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名人故事的成语,8个

如题所述

源于历史名人的成语:

班门弄斧 不为五斗米折腰 才高八斗 负荆请罪

高山流水 口蜜腹剑 毛遂自荐 巧取豪夺

三顾茅庐 三迁之教 四面楚歌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附:

班门弄斧

鲁班是位能工巧匠,善于雕刻与建筑,技艺举世无双,人称“巧人”,被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就是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被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他死后,许多文人墨客经过他的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诗抒发内心的感受。他的墓前凡是能够写字的地方,都留有后人所写的诗句。明代诗人梅之焕来到李白墓,看到这些拙劣的诗句,讥讽那些诗人是“鲁班门前弄大斧”,不自量力。后来这句话就被后人缩成“班门弄斧”。

从此,“班门弄斧”的成语就流传了下来,常用来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有时也表示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县当县令。这年冬天,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这位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人去叫县令陶渊明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却被督邮派来的这人拦住:“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要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了了,他长叹一声,说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了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县。

后来,“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则成语就用来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才高八斗

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他聪明好学,读过许多书,从小就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

虽然身为永嘉太守,但谢灵运自叹怀才不遇,经常丢下公务不管,出去游山玩水。后来,他辞官移居会稽,常常与友人酗酒作乐。当地太守派人劝他节制一些,却被他怒斥一顿。可是,谢灵运所写的山水诗,却深受人们的喜爱。他每写出一首新诗,立刻就会被人争相抄录,很快流传开去。

宋文帝很赏识谢灵运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便写诗作文。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其中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人共分一斗。”

成语“才高八斗”由此而来,后常用以形容人的极高文才。

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指背着荆杖,表示服罪,请求原谅,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自请严厉责罚。

战国时候,蔺相如因为外交有功,被封上卿,官位在廉颇大将军之上。廉颇因此心中不快,扬言要当面侮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后,不愿和廉颇争位次先后,便处处留意,避让廉颇。

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看到蔺颇的车子迎面而来,急忙叫手下人把车赶到小巷里,避开蔺颇。蔺相如的手下以为他害怕蔺颇,非常气愤。而蔺相如却对他们说:“秦国这样强大,我都不怕,廉将军有什么可怕的?强横的秦国今天之所以不敢对我们赵国轻易用兵,只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如果我们两人不能和睦共处,反而相互攻击,秦国就会趁机侵略赵国。我所以对廉将军避让,是因为我把国家的安慰放在前头,不计较私人的怨恨。”他的这番话使手下人极为感动。从此以后,蔺相如手下的人也学着他的样子,对廉颇手下的人处处谦让。

此事传到了廉颇的耳中,他被蔺相如如此宽大的胸怀深深感动。于是,他脱下上衣,在背上绑了一根荆杖,到蔺相如家中请罪。蔺相如见他态度真诚,便亲自解下他背上的荆杖,请他坐下,两人坦诚畅叙,从此誓同生死,成为至交。

高山流水

俞伯牙是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琴师。他聪颖好学,精通音律,但总觉得自己的琴艺不够高超。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到东海的蓬莱岛上倾听海浪声。俞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海面上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如入仙境一般。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一夜,俞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然,他听到岸上有人拍手叫绝,便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于是,俞伯牙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开始演奏。当他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雄伟而庄重,真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宽广浩荡,好像无边的大海一般!”俞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他们两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成语“高山流水”由此而来,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口蜜腹剑

“口蜜腹剑”这则成语比喻口头上说话好听,像蜜一样甜,肚子里却怀着暗害人的阴谋。

李林甫是唐玄宗时候的宰相。他忌才害人,总是想方设法排斥打击那些声望比他高、权势和他差不多的人。对唐玄宗,他却有另一套谄媚逢承的本领。他竭力迁就玄宗,并且采用种种手法,讨好玄宗宠信的妃嫔以及心腹太监,取得他们的欢心和支持,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

李林甫和人接触时,外表总是露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嘴里尽说些动听的“善意”话。但实际上,他的性格非常阴险狡猾,常常暗中害人。一次,他装做诚恳的样子对同僚李适之说:“华山出产大量黄金,如果能够开采出来,就可大大增加国家的财富。可惜皇上还不知道。”李适之以为这是真话,连忙跑去建议玄宗快点开采。玄宗一听很高兴,立刻把李林甫找来商议,李林甫却说:“这件事我早知道了。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的地方,怎么可以随便开采呢?别人劝您开采,恐怕是不怀好意。我几次想把这件事告诉您,只是不敢开口。”玄宗被他这番话所打动,认为他真是一位忠君爱国的臣子,反而对李适之极为满意,逐渐疏远了。

就这样,李林甫凭借“口蜜腹剑”的特殊“本领”,一直做了十几年宰相。

毛遂自荐

公元前251年,秦国的军队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出使楚国,要求楚王与赵国联合起来抗击秦国。平原君打算挑出20个有智有勇的人,跟随他前往楚国。

一个名叫毛遂的人,向平原君自我推荐道:“听说您要带20人前往楚国,现在尚缺一人,请您让我来凑满数吧。”平原君不熟悉毛遂,问道:“先生到我门下有几年了?”“已有三年了。”“一个有本事的人就好比一把锥子,装进口袋马上可以看到锥尖戳破口袋钻出来。可是你来这里三年,我从未听别人有称赞你的话,可见你一无所长。所以你不适合去,还是留下吧。”“今天,我就请您把我当作锥子放进口袋。如果早放进口袋,那么钻出口袋的就不仅是锥尖,恐怕整个锥子都会钻出来呢。”毛遂回答说。于是,平原君同意他随同前往。

途中,同行的人在与毛遂的交谈过程中,逐步发觉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都很钦佩他。最后,他还说服楚王与平原君歃血为盟,联合抗秦。

“毛遂自荐”这一成语由此而来,后用来比喻自告奋勇从事某项工作。

巧取豪夺

宋朝有位著名的书画家米芾,极爱收藏名人字画,为此,他不惜采用欺骗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平日,只要听说谁家有名人字画,他就千方百计把它借来,说是观赏,其实是临摹。他可以临摹得跟原作字画一模一样,以假乱真。然后,把临摹品还给人家,自己留下真迹。有时,他甚至把原作和临摹品同时给原主挑选,原主往往上当,误选了他的临摹作品。

有一次,米芾在船上遇见了蔡攸,蔡攸拿出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真迹请他欣赏。米芾一看就不肯放手,一定要用一幅画同蔡攸交换。蔡攸不同意,他就苦苦哀求,纠缠不休,最后竟以投河自杀相要挟。蔡攸无奈,只得同意交换。类似这样的事情很多,当时的人便把米芾这种伎俩叫做“巧取豪夺”。

后来,“巧取豪夺”就被用来比喻用卑鄙的欺诈手段占有别人的财物或权利。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经多方打听,得知诸葛亮是个杰出的人才,隐居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便专程到隆中去拜访。第一次,刘备带同关羽、张飞,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这天,诸葛亮恰巧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而归。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诸葛亮出山。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来就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再一次去请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他们共同探讨时局,分析形势,设计如何夺取政权统一天下的方略。刘备大为叹服,愿以诸葛亮为师,请他出山相助,复兴汉室。

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被叫做“三顾茅庐”。后来,就用这一成语比喻诚心诚意邀请或多次专程拜访。

三迁之教

“三迁之教”形容慈母希望子女成才,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教育有方。

孟子是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3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孟母是个很有教养的妇女,为了把儿子培养成为有用的人,非常重视对孟子的教育。

孟家附近有一块墓地,送葬的队伍经常从他家门前走过。于是,孟子经常模仿队伍中吹鼓手和妇女哭哭啼啼的样子,还不时到墓地上玩死人下葬的把戏。孟母对儿子这样玩耍很生气,认为没有出息,不利于他读书,便把家迁到了城里。之后,孟母要求他熟读《论语》,像孔子那样做人。开始,孟子还能静下心来读书,但他家处于闹市,打铁声、杀猪声、喊卖声终日不断,听着听着,他就读不下去了。孟母觉得在这个地方居住,确实很难集中心思读书,便再次搬迁到城东的学宫对面居住。学宫那里经常书声琅琅,一派读书气氛,孟子果然安下心来读书。有时,他还向学宫里张望,观看里面的学生是怎样读书,又是怎样跟随老师演习周礼的,回到家里,竞也模仿起来。不久,孟母将他送进了学宫,系统地学习《诗经》、《尚书》,长进很快。后来,孟子终于成为仅次于孔子的名儒。

四面楚歌

“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走投无路的绝境。

公元前206年,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之间,开始了长达5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项羽败退到垓下,弹尽粮绝,被汉军团团围住。这时,项羽的兵力已经被消灭得差不多了,粮食也已吃完。而刘邦的军队兵强马壮,粮草充足,把楚军包围了好几重,项羽很难突破重围。

为了彻底瓦解楚军的斗志,刘邦叫汉军唱起了楚地的歌曲,使楚军以为汉军已经尽占楚地。一天夜里,项羽听到四面都响起了楚地的歌声,不由得自言自语起来:“难道汉军已经完全占领楚地了吗?为什么刘邦的军队里楚人这么多呢?”他深感大势已去,命人在营帐中摆酒,痛饮解愁。当天夜里,项羽率领800多名骑兵,拼死突破重围,向南逃去。最后身边只剩28名骑兵,而追来的汉军有好几千人。项羽走投无路,在乌江拔剑自刎。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进入圈套。

太公姓姜名尚,是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的功臣。在没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时候,他隐居在陕西渭水边一个地方。那里是周文王统治的地区,姜太公希望能引起文王对自己的注意,建立功业。

太公常在溪旁垂钓。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挂着有香味的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但太公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一天,有个柴夫来到溪边,见太公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像你这样钓鱼,100年也钓不到一条鱼的!”太公举了举钓竿,说:“对你说实话吧!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是为了钓到王与侯!”

太公奇特的钓鱼方法,终于传到了周文王那里。周文王知道后,派一名士兵去叫他来。但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听了士兵的禀报后,周文王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边钓边说:“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周文王这才意识到,这个钓者必是位贤才,要亲自去请他才对。于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换了衣服,带着厚礼,前往聘请太公。

后来,姜太公辅佐文王,兴邦立国,还帮助文王的儿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2-15
韩信 胯下之辱
越王勾践 卧薪尝胆
李白 铁杵成针
诸葛亮 鞠躬尽瘁
廉颇 负荆请罪
项羽 四面楚歌
匡衡 凿壁偷光
王羲之 入木三分
赵高 指鹿为马
吕蒙 刮目相看
---------------十个了,应该够用了吧~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2
不耻下问
释义: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辱。
春秋时期,卫国有个人叫孔圉,勤奋好学,而且很谦虚。他死了以后,卫国的国君为了表彰他,并让后人学习他的好学精神,就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所以,后来人们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称他为“孔文子”,似乎是有点评价过高了。他想来想去,觉得不能理解,就去向孔子请教。
子贡说:“那个孔文子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凭什么要赐给他‘文’的称号?”
孔子回答说:“孔圉聪明好学,勇于向地位和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会感到丢脸,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要赐给他‘文’的称号。”
子贡听孔子这样一说,猛然省悟,顿时感到心悦诚服。

凿壁偷光
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匡衡家穷买不起书。同乡有个富翁家中藏书很丰富。匡衡就去他家做工,却不收分文工钱。富翁感到很奇怪,问匡衡为什么?匡衡说:“我不想要工钱,只希望您能把家中的书都借给我读,我可就很心满意足了。”富翁听了,被他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所深深感动,就答应了他的请求。从此,匡衡就有了极好的读书机会。史书上说,匡衡精力充沛,超越常人,富翁家的丰富的藏书,加上匡衡本人的勤奋努力,终于把他造就成为一位知识学问渊博的学者。当时的读书人中甚至流传着这么几句口碑:“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没有人能解说《诗经》,匡衡恰好来了;匡衡给大家解说了《诗经》的疑义,大家开心得都笑起来)。”可见他声誉很高。当时,许多读书人都拜他为师,跟他学习。
汉元帝的时候,张衡受推荐被朝廷任命为郎中,再升为博士,给事中。这时先后发生了日蚀和地震,汉元帝心中惶恐,怕是上天降下的灾殃警兆,就向大臣们咨询政治的得失。匡衡上奏,列举历史事实说明天象只是一种大然的阴阳变化,祸福全在于人的作为,人类社会的风气,更在于朝廷的教化倡导和影响。因而皇上应当裁减宫廷的费用,亲近忠臣正人,疏远佞臣小人,选拔贤材,开放方路接纳忠谏,等等。汉远帝很赞赏匡衡的见识,提升他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汉元帝庞爱傅昭仪和她的儿子定陶王超过了皇后和太子。匡衡对此提出了恳切的规劝,透彻地剖析“正家而天下定”的道理,要防止招致国家的祸乱。匡衡在朝廷中参议大政,引经据典,阐明法理道义,很受赞赏,由此升任为光禄勋、御史大夫,后来又升来丞相,封为乐安侯。
汉元帝时,宦官中书令石显专权,排挤陷害贤良。匡衡也害怕他,不敢指摘。汉元帝去世之后,汉成帝即位,匡衡和御史大夫甄谭联手弹劾石显,揭露他和党羽的种种罪恶。石显和爪牙都受到应有的惩办。但朝中大臣也有人认为,匡衡身为辅政大臣,早年不及时参奏揭发,却阿谀曲从,没有尽到责任,对他提出弹劾。匡衡也自感惭愧,一再请求辞职,后来终于因多占封地的事被罢了官。
后人根据匡衡的故事,概括出一句成语“凿壁偷光”,形容勤奋好学。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囊萤映雪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yin)传》,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一饭千金
韩信小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然而,挣钱的本事却一个也不会。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老奶奶为人家漂洗纱絮,人称“漂母”。她见韩信挨饿挺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分一半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发誓要报答漂母之恩。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对漂母分食之恩始终没忘,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这就是“一饭千金”成语的来历。

四面楚歌、破釜沉舟——项羽 刮目相看——吕蒙

三顾茅庐、鞠躬尽瘁——诸葛亮 一鼓作气——曹刿

投笔从戎—— 班超 负荆请罪——廉颇

完璧归赵——蔺相如 凿壁借光—— 匡衡

指鹿为马—— 赵高 纸上谈兵——赵括

精忠报国—— 岳飞 闻鸡起舞——祖逖

入木三分——王羲之 卧薪尝胆——勾践

乐不思蜀——刘禅 图穷匕见——荆轲

胯下之辱——韩信 煮豆燃萁——曹植

一字千金——吕不韦 入木三分——王羲之

刮目相看——吕蒙 卧薪尝胆——勾践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关于名人的成语故事
关于名人的成语故事 1. 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农民的孩子匡衡晚上在学习时,发现邻居家的灯光从墙缝中透过来。他便凿开墙壁,借助那一线光亮继续读书。匡衡的刻苦学习最终使他成为一位大学问家。2. 囊萤映雪 孙康因为家贫买不起灯油,某夜他发现雪地反射的月光足够亮,可以用来阅读。从此,每当下雪的夜晚...

关于历史名人故事的成语,8个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yin)传》,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孙康家贫,常映雪...

古代名人的成语故事
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2、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多一些!(5则以上)
2、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

历史名人的成语故事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名人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闻鸡起舞 【典故】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

名人有关的成语故事
与名人有关的成语故事如下:1、一鼓作气(曹刿 guì)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成语解释: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

关于名人的成语故事
1、悬梁刺股。东汉时候的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为了不影响自己看书,他就找了一根绳子,把绳子的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

求六个名人成语。 加主要内容
1.凿壁偷光。出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借邻居家的烛光苦读诗书,最终成为一代文学家的故事。2.闻鸡起舞。东晋时期祖逖听到鸡鸣就起床练武。3.乐不思蜀。三国时期蜀后主刘禅投降司马昭之后,安于享乐不思复国。4.卧薪尝胆。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俘虏之后,睡在柴草之上,每日舔尝苦胆,...

关于名人的成语故事 描写名人的成语故事
1、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成语出处: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 范豫章谓王荆州,“卿风流逸望,真后来之秀。”成语释义:“秀”,优秀的意思,表示后辈中的优秀者。这则成语也称 “后起之秀”。3.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