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会失活。
进入突触间隙的乙酰胆碱作用于突触后膜发挥生理作用后,就被胆碱酯酶水解成胆碱和乙酸,这样乙酰胆碱就被破坏而推动了作用,这一过程称为失活。
去甲肾上腺素进入突触间隙并发挥生理作用后,一部分被血液循环带走,再在肝中被破坏失活;另一部分在效应细胞内由儿茶酚胺内由儿茶酚胺位甲基移位酶和单胺氧化酶的作用而被破坏失活;但大部分是由突触前膜将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回收到突触前膜处的轴浆内并重新加以利用。
多巴胺的失活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失活相似,它也是由儿茶酚胺氧位甲基移位酶和单胺氧化酶的作用而被破坏失活。突触前膜也能再摄取多巴胺加以重新利用。
扩展资料:
乙酰胆碱和胺类递质都在有关合成酶的催化下合成,且合成过程多在胞质中进行,然后储存于突触囊泡内。肽类递质则在基因调控下,通过核糖体的翻译和翻译后的酶切加工等过程而形成。递质与受体结合及生效后很快被通过酶促降解和突触前末梢重摄取等方式消除。
例如,附着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酯酶能迅速水解乙酰胆碱为胆碱和乙酸,生成的胆碱则被重摄取回末梢内,用于重新合成新递质。去甲肾上腺素的消除主要通过末梢的重摄取,少量通过酶解失活。肽类递质的消除主要依靠酶促降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神经递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脑神经递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