,强调生命的因果联系,强调生命的依他性,强调自性本空,是以内在的体验去铨释生命.如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八识的依据就是人的感觉,是佛教先贤在深沉的禅定中对生命所作的解析.而道教的生命观是讲对待,是从性(先天的自性)和命(后天的肉体)的...

民间信仰和我国佛教、道教有何异同?要详细一点的,看清楚再回答。
佛教和道教在对待生命的态度上有所不同。佛教视生为苦,强调超脱和对治烦恼;道教则重视现世生活,认为人是成道的基石,追求长生即是理想。两教在修持方法上也各有侧重,佛教重视内在体验和禅定,道教则强调性命双修和内丹功。总的来说,佛道两家生命观虽有差异,但都旨在解决人类对生死的焦虑,追求生命...

佛教和民间信仰有什么不同呢?
一 佛教是正信,民间信仰可以说是迷信。正信的内容,应具备三个主要的条件:第一必须是永久性的,第二必须要普遍性,第三必须是必然性的。换一个方式来说,便是过去一向如此,现在到如此,未来必将如此。凡是对于一种道理或一桩事物的信仰或信赖,如果禁不起这三个条件的考验,那就不是正信而是迷信。

民间信仰就是道教吗?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中国佛道两教的文化有什么相似性和差异性?300分求解 请大家多说几句...
道家的自然理论,在重视个人性格和意志方面有其合理性和积极意义。但他过分夸大个人意志与社会规范之间的矛盾对立,想把个人从社会中脱离出来,则又显然走向了另一个片面。 四、佛教是在两汉之际由印度传入的外来文化。当其传来之初,人们对它了解甚浅,把它看成与当时人们所熟悉的黄老之学、神仙方术相类似的学说。如...

道教与民间道教有什么区别
民间道教这个词不准确,准确的是民间信仰,目前国家宗教蓝皮书中确认中国的信仰以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民间信仰为主,民间信仰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它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一般南方多民间信仰。民间信仰没有自己一套成型的教规和神谱体系,信仰具有地域性。民间信仰源于老百姓的日常...

道教和佛教有什么区别?
一、起源不同:1、道教是我国的原住宗教,早在东汉时就已经出现。它以中国古代的原始宗教为基础,以道家学说为理论支柱,通过糅合鬼神祭祀、神话传说、方技巫术等民间信仰发展而来。其尊老子为神明,将老子的著作作为经典传颂。2、佛教则是外来宗教,其传世人释迦牟尼比孔子的生活年代还要靠前,所以其比...

道教对民间信仰有何影响(举例)?
道教提倡的是我命在我不在天,跟佛教很像,就是说要自我掌握自己的命运,但是民间信仰就把佛教道教的这个观点都歪曲为要求神拜佛报平安,造就了很多临时拜佛脚的人。三教合一之一的儒教大家一定很陌生,因为平时不多提,孔庙在全国也没几座,所以陌生。但是民间信仰组成中,儒教也有重要比例,祭拜祖先,...

佛教和道教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佛教与道教的比较 道教是以老庄思想为中心,加上神仙信仰、通俗的民间信仰,复受儒家与佛教影响而形成的宗教。道教虽然以老庄思想为信仰,但仍然有明显差异——先秦道家重在“逍遥生死”,而东汉起出现的道教却重在“长生不老”;先秦道家重在内心的“道德”修养,后来的道教重在外在的“术法”修炼……道教在发展中吸...

佛教和道教有何不同之处?
道教跟民间信仰不同,到教友他们修练方法 不同到 佛教是宗教的一种 其始创者为印度释迦牟尼;教义以超凡入静 普渡众生为主. 其信徒均以出家披剃为僧;也有在家的 叫做带髪修行. 后汉明帝时 始由西域传入中国;现盛行于东南亚洲一带. 至于道教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为教祖的宗教 由东汉张道陵所创.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