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

练习题

  二、简述80年代初小说思潮形成的原因、特征。
  原因:
  1、政治权力对否定“文革”和当代“历史”作某种有些程度改写的要求,很快获得具有强烈启蒙意识的作家的呼应。
  2、文学批评所起的制约和导向作用,如对小说《飞天》、《在社会的档案里》等的讨论和批判,给批判性主题创作提出所应遵循的边界。
  3、70年代末开始建立的评奖体制,虽然常常显露出评价标准的矛盾、混乱,却也相当有效的参与了对“方向”的选择。
  特点:
  1、从小说的艺术性太堪,大多属于20世纪中国小数中颇为发达的问题小说类型,围绕所提出的问题而展开分析、证明的“观念性结构”为许多小说使用。
  2、借助人物或叙述者的议论来表达对当代社会政治和人生问题的见解的表述方法也很常见。
  3、坚持小说尖锐的“问题”意识,但尽量避免哪些演绎观念的老套。
  他们相当普遍的以中心人物的生活道路,来连结“新中国”各个时期的重要社会政治事件,通过人物命运的表现,对历史反思提出的问题给予回答。
  三、80年代初王蒙小说的艺术特点
  1、采用类似西方“意识流”小说的方法,以主要任务的意识流动来组织情节,结构。如小说《布礼》、《蝴蝶》、《春之声》。
  2、运用戏谑、夸张的语言风格。如《名医梁有志传》、《来劲》、《星球奇遇记》。
  3、对于心理、情绪、意识、印象的分析和联想式的叙述,形成了一种流动的叙述方式;词语上的变化和多样组合,不断展开的居士、对于夸张、机智、幽默才能的充分展示。
  4、有时过分沉醉于在叙述中体现的智力优越感时,也会走到缺乏控制的滥情。
  四、80年代初张贤良小说的特点。 P263~P264
  1、小说带有“自诩传”特点。
  2、受难的读书人模式,暗合了中国古典戏曲、小说表现“落难公子”的模式。
  五、知青题材小说发展经历的过程。
  “知青文学”在“文革”期间已经存在,但这一概念在80年代才提出。
  70年代末80年代初时知青小说创作的繁荣时期,写作知青题材小说的作家包括了孔捷生、叶辛、张承志、梁晓声、张抗抗、李锐、史铁生、张炜、韩少功等重量级作家。
  早期的知青小说更着重于对“文革”悲剧的揭露和控诉,但随后的一部分创作在视点、情感处理和叙述方法上出现了变化,这与知青返城后的处境有关,着重于表现新的生活矛盾和精神困惑。1981年,王安忆的《本次列车的终点站》和孔捷生《南方的岸》是表现知青文学这种转移的最早的开端。
  “知青文学”作为一种潮流,在80年代中期以后已失去实质意义,但“文革”对现实的影响仍在继续,对它提供给文学的“资源”,也还在挖掘中,80年代后期以来仍有张抗抗的《隐形伴侣》、陆天明《桑那高地的太阳》等作品。
  进入90年嗲以后,知青对自身经历的回顾逐渐转化为现实的成功者的怀旧,对昔日“辉煌”的构造,反思批判的色彩几已消失。
  一、寻根文学出现后,对其评价包括哪些方面?
  答:文学“寻根”的出现,既得到热烈欢迎,也受到诘难和批评。
  (1)批评的主要根据之一,是指责它表现了“复古”倾向,会导向对需要批判性反思的传统文化的回归。在文学取材和主题意旨尚,则忧虑于可能使创作纷纷潜入僻远、原始、蛮荒的地域和生活形态,而忽略对现实社会生活人生文问题和矛盾的揭示。
  (2)从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当代文学的状况等方面考虑,文学“寻根”的提出,应该说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当时人们普遍认为“文革”使“前现代”的“封建主义”的复辟,因此,重提科学、民主的口号,向西方学习,反思“传统”以“走向未来”,使“文革”后重要的社会思潮。
  (3)80年代东西方文化“碰撞”,使文化比较和不同文化的价值观的评价重新凸现。一些作家不仅仅体验到“文革”等现实的社会政治问题的压力,而且猝不及防遭受到“现代化”进程和“文化冲突”所产生的他们会认为,如果以“现代意识”来重新关照“传统”,将寻找自我和寻找民族文化精神联系起来,这种“本原”性(事物的“根”)的东西,将能成为社会和民族精神的修复提供可靠的根基。
  二、寻根文学艺术的特点有哪些?
  1、对风俗、地域文化的兴趣
  当代中国大陆,由其是“文革”期间的小说、地域、风俗的特征趋于模糊、淡化。主流的文学观念是,历史运动,人的行为、情感的基本构成和决定性因素,是阶级地位和政治意识。其他的一切,,都是无足轻重的。这样,小说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人的日常生活,体现“历史连续性”的民族文化的、人性的因素,自然会被看作是对于阶级意识的削弱,而受到排斥。在80年代受到普遍认可的小说观念则是,特定地域的风情民俗和人的日常生活,是艺术美感滋生的丰厚土壤,并有可能使对个体命运与对社会、对民族历史的深刻表现融为一体。
  2、复杂的思想倾向和价值判断。
  比起“伤痕”“反思”来小说来,带有“寻根”特征的小说,在思想倾向和价值估断上,显然表现得复杂而暧昧。倡导“寻根”的那些“知青”出身的作家,他们在“文革”中度过青少年时代。在有可能系统获取传统文化知识之后,他们便惊讶于过去的无知,产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孺慕。不过,如韩少功、郑义、李杭育、阿城等,对于他们所称的,以儒家学说为中心的“规范”的体制化的“传统”,持更多的拒斥、批判的态度;而认为在野史、传说、民歌、偏远地域的民情风俗,以及道家思想和禅宗哲学中有更多的文化“精华”。“文革”后的当代作家,一般会很容易接受“五四”以来对于“传统文化”持激进批判的立场,不过在东西方文化的对话、“碰撞”中,也会走向对悠久而丰厚的民族文化的沉迷,转而怀疑原先所持的批判态度。
  三、寻根文学在小说艺术上的探索有哪些方向?
  答:1、对外国文学的借鉴
  一些作家受到诸如福克纳、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启发,把对于生活情急、细节的真是描述,与象征、语言的因素加以结合。叙述方式变换的技巧,也在一些作品中得到运用:以“现在时”和“过去现在时”的描述来处理历史,在叙述者和故事人物,叙述时间和故事时间上构成复杂关系,以此来强化叙述的意识。
  2、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借鉴
  这种艺术追求,首先表现在小说整体情调、气氛的营造的重现。其次,在小说语言上,或者向着平淡、节制、简洁的方向倾移,或者直接融进文言词汇、句式,以加强所要创造的生活情景和人物心理的古奥。另外,小说的章法、结构、叙述方式,都可以看到向古代小说取法的情况。
  四、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答:汪曾祺被称为是“最后一位京派作家”
  1、汪曾祺擅长描摹带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的乡土风情、奇风异俗以及由此构成的独特的文化景观和文化氛围。
  2、松散自由的结构,是汪曾祺小说文体的主要特点。他打破小说、散文、诗歌的界限,把小说当抒情诗、当散文来写,追求一种近似随笔的风格。他的小说没有重大的历史背景、完整的故事情节,往往采用淡化情节,重写气氛和情绪的散文化的处理方法。
  3、汪曾祺的语言具有中国传统文学的韵味,淡薄悠闲,叙若家常,却功力深厚,体现出洁净,质朴,精练,典雅的特点。他很少采用华丽的辞藻,多采用白描和短句,以看似平常的鳄鱼眼,组织起美的意象,现实倾逸冲淡的情致。
  二、残雪小说的艺术特点
  1、她将现实与梦幻加以“混淆”,以精神变异者的冷峻感觉和眼光,创造了一个怪异的世界。
  2、残雪创造这个世界时,并不运用“寓言”的方式,更多的是诉诸个人的感觉、潜在经验、记忆。
  3、不过,残雪世界的范围和深度是有限的,特别是从对人的生命、人性等的发掘的角度去衡量时,更是如此,这导致了她的小说出现的某些单一和重复的现象。
  三、简述新写实小说的发展背景
  1、内因:尽管先锋小说探索占据重要的地位,但许多作家仍在写实的轨道上写作。
  2、外因:文学界的一些人存在着对已被过分渲染的“先锋小说”的某种不满情绪。
  四、结合作品分析新写实小说的艺术倾向
  1、注重写普通人、小人物的日常琐碎生活。无论是池莉的《烦恼人生》、刘震云的《一地鸡毛》,还是方方的《风景》。表现的都是小人物,都是城市中最普通的一员。如《一地鸡毛》中的小林,单位中最普通的职员,每天的“大事”是早起排队买豆腐。
  2、表现个体生存的艰难,个人的孤独。
  3、零度介入,采用所谓“还原生活”的“客观“的叙述方式,持较少介入故事的态度,较难看到叙述人的议论或直接的情感评价。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17
百度文库有很多

中国现代文学史怎么考
对于考研者而言,所报考学校的指定教材是最佳选择。若出于兴趣学习或学校未指定教材,推荐以下几本书:朱栋霖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1917——2013》,高等教育出版社,封面为红色。温儒敏等人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洪子诚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同样来自北京大学出版社。了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新文学史的区别
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新文学史的区别是概念不同。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新文学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从不同的时间段和角度来对中国文学发展进行概括和划分,中国现代文学史主要关注晚清至1949年之间的发展,而中国新文学史则关注1949年以后的文学发展。这两个概念帮助我们理解中国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与...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难吗
难度不大也不小,主要看考生个人,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的考试科目,主要以知识点多著称,所以需要考生有强大的记忆力,如果记忆力好背的快,且知识点记得牢固还是很好考过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难吗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为全面地介绍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状况,因此课程是属性文科类型,在考试的时候...

中国现代文学史怎么考
中国现代文学史分为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史两部分。作为一名跨专业考研至现当代文学的研究生,我自学了文学史。首要步骤是选择教材。考研时,所报考学校通常会指定教材,遵循即可。若出于兴趣学习或学校无指定教材,以下是我曾使用的推荐:朱栋霖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1917——2013》,高等教育出版社,红色...

中国现代文学史什么专业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探讨从1917年到1949年间的文学现象、论争与演变。课程分为三大阶段:20年代文学,聚焦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其后续的新文学创作与论争;30年代文学,分为两大方面,包括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大量涌现与成熟期重要作家和作品的诞生;四十年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现代作家作品哪个容易
中国现代文学史。1、结构清晰:中国现代文学史按照时间顺序和文学流派的发展进行组织,框架相对清晰明了。学生可以按部就班地学习和理解各个时期的文学特点和重要事件。相比之下,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更为零散,每个作家的风格和主题差异较大,不易形成整体的把握。2、知识点明确: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知识点相对...

中国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如下:中国现代文学常被称为新文学(相对“五四”运动以前的旧文学而言),其实质是指符合于中国人民的革命利益、反帝反封建、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而且是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不断地向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方向前进的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担负的任务:1、研究现代文学的主流如何从反封建...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上)内容提要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通过文学实践与表现不断演变的“人”的观念,构建、丰富和发展而成的。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发展始终围绕两种或多种“人的”观念、“人”的声音进行对话、交流、对抗、激荡、交融。在2004年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丽江年会上,专家鉴定组对《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给予了高度评价。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上)目录
本文详细记录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从1917至2000年的主要发展脉络,涵盖文学革命、小说、新诗、戏剧与散文等多个领域。以下为目录概览: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揭示了新文化运动背景下,文学的革新与转型。第二章至第四章:20年代小说、新诗、戏剧与散文,探讨了这一时期文学的多样发展与创新。第五章:20年代...

本人想考北大中文现当代文学,想问一下这个专业的必考科目。
北大中文现当代文学的必考科目主要包括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文学概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等。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是两门非常重要的必修科目。中国现代文学史主要讲述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现在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程,包括不同时期的文学流派、作家作品、文学思潮等。中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