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身残志不残的人

5个

张海迪
5岁的时候,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坚,勤奋学习,热心助人,被誉为" 当代保尔"。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的张海迪同志"优秀共青团员"称号。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一百多万字的作品。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1993年张海迪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4年参加远南运动会。 1997年入选日本NHK"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1998年起担任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200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从我们认识张海迪开始,转眼间20年过去了。现在20岁以下的人,很少有人还记得张海迪。现代医学延续了张海迪的生命,但是,靠一次次手术延续的生命,究竟会有多少光泽呢?20年前,张海迪扼紧命运咽喉的时候,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20年过去了,她是不是还在敲命运的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张海迪的内心世界。
关于快乐 快乐是很难的,我们常常为了短暂的快乐,愁苦经年,张海迪更难。张海迪看上去很快乐,哪怕是在最痛的时候,她也能做出一副灿烂的笑脸。但张海迪说,她从来没有一件让她真正快乐的事。 张海迪现在的身份是作家,但写作是痛苦的,她得了大面积的褥疮,骨头都露出来了,但她还在写。她又做过几次手术,手术是痛苦的,她的鼻癌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实施手术的,她清晰地感觉到刀把自己的鼻腔打开,针从自己皮肤穿过。第一次听说自己得了癌症,她甚至感到欣喜--终于可以解脱了。张海迪说:我最大的快乐是死亡。但是,她却活了下来。 她写小说,画油画,跳芭蕾,拍电视,唱歌,读硕士……甚至,她很喜欢香水,她活得有滋有味。主持人朱军问她,你这样坐着是不是很难受,她说,是的,非常难受,可我已经这样坐了40年了。作为政协委员,她的提案是在高校推行无障碍设施。"我很痛苦,但我一样可以让别人快乐",张海迪说这话的时候,诗意从她身边弥漫开来。
关于名声 20年前,张海迪拥有了显赫的名声。这样的名声对于一个演员,一个明星来讲,是求之不得的。可惜张海迪不是,张海迪拥有坚强的意志和脆弱的灵魂。 她现在是作家,可是她说:"这些年我非常清楚,我文学之外的名声要大 于文学创作的本身……"。她还说,"我从来不去在意那些事情,我只在意文学创作的本身。我怎么样能够把我的作品写的更好……"但是,谁都看得出,她在意的。她总觉得自己的作品不够好,总觉得自己的书畅销,是因为自己的名声而不是因为自己的作品,所以,她一直在不停地压榨自己。但是,作为一名残疾人,她能够接触到的社会实在是太有限了,于是,她只好拼命地向自己内心去挖掘,去幻想,在这样的压榨和无奈中,张海迪越发痛苦。身体上的痛苦别人看得见,她也说的出来,而这种内心的痛苦,张海迪是说不出的,就算说也来,也没有人会去关心。 张海迪说:“20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面对媒体我始终非常平静,当你突然面对那么 多的闪光灯、笑声、掌声,调整自己最重要,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我的心始终像一泓碧水,那么蓝,那么深。 我外在的性格让人感觉很有亲和力,大家一见我就叫姐姐、阿姨,其实在我的内心有更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沉静,这是疾病和读书给予我的。它让我觉得什么是最美,什么是应该追求的,我一直坚信思想着的女性是最美的,而且知识改变命运,这一点我感受最深刻。
今天回想起那段日子,我心存感激,15万封来信,虽然不能一一回复,但它始终在我的心里,我要感谢所有爱我的、关心我的人。我越来越明白,人们为什么爱海迪,那是因为在她身上有面对疾病和困难的勇气,这一点也是我今生的自豪,也许别的方面我还做得不够,但是我相信自己是一个坚强、勇敢的女性,不管什么时候都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不放弃每一分的努力,回想过去,我没有白白度过生命的每一程。 我没有声音的时候,正是我在事业的长河中艰难跋涉的时候。我周围也有很多朋友对我说,海迪你为什么总是拒绝各种采访,这样会让人猜疑的。我想,我应该没有声音,首先我是千千万万普通的老百姓中的一员,其次我是个作家。这个职业不需要在前台表演,而是要在幕后、在书桌前思考、学习、研究和写作,作家的生活不是五光十色,何况我还属于那种写作很困难的那一类作家。” 关于如果 --如果当年没有那个记者发现你,或者说你没有这样的社会影响,那么你今天还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吗?还会戴上硕士帽,还会写出这么多的书来?
--假如真的有假如的话,我是一个健康的人的话,我想我会做的比现在,比今天还要好,我对社会的贡献要比今天还要大。
--如果你能站起来的话,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我想我试试跳舞。真的。这是一个人就是内心深处的一种最大的愿望。虽然我这么多年没有跳过舞,但是我一直没有停止生命的舞蹈,我想生命的舞蹈可能比现实的舞蹈更美丽。
--如果站起来你想对你丈夫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我想像很多家庭主妇一样做做饭,而不是像这样坐着。
--如果你不在了,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我要是不在了,我的爱人还是应该再找一个人来陪伴他,再有一个健康的人来陪伴他。

身残手巧剪出 “中华巧女”
多年卧床剪纸练就微剪绝活,曾获“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一张纸,一把剪刀,折折剪剪,随着纸屑飞落,说话间,两只活蹦乱跳的小兔子出现在她的手中。她就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的东辽县农民马艳英。

病床上开始了剪纸生涯

走进马艳英的家,只见墙上及炕上到处是剪纸。马艳英告诉记者,她从小跟父亲学剪窗花,1973年,她不幸患了骨结核瘫痪在床上,由于疾病的折磨,原本1.6米的身高到病好时竟萎缩成1.3米左右,骨痛还时常发作。在病床上她拿起剪刀,开始了剪纸生涯。

剪纸多年练就独门绝活

自己摸索了多年,可作品不能让她满意,直到1983年,她参加了一个短期剪纸培训班,让她领悟到剪窗花和剪纸艺术是有很大差别的。

马艳英说:“剪人物和动物与剪窗花不同,首先要在头脑中构思人物的动作和形象,还要有一定的衬景,这就加大了难度。为了掌握技巧,那时一剪就是一天,手磨破了粘上胶布继续剪。”为了节省纸张,她把每次剪剩的边角废料利用起来,剪出一些小动物,时间久了,她练就一手微剪绝活。记者在她的作品中看到,最小的微剪比小指甲还要小,但耳朵、眼睛俱全,活灵活现。

参加剪纸大赛获大奖

从1989年开始,马艳英开始参加剪纸作品比赛,每次都能载誉而归,有些作品还被日本、韩国友人收藏。1995年9月,北京召开世界妇女大会,她的作品在中华巧女手工艺品大赛中获奖,被组委会评为“中华巧女”,同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1998年,中国国际名人研究院辞书编辑部、学术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和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编委会编纂的大型辞书《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收藏了她身残志坚的事迹、自强不息的精神及她巧夺天工精致的微型剪纸艺术。

微剪给了她荣誉,却没有带来收益,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她的生活,她现在为一家工艺品店打零工。现在马艳英只能在家教小孙子剪纸,她担心手艺会失传。马艳英有个愿望,就是在繁华街道边开一家剪纸屋,让大家都能欣赏到她的艺术。

海伦·凯勒
1880年海伦·凯勒出生于美国的亚拉巴马州,在2岁那年由于一场高烧使她失聪失明,变成了聋子和瞎子,而且不能说话。她的世界变成了黑暗和无声的世界。

由于不能交流,没有机会学习,海伦的行为是无规矩的。她随便用手抓饭吃,踢东西,尖声叫喊并且常常无缘无故地大发脾气,并不让任何人靠近她为她梳头发。

安妮于1887年3月3日作为家庭教师和陪伴者来到海伦家,从此以后,情况开始起了变化。安妮当时只有20岁,而且眼睛高度近视。但是她受过专业训练,可以教孩子们看、听和说话。她认为海伦之所以表现出种种不守规矩的行为,只是因为她想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愿望。

安妮给海伦一个布娃娃,然后在海伦的手上拼写出布娃娃的字母,她希望海伦能把布娃娃和字母联系起来。海伦很快就知道了她手上的字母结构和如何拼写。但是她仍然不懂得字母所造的词是什么意思。

在大约 4个月以后,安妮带着海伦来到抽水机旁。当安妮把海伦的手放进抽出的水里时,她在海伦的另一只手上拼出“水”一字。“突然间语言的秘密在我面前被揭开了。”海伦后来写道。安妮用这种简单的方法创造了一个奇迹。海伦后来非常喜欢触摸她身边所有的东西,并要求知道它们的名字。

海伦很快掌握了字母、阅读盲文和写作。到了10岁那年她决定学习说话,这当然是非常艰难的,但是在安妮的帮助下她做到了。她还向全家人宣布,她要进学院去上学。1904年海伦从哈佛大学的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这是第一个又聋又瞎的人进这所学院学习并毕业。

后来,海伦·凯勒成了一位优秀的学者和作家。海伦毕生勤奋写作,用自己盛开的智慧之花装点了美国的文学花坛。她的主要作品有自传《我生活的故事》、安妮·沙利文的传记《老师》及数篇讲演稿、信件。海伦为盲、聋人做出的杰出贡献先后赢得了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联合国也曾于1959年5月以海伦的名字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资助各国的盲、聋儿童。

1968年6月1日海伦·凯勒与世长辞了。她一生不以缺陷自弃,不向困难折服,勤奋学习、顽强奋斗的精神和她为盲、聋人造福的业绩,永远为后人所称颂。 赞同1| 评论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16
霍金、贝多芬、张海迪、海伦·凯勒、帕格尼尼
第2个回答  2012-04-15
司马迁
张海迪 作家
韩非 法家代表人物的那个
海伦·凯勒,
,霍金追问

故事

追答

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他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却因此更加发愤著书,创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臣著史记,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流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你自己搜吧,特别多的内容,打的手疼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身残志不残的名人事迹
2. 海伦·凯勒,一个在婴儿时期就失去了视力和听力的女性,却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对知识的追求,成为了美国著名作家。她的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记录了她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知识的无限渴望。凯勒女士不仅个人成就卓著,她还致力于改善盲人和聋人的教育条件,是美国残疾人权益运动的标志性人物。3. 斯蒂芬...

身残志不残的名人事迹
1、桑兰,1981年2月出生于浙江宁波,曾是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荣获全国运动会跳马冠军。1998年7月21日,在纽约友好运动会上热身时不幸受伤,导致全身瘫痪。尽管如此,桑兰依然保持着乐观和勇气,她的主治医生称赞她充满“勇气”。桑兰从未后悔过体操生涯,她信心满满,永不放弃希望。她证明了身残志坚的力量...

人残志不残的名人故事可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它告诉我们,人的身体也许可以被破坏,但是只要人具有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就能解决即使是健全人也难以处理的难题;就能达到健全人也难以触及的人生高度。

身残志不残的名人事迹
1、张海迪高位截瘫却成为作家。5岁的时候,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坚,勤奋学习,热心助人,被誉为" 当代保尔"。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

身残志不残的意思。
1、身残志不残:身体上虽然残疾,但是却不放弃坚强的活下去。2、代表人物:①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

世界身残志坚的人有哪些
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皇家学会会员。他因患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2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

身残志不残的名人事迹
2、5岁的时候,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 造成高位截瘫 ,但她身残志坚,勤奋学习,热心助人,被誉为" 当代保尔"。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

身残志不残的名人
张海迪,1955年出生于济南,是一位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她担任过山东省创作协会一级作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尽管在5岁时因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张海迪却以坚强的毅力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课程。她在15岁时随父母下放至山东莘县的一个小山村,不仅教授村里的孩子们,还...

身残志不残的人有哪些
身残志不残的人有很多,例如:张海迪、海伦·凯勒、霍金等。解释如下:张海迪是一位著名的中国残疾人作家和慈善人士。她从小身体就有缺陷,但她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她通过自学成才,掌握了多种语言,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用自己的经历和智慧帮助更多的人。她的坚韧和毅力展现了...

身残志坚的名人名例
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地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皇家学会会员。他因患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2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