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徐志摩《再别康桥》建筑的美和音乐的美?

如题所述

  一座精美的建筑:
  新诗建筑美理论是先生根据汉语的特点提出来的。“我们的文字是象形的,我们中国人鉴赏文艺的时间,至少有一半的印象是要靠眼睛来传达的。原来文学本是占时间又占空间的一种艺术……如果有人要问新诗的特点是什么,我们应该回答他:增加了一种建筑美的可能性是新诗的特点之一。”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虽不必呆板地限定每行的字数一律相等,但各行的相差不能太大,以求齐整之感。
  《再别康桥》从句子上看,四句一节,每句字数6--8字,基本上是6、7字,间有8字句。从段落上看,四节一行,每一行的是两两错落有致,与参差变化中建齐整。用美学家的话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则是凝固的音乐。读着本诗,一种流动的建筑美和凝固的音乐美,令我们心旌摇曳,美不胜收。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一曲绝美的音乐:
  闻一多先生认为诗歌的音乐美是最首要的。声称“诗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对于一个作家,格律便成了表现的利器……因为世上只有节奏比较简单的散文,决不能有没有节奏的诗。本来诗一向就没有脱离过格律或节奏。”,他强调:音尺、韵脚等音乐性因素的组合,构成了诗的韵律、诗的节奏,而音节和韵脚的和谐又构成了诗的音乐美,成为诗的基本动力。
  《再别康桥》一诗的韵脚分别是: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韵脚严整,且随着情感的变化逐节换韵,与闻一多先生的《死水》可一脉相承。节奏上,全诗基本上是单行两个音节,双行三个音节(5、6、7节稍有变化),形成音节的波动状态。再加上“轻轻”、“油油”、“软软”等叠音词的反复使用,使得诗的节奏明快而又平稳。诗的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了诗人踮着脚尖像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生怕打扰了康桥的静谧。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挥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最后一节,又以三个“悄悄的”音节回环对应,诗意也有递进,间接表达出作者深邃的感情,全诗一气呵成,荡气回肠,神思飘逸,是对徐志摩先生“诗话人生”的最好描述。
  本诗的结构,大家也不难发现:首尾呼应,同中有异,富于变化,但又反复强化那特有的情绪和格调。尾是首的复沓,但又不显得简单重复,是感情经过激荡而又沉淀后的再现,或是另一层面的递升。一如交响音乐中的“A—B—A”式的曲式结构,是“呈现—展开—再现”的艺术体式,反复营造那“浓得化不开”的深深情味,意境缠绵,余响不绝。总之,读着这首诗,音韵和谐而富于变化,节奏明快而又平稳,并且曲折回环,首尾圆合,气韵浑成,如康河的涟漪一样轻轻荡漾,构成一阕完整的、绝美的乐曲。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19
音乐美,是对音节而言的,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主要表现在诗的:①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②音节和谐,节奏感强。③回环复沓。首节和尾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建筑美。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的建筑美。
首句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既然在康桥涅盘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首诗怎么体现三美
总的来说,《再别康桥》通过精心构建的画面、流畅的音乐和匀称的建筑,实现了诗的形式美,充分展现了徐志摩对康桥的深情和艺术追求。

试从“三美”的角度去鉴赏《再别康桥》这首诗。
诗人闻一多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 建筑美。1, 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

用诗歌‘三美’赏析《再别康桥》
音乐美:富含韵律。建筑美:节构整齐、有序。

怎样理解徐志摩《再别康较》所体现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
徐志摩《再别康桥》中对,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理解,节奏感 旋律美 弹跳性--音乐美 明确:如诗歌的第一节,便三次用了"轻轻的",这个形容词,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诗的第2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出的欢乐的曲子;韵式上严守...

简述徐志摩 再别康桥 的意境美?
《再别康桥》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新月诗派的“三美”,即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音乐美是徐志摩最强调的,其中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反复的,加强节奏感,且其中的词是重叠的,例如“悄悄”、“轻轻”、“沉默”,再者每句诗换韵,因为感情是变化的,所以不是一韵到底的。再是音尺,“轻轻的我走了”,...

3,简述闻一多的“三美”主张.分析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单调的缺点,而给人以清新的感受;同时首尾回环呼应,给人以美感.可以这样说,诗行整齐、一致的建筑美,色彩绚丽的绘画美,和节奏和谐、声调回环往复的音乐美,使得《再别康桥》成为最能显示诗人徐志摩的才情和个性的一首诗,也正是因为如此,《再别康桥》成了二十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3,

《再别康桥》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这优美的音乐般的节奏像涟漪荡漾开来,既是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它低回曲折,一咏三叹,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气度。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1)全诗选用了“云彩...

《再别康桥》中的“三美”分别是什么?
三美分别是“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简介:《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

分析徐志摩《再别康桥》建筑的美和音乐的美
可能林徽因的父亲认为徐志摩当女婿不适合。此刻,老婆没了,恋人没了。两脚踏空,心悲凉,用诗抒怀,《春》中写到他看到别人在草丛中恋爱,自己很眼红,感觉自己很孤独。所以开始步入诗坛。三>迷恋自然。剑桥大学很美,古典建筑群,蓝天碧海,鸟语花香,田野里点缀着农舍,一条康河贯穿其中。若分析《再别...

分析徐志摩《再别康桥》建筑的美和音乐的美?
”,他强调:音尺、韵脚等音乐性因素的组合,构成了诗的韵律、诗的节奏,而音节和韵脚的和谐又构成了诗的音乐美,成为诗的基本动力。《再别康桥》一诗的韵脚分别是: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韵脚严整,且随着情感的变化逐节换韵,与闻一多先生的《死水》可一脉相承。节奏...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