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据时期的台湾有什么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 ?

如题所述

日治时期
1、影视 《莎勇之钟》 《台湾实况绍介》
日治时代台湾自制日语电影《莎勇之钟》,李香兰主演第一部在台湾 电影《莎勇之钟》剧照拍摄的电影是1907年2月日人高松丰治郎率领日本摄影师等一行人在全台湾北、中、南一百多处地点取镜的《台湾实况绍介》。电影内容涵盖城市建设、电力、农业、工业、矿业、铁路、教育、风景、民俗、征讨台湾少数民族等题材。第一部台湾人制作的剧情片《谁之过》于1925年由刘喜阳、李松峰等人组成的台湾映画研究会制作。不过即使剧情片,仍有相当多的影片。具有政治宣传的作用。
  1908年,高松丰治郎于台湾定居,开始在台湾北、中、南七大都会建戏院放映电影,并与日本及欧美的电影公司签约,建立制度化的电影发行放映制度。1924年后,台北的放映业者由日本请来一流的辩士(电影说明者),电影放映业愈加蓬勃起来。1935年10月,日本“领台”40年举行台湾博览会,以及隔年台北与福冈间开辟航空通运,这两件事推化造就了日治时期台湾电影放映业的鼎盛时期。

2、台湾文学
《 日制时期台湾青年》、《南音》、《台湾文艺》、《台湾新文学》
文学是时代的反映,在历史的变化过程中,文学的变化亦有其复杂的过程,自此定论下,台湾文学自是无可避免的与其本身历史息息相关。然而被认定相当年轻的台湾文学,脱离中国大陆、真正成为独立个体发展,一般来说是从日治时期的台湾新文学肇始。同时也无法否认的,此种脱离中国古文的新文学运动,却与中国近代史息息相关。
白话文运动
  1919年,在东京的台湾留学生改组原先的“启发会”成立“新民会” ,并创办《 日制时期台湾青年》杂志,因而展开了这一阶段各项政治运动、社会运动的序幕。而伴随此过程而来的也有《南音》、《台湾文艺》、《台湾新文学》等文学刊物的相继发行。这些摆脱古诗的近代文学,为台湾白话文运动的肇始者,也被学者认为与中国的五四运动或白话文运动息息相关。新旧不同的文学观念及台湾特殊的文学、语言环境,促成为期甚久的台湾日治时期新旧文学论战。不过也因为牵涉到中国,台湾白话文运动兴起不久,即遭台湾总督府废止或箝制(但1937年6月1日之后,日报的汉文废止后,仍出现5份汉文刊物,可见台湾总督府仅废止日报的汉文栏,杂志的汉文并未全面废止)。
文学论战
  1930年代,类似白话文运动的台湾文学再造,并没有因为台湾总督府刻意压制而马上消失。1930年代初期,影响台湾文学、语言、族群意识的台湾乡土话文论战正式展开。
  1930年,台籍的日本居民黄石辉于东京挑起了“乡土文学论争”。他在异乡力倡台湾文学应该是描写台湾事物的文学、可以感动激发广大群众的文学、以及用台湾话描写事物的文学。1931年,位居台北的郭秋生站出来呼应黄石辉,并更进一步挑起台湾话文论战倡言作家应当使用台湾话文来从事文学创作,此呼应并获得台湾新文学之父赖和的全力支持。之后,台湾文学应该使用台湾话或中国话,描写的内容是否以台湾为主要素材,成为台湾新文学运动相关人士激烈争论的焦点。然而由于随后战争体制的出现,以及日式教育文化的渗透,这些论争无法得到充分发展的机会,终于在总督府全面皇民化政策下,纷纷败退。
后续与影响
  1934年-1936年,张深切与赖明弘等人集结了台湾许多作家组成“台湾文艺联盟”,且在同年11月创办《台湾文艺》杂志。后来,杨逵和叶陶另起炉灶,成立“台湾新文学社”,创办《台湾新文学》杂志。虽然表面标榜为文艺运动,实则是具有政治性的文学结社。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台湾总督府随即设立国民精神总动员本部,并实施皇民化运动,开始禁用汉文,《台湾新文学》因而废刊。台湾作家只能依附在日本作家为主的团体,如1939年成立的“台湾诗人协会”,或1940年扩大改组的“台湾文艺家协会”。
  在文化而言,台湾文学主要探讨台湾人的内心心灵以及台湾文化的本质,表面看似平淡,其实这是政治运动、社会运动所带来的冲击和反省,台湾文学界和艺术界人士开始思考台湾文化的问题,以及尝试创立属于台湾的文化。

参考文件来自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5-04
从1901年到1937年,台湾的电影很大一方面上受到日本电影的影响。因为当时台湾正处于日本的殖民统治时期,所以很多日本电影里的惯例被台湾的电影制作人所接受。第一部在台湾拍摄的电影是1907年2月日人高松丰次郎率领日本摄影师等一行人在全台湾北、中、南一百多处地点取镜的《台湾实况绍介》。电影内容涵盖城市建设、电力、农业、工业、矿业、铁路、教育、风景、民俗、征讨原住民等题材。第一部台湾人制作的剧情片《谁之过》于1925年由刘喜阳、李松峰等人组成的台湾映画研究会制作。而非剧情类型的教育片、新闻片、宣导片也成为日治中期以后台湾本地电影制作的主流,一直到日本战败为止。这里面,又以描写原住民少女帮助日人的《莎勇之钟》(又称莎鸳之钟、莎韵之钟)为其代表。

1908年,高松丰次郎于台湾定居,开始于台湾北、中、南部的七大都会兴建戏院,并与日本及欧美的电影公司签约,建立制度化的电影发行与放映制度。1924年后,台北的放映业者由日本请来一流的辩士(默剧旁白),电影放映业愈加蓬勃。1935年10月,日本领台40年举行台湾博览会,以及隔年台北与福冈间开辟航空通运,这两件事更推化造就了日治时期台湾电影放映业的鼎盛时期。追问

有什么小说题材吗

追答

兄弟先采纳吧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日据时期的台湾有什么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 ?
日治时代台湾自制日语电影《莎勇之钟》,李香兰主演第一部在台湾 电影《莎勇之钟》剧照拍摄的电影是1907年2月日人高松丰治郎率领日本摄影师等一行人在全台湾北、中、南一百多处地点取镜的《台湾实况绍介》。电影内容涵盖城市建设、电力、农业、工业、矿业、铁路、教育、风景、民俗、征讨台湾少数民族...

台港文学代表作者及其作品?
1、纪弦:《纪弦诗论》《夜记》《一封信》《纪弦论现代诗》等。2、余光中:《余光中经典》《乡愁》《石器时代》《歌》《五陵少年》《天国的夜市》《敲打乐》等。3、白先勇:《树犹如此--纪念亡友王国祥君》《夜曲》《孽子》《秋思》《国葬》《花桥荣记》《冬夜》《孤恋花》等。4、痖弦:《痖弦诗...

日据时期的台湾有什么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
手机版 我的知道 日据时期的台湾有什么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  我来答 分享 微信扫一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举报 浏览66 次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文学作品 影视作品 台湾 搜索资料 本地图片 图片链接 提交回答 匿名 回答自动保存中为你推荐:特别...

台湾日治时期文化艺术
台湾日治时期的文化艺术在和平与抗争的背景下发展起来。1915年后,台湾社会运动兴起,人们组织政治、文化和社团,通过明确的政治宗旨,团结志同道合者,推动社会文化进步。文学方面,如1919年成立的新民会,以及随后的《台湾文艺》和《台湾新文学》等刊物,倡导白话文运动,与中国的五四运动有着紧密的联系。...

日殖时期,台湾电影的发展是怎样的
1937年,台北成立了台湾人自己投资设立的第一电影制作所,拍摄的首部作品是爱情悲剧《望春风》,情节的本土气息浓郁,可以说是当时殖民统治下的台湾人悲惨生活的写照,较为成功。同时,台湾电影人突破日本人的限制,极力引入大陆影片,以民族文化与精神抵制日本的文化殖民。他们从上海、厦门、南洋等处购买电影...

台湾小说作家钟肇政的主要作品是什么?
1、长篇小说:《鲁冰花》、《八角塔下》、《浊流三部曲》、《大坝》、《大圳》、《台湾人三部曲》、《高山三部曲》。2、中篇小说:《初恋》、《摘茶时节》。3、短篇小说集:《残照》、《轮回》、《大肚山风云》、《中元的构图》、《钟肇政自选集》、《钟肇政杰作选》。4、文艺理论:《写作与...

当代台湾文学里程碑式的作品台湾人三部曲的作者是
当代该地区文学里程碑式作品台湾人三部曲作者是钟肇政。台湾人三部曲》是钟肇政的代表作,描绘了日据时期台湾人民的生活、斗争与命运。作品以真实历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台湾人民在殖民统治下的苦难与抗争。肇政,台湾小说家,笔名九龙、南村等。出生于台湾省南投县,毕业于台湾大学,后赴日本...

刘红林的作品
1、《日据时期台湾新文学风貌》,台海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2、《台湾女性主义文学新论》,台海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3、《台湾新文学之父——赖和》,作家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4、《因为世间有爱——简宛评传》,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 1、《月是故乡明》,江苏省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编,1995年1月版2、...

亚细亚的孤儿图书简介
台湾文学的标志性作品,《亚细亚的孤儿》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主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部小说通过吴浊流朴实而生动的文字,将日据时期台湾的辛酸历史以小说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主人公在「祖国」回归后内心世界的深刻转变。村上知行对这部作品的评价中指出,尽管在那个时期,台湾人被普遍视为日本人或...

日本文学与台湾文学(关于日本文学与台湾文学的简介)
日本文学自古便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与独特的叙事技巧著称,从《伊势物语》到《源氏物语》,从《徒然草》到《枕草子》,每一部作品都如同一幅幅精致的画卷,展现了日本文化的深邃与美丽。而台湾文学,自日据时期起,便大量吸收了日本文学中的元素,如细腻的情感描写、独特的叙事手法等,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