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有感情吗?

如题所述

植物有没有感情?这是一个经验命题,不能先验地否定或者肯定。 但按一般对“感情”一词的理解,现有的证据表明植物没有感情。声称的“有感情”,基本上源于一顶流传甚广的伪科学实验。

(补充:九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工程、第十八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美术片、大型科普动画系列故事片《蓝猫淘气3000问》(100集,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ISBN 7-88479-004-1)中的第21集照抄了巴克斯特的伪科学实验,完全肯定植物有感情。以这种形式向广大青少年普及科学,实在不妥。这一科学传播案例印证了CSC的一个说法:传播什么与怎样传播是一个问题,而不是两个问题。前一方面不搞清楚,忙于后者可能南辕北辙。

顺便一说,我购买了一套百集《蓝猫淘气3000问》,发现这些“科普片”制作极为粗糙,配音也不好,更要紧的是画面不连续、跳跃过强,看几分钟眼睛就十分疲劳。)

沈阳一套地学丛书中的一本谈到植物的感情,女作家的描写竟与“李大师”的描述相似,原来都是道听途说。

现摘录《转*法*轮》第八讲中“采气”一节中相关段落,给大家看看。[1]李大师说的事,并不新鲜,而且可以说老掉了牙,又是讲那个搞测谎测试的所做的“实验”。

《转*法*轮》说:“我们告诉大家,树也是有生命的,不但有生命,还具备着很高的思维活动。”

“美国有个人专门搞电子研究,教人使用测谎仪。有一天他心血来潮将测谎仪的两极接在了一株牛舌兰花上,然后往花的根部浇水,之后他发现测谎仪的电子笔急速地画出一种曲线来。这种曲线正好和人的大脑在极短时间内产生一种兴奋、高兴时的曲线相同。他当时吃了一惊,植物怎么有感情呢!他几乎想上大街上喊:植物是有感情的。由于受这件事情的启发,紧接着他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做了许许多多的实验。”

这里的叙述与我评论的中国的另一本植物科普书中讲的同类故事差不多,差别在于,李大师把“龙舌兰”变成了“牛舌兰”!即把“龙”变成了“牛”。“牛舌兰”(爵床科的一个属)和“牛舌草”(紫草科的一个属)都是有的,但不是那个实验提到的植物。

接下去,李大师讲了植物能够从5个人中排除其中的4个,准确识别出来“践踏”它的那个学生。李的结论是,植物有思维有感情,“某些方面似乎超出我们今天的人。”

“有一天他把测谎仪接到一棵植物上,然后他想:搞个什么试验呢?我拿火烧它的叶子,看看有什么反应。他就这样一想,还没等烧呢,那电子笔就急速地画出一种曲线,就是人在喊救命时才能画出来的一种曲线来。这种超感功能,过去叫他心通,是人的潜能、本能,可是今天的人类都在退化,你还得重新修炼。”

李大师这一段讲述的植物故事别的书上也讲过。但后一部分关于“他心通”却是他加上的。关于“退化”,柯云路在《人体-宇宙学》一书中倒是有类似说法,但没说植物。

李又说:“各个国家的植物学家都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国家也在搞,这已经不是什么迷信的东西。”不知李先生说的是何时的事。在美国,的确有一段时间,人们因为怀疑那个科学家的实验结果,而做了一些对比实验,但都没有重现声称的结果。中国的情况呢?有一天,我给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打过一个电话咨询“植物感情”一类事情,回答是,他们不清楚是否有人在做,他们说龙舌兰等植物不可能具有感情。

李讲的这段故事在《转*法*轮》中并不特别,不过是他随便讲讲,用来宣传他的“高层次理论”。但要说李完全编造,也不准确。

还有一部《绿色魔术:植物的故事》,是这样转述这则瞎话的:“有一次,巴克斯特走进了纽约的时代广场,那里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他随时记录下他进行各种活动的具体时间,比如他跑步、走路、下台阶的时间,甚至把他同卖报纸的人吵嘴的时间也记录下来,而在此同时他又让自己的同事记录下实验室内他精心培育过的三株植物在那段时间里做出的反应。结果发现他的情绪发生变化时,那三株植物也同时发生了变化,这就说明植物与培育它们的园丁之间存在着特殊的情感共鸣。”[2] 这段叙述中“时代广场”是误传,我印象中纽约没有什么时代广场,只有“时报”广场,那“时报”指的是《纽约时报》。不过,“阳光卫视”也一再讲纽约的“时代”广场。

再看一段:“后来巴克斯特又用海虾进行实验,他在三个房间里各摆放了一盆植物,而且都接上了测试电极,然后在一个随意选定的时间里用自动装置杀死了海虾,结果这些植物同时都表现了强烈反应。看来它们还真有点‘人道主义精神’呢。”[3]

不管动机如何,对这类有关植物感觉、感受性和意识的描述,我却是高度怀疑的。其中的人物我猜是指巴克斯特(Cleve Backster),多年前我就知道他。此人1968年在《国际超心理学杂志》发表过一篇论文,声称通过实验证明了植物有记忆力,有类似动物的感觉能力。1974年6月ASPP(美国植物生理学家学学会)一次会议期间,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皮卡德(B.G.Pickard)组织了一个讨论会,描述了一个独立的可控的实验,试图复现巴先生的实验,结果不成功。[4] 1975年1月AAAS(美国科学促进会)一个会议上巴氏与部分反对者E.L.Gasteiger和J.M.Kmetz面对面试图重复巴先生的实验,也没有成功。后来一系列实验也如此。

《绿色魔术:植物的故事》接着说:“接好电极以后,他把龙舌兰的一片叶子浸到恒温的热咖啡杯子中,这时记录仪的指针不动;过了几分钟,他在心里想了一下,要把接受电极的那片叶子烧掉。这时候他的头脑中出现了燃烧的景象,就在他要去拿火柴的时候,记录仪的图纸上出现一长串向上运行的图案。其实他根本没有移动,只是在心里想了想而已,难道龙舌兰猜出了他的心思?……后来巴克斯特又假装着要烧掉这片叶子,但这时的图纸上什么反应也没有。哎,这棵龙舌兰居然还能猜出人们的心理活动呢。”

看来,这植物有很高的“智能”,那神奇的植物就有测谎能力,比沈昌大师的“想像的理论”还玄。

植物科普书中经常出现有关巴氏实验的说法,却少有植物学家站出来澄清。人们喜欢讲和听离奇的故事,而不愿意听取对离谱故事的揭露。《文摘旬刊》摘编了《科学博览》上一则类似的故事:某人摘了3片榆树叶放在床边的一个碟子中。他集中思想,注视其中的两片,劝勉它们活下去,而不理剩下的一片。一周后剩下的那片枯死了,而“发过功”的两片仍然青绿着。据说后来他又与海芋属植物进行情感交流,而海芋还能对心怀歹意的心理学家表现反感。[5]这些耸听的叙述都没有确凿的根据,无法重复,属于一厢情愿。

我们喜欢植物,却没有必须编造植物与人相似的特别故事。植物因为是植物自身而得到或者理应得到人们的尊敬,完全不必因为看起来像我们人类而身价高起来。[6] 人其实有时并不高贵。

我们不知道植物一般地是否有感情,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巴氏等实验声称的那种感情。
-----------------------------

[1]见《转*法*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第267-270页。其中268-269两页讲的全是植物有感情这件事。
[2]文朴编译,《绿色魔术:植物的故事》,团结出版社,2001年,第304-305页。
[3]引文同上,第305页。
[4]参见《科学》,189(1975):478-80。
[5] 见《文摘旬刊》,2001年9月14日。原载《科学博览》2001年9期。
[6] 植物与人无所谓谁更高贵。人是我们的同类,有时人可贵。但是,对于有些人,对于破坏自然的人,其德性远不如植物,如果植物造福于人类算作其美德的话。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17
植物有感情!

"在1966年2月2日前,我从来都没想过会涉足生物感应领域的研究..."

克里夫.巴克斯特(Cleve Backster)——美国测谎专家。年少即热衷于催眠,二次大战后为美国中情局(CIA)延揽,从事催眠相关活动;1966年巴克斯特偶然发现了植物的特殊感应能力。这个发现改变了他的一生,让他投入了全新的研究领域——生物的全域性通讯(Biocommunication)。

巴克斯特和他的试验 视频下载 (5.1M 强烈推荐)

新加坡育出可与人交流植物

新加坡理工学院的学生3月7日表示,他们已经对一棵植物进行了基因方面的改造,培育出了一种可以与主人进行交流的植物。当植物感觉“口渴”时,就会通过发光的方式将这一信息传达给主人。
据路透社3月7日报道,具体做法是将一种从水母体内提取的可令物体发出绿色荧光基因转移到该植物内。这样植物在缺水“口渴”时会立即变得“闪闪发光”,可以运用这些学生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学生共同研制的一种光学感应装置观测植物是否发光。

“我的植物是有感情的!”

在有关生命的研究领域里非常著名的科学家巴克斯特在过去的60多年里,一直在从事生物感应能力的观测和实验,他已经涉及到当代意识研究领域里的一些真空地带。

在1959年,巴赫斯特在纽约设立了专门的实验室,进行测谎仪的专门培训和实验,并成立了当时的全美第一所教授使用测谎仪的学校。

测谎仪是根据人皮肤中的电阻变化而绘出的图线,来表达人的情绪变化状态。测谎仪的1/3部份是肤电反应器,用图线来反应人的情绪变化等。

1966年2月2日早晨7点左右,巴赫斯特在他的纽约实验室里,在给牛舌兰浇水的时候,发现了它类似人的情绪反应,进而对植物原始感应进行了历史性的实验观测。

他回忆说,我在给植物浇水,是一盆牛舌兰花。我想利用测谎设备测量它的电阻变化,还能测量出它的肤电感应。因为当水份到达叶尖时,夹在电极中间的叶子的导电性能会增强,我想我将看到画出的曲线会呈现向上的趋势。可是出乎意料,在浇水后,曲线的趋势却呈现着不断向下,我把指标移到了上端,曲线连续向下滑。

我得到了一幅标准的呈现向下的肤电图。如果是肤电反应,我们会解释这段曲线代表着情绪波动,这段曲线代表着情绪恢复。整个这个图曲线形状,显示了牛舌兰花和人相同的情绪反应,我当时真是吃了一惊。

随后我又做了另外的试验,得到了一个高质量的观察。他说,当时我不知道怎样能使那颗植物感到害怕,我不能和植物讲话,没办法和植物讲话。

我的头脑里突然闪出一念:我知道怎麽做,我要用火烧它的叶子。当时电极联着一片叶子。当时我只是动了一念,我要烧掉那片叶子。这一念头刚一出来,指标立即做出了剧烈的反应,一下子摆到了图表的顶端,显示了连续性的激烈波动,就仿佛用火柴真正在烧它的叶子,显示出植物极度的恐惧。

巴克斯特说:在那一瞬间,我没有碰那个植物,我离它大约15英尺,离仪器大约5英尺的距离,唯一的举动就是我的大脑里闪出一念:我要用火烧它的叶子,只是想象,因为我不吸烟,没有火柴,只是一种意向。当这个想法一产生,仪器指标一下子滑划到顶端,我相信,它当时知道了我在想什麽。

我差点儿在早晨八点钟跑到外面的大街上--纽约的时代广场大喊:“我的植物是有感情的!”。

这次观测对我,一个在科学领域里涉足很久的人震动很大,对我后天教育是很大的挑战。

生物的这种原始超感功能,远远早于任何后天形成的能力。有些人认为人类曾一度有过这种本能,可人类现在通过这种本能的现象反过来在研究它。不管是否有人承认它,植物是具有一种心理特征的感应能力,是能与人类进行某种双向性的生物交流的。

今年已81岁的巴赫斯特现住在美国加州SAN DIEGO。那颗具有历史意义的植物,现在在SAN DEIGO的实验室里已长得触及天棚那麽高。天花板已拿掉了几块。巴赫斯特说:每次拿掉一片天花板,它都要长高一英尺左右,即使他们出远门,不在办公室里,因为它的生长好象不受人的限制。
就感情的定义来说:①对外界刺激的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动作流露。②对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联络感情、他对农村产生了深厚的~。
我们可以知道感情产生的条件有:1比较高级的神经系统能对外部复杂刺激做出处理和判断,2生物体间或者生物体对事物有比较密切的联系而产生的情绪。就这两点来说植物不具备,有的低等动物也不具备。当然人可以对植物有感情,如果按人类的想法认为单相思也是一种爱的话,这个问题就不好说了。

966年2月的一天上午,有位名叫巴克斯特的美国情报专家,正在给庭院花草浇水时,脑子里突然出现了一个古怪的念头,也许是经常与间谍、情报打交道的原因,他竟异想天开地把测谎仪器的电极,绑到一株天南星科植物的叶片上,想测试一下,水从根部到叶子上升的速度究竟有多快。结果他惊奇地发现,当水从根部徐徐上升时,测谎仪上显示出的曲线图形,居然与人在激动时测到的曲线图形很相似。难道植物也有情绪?如果有,它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绪呢?这个推测太大胆了,但它也有可能成为科学上的待解之谜。于是,巴克斯特决心通过进一步研究来寻找答案。

  巴克斯特做的第一步,就是改装了一台记录测量仪,并将它与植物相连。接着,他想用火去烧叶子,就在他刚刚划着火柴的一瞬间,记录仪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手持火柴的巴克斯特还没有靠近植物,记录仪上的指针便产生剧烈摆动,甚至超出了记录纸的边缘。毫无疑问,这表明植物已出现了恐惧心理。后来他重复多次划着火柴,但都没有真正去烧灼植物,结果十分有趣,植物仿佛有所感觉,这仅仅是空洞的威胁,对自己不会有伤害,记录仪上反映出的曲线也变得越来越平直。

  后来,巴克斯特又设计了另一个实验,他把几只活海虾丢人沸腾的开水中,这时,安放在房间里的植物马上陷入到极度的刺激之中,试验多次,每次都得到同样的反应。

  巴克斯特的发现引起了植物学界的巨大震动,但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有的怀疑,有的反对。其中有位坚定的反对者是美国科学家麦克,他根本不相信植物会有感情。为了寻找反驳和批评的可靠证据,麦克也做了很多实验。可有趣的是,他在得到实验结果后,态度一下子来了个大转变,由怀疑变成了支持,这是因为他在实验中发现,当植物被撕下一片叶子后,会产生明显的反应,而且植物还会对他干“坏事”和做“好事”表现出不同的反应。于是麦克大胆提出,植物具备心理活动,也就是说,植物会思考,也会体察人的各种感情。他甚至认为,可以按照不同植物的“性格”对植物进行分类,就像心理学家对人进行分类一样。

  一连串神奇的新发现,使科学家们越来越着迷。假如植物确实有丰富的感情,那么它也应该像人类一样,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感情的影响。我们知道,精神生活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对于有些病人,精神的安慰,诙谐的笑语,往往能起到比药物更有效的作用。科学家由此而得到启发,想试一试精神生活对植物究竟有多少影响。
第2个回答  2012-04-23
在加利福尼亚州圣罗莎,著名苗圃经营者卢萨·巴班克经过漫长岁月培育出无刺的仙人掌新品种。据巴班克说,干活时他常与植物打招呼:“不要害怕啊!保护身体上的刺是没有必要,因为有我守护着”等等,久而久之他培育出了无刺的仙人掌。对此,巴班克深有体会地说:“不管对植物做什么样的实验,一定不要对它保密。特别是要发自内心地给它们以帮助,对它们的纤弱生命奉献爱心和敬意。植物有20种以上的感觉,并且因为与动物的感觉完全不同,所以我们要理解是困难的。草木是否能够理解语言不清楚,但似乎对语言能作出某些反应。”

测定植物的反应

巴班克在加州完成新品种的同时,在加尔各答总统大学从事植物感情研究的物理教授博斯也注意到,金属与肌肉对压力的反应极为相似。由此推想植物肯定也是做这种类似研究的理想对象。
植物是有生命的组织,虽然没有通常的神经系统,但是在许多方面植物具有与动物一样的功能。例如植物借助循环系统可顺利地呼吸;没有消化器官但有代谢产物;没有肌肉,但能做运动,尽管这种运动极缓慢。所以,动植物尽管生存方式不同,却进行着同样功能的生命活动。博斯还认为,植物虽不具有神经系统,但是对外界刺激同样也有反应。
因此,他设计了一套装置,能够把植物组织微小“动作”放大几千倍。通过这个装置,他查明七叶树的叶子、胡萝卜、芜菁等,能以金属、动物肌肉同样的形式对压力作出反应。他还发现,植物与动物一样也能被麻醉。例如向植物喷氯仿,它会“失去意识”:给它供应新鲜空气后,它又苏醒了过来。
5年后,博斯把以往的实验结果汇总出版了两卷题为《植物的感应》的书。其中他查明爬虫类或两栖类动物的皮肤与植物的果实或蔬菜表皮对外界的刺激反应非常相似;植物与动物的肌肉一样,对连续的刺激也会显示“疲劳”;另外,植物的叶子与动物的眼睛对光的反应非常相似。
这种探索虽然是很自然的,但实验结果遭到当时一些人的嘲笑。尽管如此,博斯仍继续研究,进一步改进了装置,已能够将植物组织的生长放大1000万倍。他在接受《科学美国》杂志的采访时说:“如果利用这个装置,不超过15分钟就能证明植物对肥料、电流等各种刺激酌反应。”
20世纪70年代,当时苏联的《真理报》也报道了有关同样的实验。据莫斯科的季米里耶塞夫科学院的植物生理学主任格纳尔说:“犹如与植物们谈话似的,看上去植物好像是倾听这个善良的白发老人在说话。”
该科学院用胶卷摄下了植物对环境因素包括苍蝇或蜜蜂的接触及伤害等是如何反应的,并用类似测谎器的记录装置记下了植物的反应。另外也发现,浸过氯仿的植物,即使加大对它的刺激,它也不显示反应。
前苏联哈萨克斯坦加盟共和国国立大学的研究发现,在大苹果园里,果树对果农的疾病或精神状态会有所反应。他们还对蔓生植物之一的喜林芋能否识别矿石作过实验。其方法是将某种矿石和不含这种矿物的石头分别放在树旁,结果发现喜林芋对刚一放在旁边的矿石好像受到电击似的,而当将不含这种矿物的石头置在其旁时却不显示任何反应。

植物也有“感情”吗

一天,在美国从事测谎检查工作的巴克斯特因在办公室里闲得无聊,一时冲动,把测谎器的电极夹在龙血树(夏威夷产的一种观叶植物)的叶子上,结果龙血树出现了与人感情兴奋时同样的反应。这个事实令巴克斯特大吃一惊,并决定调查植物是否也有感情。
我们知道,如果测谎器指针剧烈地摆动,这意味着被测谎者瞬间感觉到自身危险。巴克斯特在植物中也发现同样的情况。首先,他把龙血树叶子浸泡在热咖啡中,测谎器未显示有大的反应。接着他虽没说话,却在脑子里想:“这回烧叶子该怎么样呢?”就在那瞬间电极的指针剧烈地超程摆动,它的反应比实际烧叶子时还大。而且当他假装烧叶子时,却完全未见反应。此后他不断进行实验,发现植物对同一室内生物的死亡会表现不安,并且会识破人类的谎言等。最终巴克斯特得出“植物也有感情”的结论,并将此称为“巴克斯特效应”。尽管人们对“巴克斯特效应”有种种异议,甚至认为极其荒谬,但他的实验却引起人们的注意。

农作物对音乐的反应

20世纪60年代中期,英国的一位苗圃主做了一个试验:让水仙属等春天开花的球根在秋天开花。结果发现,在一个温室里,由于助手总是用小型录音机一边听流行音乐一边工作,无意之中在那个温室试验的成功率明显地比其他温室高。
当时,人们就植物对各种声音的反应进行了各种实验。植物学家史密斯用玉米与大豆做实验。在温度、湿度相同的两个育苗箱里分别播上相同的种子。让一个箱子24小时听美国作曲家格什文的《蓝色狂想曲》,而在另一个箱子里静悄悄的、什么声音也没有。结果是显著的:让听曲子的种子发芽早、秆也粗、绿色也浓。史密斯还把听音乐和不听音乐的苗割下来秤,结果不管是玉米还是大豆,均是听音乐的一方质量大。另外,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研究人员让小麦种子听频率5千赫的高音,发现小麦苗成长加快。
1968年科罗拉多州丹佛的一名叫雷塔拉克的学生在两块地里同时将玉米、红萝卜、老鹳草和紫苣菜等混种,然后向一块地播放从钢琴录下的大音阶“喜”与“来”的录音,每天12小时。3周后,不断听音阶的一组除了紫苣菜外,皆枯死,其中有些像被强风吹倒似的,主干朝远离声源的方向倒伏延伸;不听音阶的一组均正常地生长。
接着雷塔拉克与老师普洛曼一起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植物最喜欢的是东方音乐,特别是印度的西它尔等弦乐器,有的植物听了这些音乐后,能以2倍的正常速度生长。继弦乐器之后是古典音乐,特别是巴赫、海顿那样有人情味的音乐,这时植物会朝着声源的方向生长。另外,除了打击乐器外的爵士乐、民间音乐或乡村和西部音乐好像对植物完全不产生影响。而摇滚乐是令植物讨厌的,因为植物总是向远离声源的方向躲避,甚至引起发育异常。
此外,尤埃尔·斯坦恩纳伊梅尔从物理学和生物学两方面进行了考虑,他认为音乐的波动有助于制造细胞生长用的蛋白质,并对风味等产生影响。1993年他用西红柿做了实验,结果是27%的植株增高,结出的果实也大。但是有些西红柿出现茎坏死现象,他认为这是音乐“播放过度”所致。
植物这种“感情”反应是否真的存在?如果真的存在,这种反应是不是单纯的条件反射?或者是对某种频率声波、电磁波的“共鸣”?或者植物真的也有相当于动物的耳朵的器官?或者植物有迄今为止还未被发现的功能?总之,如果植物真的存在“感情”反应,要揭开其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第3个回答  2012-05-05
从科学角度来讲,植物是没有感情的。但是你和自己心爱的植物呆在一起的时间多了,每天给他浇水,看着它成长。。。自己慢慢认为就开始跟它建立感情了。总而言之,植物对你没有感情,你对植物渐渐就会有感情了。 比如说:
在加利福尼亚州圣罗莎,著名苗圃经营者卢萨·巴班克经过漫长岁月培育出无刺的仙人掌新品种。据巴班克说,干活时他常与植物打招呼:“不要害怕啊!保护身体上的刺是没有必要,因为有我守护着”等等,久而久之他培育出了无刺的仙人掌。对此,巴班克深有体会地说:“不管对植物做什么样的实验,一定不要对它保密。特别是要发自内心地给它们以帮助,对它们的纤弱生命奉献爱心和敬意。植物有20种以上的感觉,并且因为与动物的感觉完全不同,所以我们要理解是困难的。草木是否能够理解语言不清楚,但似乎对语言能作出某些反应。”

测定植物的反应

巴班克在加州完成新品种的同时,在加尔各答总统大学从事植物感情研究的物理教授博斯也注意到,金属与肌肉对压力的反应极为相似。由此推想植物肯定也是做这种类似研究的理想对象。
植物是有生命的组织,虽然没有通常的神经系统,但是在许多方面植物具有与动物一样的功能。例如植物借助循环系统可顺利地呼吸;没有消化器官但有代谢产物;没有肌肉,但能做运动,尽管这种运动极缓慢。所以,动植物尽管生存方式不同,却进行着同样功能的生命活动。博斯还认为,植物虽不具有神经系统,但是对外界刺激同样也有反应。
因此,他设计了一套装置,能够把植物组织微小“动作”放大几千倍。通过这个装置,他查明七叶树的叶子、胡萝卜、芜菁等,能以金属、动物肌肉同样的形式对压力作出反应。他还发现,植物与动物一样也能被麻醉。例如向植物喷氯仿,它会“失去意识”:给它供应新鲜空气后,它又苏醒了过来。
5年后,博斯把以往的实验结果汇总出版了两卷题为《植物的感应》的书。其中他查明爬虫类或两栖类动物的皮肤与植物的果实或蔬菜表皮对外界的刺激反应非常相似;植物与动物的肌肉一样,对连续的刺激也会显示“疲劳”;另外,植物的叶子与动物的眼睛对光的反应非常相似。
这种探索虽然是很自然的,但实验结果遭到当时一些人的嘲笑。尽管如此,博斯仍继续研究,进一步改进了装置,已能够将植物组织的生长放大1000万倍。他在接受《科学美国》杂志的采访时说:“如果利用这个装置,不超过15分钟就能证明植物对肥料、电流等各种刺激酌反应。”
20世纪70年代,当时苏联的《真理报》也报道了有关同样的实验。据莫斯科的季米里耶塞夫科学院的植物生理学主任格纳尔说:“犹如与植物们谈话似的,看上去植物好像是倾听这个善良的白发老人在说话。”
该科学院用胶卷摄下了植物对环境因素包括苍蝇或蜜蜂的接触及伤害等是如何反应的,并用类似测谎器的记录装置记下了植物的反应。另外也发现,浸过氯仿的植物,即使加大对它的刺激,它也不显示反应。
前苏联哈萨克斯坦加盟共和国国立大学的研究发现,在大苹果园里,果树对果农的疾病或精神状态会有所反应。他们还对蔓生植物之一的喜林芋能否识别矿石作过实验。其方法是将某种矿石和不含这种矿物的石头分别放在树旁,结果发现喜林芋对刚一放在旁边的矿石好像受到电击似的,而当将不含这种矿物的石头置在其旁时却不显示任何反应。

植物也有“感情”吗

一天,在美国从事测谎检查工作的巴克斯特因在办公室里闲得无聊,一时冲动,把测谎器的电极夹在龙血树(夏威夷产的一种观叶植物)的叶子上,结果龙血树出现了与人感情兴奋时同样的反应。这个事实令巴克斯特大吃一惊,并决定调查植物是否也有感情。
我们知道,如果测谎器指针剧烈地摆动,这意味着被测谎者瞬间感觉到自身危险。巴克斯特在植物中也发现同样的情况。首先,他把龙血树叶子浸泡在热咖啡中,测谎器未显示有大的反应。接着他虽没说话,却在脑子里想:“这回烧叶子该怎么样呢?”就在那瞬间电极的指针剧烈地超程摆动,它的反应比实际烧叶子时还大。而且当他假装烧叶子时,却完全未见反应。此后他不断进行实验,发现植物对同一室内生物的死亡会表现不安,并且会识破人类的谎言等。最终巴克斯特得出“植物也有感情”的结论,并将此称为“巴克斯特效应”。尽管人们对“巴克斯特效应”有种种异议,甚至认为极其荒谬,但他的实验却引起人们的注意。

农作物对音乐的反应

20世纪60年代中期,英国的一位苗圃主做了一个试验:让水仙属等春天开花的球根在秋天开花。结果发现,在一个温室里,由于助手总是用小型录音机一边听流行音乐一边工作,无意之中在那个温室试验的成功率明显地比其他温室高。
当时,人们就植物对各种声音的反应进行了各种实验。植物学家史密斯用玉米与大豆做实验。在温度、湿度相同的两个育苗箱里分别播上相同的种子。让一个箱子24小时听美国作曲家格什文的《蓝色狂想曲》,而在另一个箱子里静悄悄的、什么声音也没有。结果是显著的:让听曲子的种子发芽早、秆也粗、绿色也浓。史密斯还把听音乐和不听音乐的苗割下来秤,结果不管是玉米还是大豆,均是听音乐的一方质量大。另外,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研究人员让小麦种子听频率5千赫的高音,发现小麦苗成长加快。
1968年科罗拉多州丹佛的一名叫雷塔拉克的学生在两块地里同时将玉米、红萝卜、老鹳草和紫苣菜等混种,然后向一块地播放从钢琴录下的大音阶“喜”与“来”的录音,每天12小时。3周后,不断听音阶的一组除了紫苣菜外,皆枯死,其中有些像被强风吹倒似的,主干朝远离声源的方向倒伏延伸;不听音阶的一组均正常地生长。
接着雷塔拉克与老师普洛曼一起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植物最喜欢的是东方音乐,特别是印度的西它尔等弦乐器,有的植物听了这些音乐后,能以2倍的正常速度生长。继弦乐器之后是古典音乐,特别是巴赫、海顿那样有人情味的音乐,这时植物会朝着声源的方向生长。另外,除了打击乐器外的爵士乐、民间音乐或乡村和西部音乐好像对植物完全不产生影响。而摇滚乐是令植物讨厌的,因为植物总是向远离声源的方向躲避,甚至引起发育异常。
此外,尤埃尔·斯坦恩纳伊梅尔从物理学和生物学两方面进行了考虑,他认为音乐的波动有助于制造细胞生长用的蛋白质,并对风味等产生影响。1993年他用西红柿做了实验,结果是27%的植株增高,结出的果实也大。但是有些西红柿出现茎坏死现象,他认为这是音乐“播放过度”所致。
植物这种“感情”反应是否真的存在?如果真的存在,这种反应是不是单纯的条件反射?或者是对某种频率声波、电磁波的“共鸣”?或者植物真的也有相当于动物的耳朵的器官?或者植物有迄今为止还未被发现的功能?总之,如果植物真的存在“感情”反应,要揭开其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含羞草”,你碰她,她就会害羞的低头
第4个回答  2012-04-26
植物有感情!

"在1966年2月2日前,我从来都没想过会涉足生物感应领域的研究..."

克里夫.巴克斯特(Cleve Backster)——美国测谎专家。年少即热衷于催眠,二次大战后为美国中情局(CIA)延揽,从事催眠相关活动;1966年巴克斯特偶然发现了植物的特殊感应能力。这个发现改变了他的一生,让他投入了全新的研究领域——生物的全域性通讯(Biocommunication)。
新加坡育出可与人交流植物

新加坡理工学院的学生3月7日表示,他们已经对一棵植物进行了基因方面的改造,培育出了一种可以与主人进行交流的植物。当植物感觉“口渴”时,就会通过发光的方式将这一信息传达给主人。
据路透社3月7日报道,具体做法是将一种从水母体内提取的可令物体发出绿色荧光基因转移到该植物内。这样植物在缺水“口渴”时会立即变得“闪闪发光”,可以运用这些学生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学生共同研制的一种光学感应装置观测植物是否发光。

“我的植物是有感情的!”

在有关生命的研究领域里非常著名的科学家巴克斯特在过去的60多年里,一直在从事生物感应能力的观测和实验,他已经涉及到当代意识研究领域里的一些真空地带。

在1959年,巴赫斯特在纽约设立了专门的实验室,进行测谎仪的专门培训和实验,并成立了当时的全美第一所教授使用测谎仪的学校。

测谎仪是根据人皮肤中的电阻变化而绘出的图线,来表达人的情绪变化状态。测谎仪的1/3部份是肤电反应器,用图线来反应人的情绪变化等。

1966年2月2日早晨7点左右,巴赫斯特在他的纽约实验室里,在给牛舌兰浇水的时候,发现了它类似人的情绪反应,进而对植物原始感应进行了历史性的实验观测。

他回忆说,我在给植物浇水,是一盆牛舌兰花。我想利用测谎设备测量它的电阻变化,还能测量出它的肤电感应。因为当水份到达叶尖时,夹在电极中间的叶子的导电性能会增强,我想我将看到画出的曲线会呈现向上的趋势。可是出乎意料,在浇水后,曲线的趋势却呈现着不断向下,我把指标移到了上端,曲线连续向下滑。

我得到了一幅标准的呈现向下的肤电图。如果是肤电反应,我们会解释这段曲线代表着情绪波动,这段曲线代表着情绪恢复。整个这个图曲线形状,显示了牛舌兰花和人相同的情绪反应,我当时真是吃了一惊。

随后我又做了另外的试验,得到了一个高质量的观察。他说,当时我不知道怎样能使那颗植物感到害怕,我不能和植物讲话,没办法和植物讲话。

我的头脑里突然闪出一念:我知道怎麽做,我要用火烧它的叶子。当时电极联着一片叶子。当时我只是动了一念,我要烧掉那片叶子。这一念头刚一出来,指标立即做出了剧烈的反应,一下子摆到了图表的顶端,显示了连续性的激烈波动,就仿佛用火柴真正在烧它的叶子,显示出植物极度的恐惧。

巴克斯特说:在那一瞬间,我没有碰那个植物,我离它大约15英尺,离仪器大约5英尺的距离,唯一的举动就是我的大脑里闪出一念:我要用火烧它的叶子,只是想象,因为我不吸烟,没有火柴,只是一种意向。当这个想法一产生,仪器指标一下子滑划到顶端,我相信,它当时知道了我在想什麽。

我差点儿在早晨八点钟跑到外面的大街上--纽约的时代广场大喊:“我的植物是有感情的!”。

这次观测对我,一个在科学领域里涉足很久的人震动很大,对我后天教育是很大的挑战。

生物的这种原始超感功能,远远早于任何后天形成的能力。有些人认为人类曾一度有过这种本能,可人类现在通过这种本能的现象反过来在研究它。不管是否有人承认它,植物是具有一种心理特征的感应能力,是能与人类进行某种双向性的生物交流的。

今年已81岁的巴赫斯特现住在美国加州SAN DIEGO。那颗具有历史意义的植物,现在在SAN DEIGO的实验室里已长得触及天棚那麽高。天花板已拿掉了几块。巴赫斯特说:每次拿掉一片天花板,它都要长高一英尺左右,即使他们出远门,不在办公室里,因为它的生长好象不受人的限制。

植物比人类形成的早,植物到底有没有情感?
植物比人类形成得早,植物是有情感的。植物跟人是一样的,不仅有情感,而且会有感觉。只不过植物跟小动物一样,有它们自己的语言和感情。它们之间也是会交际,会沟通,会表达的。只不过它们的语言和情感,人类无法感知和理解而已。并且现在的科学家为了研究植物的情感,已经出现了一个新的学科,叫做植物...

植物有感情吗阅读答案
有的吧,就好像植物总是喜欢像有太阳的地方生长一样,它们都有习性了,又怎么会没有感情。

植物会有感情吗?
会的。植物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草木无情,它们有思维、有感情甚至有鉴别能力。看看以下这几个有趣的实验:有位歌唱家给藤本植物播放几种截然不同的音乐,结果藤蔓酷爱优美的古典音乐,它长得又快又壮,而且朝着音乐传来的方向慢慢爬去,金盏花听了柔和典雅的东方乐曲,根系长得粗壮发达;而给它们听...

植物的感情有哪些
植物有感情 植物作为生物体,虽然与人类沟通的方式不同,但它们确实拥有感情。它们通过生长习性、生理变化和化学物质表达情感。一、植物的生长习性表达情感 植物通过生长行为和形态变化来适应环境,这也是它们表达感情的方式。例如,当植物受到光照、温度、水分等适宜条件的影响时,它们会展现出勃勃生机,快速生...

草木无情啊,植物也有“感情”吗?
1. 植物并非无情,它们能够体验到某些情感状态,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喜好和厌恶。2. 实验表明,藤本植物对不同类型的音乐有所偏好,古典音乐促进其生长,而摇滚乐则导致生长缓慢甚至死亡。3. 豆科植物对音乐的反应表现为枝叶的摇摆,而遭受痛苦时会发出“呻吟”,显示出对伤害的反应。4. 植物对恐惧...

植物有听觉与情感吗
而且植物能听到恭维话,这说明它是有听觉的。2、植物也有情感。植物也会痛苦。人有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可是你能想象植物也有感情吗?然而科学家们也已经证实植物也有情感,所以它和人们一样,也会痛苦。这是英国的一位植物学家得出的结论。他设计了一种专门研究植物的仪器,并且制造了出来。这种仪器能将...

植物也有“感情”吗?
然后用火点叶片。就在他划着火柴的同时,测试仪和记录仪上都出现明显的变化。当火柴还没有接近植物时,记录仪的指针已经开始剧烈摆动,表示出植物的“恐惧”,有趣的是:当多次重复这个并没有真正伤害植物的“威胁”,植物竟然也不再害怕他继续的威胁了。这个试验就足以证明植物也有“感情”。

植物有情感吗?有多少人公认植物有情感?
1. 植物确实表现出某种“情感”偏好,比如对阳光和水源的喜好。这些行为是它们生存策略的一部分。2. 尽管如此,植物并不具备动物所具有的情感,如悲伤、兴奋或恐惧,因为它们没有大脑结构来处理这些复杂的情绪。3. 植物拥有某种程度的感知能力,能够响应外界刺激,如含羞草叶子会在触碰时收缩,这可能是对...

植物也有“感情”吗?
1. 人们一直认为植物是没有感情、不会思考的生物。2. 但近几十年的实验表明,植物不仅具有感觉,甚至可能拥有情感、记忆,能够交流,并可能拥有自己的“语言”。3. 因此,植物心理学这门新学科近年来应运而生,吸引了许多科学家探索植物身上的种种谜团。4. 实验显示,植物能够感知人的情感。例如,...

植物的“感情”一词为什么要加引号,植物之间为什么会有感情呢?
植物的“感情”:“ 感情 ”二字加了双引号,具有否定的意思。即:植物没有感情,说它有 “ 感情 ”,这是一种拟人化的描写。【双引号的用处】1.表示引语。2.表示特定称谓。3.表示特殊含义(也表示否定和讽刺)。4.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5. 用于话语之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