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门禁止公办高中学校招收寄读生,但是,出于各种原因,仍有个别学校存在一定数量的寄读生。
编者按寄读生所在高中校认为其成绩不算在自己学校内,因而对这类学生不太关心;学籍所在校也认为其就学不在本校,因而对这类学生不便管理。高中寄读生名义上比别人多拥有一所母校,却面临高额的收费、学籍、升学、老师对他的不重视等一系列问题,遭遇学习外压力。高中寄读生之所以不能令行禁止,源于背后存在难舍难分的利益关系……
部门说法
教育局: 禁止公办高中招收寄读生
寄读生制度的出现初衷是部分学校为了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弥补公用经费不足,允许个别学生缴交较高费用寄读。由于寄读生不影响寄读校成绩考核,而学生到较优质高中学校读书,学习成绩提高了,如果考入大学,这对学籍所在校是一种“荣誉”,因而只要学生能联系到寄读校,学籍所在校普遍愿意“放”人。但是,这种看似合理的制度却成为学校乱收费的借口,并造成公办学校教学资源被占用等不公平现象,2004年秋季开始,市教育局禁止公办高中学校招收寄读生。
当年,省核定普通高中择校生的收费标准如下:一级达标学校每生最高限额为18000元,二级达标学校每生最高限额为12000元,三级达标学校每生最高限额为9000元。择校生的择校费要在新生入学时一次性缴纳,学费、代办费和住宿费与正常缴费生一样按学期收取。应该说,择校生制度的出现既不影响寄读校的金钱利益,又可以避免寄读制度下学生会考困难的局面。但是,在利益面前,寄读校仍然违规招收寄读生。据调查,混杂在个别公办达标中学高中部的寄读生都要缴交高额寄读费,标准通常都参照择校费价格。
资深教师透露,在2004年之前,公办重点高中还存在着缴费生制度。正常情况下,缴费生是有学籍的,但是个别地区重点高中却把缴费生学籍寄在普通高中,既让多数成绩比较差的缴费生影响不了学校成绩,又让少数成绩优秀的缴费生为普通高中“争名誉”,两所不同学校“共建”,实现教育“双赢”,当然,费用还是“不能免”。一位毕业多年的学生回忆,自己当时中考填报的志愿是某重点高中的缴费生,录取的时候还是该重点高中的缴费生,同时学籍又在另一所普通高中。因此,出现某个公办重点高中一个班级“批量”学籍在同一学校的寄读生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最优秀的高中,近年来,我市优质公办高中的招生热度绝不亚于大学,为满足社会对优质学校的需求,我市公办达标高中招收部分择校生以及“借读生”、“旁听生”、“寄读生”,其招生及收费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接受采访时,市教育局陈伯禹副局长告诉记者,公办达标中学在按规定比例招收部分择校生后,不能以各种名义招收正常缴费生和择校生以外的任何学生,违规招收“寄读生”者将追究责任。
调查一
寄读生靠“边”坐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我市各县(市)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寄读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一些学生家长因工作调动或是家庭常住地改变等,孩子年龄又比较小,需要跟随父母到一个新的学校读书,由于来不及办理转学,只好在新的学校寄读。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不同,很多高中寄读生往往是因为成绩和重点学校的录取线相差几分,为了到该学校读书,只好在普通高中校办理学籍,然后争取到重点高中校寄读。个别寄读生在重点高中的确能学有所成,但是多数寄读生要整天担心遭受老师和其他学生、家长的歧视,遭遇学习外的压力。
寄读生没有好座位
小蔡原是某普通高中学校的学生,根据她的学习成绩,考入大学的可能性比较小。为了提高考入大学的机会,高二下学期,她的父母通过一定的关系把她转到一所重点高中寄读。她告诉记者,在两所不同“档次”的高中校读书,能明确感觉到“优质”学校老师在课堂讲解和学生学习氛围上的差别。她开始憧憬自己的大学生活。
不久,小蔡就感觉到来自学习以外的压力。在原来的学校,座位定期轮流按组别调换,每一个人按个子高矮在教室里的位置都是很公平的。但是在寄读校,寄读生就只能靠边坐了。老师把寄读生安排到最靠墙边的位置上,个别成绩比较好的寄读生可能会被安排坐在中间的组别上,但是也只能坐最后几排的位置。重点高中座位也定期调换,但是调位置只在中间几组进行,寄读生总是没有好位置坐。
小蔡视力不好,她的父母到学校找老师说情,要求老师在座位上给予照顾。享受“照顾”后,她的位置从后排调到第一排,但还是最靠门靠墙的位置,上课的时候,黑板上的字经常被老师挡住,有时候反光看不见,“长此以往,上课也就没有热情了,只好每节课都趴着睡觉了”。
除了位置的差异外,寄读生还要忍受来自各方面的“歧视”,如所在的重点高中根本没有考虑到寄读生的心情,公然在班级里公布寄读生的名单,一些学生花名册也会把寄读生的名字用特别符号标识出来。高三年,学生经常要做练习卷。分发报纸、试卷和练习等,老师都要求先分发给本校学生,有剩余的再分发给寄读生,如果试卷不足,寄读生只能坐在那里干等了。
两边都不是“家”
从高一年开始,小黄就到一级达标高中学校寄读。除了每学年高中会考的时候,小黄基本和学籍所在学校没有什么联系。好不容易“熬”到高三毕业,寄读校班主任提议高考后大家回到学校聚会,经费问题由剩余的班费支付。考虑到班费有限,班主任要求大家适当交一点钱,不足部分再由老师承担,算是为同学们饯行。
同学们听到这个消息都欣喜不已。小黄自认为从高一年开始就到这所学校寄读,对这里的老师、同学都有感情,听完班主任的提议后,他心中暗自欣喜。但是考虑到自己的“身份”问题,担心寄读生有可能被班主任排除在聚会之外,为了慎重起见,他问:“有没有我们的份?”班主任一下子也被问住,反问着:“你们,什么你们啊?”明白了所指的“我们”就是寄读生后,班主任称:“可以参加,但是要多交钱。”
同窗三年,寄读生为什么要多交钱?班主任解释说,如果不多交钱,那就要回到学籍所在学校跟那里的同学去聚会。小黄急了,自己的学籍虽然在那个学校,但是从没有到那所学校上过课,一个人也不认识,如何聚会?再说,那个学校搞聚会也从不通知自己啊。小黄真不明白,为什么快要毕业了,大家还是把他当寄读生看待,虽然名义上是比别人多了一个高中母校,却弄得两边都不是“家”。
压力中获得尊重
目前的应试教育基本上是一考定终身。但是,考场的意外却影响了学生的发挥。一些平时学习不错的学生由于临场发挥欠佳,中考成绩不理想。偶然的失利让父母和孩子都不甘心,个别家长就把孩子送到重点高中寄读。小洪在初三的时候,成绩都是班里的前几名,同学、老师都认为他考入重点高中学校不成问题。
中考时候,小洪发高烧了,但是他坚持到考完最后一科。结果,他因五分之差不能到填报的重点高中学习,父母花了近两万元,为他求得到该校寄读的机会。刚开始,班上的同学都不知道他是寄读生,大家都相处得很好,课余时间经常在一起嬉闹玩笑。
由于个别寄读生和寄读校学生在接受教学能力上存在一定差距,消化不了老师的教学,造成学习成绩在后面徘徊,进而破罐子破摔,影响其他人的学习。一些同学知道小洪是寄读生,怕影响自己的学业,就慢慢地和他有了距离。小洪认为,自己的基础不一定比这些正常录取来的学生差,经过努力成绩一定能比他们来得好。
正是这种原因,小洪的成绩长期都是班里的前几名,并最终考入北京一所名牌大学。高考后,小洪回到寄读校和老师告别。数学老师开玩笑地对他说,刚开始,认为他是寄读生,却经常拿一些较难懂的习题来提问,而且成绩又占据班上的前几名,真是有种又爱又恨的感觉。虽然是寄读生,考入名牌大学不算是寄读校的名誉,但学生个人却是这些老师教出来的,正因为这一点,数学老师特别“注意”这位寄读生,晚自修辅导的时候,经常有意识地走到他附近,为他讲解困难习题。
调查二
高峰期寄读生占四分之一
据一位资深老师介绍,寄读制度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存在,寄读生数量也起起伏伏,尔后还交织着缴费生和择校生等。1999年前后几年是寄读生存在的高峰期,当时个别高中学校寄读生可能占到班级人数的1/4。
民办学校批量寄读
牵涉到收费等敏感问题,一些重点高中学校都否认自己的学校有寄读生的事实。但是,高中寄读生却没有令行禁止。
近日,有安溪读者反映,安溪一中今年秋季高三年级文、理科班都有较多数量的寄读生。随后,一位知情者向记者透露,该年级确有一定数量的寄读生,而且多数来自民办学校———恒兴中学。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只是安溪一中,其他县市也存在寄读的现象,甚至中心市区的个别高中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寄读生。
据了解,学生到一所学校办理学籍,然后到另一所学校寄读,学校和学生家长对此都“心甘情愿”。采访中,有一位家长对记者说,孩子到寄读校就读不一定就能考入大学,但是寄读校的学生相对学籍所在校的学生一般更为优秀一点,其中有不少能考入大学成为人才,孩子在寄读校可以结交到很多优秀的同学,“这是一种无形的资源”。
到其他学校寄读,学籍所在校不会受到什么损失。恒兴中学有关老师介绍,学生可以到其他学校联系寄读,但是该校每年1200元的学费“不能免”。到重点高中学习,理论上考入大学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考上大学,学生的学籍又没有改变,学籍所在校自然“脸上有光”。采访中,有位高三年级老师笑着称:“每年的学费照样交,学籍所在校学费没有损失,而且换来名誉上的收益,正所谓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呢?”
寄读生难以适应会考
据调查,很多寄读校的科任老师实际上都不支持学生寄读。一重点高中老师分析,寄读生学习成绩不稳定,而且各个中学老师的上课方法不同,学生适应环境要花较长的时间,特别是有的寄读生自卑心理严重,这样教起来特别费劲。一位教高中三年级的科任老师介绍,个别寄读生素质比较差,经常会在课堂讲话,影响到其他学生的正常上课。据了解,由于寄读校和学籍所在校“两不管”,一些寄读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或沾染上一些不良习气,给班上学生带来不良影响。
根据一些班主任对近几年寄读生寄读学业成绩的测算,中考成绩距离寄读学校最低录取线20分之内的考生,寄读不会觉得太吃力,还能读出信心,读出成效。低于寄读校最低录取线20分的考生,除了一些偶然失手者,其他的学生学业上很难有大的提高,主要是因为这些学生进入重点高中寄读,差距较大,基础又差,越读越没有信心,最后还可能因此给孩子带来一些不必要的伤害。
寄读生最大的矛盾是高中会考教育。重点高中学生是不需要会考的,学校没有针对会考的专门复习,而寄读生不能享受重点学校免会考的这一待遇,每学年都要跑回学籍所在校参加会考。据一所普通学校有关人员介绍,到外面寄读的学生往往会考成绩不理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会考的及格率和优秀率,而这两项又是普通学校申请二级、一级达标校的硬指标,而且学生如果会考不及格,也会影响到毕业和高考。
即时快评
再提普及高中教育
□林艳腾
不可否认,高中寄读生制度的出发点是好的,既可以让一些中考临场发挥不好的学生有机会到优质高中学校学习,又可以让寄读校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弥补公用经费的不足等。但是,这种制度造成教育乱收费、加剧教学的不平衡等。2004年,我省开始提出禁止公办高中招收“借读生”、“寄读生”和“走读生”。今年,在禁止招收寄读生的同时又允许择校生的存在,尽管规定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比例最高不得超过本校当年招收高中学生计划总数的30%。
寄读生、借读生、走读生、缴费生、择校生等花样繁多的名堂,实质上都是对公办高中学校教学资源的占用,不外乎是你多交一大笔钱,就可以到优质学校读书。明眼人都看得出,这类学生每增加一个人,就必然要挤占公费生的招生名额,使一些本来有可能读“公费”的学生最后受招生名额的限制,不得不落入寄读或是择校行列,从而给家长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我们可以假设一所优质学校本来可以容纳1000名学生,但是在招生的时候公费部分只设定700名,其他300名则为寄读生或择校生。试想想,如果高中学校全部根据学生的成绩和志愿录取,录取来的全部是公费生,那么,原来要450分的录取线也许只要400分就可以,其他300名学生同样获得读“公费”的机会。相同道理,优质学校招了1000名公费生,另外再招300名寄读生或择校生,为什么就不能直接把招生名额定在1300名呢?优质学校需要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弥补公用经费的不足,普通高中就不需要吗?
2003年,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提出,力争到2005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即6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0%以上);到201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0%以上,普及高中教育。普及高中教育不能仅靠少数几家重点高中,它需要更多的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至2005年,目标实现,下阶段,就是如何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普及高中教育。要普及高中教育,就要实行教育资源重组和优化,提高薄弱高中的办学水平,培育优质高中资源。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法就是扶持和建设好一批示范性高中,带动普通高中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寄读生、择校生等的存在却违背这项原则,实际上是加剧了高中教育的不平衡,是对更多普通高中学校的扼杀。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