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李陵事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

李陵是李广的孙子。由于李广没有政治援助,且除了自身勇猛过人以外,带兵打仗和政治头脑几乎没有,汉武帝并不喜欢他。所以,在四路大举进攻匈奴的时候,给了李广最难走,遇到敌人主力的一路,且估计给李广的兵也不会太多。而卫青和霍去病则获得了相对轻松的路线。结果可想而知,李广战败被擒,由于李广的英勇和智慧,逃出了敌人的手心,而卫青、霍去病则大获全胜。李广回来之后,被处于死刑,李广花钱赎身(当时的法律允许),成为庶民。后来,李广在暮年强烈要求和卫青一齐伐匈奴,结果由于走错了道,没有按期达到指定的目的地。李广自叹命运不好,自杀。
所以,后来就留下了一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和唐朝的诗人都认为他应该封侯。实际上,西汉有着明文规定:“非刘莫王,非功莫侯。”西汉历史上,除了外戚,没人打破这个规矩。李广想当侯,那得有战功。可是李广受云中的时候,仅仅和匈奴打个平手,虽然在当时这也相当难得了。后来两次北伐,又没有功劳。最可气的,是李广在吴楚七国之乱中,受到了梁王封的将军。梁王表面上和汉景帝关系很好,实际上早就想谋反,汉景帝也和梁王玩心眼,让他成为抗击叛军的主力,和叛军互相抵消。李广连这点政治觉悟都没有,还想封侯?除了爵位,在官职上,李广是前将军,是仅此于大将军的官职,已经相当大了。
无论怎么说,李广一家都认为汉武帝亏待了自己,大将军卫青害死了李广。自此,卫青和李广家结了仇,霍去病杀了李广的儿子李敢。
到了李陵这一辈,仍然不受汉武帝和霍去病的赏识,当时卫青已经基本失势。汉武帝派李广利征匈奴,李陵也跟着一齐去,结果在途中遭遇匈奴,李陵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利用连弩杀掉了几倍于自己的敌军。由于弩箭快要射完,士兵出现了惊慌,一名士兵投降,向匈奴人报告了李陵的情况,本来都要撤军的匈奴人继续围攻,李陵在没有了箭的情况下,兵败被俘,在回到匈奴以后投降。
后来,有人从匈奴得到报告,说李陵在匈奴帮助匈奴训练军队,准备伺机进攻汉朝。汉武帝大怒,杀掉了李陵全家。这时候,只有太史公司马迁出来为李陵辩护,说那个人肯定不是李陵,李陵肯定是想伺机回到祖国,且李陵兵败被俘,事出有因,不应该满门抄斩。这也可以看出,李广三代为官,在朝廷里却没有任何朋友敢提他说话。司马迁是因为自己是太史公,才说出实话。当然,他和李广家的关系也不错。汉武帝大怒,把司马迁判了死罪。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忍气吞声,接受了宫刑,免除了死罪。
司马迁在史记的创作中,对汉武帝和李广一家的评价,还算中肯,也说明了司马迁确实是一个史学大家。而另一种说法是,汉武帝要杀司马迁,并不仅仅是因为李陵之祸,而是看到了史记的汉景帝本纪和他自己本纪的一部分,大怒,烧掉了这两个本纪,司马迁也没敢再写,是褚少孙补上的。不过这种说法还存在一定的争议。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06
李陵投降匈奴
第2个回答  2012-05-03
李陵(前134年—前74年),字少卿,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南)人。西汉将领,李广之孙。曾率军与匈奴作战,战败投降匈奴,汉朝夷其三族,致使其彻底与汉朝断绝关系。其一生充满国仇家恨的矛盾,因而对他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正当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之时,却遇上了飞来横祸,这就是李陵事件。
这年夏天,武帝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陵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然后投降,司马迁为其说情,被判宫刑。
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后听说他却投了降,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官员察言观色,趋炎附势,几天前还纷纷称赞李陵的英勇,现在却附和汉武帝,指责李陵的罪过。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尽力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平时孝顺母亲,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风范。司马迁痛恨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他们如今见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夸大其罪名。司马迁对汉武帝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輮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下了赫赫功劳。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匈奴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   司马迁的意思似乎是二师将军李广利没有尽到他的责任。他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讽刺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李广利,于是下令将司马迁打入大牢。   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以后,案子落到了当时名声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严刑审讯司马迁,司马迁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面对酷吏,他始终不屈服,也不认罪。司马迁在狱中反复不停地问自己"这是我的罪吗?这是我的罪吗?我一个做臣子的,就不能发表点意见?"不久,有传闻说李陵曾带匈奴兵攻打汉朝。汉武帝信以为真,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司马迁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
 据汉朝的刑法,死刑有两种减免办法:一是拿五十万钱赎罪,二是受"腐刑"。司马迁官小家贫,当然拿不出这么多钱赎罪。腐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司马迁当然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可后来他想到,人总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的轻重意义是不同的。他觉得自己如果就这样 "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无价值的。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孙膑等人,想到了他们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骄人成果。司马迁顿时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气,他毅然选择了腐刑。面对最残酷的刑罚,司马迁痛苦到了极点,但他此时没有怨恨,也没有害怕。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 史记写完,"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正因为还没有完成史记,他才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汉武帝时期李陵事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李陵事件的具体内容是:在一年的夏天,汉武帝派出了自己很宠爱的妃子李夫人的哥哥和李广利带领士兵去讨伐匈奴,同时派出了李广的孙子和李陵跟随李广押运粮草。李陵带领着五千人的步兵队伍,孤军进入到了浚稽山,但是没有想到遇见了当时匈奴的单于,最后单于派出了八万名骑兵围攻李陵。李陵在经过八个昼夜的激...

汉武帝时期李陵事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所谓的“李陵事件”,应当说是一系列相关事件的总和,而其中的主要事件,是李陵率五千步卒奋战绝域全军覆亡的军事事件。一、李陵军事事件述略 天汉二年,汉武帝决定对当时北方的强敌匈奴用兵,拟让他已故宠妃李夫人的弟弟、贰师将军李广利担任主帅,而让李陵为李广利当后勤。李广利才能平庸,治军无方,用兵作战常常得不偿失...

汉武帝时期李陵事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汉武帝派李广利征匈奴,李陵也跟着一齐去,结果在途中遭遇匈奴,李陵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利用连弩杀掉了几倍于自己的敌军。由于弩箭快要射完,士兵出现了惊慌,一名士兵投降,向匈奴人报告了李陵的情况,本来都要撤军的匈奴人继续围攻,李陵在没有了箭的情况下,兵败被俘,在回到匈奴以后投降。后来,有...

李陵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天汉二年(前99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时,自请率步卒五千出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到浚稽山后,李陵被单于所率的八万余骑包围。虽然率军力战,终因粮尽矢绝,救援不到而投降。单于让部落的女子做李陵的妻子,还立他为右校王,享受尊贵的礼遇。汉武帝听信了谗言,认为李陵是故意叛国,...

李陵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李陵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下:1、起因: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遣宠妃李夫人的哥哥贰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同时命令李陵,李广的孙子,作为别将跟随李广利押运辎重。然而,李陵请求率领一支独立的五千步兵部队,打算从居延出发,深入敌后进行游击战。2、经过:李陵带领五千步兵进入浚稽山...

李陵事件发生了什么?为何会说这是司马迁一生的转折点?
一、李陵事件当汉朝出征匈奴的时候,汉武帝就派李广利为统领,但是这个人根本没有有才能,是草包一个,只是汉武帝的大舅子而已。当时与匈奴的交战时,李广利的得力部下李陵只率领了五千兵马跟匈奴的八万人争战,连战八天,最后被捕投降。而李广利领着数万的兵马还是打了败仗,十分的惨烈,后来逃回了国家。

李陵事件事件背景
在这个夏日,汉武帝派遣他最宠爱的妃子李夫人的兄长贰师将军李广利,领军远征匈奴,同时委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协助李广利,负责押运军需物资。李陵率领五千步兵从居延出发,孤军深入浚稽山,不幸遭遇了单于的八万铁骑。在激战八昼夜后,李陵英勇奋战,斩获了大量匈奴士兵,但因孤立无援,最终弹尽粮绝,...

李陵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李陵事件,源自汉武帝天来自汉二年的军事行动。当时,武帝派遣宠妃李夫人的哥哥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军攻打匈奴,而李广的孙子李陵被任命为别将,负责押运物资并随军行动。李陵带领五千步兵深入浚稽山,不幸遭遇了八万匈奴骑兵的包围。经过八昼夜激烈的战斗,李陵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斩杀了大量敌人,然而由于...

李陵事件的真相是什么 司马迁辩护到底冤不冤
李陵从汉使处听闻噩耗辩解帮匈奴练兵的是李绪而非他本人,又是一个冤假错案,很明显公孙敖压根没有接触李陵,甚至只是听闻就断然做出了判断并上报汉武帝,导致李陵被断了归路。所以李陵事件的真相写满了一个冤字,援兵不至是冤,诈降被骂是冤,风闻奏事也是冤,连带记录事件过程的史官司马迁遭受腐刑同样...

李陵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李陵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交织复杂,具体如下:起因是汉武帝时期,派遣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率军征讨匈奴,李陵则作为贰师将军的副将,负责押运物资。在浚稽山的孤军奋战中,李陵带领五千步卒顽强抵抗,面对匈奴八万骑兵的围攻,虽杀敌众多,但因孤立无援,最终弹尽粮绝,被俘并投降,导致司马迁因为其...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