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在澶渊战胜了辽国,为什么却要每年给辽送岁币

如题所述

总体上来说有两点:
1、契丹军事战斗力较强,对北宋威胁较大,为了息事宁人,北宋送给辽“岁币”。
2、北宋统治者的软弱、腐朽。
请看以下史实:
公元1004年(宋景德元年),辽朝萧太后、辽圣宗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前锋已经到了澶州(今河南濮阳)。告急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到朝廷。寇准劝真宗带兵亲征;副宰相王钦若和另一个大臣陈尧叟却暗地里劝真宗逃跑。王钦若是江南人,主张迁都金陵,陈尧叟是蜀人,劝真宗逃到成都去。

  宋真宗听了这些意见,犹豫不决,最后召见新任宰相寇准。

  宋真宗听了寇准一番话,决定亲自率兵出征,由寇准随同指挥。

  在寇准和将士们的催促下,宋真宗才决定动身到澶州去。

  这时候,辽军已经三面围住了澶州。宋军在要害的地方设下弩箭。辽军主将萧达兰带了几个骑兵视察地形,正好进入宋军伏弩阵地,弩箭齐发,萧达兰中箭丧了命。

  辽军主将一死,萧太后又痛惜又害怕。她又听说宋真宗亲自率兵抵抗,觉得宋朝不好欺负,就有心讲和了。

  澶州城横跨黄河两岸。宋真宗在寇准、高琼等文武大臣的护卫下,渡过黄河,到了澶州北城。这时候,各路宋军也已经集中到澶州,将士们看到宋真宗的黄龙大旗,士气高涨,欢声雷动。

  萧太后派使者到了宋朝行营议和,要宋朝割让土地。宋真宗听到辽朝肯议和,正合他的心意。他找寇准商量说:“割让土地是不行的。如果辽人要点金银财帛,我看可以答应他们。”

  寇准根本反对议和,说:“他们要和,就要他们归还燕云失地,哪能再给他钱财。”

  但是,宋真宗一心要和,不顾寇准的反对,派使者曹利用到辽营谈判议和条件。曹利用临走的时候,宋真宗叮嘱他说:“如果他们要赔款,迫不得已,就是每年一百万也答应算了。”

  寇准在旁边听了很痛心,只是当着真宗面不便再争。曹利用离开行营,寇准紧紧跟在后面,一出门,一把抓住曹利用的手说:“赔款数目不能超过三十万,否则回来的时候,我要你的脑袋!”

  曹利用知道寇准的厉害,到了辽营,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定下来,由宋朝每年给辽朝银绢三十万。

  曹利回来详细汇报。当曹利用说出答应的银绢数目是三十万的时候,宋真宗高兴得简直要跳起来,直称赞曹利用办事能干。

  随后宋真宗听信近臣的谗言,罢免了寇准。

  接着宋辽双方正式达成和议,宋朝每年给辽朝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不用说,这笔巨额赔款,长期成为北宋人民额外的沉重负担。历史上把这次和议叫做“澶渊之盟”。

  此后宋辽两国未有大规模的战事发生。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9-20
澶渊之盟,当时除了极少数主战派,满朝上下都劝真宗要迁都避战,真宗本来御驾亲征的意图也就此作罢。但寇准无可匹敌的勇气终于让他下了决心,亲临战阵达成澶渊之盟,30万的岁币和迁都比起来,代价简直不值一提。(当时宋年收入1亿以上,而宋当时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事所耗费的军费就高达3000万以上)而历史走向证明一切,此战之后,北宋迈向颠峰——宋仁宗朝就算称为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颠峰,都不为过。辽国关南之地得而复失,但年三十万岁贡再加上日后富弼允诺的二十万,这些钱帛对于经济拮据的契丹来讲,无疑是天上掉的大馅饼。不过契丹上下因此而与宋交好达百年之久,契丹铁骑不再南下。此中弊利,一眼可明。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个平等的合约,微不足道的岁币换得北宋幽燕地区的和平,可以将主要的精力实力放在内政建设和西北的战事上(西夏)。对于辽来说也是一个很合适的条约,当时的辽内部暗流涌动,及时从南方宋政权的纠缠中脱身是明智之举。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来看“澶渊之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和发展,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9-20
便宜,打胜不是大胜,只是挫败了对方的攻势,消灭了部分敌方侵入领土的机动部队,但是,关键的前出支撑要塞幽州,还在辽的手里,背后的草原人马众多,只要这个要塞不拿下,辽国转过年来,就能再次组织攻势,这样,宋就还要在保定维持大军防备,这个钱,比每年交给辽国的岁币要高10倍

辽国也是看到这一点,才要钱的
第3个回答  2012-09-20
虽然战胜了,但是没有伤其根本,而宋朝却打不起了
第4个回答  2012-09-20
辽国实力并未受损~

北宋在澶渊战胜了辽国,为什么却要每年给辽送岁币
1、契丹军事战斗力较强,对北宋威胁较大,为了息事宁人,北宋送给辽“岁币”。2、北宋统治者的软弱、腐朽。请看以下史实:公元1004年(宋景德元年),辽朝萧太后、辽圣宗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前锋已经到了澶州(今河南濮阳)。告急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到朝廷。寇准劝真宗带兵亲征;副宰相王钦若和另...

宋对辽为什么要签合约、送岁币呢?
5. 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同时也是宋朝向番方交纳岁币换取和平的开端。6. 宋朝的军事能力弱,他们打不过辽国,宋和辽签订檀渊之盟,虽说要每年向辽国送岁币白银十万两,以及丝绸20万匹,但是这却换来了几十年的和平,其实这也是很划算的。

北宋在澶渊战胜了辽国,为什么却要每年给辽送岁币?
第一、璮渊之战北宋并未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值得一提的战绩仅仅是射死辽军大将萧达兰。战争的主动权仍然在辽军之手。第二、辽军占据燕云十六州地利之便,随时可以用铁骑冲击一马平川的河北平原。比起耗费巨大的处处设防布阵,付出岁币买平安还算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选择。第三、经过宋初太宗北伐的高粱...

北宋在澶渊战胜了辽国,为什么却要每年给辽送岁币
北宋取得的只是一场战争的胜利,辽朝依然还有强大的实力,有能力对宋朝继续发动进攻,为了维持边境的安定所以北宋每年给辽岁币。

澶渊之盟宋朝胜了为什么还要给岁币?
宋真宗畏敌,历来主张议和,先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对方暗通关节,后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宋、辽之间百馀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

澶州之战北宋取得了胜利为什么却要以岁帀求议合
绢二十万匹,称为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澶渊之盟是宋朝“守内虚外”政策的必然产物,宋朝的妥协使辽国得到很多好处。但是,“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出现了平稳的局面~总体来说就是当时北宋还处于弱势,战争取得的胜利也没有对辽造成实质性的损伤,所以才会在那种情况下议和~

在历史上,为什么北宋打败了辽,反倒要给他们“岁币”呢?
宋朝的统治阶层的软弱和腐败,导致这种事情的发生。还有连年的战争,使宋朝国库亏损,人民不断反抗,而宋朝又有一贯镇压农民法抗的习惯,也是封建统治阶层的本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出这种选择的!

北宋打败了辽,为什么还要每年给辽岁币?
给辽岁币是因为双方订下了澶渊之盟,北宋打败辽后,因为实力弱不能乘胜追击。为了防止强大的辽再来进攻北宋,于是趁着打赢了的优势向辽求和(打输了就别想求和了),辽同意了,于是与北宋定下了澶渊之盟,保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明明是宋朝赢了,那为什么还要给契丹缴纳岁币
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宋真宗畏敌,历来主张议和,先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对方暗通关节,后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辽攻宋的目的:经济目的:掠夺中原财富...

为何宋朝在澶渊之盟后,要每年给辽国十万两?
“澶渊之盟”的达成符合宋辽双方意愿。当时辽军打到澶州,已是强弩之末,主帅萧挞凛阵亡;宋真宗赵恒一心求和,虽然御驾亲征到了前线,但是心里一万个不情愿。(澶渊之盟)宋朝负责谈判的官员名叫曹利用,他带着皇帝给他的底线—每年岁币100万两前去谈判。辽国人毕竟是少数民族,智慧不及中原学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