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怪病,求医,急!

我外甥得了一种病,腰椎和胸椎同时突出,听别人说好象得这种病的几率是三十万分之一,求各位告诉我国内这方面的专家,谢谢!

患病情况: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简称AS) 又名类风湿脊柱炎。本病为脊柱各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的侵袭性炎症。一般先侵犯骶髂关节,其后由于病变发展逐渐累及腰椎、胸椎和颈椎,出现小关节间隙模糊、融合消失及椎体骨质疏松破坏、韧带骨化,终致脊柱强直或驼背固定。主要症状为发病部位疼痛,活动受限。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常见病。

参考资料:
强直性脊柱炎
症状:
起病缓慢,全身症状轻微,早期可有倦怠,体征减轻,或有恶心、发热等。逐渐出现下腰部疼痛,肌肉痉挛及僵硬,休息后症状往往加重,活动后减轻。以后逐渐出现典型的骶髂关节疼,并呈上行性累及脊柱,受累部位疼痛、压痛、僵硬、活动受限,并逐渐出现屈曲畸形,阴天或劳累后症状加生,遇暖或休息后减轻。常有复发性虹膜炎并存,部分患者可出现坐骨神经痛。病变若波及肋椎关节,还可出现呼吸时胸部扩张受限或丧失以及肋间神经痛等。
晚期患者脊柱强直在畸形位,颈腰部不能旋转,侧视时必须转动全身,可出现严重的驼背畸形,不能前视。病变有时也可波及髋膝关节,髋关节受累时,呈摇摆步态。随着受累部位的骨性强直,疼痛等症状逐渐消失,而遗留终生畸形。

什么是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很古老的疾病,早在几千年前的古埃及人的骨骼就发现有强直性脊柱炎的证据。以往曾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枢型,但随着医学的发展,检测手段的提高,发现该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很大的区别,故将其定为一种独立性疾病。
现代医学认识到,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和炎性疾病,病变部位主要在骶髂关节、脊柱、脊柱旁软组织及四肢关节。该病变常自骶髂关节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到脊柱及脊旁组织,最后引起骨性强直。目前认为本病是一种结缔组织的血清阴性关节病,是较常见的腰背痛疾病之一。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是什么?�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一定关系:
(1)基因因素:本病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强直性脊柱炎的HLA�B27 阳性率高达90%~96%,家族遗传阳性率达23.7%。类风湿者其家族的发病率为正常人的2~1 0倍,而强直性脊柱炎家族的发病率为正常人的30倍。
(2)感染因素:泌尿生殖系感染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盆腔感染经淋巴途径播散到骶髂关节再到脊柱,还可扩散到大循环而产生全身症状及周围关节、肌腱和眼色素膜的病变。
(3)内分泌失调或代谢障碍:由于类风湿多见于女性,而强直性脊柱炎多见于男性,故被认为内分泌失调与本病有关。但利用激素治疗类风湿并未取得明显效果,激素失调与本症的关系也没有肯定。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的病人患类风湿或强直性脊柱炎的比率无明显增加或减少。
(4)其他因素:年龄、体质、营养不良、气候、水土、潮湿和寒冷。其它包括外伤、甲状旁腺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局部化脓感染等,可能与本病有一定关系,但证据不足。

什么是HLA-B27?�
HLA是3个英语单词的大写字头,H代表人(Human),L代表白细胞(Leuc ocyte),A代表抗原(Antigen),即人类白细胞抗原(以下简写为HLA)。HLA是组织细胞上受遗传控制的个体特异性抗原,最早是在白细胞和血小板上发现的,现在发现该抗原广泛分布于皮肤、肾、脾、肺、肠和心等组织器官有核细胞的细胞膜上。第8次国际组织相容性会议确定HLA有92个,分属于A、B、C、D和DR5个位点,分别称为HLA-A,HLA-B,HLA-C,HLA-D和HLA-DR。HLA-B 位点有42个,B27为其中之一。现已证明HLA-B27阳性者比HLA-B27阴性者发生强直性脊柱炎的机会要大得多。

HLA-B27阳性就是强直性脊柱炎吗? �
HLA-B27的意思是人类白细胞抗原B27,也称W-27,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其阳性率可高达90%以上,且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一级亲属中约有50%其HLA-B27 抗原为阳性,而在普通人中仅有3%为阳性。同时尚有其它一些如牛皮癣、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Whipple病等疾病HLA-B27抗原也呈阳性反应。所以说HLA-B27阳性不一定就是强直性脊柱炎,只是可能性较大。目前HLA-B27仍为检查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之一。

HLA-B27 阴性者是否也可得强直性脊柱炎?
各国报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HLA-B27的阳性率差别较大,个别低的报告为22%,多数为90%,也有高达100%的。这些数据从另一方面表明,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有10%~78%的患者,不具有HLA-B27,即为HLA-B27阴性者,他们也患有强直性脊柱炎,这说明HLA-B27与强直性脊柱炎并非绝对相关。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主要有下列六项指标:
(1)骶髂关节炎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根据之一,正常的骶髂关节几乎可以排除本病。骶髂关节的X线改变比脊柱的X线改变更早,这有利于早期诊断。骶髂关节炎的X线表现分三期。早期可见关节边缘模糊,并稍致密,关节间隙加宽。中期可见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边缘增生与腐蚀交错,呈锯齿状,髂骨侧骨致密带增宽,最宽可达3cm。晚期可见关节间隙消失,骨致密带消失,骨小梁通过,已呈骨性强直。
(2)胸椎疼痛及强直。
(3)下腰痛、强直已超过3个月,虽休息也不能缓解。
(4)腰椎活动受限。
(5)胸部扩展受限。
(6)虹膜炎或其他继发症。
以上6项指标中第1项再加一项即可确诊。在后5项中有4项也可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病人拍摄骶髂关节X线片以什么位置为佳?
由X线片证实的骶髂关节炎,是目前公认的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必须条件。因此,选择适当位置拍摄骶髂关节片,最好地显示病变部位及程度,对确定诊断有重要意义。国外经验,摄骶髂关节正位片即足以清楚地显示双侧骶髂关节病变,斜位片或其他片无益于提高阳性率,故可不必采用。国内广东汕头医学院附属医院,经过对比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正位片与斜位片发现,正位片的结果比斜位片好,与国外观察结论一致。

强直性脊柱炎有哪些主要症状?�
本病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发病缓慢,发作与缓解交替进行。初起时症状轻微,易被忽视。疾病主要部位在脊柱,即自骶髂关节由下而上出现腰椎、胸椎和颈椎症状,病初患者偶有腰背部、骶部和臀部疼痛、发僵,约10%的病人疼痛可沿臀部往大腿和小腿屈侧向下放射(沿坐骨神经分布范围),但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无阳性发现。经过数月或数年患者症状逐渐加重,出现持续性腰、胸或颈部疼痛,常在半夜痛醒并有翻身困难,需起床活动方能减轻。随着病情发展,胸椎和肋椎关节受累后可出现呼吸不畅或束带状胸痛,病变波及颈椎则颈部活动受限,最后整个脊柱都可能僵直,有的合并严重的驼背畸形,以致患者站立或走路时,眼不能平视,仅能看到自己足前小块地面;胸腹腔容量缩小,心肺功能和消化功能明显障碍。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发生眼炎吗?�
虹膜睫状体炎是眼的一种炎性病变,通常表现为眼球疼痛,充血和畏光。约25%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病程中可发生虹膜睫状体炎。多数患者的虹膜睫状体炎发生在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出现之前数日或数年,此时很难断定虹膜睫状体炎与强直性脊柱炎有关;也有病人在强直性脊柱炎症状出现后数日至20年才发生虹膜睫状体炎。虹膜睫状体炎见于一侧或双侧,也可双侧交替发作,炎症持续时间一般半月左右,也可能非常顽固,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但很少导致失明。虹膜睫状体炎的发生,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外周关节炎或脊柱炎的症状轻重,没有明显关联。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如何选用药物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目前尚无特殊疗法来阻止本病的发展,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强化锻炼及维持良好的姿势与功能,消炎痛(又名吲哚美辛)具有较强的抗炎、止痛和解热作用,25mg,每日3次,餐后即服。扶他林的抗炎和止痛效果较消炎痛更强,副作用少,并有缓释剂型,每日服药次数可减为2次,扶他林肠衣片剂量为25~50mg,每日3 次,值得临床应用。其它对强直性脊柱炎较好的抗炎药物有萘普生、布洛芬等。以上药物应连续治疗几个月,至症状完全控制或消失后再逐渐减量,最好以能控制症状的最小量维持一段无症状期,如半年左右。使用上述药物均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肝、肾损伤,头痛及浮肿等。治疗前后应定期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是否可用皮质激素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外周关节炎、骶髂关节炎或脊柱炎,不是用皮质激素的适应症。因为以上表现用非激素抗炎药物和柳氮磺胺吡啶可收到明显效果。故从关节病变考虑,不适于用激素治疗,但约有25%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病程中可发生虹膜睫状体炎。一旦经过眼科医师查明为虹膜睫状体炎,就应该开始用激素治疗。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用0.5%可的松眼液点眼,每日4次。有些病例则需服用强的松进行全身性治疗。这些治疗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中医如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以补肾壮腰为主要治疗原则,兼以清理痰火。偏于肾阳虚者以右归丸合二陈汤加减,偏于肾阴虚者以知柏地黄丸合二陈汤加减。热甚者,可加黄柏、知母、生地、玄参、石膏以清热滋阴;痛甚,加细辛、桂枝、延胡索以通络止痛。单味雷公藤煎剂有一定疗效。局部可用舒筋活络药膏如宝珍膏、定痛膏外敷,或用麝香风湿油涂擦均可起到一定的止痛效果。

强直性脊柱炎可进行哪些非药物治疗?�
理疗和按摩对本病的治疗均有辅助作用。常用的有红外线照射、超声波、微波、蜡疗、热水浴、离子导入等。患者还可自行按摩,用手掌按摩关节的皮肤、按捏肌肉。理疗及按摩均能起到活血化瘀、放松肌肉、扩张血管、改善血运、促使炎性产物吸收的作用。畸形顽固进展时,可用支架或器械矫正。对畸形不甚严重,存在时间不太久者适用皮牵引或骨牵引,髋关节可用4~6kg,膝关节2~4kg。保守治疗无效的可行滑膜切除术、关节清理术、松解术、融合术、成形术及关节置换术等。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是否应坚持运动疗法?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本人及家属,常为了避免或减轻患者的关节疼痛,使病变关节长期处于完全或基本不活动状态,从而导致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使本来并不严重且有可能完全恢复的关节、肢体,实际上处于活动度丧失的残疾或残废状态。正确的方法是积极接受抗炎药物治疗,使关节疼痛得以控制,并及时、谨慎地渐进地进行关节活动。病变急性期,每天1~2次轻柔地帮助关节活动,使之刚达到出现疼痛的程度,有助于减轻关节挛缩。不运动时,应将急性发炎的关节置于适当的位置和(或)用夹板制动,以备将来发生不可避免的挛缩、畸形又无法矫正时,多保持一些功能。在病变的亚急性、慢性期,应坚持四肢及脊柱的伸展运动,并根据疼痛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活动次数、时间及频率。应让患者知道,坚持各部位的活动锻炼十分重要,在疼痛症状完全消失和停止药物治疗后,仍应长期坚持运动,尽可能保持各关节处于正常功能状态。

强直性脊柱炎如何进行手法治疗?
手法治疗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是有效的,能缓解疼痛,帮助脊柱及双髋关节恢复运动功能,减轻僵硬,防止驼背畸形的发生或减缓畸形的发展。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患者俯卧位:上胸部及大腿前分别垫2~3个枕头,使前胸及腹部悬空,两手臂屈肘置于头前。医者站于旁,在患者腰背部沿脊柱及两侧,用扌衮法上下往返治疗,同时另一手掌在背部沿脊柱按压,按压时要配合病人呼吸,当呼气时向下按压,吸气时放松。
(2)接上势:用指按法按压脊柱两侧膀胱经及臀部秩边、环跳、居�FDDD�等穴。
(3)患者仰卧位:用扌衮法治疗髋关节前部,配合髋关节的外展,外旋被动活动。再拿大腿内侧肌肉和搓大腿。
(4)患者坐势:医者站于后方,用扌衮法施于颈项两侧及肩胛部,同时配合颈部左右旋转及俯仰活动,然后按揉或一指禅推颈椎两侧上下,往返数次,再拿风池及颈椎两侧到肩井。
(5)接上势 :嘱患者两肘屈曲,抱于后脑枕部,两手指交叉握紧。医者站于背后,以膝部抵住患者背部,再以两手握住患者两肘,作向后牵引及向前俯的扩胸俯仰动作。在进行这种被动活动时,患者要配合呼吸运动(前俯时呼气,后仰时吸气)。俯仰5~8次。
(6)患者坐位:将腰背暴露,上身前俯,医者站于旁,用肘压法施于脊椎两旁。再直擦背部督脉及两侧膀胱经,横擦骶部,均以透热为度,可加用热敷。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是怎样认识的?
中医认为本病大多由于寒湿外袭,湿热浸淫,跌打损伤,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或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骨脉失养所致。
(1)风湿寒邪外袭:由于久居湿冷之地,或冒雨涉水,劳汗当风,衣着湿冷,或气候剧变,冷热交错而致风湿寒之邪侵袭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气血痹阻而致本病。
(2)湿热浸淫:岁气湿热行令,或长夏之际,湿热交蒸或寒湿蕴积日久,郁而化热,湿热之邪浸淫经脉,痹阻气血,筋骨失养而致本病。
(3)瘀血阻络:跌仆挫伤,损及腰背,瘀血内停,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养而致。
(4)肾精亏虚: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房室不节以致肾精亏损,筋骨失养而发本病。
综上所述,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筋骨失养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而寒湿痹阻,湿热浸淫,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则是造成本病发生的基本病理因素。

西医对强直性脊柱炎是怎样认识的?
(1)病因
对于本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但总括国内外研究报道,大概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基因因素:强直性脊柱炎比类风湿关节炎有更强的家族遗传倾向。其家族集合度约为40。AS病人HLA-B27抗原为阳性者,在其一级亲属中,约51% HLA-B27抗原为阳性。
②感染因素:有人认为生殖泌尿系感染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因素。男性病人多为前列腺精囊炎引起,其感染可能通过淋巴或静脉先到骶髂关节,再到脊柱,还可扩散到大循环而产生全身症状及周围关节、肌腱等病变。
③其他因素:包括外伤、甲状旁腺疾病、肺结核、铅中毒、上呼吸道感染、淋病、局部化脓感染、内分泌及代谢缺陷、过敏等,都可以是本病的致发因素,但证据尚不足,有待深入研究证实。
(2)病理
尽管AS是一种不同于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但在早期,二者的病理却很相似。二者都以增殖性肉芽组织为特点的滑膜炎开始。此时镜检可见滑膜增厚、绒毛形成、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这些炎细胞多聚集在小血管周围,呈巢状。和类风湿关节炎不同之处为在附近骨质中也可发生与滑膜病变无联系的慢性炎性病灶。
病变多由骶髂关节开始,逐渐向上侵犯腰椎、胸椎,最后颈椎。肩、髋、肋、胸骨柄体等关节和耻骨联合也常被累及。约25%的病人同时患膝、踝等周围关节病变。
强直性脊柱炎晚期病变则与类风湿关节炎截然不同。在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破坏较轻,因而很少发生骨质吸收或脱位,但关节囊和韧带骨化却十分突出。因而最后容易发生骨性强直。
强直性脊柱炎,韧带、肌腱、关节囊与松质骨结合部的病理改变很有特点。该处的肉芽组织既破坏松质骨,又向韧带、肌腱或关节囊内蔓延。在组织修复过程中,骨质生成过多、过盛,新生的骨组织不但填补松质骨缺损处,还向附近的韧带、肌腱或关节囊内延伸,形成韧带骨赘。
韧带骨赘(包括肌腱和关节囊骨赘)的增生和发展,最后可导致关节骨性强直,此种变化,在髋关节最明显。
强直性脊柱炎的心脏病变颇具特点:即主动脉瓣肥厚、纤维化最突出,主动脉环扩大伴以Va lsalva窦膨隆,主动脉中层的弹力纤维破坏后被纤维组织代替。

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率如何?
强脊炎(AS)是病因不明的常见疾病。本病患病率根据人口性别和年龄的构成而异,但本病多见于男性,从1959~1982年根据五位作者统计男女之比9∶1~14∶1之间。又据Kellgren综合不同作者有关报导,本病患病率平均约占人口的0.1%,如此推算全国10亿人口将有强脊炎患者100万之多。
全国风湿病学会主任委员,协和医科大学张乃峥教授调查北京郊区正常人群发病率为千分之3~千分之5;曾度余报告正常人群发病率为千分之1.97,孙贵田报告为千分之0.6,张风山报告北方高寒区为千分之0.9;山西交城郭来旺报告千分之0.2。上述报告远比欧美加拿大白种人患病率1%为低。性别为男女比例8.7∶1~19∶1。
原发性AS通常在10岁和20岁发病,但是幼年AS(幼年慢性多关节病的一个亚类)可在更小的年龄发病,继发型发生于任何年龄。

诊断强直性脊柱炎要做哪些检查?
(1)血沉检查:早期和活动期,80%的病人血沉增快;静止期和晚期血沉多降至正常。
(2)脑脊液检查:脑脊液蛋白稍增加(45mg%~60mg%),尤以合并坐骨神经痛的病例多见。
(3)组织相容抗原检查:最近研究发现,90%以上的病人,其组织相容抗原HLA-B27为阳性,正常高加索系白人中仅5%~6%阳性。
(4)X线检查
①骶髂关节的改变:骶髂关节炎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根据之一。早期骶髂关节边缘模糊,并稍致密,关节间隙加宽。中间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边缘增生与腐蚀交错,呈锯齿状,髂骨侧骨致密带增宽,最宽可达3cm,晚期关节间隙消失,骨致密带消失,骨小梁通过,已呈骨性强直。
②脊柱的改变:a.纤维环的改变:纤维环骨化是本病特点之一,最常见于晚期病例。当整个脊柱的纤维环都发生骨化时,脊柱外观上和竹子一样,故称为竹节样脊柱。b.前椎体炎及方椎:椎体前上下缘骨质腐蚀、消失,加上前纵韧带后方骨质新生,因而使椎体前缘的正常凹陷消失,变成平直,故椎体在侧位X线片上呈方形,有的甚至向前方凸出,故称为方椎。c. 关节突间关节的改变:先发生关节腐蚀,继之关节间隙狭窄,最后形成骨性强直。d.椎旁韧带骨化:继纤维环骨化后,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前纵韧带等都相继骨化。e.椎体破坏和脱位:整个脊柱骨性强直后,胸椎部位可出现疲劳骨折。在骨折早期的X线片上可见与脊柱结核类似的破坏,日后出现不规则的骨痂,但绝不出现寒性脓肿阴影。如拍照前屈及后伸位像,可见已经骨化的椎弓也有不规则的骨折线通过。个别晚期病人,可发生与类风湿关节炎类似的环枢椎半脱位。
③髋、膝关节的改变:髋关节早期可见骨质疏松、关节囊膨隆和闭孔缩小。中期可见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边缘囊性改变或髋臼外缘和股骨头边缘骨质增生(韧带骨赘)。晚期可见髋臼内陷或关节呈骨性强直。膝关节早期可见软组织肿胀及骨质疏松,中期可见关节间隙狭窄,晚期可发生骨性强直,强直多在屈曲位。
④肌腱附着点的改变:坐骨结节的肌腱附着处骨质不光滑,有不规则的腐蚀和新生骨,骨的外形呈绒毛状。跟骨结节跖侧腱膜的附着处,可见巨大韧带骨赘,骨质致密和不规则腐蚀。

特殊的X线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有何意义?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于临床怀疑而X线不能确诊者,可以行CT检查。它能清晰显示骶髂关节间隙,便于测定关节间隙有无增宽、狭窄、强直或部分强直有独到之处。
磁共振(MRI)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美国科学家研究了36例患者,24例为炎性下背痛,12例为机械压力所致下背痛的病人。通过标准的X线检查骶髂关节正常。但应用MRI检查:发现54%的炎性下背痛和17%的机械原因性下背痛的患者有骶髂关节炎。用SPECT 检查:发现38%的炎性下背痛存在骶髂关节炎,而机械原因组无此发现。MRI和SPECT同时检查阳性发现率明显升高。炎性下背痛者58%和机械性下背痛者17%的患者存在骶髂关节炎。因此研究者认为MRI和SPECT闪烁造影骶髂关节拍片,非常有助于极早期诊断和治疗,从这个角度讲明显优于普通X线,但费用昂贵,不提倡作为常规检查。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1)全国部分省市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座谈会(1985)制定的诊断标准(1988年4月昆明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修订通过)
①症状:以两骶髂关节、腰背部反复疼痛为主。
②体征:早、中期患者脊柱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晚期患者脊柱出现强直驼背固定,胸廓活动度减少或消失。
③实验室检查:血沉多增快,RF多阴性。HLA-B27多强阳性。
④X线检查:具有强直性脊柱炎和骶髂关节典型改变。
a.早期:脊柱活动功能受限,X线显示骶髂关节间隙模糊,脊椎小关节正常或关节间隙改变。
b.中期:脊柱活动受限甚至部分强直;X线显示骶髂关节锯齿样改变,部分韧带钙化,方椎、小关节骨质破坏,间隙模糊。
c.晚期:脊柱强直或驼背畸形固定;X线片显示骶髂关节融合,脊柱呈竹节样变。
(2)国际上的诊断标准
①罗马会议(1963)制定的诊断标准
a.腰痛和腰僵3个月以上,休息也不缓解。
b.胸部疼痛及僵硬感。
c.腰椎活动受限。
d.胸廓扩张活动受限。
e.虹膜炎的病史、现象或后遗症。
双侧骶髂炎加上临床标准之一,即可认为强脊炎存在。
②纽约会议(1973)修定的临床诊断标准
a.腰椎在所有三个方面(前屈、侧弯、后挺)的活动皆受限,Schober试验阳性。
b.胸腰部或腰椎疼痛或疼痛病史。
c.胸廓扩张受限。
肯定的强直性脊柱炎(AS)
(1)Ⅲ Ⅳ级双侧骶髂关节炎和至少具备一项临床表现。
(2)Ⅲ Ⅳ级单侧骶髂关节炎或Ⅱ级双侧骶髂关节炎,并具备临床标准①(Schober试验阳性) ,或具备临床标准②和③项。
可疑的强直性脊柱炎(AS)
Ⅲ Ⅳ级双侧骶髂关节炎而不具备临床标准。
以上标准对诊断有一定帮助,但不能机械照搬,仍应全面考虑后决定。例如症状首现于45岁以后,很少可能为强直性脊柱炎。病史中有虹膜炎、眼色素层炎者,有跟腱炎者,有家族史者,都支持AS的诊断,这些对早期诊断更为重要。

诊断强直性脊柱炎应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
需要进行鉴别的疾病有:
(1)骶髂关节结核:病人常有结核接触史或患病史,或同时患有肺或他处结核病。绝大多数(98%)为单侧性,而且女性病人较多。X线片关节一侧骨质破坏较多,常可见死骨。关节破坏严重者可发生半脱位。如有脓肿或窦道鉴别就更容易。
(2)骶髂关节化脓性关节炎:也常见于女性病人,因女性盆腔感染机会较多。初起时局部疼痛较著,发热,白细胞增多,以后炎症可转为慢性。X线片上早期关节间隙增宽,晚期关节边缘腐蚀、致密、硬化或发生骨性强直。病变常为单侧性,腰椎及胸廓活动正常。
(3)致密性髂骨炎:多见于青壮年女性,产后发病者更多,常为双侧性。症状多比较轻微,血沉一般不快。X线片上髂骨一侧明显致密,致密带上宽下窄,略呈肾形,其凹侧面向关节。关节间隙尚好,腰椎活动正常。
(4)脊柱结核:病人也常有结核病接触史或患病史,或同时患有肺或他处结核病。脊柱活动受限仅见于受累局部,驼背多呈角形。X线片上椎体及椎间盘破坏明显,常见死骨及脓肿阴影。
(5)脊柱化脓性骨髓炎:发病多急骤,体温迅速升高,白细胞增多,局部疼痛明显,椎旁肌肉痉挛,脊柱活动明显受限。身体其他部位常可查出化脓感染病灶。X线片可见椎体或椎间盘破坏,常见死骨和脓肿阴影。晚期骨致密明显。
(6)脊柱增生性关节炎:本病多发生在40岁以后,脊柱活动轻度受限,驼背畸形不明显。好发于颈椎和腰椎。X线片骶髂关节正常,或仅下缘有骨赘增生。脊柱可见多数间隙狭窄及骨赘增生,骨赘向横的方向发展,与纤维环的韧带骨赘不同。病人血沉不快。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1)虽然现阶段不能治愈,但多数病人能生活得很好。
(2)对病人进行有关疾病科普教育有利于控制病情。
(3)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尤其是对关节外表现的早期认识和治疗更是如此。
(4)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以控制疼痛和炎症反应。
(5)每日体疗有益于保持良好的生理曲度,减少畸形和维持良好的胸廓扩张度;游泳是很好的全身运动。
(6)髋关节置换术和脊柱关节矫形手术,有一定益处。
(7)对病人进行心理的、社会的和家庭的支持有利于治疗。
(8)对AS的家族史了解和AS病人亲属体格检查可能会发现家族聚集性和AS病人亲属中被误诊或未诊断的病人。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如何辨证论治?
(1)风湿寒邪外袭
主证:背腰拘急疼痛,或连髋股,或引膝胫,或见寒热,腰背觉冷,遇寒则重,得温痛减,脉浮紧,苔白腻。
主证分析:寒湿之邪,侵袭腰背,痹阻经络,寒性收引,湿性凝滞,故背腰拘急疼痛且感觉冷;得温则气血较为流畅,故其痛减;遇寒则血益凝滞,故疼痛加重;风湿寒邪或留于髋股,或下注膝胫,故痛引髋股或膝胫;风寒束表,营卫不和,故见寒热。脉浮紧,苔白腻为风湿寒邪侵袭之象。
治则:疏风散寒,祛湿止痛。
方药:三痹汤加减。
独活10g,秦艽12g,细辛6g,川芎10g,当归12g,熟地15g,芍药10g,茯苓12g,桂枝10g,杜仲12g,牛膝10g,党参12g,黄芪12g,续断12g,防风10g,制川草乌各10g。
方解:方中独活、细辛、川乌、草乌祛风胜湿,散寒止痛,桂枝温经通络,为主药;熟地、续断、杜仲、牛膝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为辅药;川芎、芍药、当归补血活血;黄芪、党参、茯苓、甘草益气扶脾,均为佐药,使气血旺盛,以助主药驱邪外出;使以秦艽、防风祛周身之风湿寒邪从外而解。诸药合用,扶正祛邪,共奏疏风散寒、祛湿?/td>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2-24
1 非手术治疗

以往,对有症状的腰椎管狭窄多主张行早期手术治疗,因为认为该病总是进展性的,然而,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应先行一阶段保守治疗后再确定是否需行手术治疗〔1〕
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用药、改变活动方式、应用支具和硬膜外激素封闭。哪一种方法也未能证实肯定有效。非类固醇抗炎药除减轻神经受压所致的炎性反应外,还具有止痛效果。这类药物应用较多,但尚未见到治疗腰椎管狭窄获得确切疗效的研究。扑热息痛影响肝肾功能,非类固醇抗炎药可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也影响肝肾功能,用药时应注意。经双盲交叉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肌注降钙素(Calcitonin)可减轻疼痛,增加行走的距离〔1.2.4〕。
治疗腰椎管狭窄较有效的理疗方法是拉力(stretching)疗法、腰肌强度锻练和无氧健康训练。骑静止的自行车对有些病人很有效,这种锻练腰呈屈曲位,多数病人能耐受。用马具设计的踏车行走锻练,因腰椎不受力,故对腰椎管狭窄的病人也很有用。用于软组织理疗的方法较多,包括:热疗、冰疗、超声、按摩、电刺激和牵引等方法,虽较常用,但对腰椎疾患的疗效尚未得到证实。然而,对辅助腰椎活动和进行更强的理疗做准备还是有益的,锻练和理疗较安全,可延迟手术治疗,锻练可改善病人全身情况,即使不减轻症状,也有利于更好地接受手术治疗〔1-3〕
腰围保护可增加腰椎的稳定性,以减轻疼痛,但应短期应用,以免发生腰肌萎缩。
硬膜外激素封闭治疗腰椎管狭窄的方法仍有争议,一般认为,用于治疗根性痛的疗效较差。Cuckler等人前瞻性研究了一组病人,用于减轻根性疼痛,经双盲交叉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对照组(硬膜外注射生理盐水)与实验组(硬膜外注射激素)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Rosen等 人回顾性研究了一组应用硬膜外激素治疗的病人,60%疼痛症状短期有减轻,仅有25%疼痛症状长期有减轻。
Derby等人研究的结果表明,对硬膜外激素封闭治疗反应好,其手术治疗也取得满意的效果,对硬膜外激素封闭治疗反应差,其手术治疗也未取得满意的效果,对根性痛<1年者,应用激素封闭治疗不能预测手术效果。Rosen等人回顾性研究了一组应用硬膜外激素治疗的病人(40例),24例(60%)疼痛症状短期有减轻,10例(25%)疼痛症状长期有减轻。Ciocon等人对3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进行硬膜外激素封闭治疗,每周1次,连续3次,疼痛减轻长达10个月。硬膜外激素封闭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虽有硬膜外血肿、感染和化学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但在非手术治疗中,仍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不少作者认为,具有相对安全,副作用小,病人易于接受等 优点〔1.2〕。

2 手术治疗

2.1 手术指证 当病人生活质量降低和因疼痛不可耐受且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手术治疗,同时症状和体征应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相一致。单纯影像学改变绝不能作为手术适应证。必须强调:手术治疗目的是减轻下肢适应症状,而不是减轻腰痛,虽然术后腰痛也有减轻,手术目的是减轻症状而不是治愈。术后远期随访中,仍有增生再长入减压区的可能,使神经受压症状复发。手术也不可能使已经发生退行性改变的椎间盘和小关节恢复正常。也不能中止脊椎退行性改变的自然发展过程〔1〕。
腰椎管狭窄减压术式文献报告很多,基本上分为广泛椎板切除减压和有限减压两类。
2.2 标准的广泛椎板切除减压方法 在所有受累的脊柱横向平面,由侧隐窝的外界去除椎板和黄韧带,受累神经根在直视下从硬膜起始部至神经孔出口的整个行程行彻底减压,所有嵌压神经根的侧隐窝行减压,尽管临床症状提示仅为单平面狭窄,单侧神经根受压。理由是椎管狭窄是一种多平面疾病,单平面减压远期效果不理想〔1.2〕
2.3 有限减压方法 理由是退变性椎管狭窄多为阶段性,主要为黄韧带打折、增生性肥厚、小关节和关节囊的增生以及纤维环膨出所致。在矢状面骨性椎管常常不狭窄。因而应行选择性的有限减压,以保留较多的后部骨和韧带结构,从理论上讲,可减少术后发生脊椎不稳定。该操作斜行椎板切除,是将椎板外侧前部斜行切除,选择性的行单侧或双侧以及平面部分椎板切除或椎板成形术。McCulloch〔5、6〕介绍的方法:后正中皮肤切口(单平面5cm),向两侧游离后,分别作双侧减压,一般先行左侧。距中线1cm弧形切开腰背筋膜,避免损伤棘上和棘间韧带,顺棘间韧带和椎间隙向侧方剥分离椎旁肌,单侧椎板切除范围:向上达黄韧带起点处,向下至黄韧带止点(连带下位椎体上1/4椎板)。内侧小关节切除至椎弓内界,以保证达到关节突下彻底减压,对Ⅰ。滑脱同时行横突间植骨。然后,在另一侧行类似手术。这种保留棘上、棘突和棘间韧带的技术称之为减压术(Microdecompression)〔6〕。
多平面椎板切除减压方法与标准的广泛椎板切除减压方法,相比较的前瞻性与随机分组研究的结果已有报告。这两种方法平均随访3.7年,其临床结果相似。多平面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时间较长,发生神经损伤为12%。多平面椎板切除减压中26%因术中减压不理想,不得已又改为标准的广泛椎板切除减压的术式。
近年来,人们主张对双平面狭窄的患者行选择性椎板切除,应通过神经学检查选择其中之一为引起症状的平面(责任椎),可行走路前后检查或选择性神经阻滞。某一神经根阻滞后症状消失,即表明该神经根受压。一组报告中,28 例两平面解剖性椎管狭窄中,23例(82%)认为是一平面引起症状,5例(18%)认为是两平面引起症状,减压手术仅在认为引起症状的1~2个平面进行。虽是两平面狭窄,但仅行一平面减压手术,术后效果与两平面狭窄者相似〔6〕。
2.4 植骨融合问题 近年来,对腰椎管狭窄减压术后行融合的作用讨论较多。减压后没有同时行植骨融合术,已有并发腰椎滑脱的报告,减压同时行小关节全切,术后腰椎滑脱多达2倍,是术后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但同时行植骨融合术,使手术复杂化,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增多,康复时间延长,一般认为同时行脊椎融合术对患者康复无益〔1〕。下列因素应考虑需同时行植骨融合术〔1、2、6~11〕
2.4.1 伴有退行性椎体滑脱 Laus等人报告单纯减压取得成功。这表明由于椎间隙变窄和增生性骨刺的作用,该阶段可获得自然稳定。然而,另有资料表明, 同时行滑脱阶段融合,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Postachini等人报告16例术前有滑脱,术后随访8.6年的结果,其中6例单纯减压,另10例同时行融合术,发现未行融合者骨质长入椎管较多,临床效果不及同时行融合者。近年来的文献分析资料表明,若同时行滑脱阶段融合,可获得更满意的手术效果〔1.5〕。Postacchinit 和Cinotti等人发现,术后骨质增生在腰椎单纯减压未同时滑脱阶段融合者较常见。
2.4.2 伴有脊柱侧凸或后凸 对腰椎管狭窄合并退行性腰椎侧凸行广泛减压,有造成脊柱失稳或畸形加重的可能。很有必要同时行关节融合术。但并不是所有椎管狭窄伴侧凸后凸者均行融合术,是否同时行融合术,取决于4个方面:①应考虑弯曲的柔韧性。如果在侧屈位X线片显示弯曲可部分纠正,单纯减压有弯曲发展的危险。②弯曲是否为进展性,若有进展就有融合的指证。③伴有椎体侧方滑脱,表明该阶段不稳定,单纯减压会加重不稳定。④侧凸凹侧有明显的神经受压时,行凹侧椎板和部分小关节切除,难以达到凹侧神经充分减压,扩大减压需考虑融合术〔1〕。
2.4.3 同一平面复发性椎管狭窄 当确定再次行手术治疗时,应考虑同时行关节融合术。因再次手术需增加小关节的切除,以扩大侧隐窝和中央椎管,小关节切 除超过50%会导致阶段性不稳,特别是小关节向矢状面倾斜时。复发性椎管狭窄伴有医源性滑脱时,再次手术必然要考虑植骨融合,以增加脊柱的稳定性。
2.4.4 小关节去除过多 由于手术时小关节切除或切除>50%会引起不稳定,应同时行脊椎融合术,以防术后脊椎不稳或疼痛。如果至少有一侧小关节的完整性保留,脊椎的稳定性就能维持。但是,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单侧小关节切除后(表明节阶活动性明显增加),即使另一侧完整性良好,也将会发生不稳定,单侧或双侧小关节内侧部分切除(<50%),对脊椎的稳定性影响甚微〔13.14〕。
2.5 脊柱内固定 植骨融合是否同时应用内固定器械争议较多。内固定的目的是:①纠正脊柱畸形;②稳定脊柱;③保护神经组织;④降低融合失败或提高融合率;⑤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因而其适应证为:①稳定或纠正侧凸或后凸畸形;②2个或2个以上平面行较为广泛的椎板切除;③复发性椎管狭窄且伴有医源性椎体滑脱;④屈伸位X线片显示,椎体平移超过4mm,成角大于10°时。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应以短阶段固定为主,根据术者掌握的熟练程度和病人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滑脱行融合术时,同时行内固定是有益的〔15~17〕。
2.6 手术疗效 腰椎管狭窄行手术减压的疗效普遍认为较好〔1.5.12〕。文献中取得疗效满意的差异较大(26%~100%),不少作者的结果表明,术后临床症状改善随时间推移又有加重的趋势。在一组研究中,20%术后获得短期满意疗效,平均8.2年症状又复发。另有一组,27%术后初期疗效尚好,5年后症状又加重。Katz等人发现,不论减压融合与否,75%效果满意持续7~10年后,23%需再手术。术后远期疗效差的易患因素包括:全身一般情况差和曾行单平面椎板减压。症状复发可以是原手术部位狭窄复发、邻近平面狭窄有发展和腰痛伴腰椎不稳。相反,也有作者报告一组病例,术后平均13年的临床结果满意优于平均7年者〔18~20〕。
2.7 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
2.7.1 糖尿病对腰椎管狭窄手术减压后的疗效影响,文献所报告的差异较大。在一组报告中,糖尿病术后疗效差的比例较大,易发生术后伤口并发症。优良率仅为42%,而无该病者为91%。另有一组报告却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72%),无该病者为80%。有资料表明:术后减轻与活动有关症状的疗效与无该病者相似,但对减轻下肢持续疼痛与感觉异常的疗效不肯定。这是因为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本身残留神经症状〔1〕。
2.7.2 其他因素 满意的手术效果取决于:①病人选择适当;②术式确定正确;③术中操作精细。Katz等人报告194例手术结果,其中40例疗效不满意,认为主要原因为:①术前全身情况差;②存在多种疾患;③背部症状较下肢症状突出。④以往腰椎有手术史者,腰管狭窄术后的疗效受影响。已有资料表明,在腰椎手术中发生小关节骨折是发生晚期腰痛的一种潜在因素。

胸椎疼痛是不可能的,,骨头上并没有神经,,准确说法是胸椎部位疼痛,,如果骨头没有病变表现(骨折,骨质疏松),,应该就是附近的肌肉有问题,x片当然是看不出来的,,风湿类风湿可能性不大,风湿类疾病多侵蚀小关节。。如果可能详细说明部位,,或者先热敷一下看看。。强制性脊柱炎可能性也不大,,不用怕。很有可能性是放射痛。。胸椎后边有食管,心脏病有时也会放射痛.请问有没有其他症状.检查么..有钱就作个螺旋ct好了..没钱就再详细说明一下
5年。。。时间好久啊。还请具体描述,比方说。什么时候疼,还是一直疼,,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缓解,或者没有缓解。疼痛的性质:刺痛,闷痛,绞痛?有没有受过伤?6楼的建议也值得参考。当然适当的锻炼不论什么病都有好处的,能进行锻炼就不要不进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02-24
http://www.baidu.com/s?ie=gb2312&bs=%BC%B9%D6%F9+%D0%D8%D7%B5+%D1%FC%D7%B5&sr=&z=&cl=3&f=8&wd=%B1%B1%BE%A9%BC%B9%D6%F9%CD%E2%BF%C6%B5%C4%D7%A8%BC%D2&ct=0

脊柱

脊柱(columnavertebralis)俗称“脊梁骨”,是人和脊椎动物的中轴骨胳,由若干形状不规则的椎骨借椎间盘、韧带互相连接而成。具有支持躯干、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人的脊柱包括颈椎七块,胸椎十二块,腰椎五块,骶骨一块(由五块骶椎合成),尾骨一块(由四块尾椎合成)。椎骨有一个突向背侧的棘突,在背部的正中线上可以在皮下摸到,是经穴定位的重要标志之一。脊柱内部有纵行的“椎管”,容纳脊髓。在正常情况下,脊柱有向前、后方的四个弯曲,其中颈、腰两部向前凸,胸、骶两部向后凸。脊柱的弯曲不仅有利于直立姿势,更重要的是增加了脊柱的弹性,可以缓冲行走、跳跃时的震荡,具有保护意义。这种弯曲也往往因长期姿势不正或疾病影响而过度后凸,引起畸形,成为驼背。

脊柱骨科主要收治脊柱方面的各种创伤、退行性变、先后天畸形、肿瘤及感染等。
主要包括: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寰—枢椎畸形及颅底畸形、脊柱骨折脱位合并神经损伤、胸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退变不稳并椎管狭窄、峡部裂性及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先天性、后天性脊柱侧凸、后凸畸形、脊柱肿瘤及椎管内肿瘤、脊柱结核、强直性脊柱炎等。

1 非手术治疗

以往,对有症状的腰椎管狭窄多主张行早期手术治疗,因为认为该病总是进展性的,然而,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应先行一阶段保守治疗后再确定是否需行手术治疗〔1〕
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用药、改变活动方式、应用支具和硬膜外激素封闭。哪一种方法也未能证实肯定有效。非类固醇抗炎药除减轻神经受压所致的炎性反应外,还具有止痛效果。这类药物应用较多,但尚未见到治疗腰椎管狭窄获得确切疗效的研究。扑热息痛影响肝肾功能,非类固醇抗炎药可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也影响肝肾功能,用药时应注意。经双盲交叉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肌注降钙素(Calcitonin)可减轻疼痛,增加行走的距离〔1.2.4〕。
治疗腰椎管狭窄较有效的理疗方法是拉力(stretching)疗法、腰肌强度锻练和无氧健康训练。骑静止的自行车对有些病人很有效,这种锻练腰呈屈曲位,多数病人能耐受。用马具设计的踏车行走锻练,因腰椎不受力,故对腰椎管狭窄的病人也很有用。用于软组织理疗的方法较多,包括:热疗、冰疗、超声、按摩、电刺激和牵引等方法,虽较常用,但对腰椎疾患的疗效尚未得到证实。然而,对辅助腰椎活动和进行更强的理疗做准备还是有益的,锻练和理疗较安全,可延迟手术治疗,锻练可改善病人全身情况,即使不减轻症状,也有利于更好地接受手术治疗〔1-3〕
腰围保护可增加腰椎的稳定性,以减轻疼痛,但应短期应用,以免发生腰肌萎缩。
硬膜外激素封闭治疗腰椎管狭窄的方法仍有争议,一般认为,用于治疗根性痛的疗效较差。Cuckler等人前瞻性研究了一组病人,用于减轻根性疼痛,经双盲交叉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对照组(硬膜外注射生理盐水)与实验组(硬膜外注射激素)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Rosen等 人回顾性研究了一组应用硬膜外激素治疗的病人,60%疼痛症状短期有减轻,仅有25%疼痛症状长期有减轻。
Derby等人研究的结果表明,对硬膜外激素封闭治疗反应好,其手术治疗也取得满意的效果,对硬膜外激素封闭治疗反应差,其手术治疗也未取得满意的效果,对根性痛<1年者,应用激素封闭治疗不能预测手术效果。Rosen等人回顾性研究了一组应用硬膜外激素治疗的病人(40例),24例(60%)疼痛症状短期有减轻,10例(25%)疼痛症状长期有减轻。Ciocon等人对3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进行硬膜外激素封闭治疗,每周1次,连续3次,疼痛减轻长达10个月。硬膜外激素封闭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虽有硬膜外血肿、感染和化学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但在非手术治疗中,仍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不少作者认为,具有相对安全,副作用小,病人易于接受等 优点〔1.2〕。

2 手术治疗

2.1 手术指证 当病人生活质量降低和因疼痛不可耐受且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手术治疗,同时症状和体征应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相一致。单纯影像学改变绝不能作为手术适应证。必须强调:手术治疗目的是减轻下肢适应症状,而不是减轻腰痛,虽然术后腰痛也有减轻,手术目的是减轻症状而不是治愈。术后远期随访中,仍有增生再长入减压区的可能,使神经受压症状复发。手术也不可能使已经发生退行性改变的椎间盘和小关节恢复正常。也不能中止脊椎退行性改变的自然发展过程〔1〕。
腰椎管狭窄减压术式文献报告很多,基本上分为广泛椎板切除减压和有限减压两类。
2.2 标准的广泛椎板切除减压方法 在所有受累的脊柱横向平面,由侧隐窝的外界去除椎板和黄韧带,受累神经根在直视下从硬膜起始部至神经孔出口的整个行程行彻底减压,所有嵌压神经根的侧隐窝行减压,尽管临床症状提示仅为单平面狭窄,单侧神经根受压。理由是椎管狭窄是一种多平面疾病,单平面减压远期效果不理想〔1.2〕
2.3 有限减压方法 理由是退变性椎管狭窄多为阶段性,主要为黄韧带打折、增生性肥厚、小关节和关节囊的增生以及纤维环膨出所致。在矢状面骨性椎管常常不狭窄。因而应行选择性的有限减压,以保留较多的后部骨和韧带结构,从理论上讲,可减少术后发生脊椎不稳定。该操作斜行椎板切除,是将椎板外侧前部斜行切除,选择性的行单侧或双侧以及平面部分椎板切除或椎板成形术。McCulloch〔5、6〕介绍的方法:后正中皮肤切口(单平面5cm),向两侧游离后,分别作双侧减压,一般先行左侧。距中线1cm弧形切开腰背筋膜,避免损伤棘上和棘间韧带,顺棘间韧带和椎间隙向侧方剥分离椎旁肌,单侧椎板切除范围:向上达黄韧带起点处,向下至黄韧带止点(连带下位椎体上1/4椎板)。内侧小关节切除至椎弓内界,以保证达到关节突下彻底减压,对Ⅰ。滑脱同时行横突间植骨。然后,在另一侧行类似手术。这种保留棘上、棘突和棘间韧带的技术称之为减压术(Microdecompression)〔6〕。
多平面椎板切除减压方法与标准的广泛椎板切除减压方法,相比较的前瞻性与随机分组研究的结果已有报告。这两种方法平均随访3.7年,其临床结果相似。多平面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时间较长,发生神经损伤为12%。多平面椎板切除减压中26%因术中减压不理想,不得已又改为标准的广泛椎板切除减压的术式。
近年来,人们主张对双平面狭窄的患者行选择性椎板切除,应通过神经学检查选择其中之一为引起症状的平面(责任椎),可行走路前后检查或选择性神经阻滞。某一神经根阻滞后症状消失,即表明该神经根受压。一组报告中,28 例两平面解剖性椎管狭窄中,23例(82%)认为是一平面引起症状,5例(18%)认为是两平面引起症状,减压手术仅在认为引起症状的1~2个平面进行。虽是两平面狭窄,但仅行一平面减压手术,术后效果与两平面狭窄者相似〔6〕。
2.4 植骨融合问题 近年来,对腰椎管狭窄减压术后行融合的作用讨论较多。减压后没有同时行植骨融合术,已有并发腰椎滑脱的报告,减压同时行小关节全切,术后腰椎滑脱多达2倍,是术后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但同时行植骨融合术,使手术复杂化,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增多,康复时间延长,一般认为同时行脊椎融合术对患者康复无益〔1〕。下列因素应考虑需同时行植骨融合术〔1、2、6~11〕
2.4.1 伴有退行性椎体滑脱 Laus等人报告单纯减压取得成功。这表明由于椎间隙变窄和增生性骨刺的作用,该阶段可获得自然稳定。然而,另有资料表明, 同时行滑脱阶段融合,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Postachini等人报告16例术前有滑脱,术后随访8.6年的结果,其中6例单纯减压,另10例同时行融合术,发现未行融合者骨质长入椎管较多,临床效果不及同时行融合者。近年来的文献分析资料表明,若同时行滑脱阶段融合,可获得更满意的手术效果〔1.5〕。Postacchinit 和Cinotti等人发现,术后骨质增生在腰椎单纯减压未同时滑脱阶段融合者较常见。
2.4.2 伴有脊柱侧凸或后凸 对腰椎管狭窄合并退行性腰椎侧凸行广泛减压,有造成脊柱失稳或畸形加重的可能。很有必要同时行关节融合术。但并不是所有椎管狭窄伴侧凸后凸者均行融合术,是否同时行融合术,取决于4个方面:①应考虑弯曲的柔韧性。如果在侧屈位X线片显示弯曲可部分纠正,单纯减压有弯曲发展的危险。②弯曲是否为进展性,若有进展就有融合的指证。③伴有椎体侧方滑脱,表明该阶段不稳定,单纯减压会加重不稳定。④侧凸凹侧有明显的神经受压时,行凹侧椎板和部分小关节切除,难以达到凹侧神经充分减压,扩大减压需考虑融合术〔1〕。
2.4.3 同一平面复发性椎管狭窄 当确定再次行手术治疗时,应考虑同时行关节融合术。因再次手术需增加小关节的切除,以扩大侧隐窝和中央椎管,小关节切 除超过50%会导致阶段性不稳,特别是小关节向矢状面倾斜时。复发性椎管狭窄伴有医源性滑脱时,再次手术必然要考虑植骨融合,以增加脊柱的稳定性。
2.4.4 小关节去除过多 由于手术时小关节切除或切除>50%会引起不稳定,应同时行脊椎融合术,以防术后脊椎不稳或疼痛。如果至少有一侧小关节的完整性保留,脊椎的稳定性就能维持。但是,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单侧小关节切除后(表明节阶活动性明显增加),即使另一侧完整性良好,也将会发生不稳定,单侧或双侧小关节内侧部分切除(<50%),对脊椎的稳定性影响甚微〔13.14〕。
2.5 脊柱内固定 植骨融合是否同时应用内固定器械争议较多。内固定的目的是:①纠正脊柱畸形;②稳定脊柱;③保护神经组织;④降低融合失败或提高融合率;⑤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因而其适应证为:①稳定或纠正侧凸或后凸畸形;②2个或2个以上平面行较为广泛的椎板切除;③复发性椎管狭窄且伴有医源性椎体滑脱;④屈伸位X线片显示,椎体平移超过4mm,成角大于10°时。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应以短阶段固定为主,根据术者掌握的熟练程度和病人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滑脱行融合术时,同时行内固定是有益的〔15~17〕。
2.6 手术疗效 腰椎管狭窄行手术减压的疗效普遍认为较好〔1.5.12〕。文献中取得疗效满意的差异较大(26%~100%),不少作者的结果表明,术后临床症状改善随时间推移又有加重的趋势。在一组研究中,20%术后获得短期满意疗效,平均8.2年症状又复发。另有一组,27%术后初期疗效尚好,5年后症状又加重。Katz等人发现,不论减压融合与否,75%效果满意持续7~10年后,23%需再手术。术后远期疗效差的易患因素包括:全身一般情况差和曾行单平面椎板减压。症状复发可以是原手术部位狭窄复发、邻近平面狭窄有发展和腰痛伴腰椎不稳。相反,也有作者报告一组病例,术后平均13年的临床结果满意优于平均7年者〔18~20〕。
2.7 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
2.7.1 糖尿病对腰椎管狭窄手术减压后的疗效影响,文献所报告的差异较大。在一组报告中,糖尿病术后疗效差的比例较大,易发生术后伤口并发症。优良率仅为42%,而无该病者为91%。另有一组报告却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72%),无该病者为80%。有资料表明:术后减轻与活动有关症状的疗效与无该病者相似,但对减轻下肢持续疼痛与感觉异常的疗效不肯定。这是因为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本身残留神经症状〔1〕。
2.7.2 其他因素 满意的手术效果取决于:①病人选择适当;②术式确定正确;③术中操作精细。Katz等人报告194例手术结果,其中40例疗效不满意,认为主要原因为:①术前全身情况差;②存在多种疾患;③背部症状较下肢症状突出。④以往腰椎有手术史者,腰管狭窄术后的疗效受影响。已有资料表明,在腰椎手术中发生小关节骨折是发生晚期腰痛的一种潜在因素。

胸椎疼痛是不可能的,,骨头上并没有神经,,准确说法是胸椎部位疼痛,,如果骨头没有病变表现(骨折,骨质疏松),,应该就是附近的肌肉有问题,x片当然是看不出来的,,风湿类风湿可能性不大,风湿类疾病多侵蚀小关节。。如果可能详细说明部位,,或者先热敷一下看看。。强制性脊柱炎可能性也不大,,不用怕。很有可能性是放射痛。。胸椎后边有食管,心脏病有时也会放射痛.请问有没有其他症状.检查么..有钱就作个螺旋ct好了..没钱就再详细说明一下
5年。。。时间好久啊。还请具体描述,比方说。什么时候疼,还是一直疼,,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缓解,或者没有缓解。疼痛的性质:刺痛,闷痛,绞痛?有没有受过伤?6楼的建议也值得参考。当然适当的锻炼不论什么病都有好处的,能进行锻炼就不要不进行
第3个回答  2006-02-24
是不是畸胸呢,还有他的软骨发育是否完全,给他检查看看
第4个回答  2006-03-09
上海医术好

求医--妈妈得了怪病求知情者能告之
这种情况,我也听别人和我说过, 你要好好的照顾好你妈妈! 她有冠心病的可能, 还有可能是某种压力太大加上车祸的惊吓造成的后遗症! 不管怎样! 你都要去主动照顾她! 祝福你们喔!

草房子梗概400字
《草房子》这本长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油麦地小学校长家的儿子桑桑。作品记下了小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桑桑和他的家人是开学不久才调过来的,桑桑的父亲原是一位猎人,打猎直到25岁。虽然只上过一年学,可他一直坚持读书,才当上了校长。在这六年小学生活中,桑桑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

农民:急求医冶茄子怪病
准确的说,是褐纹病,成株染病更明显,茎基长有褐色梭形斑;边沿深中间浅,生有许多褐色小点点,病斑扩大连成片,病部皮层干腐烂;外皮脱落露木质,大风一刮易折断;果实染上褐纹斑,园形凹陷生黑点,排成轮纹渐漫延,整个果实都烂完,后期或落地,也有挂枝干腐烂。防治方法:根据此病是种子带菌和...

我妈妈得了一种怪病,白天能吃能干活,可是到了晚上就严重失眠,一到晚上...
这个是焦虑症的症状。建议:连续吃十天黛力新。(每天两次,每次一颗)早上空腹吃,午饭饭后吃

我有个朋友,得了怪病。发病时,呼吸困难,四只发抖无力,但去市医院检查不...
手微颤抖无法劳作,或盗汗自汗,或精神疲劳全身乏力等症。西医西药若能治愈慢性病,世上何来如此多久治不愈求医无门慢性病患者,西医西药无法根治慢性病此应自知。真正中草药均需高温煎煮后才可服用,所有片剂胶囊剂均由西药所制。无需做任何无谓检查,古代名医治病无需靠任何仪器。

求救!!5岁男孩染怪病,双腿瘫痪性命难保!童童需要您的帮助!!!
你说的这种情况,如果能确定是脊髓里有肿块。建议你找一个神经科好大夫看看。根据身体表面的神经反射,大体能确定在什么位置。用“碘苯枝”(音)脊髓造影确定是在那个具体位置。需要手术切除,风险也挺大的。这种病发病率极低,一家大医院几年也遇不上一例。需要专业的神经科大夫治疗。童童的肚子和腿...

女子患病治疗6年无果,吃饭都是折磨,医生对此有何解释?
神经内科的专家说这是一种怪病,它有一个名字叫做-鳄鱼泪综合征,平常非常的少见,发病率低到了5%,他不想冯女士却得了这种病证。原来这种怪病其实是面部神经“搭”错了,说起到这一个怪病,每次冯女士都十分的难受,自从在七年之前,她治好了自己的面瘫,没多久吃饭就开始流眼泪了。她...

我有一位同事得了种怪病,身痒、关节疼痛,抽血化验正常,四处求医无效...
身痒、关节痛听起来像结缔组织的疾病,同事是男的女的,如果是年轻女性就更像了,比如SLE等。不知道有没有查风湿免疫全套,没有的最好查一个。

手麻脚痛怪病缠身 认识「法布瑞氏症」
一名五十多岁的尹姓妇女长年罹患四肢疼痛的怪病。不仅手脚麻、痛,走起路来更有如针扎。她自小学起即四处求医,医师怀疑为维生素B群缺乏,施打营养素针治疗了数年,但仍无法治愈。日前经由基因及血液学诊断,才确诊为罕见疾病之『法布瑞氏症』。 法布瑞氏症为脂肪代谢异常之遗传性疾病,属家族显性遗传...

河南一花季少女怪病缠身,老父亲都被吓坏了,这究竟是一种什么疾病?_百 ...
1、河南花季少女怪病缠身 河南一个花季少女,长得却像老太太,因为长得老,所以给这个女孩带来了很多困扰,很多同学都笑话她,还给她起外号。这个女孩出生后不久,父母就发现她和其他的孩子不太一样,于是带着她到处去求医,可是跑了很多家医院,都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医生最后给那个女孩确诊,她患上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