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的秋夜翻译及赏析,谢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07-27
秋夜有两首不知发哦你说的是那首?

秋夜二首 其一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秋夜二首 其二
凉天如水夜澄鲜,桂子风清懒去眠。
多谢嫦娥知我意,中秋未到月先圆。
第2个回答  2012-07-25
是音乐么?追问

。。。。。。是一首诗

追答

没听说过 呵呵 帮不了你

追问

依然感谢

第3个回答  2019-05-28

宋·朱淑真《秋夜》白话释义:

夜晚辗转反侧难已入睡,秋天的晚上夜气清凉。剪了很多次烛花了马上就到了三更天了。窗外梧桐树缝的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洒在冰凉的床席上,而从梧桐缝里看上去的月亮依然是那么明亮。

文章赏析:

前两句叙事。首句直奔诗题,各点“夜”“秋”二字,交代了时间、心态、环境。“夜久无眠”已见怨妇愁绪满怀,而时又逢秋,秋风萧瑟,夜气清凉,锦衾单薄,佳人永夜难寝,更添一层愁苦。

次句紧承“无眠”,写人事活动。既然辗转反侧难入梦,那么就很难打发漫漫长夜。空房寂寥,红烛高烧,百无聊赖中,她只好剪烛花以消遣寂寞了。“烛花”即灯花,古人认为灯花是有喜事的一种预兆。

杜甫诗云:“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独酌成诗》)。灯花频生当有赏心悦事,而她却无法消解眼前这幽情苦绪。

着一“频”字,写出了女主人公的焦灼不安、心神难宁。“欲三更”接续“夜久”两字,极写思妇饱受孤独寂寞煎熬之苦。

后两句写景。第三句转折一笔,写床席之月影。一个“凉”下得独特,这是全诗的诗眼,照应首句的“秋气清”,以触觉状态写视觉形象。

从窗外梧桐树缝筛下的婆娑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满了冰凉、空寂的床席,今夜谁都不会给她送来温暖。这情景令人凉从心生。

“满”字表面是写光影之浓,其实是写忧思满怀,剪不断理还乱的郁闷之感。这一句明写屋内月色之凄美,暗表人心之失落,虚实相生,韵味悠远。

末句写窗外梧桐之月,以景语作结,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该句承上句,以顶真手法过渡,从床上之月光、树影写到高天之皓月,表达了诗人望月怀人的乍喜还忧的心理。“月在梧桐缺处明”,展现了一幅高远、疏朗的秋夜月色图。

皎皎月华,她似乎忆起了曾经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甜蜜与浪漫;而如今,“瘦尽灯花又一宵”的时刻,没谁能与她“共剪西窗烛”。

想超脱而不得,“月”之明,恰好照出了人心深处无法擦拭的黯淡。“梧桐缺处”,这一背景形象的定格,暗含了思妇不得与意中人团圆的酸楚。

全诗次序井然,先由屋外(秋气清)而室内(烛花频剪),又由室内(铺床凉)到室外(月在缺处明),逐层递进地反复渲染独处的苦闷。

针脚细密,四句之间照应紧密,衔接流畅,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意象鲜明突出,意境清空幽眇,细节勾勒精练传神,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原文: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南宋淳熙九年(1182)有一个名叫魏仲恭的人,将朱淑真的残存作品辑录出版,并为之作序。序文开头说:“比在武陵,见旅邸中好事者往往传颂朱淑真词,每茄听之,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岂泛泛所能及?未尝不一唱而三叹也!”

明代著名画家杜琼在朱淑真的《梅竹图》上曾题道:“观其笔意词语皆清婉,……诚闺中之秀,女流之杰者也。”明代大画家沈周在《石田集·题朱淑真画竹》中说:“绣阁新编写断肠,更分残墨写潇湘。”由此可见,其能力非寻常深闺女子可比,当与李清照并驾齐驱。

朱淑真,她的诗作受到市民的激赏,却在死后遭到父母的焚烧(据魏仲恭《断肠诗集序》)。她显然是英年早逝的“问题美女作家”。

她的别号是“幽栖居士”,为北宋多情才女和美女,与李清照齐名,有《断肠集》存世。从“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愁怀》)来看,她的婚姻是不幸的,因此,有些作品泄露了婚外恋情,被一些学者剥夺著作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12-09
1

秋夜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原文:秋夜 宋代: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译文: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夜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秋天的晚上夜气清凉。剪了很多次烛花了马上就到了三更天了。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窗外梧桐树缝的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洒在冰...

秋夜朱淑真翻译
译文:夜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秋天的晚上,夜风袭来,十分清凉。已经剪了很多次烛花了,就快要到三更天了。窗外梧桐树缝的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洒在冰凉的床席上,但是从梧桐缝里看上去的月亮依旧是那么明亮。赏析:诗的首句直奔主题,点明了时间、心态和环境。“夜久无眠”已见怨妇愁绪满怀,佳人难以入睡...

朱淑真的秋夜翻译及赏析,谢谢
一、译文:夜晚辗转反侧难已入睡,秋天的晚上夜气清凉。剪了很多次烛花了马上就到了三更天了,窗外梧桐树缝的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洒在冰凉的床席上,而从梧桐缝里看上去的月亮依然是那么明亮。二、赏析:前两句叙事。首句直奔诗题,各点“夜”“秋”二字,交代了时间、心态、环境。“夜久无眠”已...

秋夜朱淑真阅读答案翻译赏析
秋夜翻译: 夜晚辗转反侧难已入睡,秋天的晚上夜气清凉。剪了很多次烛花了马上就到了三更天了,窗外梧桐树缝的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洒在冰凉的床席上,而从梧桐缝里看上去的月亮依然是那么明亮。 秋夜阅读答案: 1.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分析其作用。(2分) ...

南宋诗人朱淑真作的诗,(秋夜)的意思是什么
秋夜 --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译文:夜晚辗转反侧难已入睡,秋天的晚上夜气清凉,剪了很多次烛花了马上就到了三更天了,窗外梧桐树缝的月影,斑斑驳驳地铺酒在冰凉的床席上,而从梧桐缝里看上去的月亮在依然是那么明亮.满意吗?更详细的诗意参详...

秋夜 朱淑真 后两联赏析
虚实相生,韵味悠远.末句写窗外梧桐之月,以景语作结,以顶真手法过渡,从床上之月光、树影写到高天之皓月,表达了诗人望月怀人的乍喜还忧的心理.“月在梧桐缺处明”,展现了一幅高远、疏朗的秋夜月色图.皎皎月华,想超脱而不得,“月”之明,恰好照出了人心深处无法擦拭的黯淡.“梧桐缺处”,这一背景...

哪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是什么意思?简短点!♥
1、意思:怎能忍受细雨霏霏的初秋夜,一盏孤灯陪我苦熬夜的漫长。2、原文如下:《秋夜有感》——宋·朱淑真 哭损双眸断尽肠,怕黄昏后到昏黄。更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3、现代译文:哭坏了双眼伤心又断肠,最怕到黄昏可偏偏天又昏黄。怎能忍受细雨霏霏的初秋夜,一盏孤灯陪我苦熬夜的漫长。

哪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什么意思
出处:宋朝朱淑真的《秋夜有感》。翻译:怎能忍受细雨霏霏的初秋夜晚,一盏孤灯陪我苦熬过漫漫长夜。秋夜有感 [宋] 朱淑真 哭损双眸断尽肠,怕黄昏后到昏黄。更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译文 哭坏了双眼伤心又断愁肠,最怕黄昏来临却偏偏天又到了昏黄。怎能忍受细雨霏霏的初秋夜,一盏孤灯陪我...

“哪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的。”的意思
一盏孤灯陪我苦熬夜的漫长。出自南宋著名女词人朱淑真的《秋夜有感》。原文如下:秋夜有感 宋 朱淑真 哭损双眸断尽肠,怕黄昏后到昏黄。更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白话译文:哭坏了双眼伤心又断肠,害怕怕到黄昏可偏偏天又昏黄,怎能忍受细雨霏霏的初秋夜,一盏孤灯陪我漫漫长夜。

求朱淑真《秋夜》的解析
一个“凉”字,照应诗题中的“秋”字和首句的“清”字,不仅再次渲染了天气之凉,更烘托出心境的的孤寂与凄凉。结句以“景”收束,意境清高,情味悠远。场景由室内转而户外,昂首望月,梧桐缺处,一轮皓月,四野空明,诗人的内心似乎暂时获得了超脱,然而望月怀人,心潮又起,她如何能安然入睡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