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发展历程

如题所述

文言文是中国的一种书面语言,分为深文言(当时称为古文)及浅文言(两者举例,如圣经和合本新约的深文理及浅文理译本),前者是以先秦的汉语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以及模仿这种书面语而写作的语法形式,后者则是两汉到魏晋南北朝的书面口语,该文体一直沿用到清末民初。但是到了唐和宋的中古时期,汉语中的口语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这时则有三种书面语。一种书面语是模仿上古汉语书面文献的书面语,如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即古文运动的作品;另一种是在两汉至魏晋南北朝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书面语,即今日的文言,如西汉史记、东汉佛经翻译、南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第三种则是现代白话的源头,如唐代的变文、宋代的话本等。到了元、明、清的近代时期,情况与中古时期类似,既有模仿上古的书面语,如桐城派的散文,亦有今日所谓的文言(如明史、清史稿),又有所谓的近代白话,比如《水浒传》、《西游记》等。由于文言文并不是一时一地的一种语言,因此不同时代或地区的文献,在语法和词汇上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在20世纪之前,以汉字书写的文言文,于中国以及朝鲜半岛、日本、越南,使用在几乎所有正式的文书上。在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这种书面语被称为“汉文”(汉文/한문,Hanmun、汉文/かんぶん,Kanbun和汉文/Hán Văn,Hanvan)。20世纪之后,在中国,文言文的地位逐渐被白话文取代,而其他国家则开始采用当地语言的书面语。

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词汇上有很大的差异。这个差异通常必须以词典或字典的形式加以条列,才能完整表达。不过,有个特点可以概括性地观察:文言文的词汇较为简洁,例如:相较于白话文的词以双音节为主,文言文中的词以单音节为主。

中国历代学者对于文体都有不同的分类法。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是文体分类研究的开始,相关著作有曹丕的《典论·论文》、李充的《翰林论》、挚虞的《文章流别志论》、刘勰的《文心雕龙》、昭明太子主导的《昭明文选》等。其中《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4类:
奏议
书论
铭诔
诗赋
而《昭明文选》是一本分类很繁杂的选集,将所选的文章分成37类之多。

明朝
明朝的吴讷著《文章辨体》、徐师曾著《文体明辨》,清朝姚鼐编《古文辞类纂》,都是讨论文体的重要著作。其中《古文辞类纂》将文体分为13类:
论辨
序跋
奏议
书说
赠序
诏令
传状
碑志
杂记
箴铭
颂赞
辞赋
哀祭

现代
由郭锡良等人编著的《古代汉语》修订本中分析,文体分类有三种标准:依语言形式分、依内容分、依应用范围分。依语言形式,《古代汉语》先将古代文体分为3大类:
散文
韵文:包括诗词歌赋、铭箴颂赞
骈文:讲究平仄对仗却不押韵,不能归于散文也不能归于韵文,自成一类
在此分类之下,古典散文又可以分为4类:
史传文
说理文
杂记文
应用文

现代的发展

文言文的缺点在于难懂、不易普及,要读懂文言文须经过适当的训练才能够了解其中的含意,而要写作文言文的难度更高,所以民国8年的白话文运动后,中国文坛强调“我手写我口”、“能识字便能读文”的白话文,渐渐的取代了文言文。
然而,所谓“文言文难懂、不易普及”、“文言文须经过适当的训练才能够了解其中的含意”、“写作文言文的难度更高”等等论点,其实是因为现在人们从一开始就全面的学习及使用现代白话文的原因;如果从一开始就兼学文言文则不会有如此感觉。
而且,以现代人的角度去看文言文“难懂”其实并不公平,文言文其实也是先秦的口语传化而成;而现在白话文则是以明、清以后的北方口语传化而成;对于非北方汉语使用者来说,现在白话文亦不能完全是“我手写我口”。
虽然现代华文社会以白话文写作为主,但是文言文仍然受到相当的重视,文言文对白话文仍有一定的影响力。现在仍有许多人喜爱在写作白话文时引用文言典故、诗词,以及华人社会普遍使用的对联等等。而对于有志学习中国文学的人,文言文的训练更是不可缺少的。

当代文言文复兴

文言文复兴,是当代中国文化复兴运动的热点之一。它的产生与中国文化复兴运动的产生,一样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都是中华民族复兴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文言文复兴从表面看来,是对胡适等人提倡白话文的否定,实质上则是对白话文运动的引伸。白话文的推行,极大地增加了广义文化的受众,但却使传统中国文化的直接受众越来越少,因而就使中国文化的传承遭受前所未有的威胁。正是基于完整、准确地传承中国文化的需要,文言文复兴才成为历史的必然。文言文复兴不能否定白话文的存在和价值。
中国大陆的文言文复兴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萌芽的。文言文复兴的概念,是青年学者刘周在“中国文化复兴的第一步(倡议书)”中明确提出的。2007年推出的《光明日报》“百城赋”,更表明了国家对待文言文复兴的态度。文言文复兴的倡议书是由一位青年学者提出,说明文言文复兴的发展后劲非常有力。
在网络上,文言文得到了热心网民的推崇和发扬,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爱文言、维基大典、喜欢文言文、以及国学网站等等。
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教育中,文言文都是必修内容。学生在小学阶段的五、六年级开始接触文言文,往后逐渐增多,到高中阶段,文言文基本成了语文课的主体。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文言文的历时发展
上古汉语和文言.古代汉语首先是指“古代的汉语”.古人的口语,我们是听不到了,甲骨文,从甲骨文算起,这样的古代汉语大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跟任何事物无不发展变化一样,语言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三千多年来,汉语有了很大的变化.根据汉语语法、词汇和语音变化的情形,学者将古代汉语分为三个发展时期:上古期、中古期和近...

文言文的发展历程
中国大陆的文言文复兴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萌芽的。文言文复兴的概念,是青年学者刘周在“中国文化复兴的第一步(倡议书)”中明确提出的。2007年推出的《光明日报》“百城赋”,更表明了国家对待文言文复兴的态度。文言文复兴的倡议书是由一位青年学者提出,说明文言文复兴的发展后劲非常有力。在网络...

简答古文运动的始末与发展历程?
明人朱右把欧、曾、王、三苏六家与韩、柳合称为“八先生”,茅坤编选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古文,取得了分庭抗礼的地位。 明朝的宋濂、唐顺之、王慎中、归有光等人以及清朝的桐城派、阳湖派古文之所以取得一定成就,追根溯源,无一不是受到唐宋古文运动的启发或影响。唐宋古文运动,可说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一座重...

唐代古文运动的历程
一、起源与发展初期 唐代古文运动始于中期,由一群致力于复兴儒学、推崇古道、反对浮华文风的知识分子发起。他们倡导质朴自然、富有实际内容的文风,力图打破浮华辞藻的束缚,回归古代质朴雄浑的文章传统。这一运动在初唐时期开始萌芽,并逐渐发展壮大。二、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运动的代表人物如韩愈和柳宗元等,他...

文言小说发展史
文言小说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从唐人的传奇体到宋人的笔记体和志怪体,各有其特色。唐人小说以时事为题材,自由度较高,而宋人则更倾向于讲述古事,受理学影响,小说多带教训意味。宋代传奇虽不如唐人,但如《谭意歌伟》、《李师师外传》等作品仍显瑰宝。笔记小说在宋朝大放异彩,北宋的《北梦琐言...

文言文是什么
文言文的起源和发展:文言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商周时期,随着汉字的演变逐渐形成。它的起源背景是与当时的文学创作和文人之间的交流有关。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在先秦时期的书籍和经典中,可以观察到文言文的早期形式。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从战国至隋唐,经过各代的文学作品逐渐确立其特殊的语言...

李侍郎绂文言文翻译
一、文言文的发展历程:1、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的文言文主要表现为诗经、尚书、礼记等经典文献,以及《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2、汉魏六朝时期:在这个时期,文言文的形式逐渐丰富,兴起了骈文、夹注等文体,如司马迁的《史记》、刘向的《新序》等。3、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文言文发展的巅峰时期,...

文言文事物发展
1. 文言文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

唐代古文运动的历程
唐代古文运动的历程可以总结为一个由内在文学需求、领袖人物的推动和社会政治背景共同塑造的过程。首先,六朝时期的骈文繁盛导致形式主义倾向,文学需要转向反映现实和思想的改革。陈子昂、萧颖士、韩愈等人倡导复古,强调文学的讽谏和教化功能,道统文学理论逐渐成熟。其次,韩愈作为关键人物,不仅有明确的理论和...

唐代古文运动的历程
始于初唐的陈子昂倡导“复古”,虽未大规模流行,但为后来的变革奠定了基础。中唐时期,尽管历经动荡,但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为古文运动提供了契机。韩愈等人提出了“载道”、“明道”的口号,强调作家品德修养和真情实感,提倡“务去陈言”和“词必己出”的创新精神,他们既亲身实践又培养后辈,使运动影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