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中华情融入“水的立方”
——记港澳台侨同胞自愿捐资兴建国家游泳中心
日期:2003-12-26
[收藏] [字体:大 中 小]
12月24日,国家游泳中心正式开工。三年后,一座新颖别致的奥林匹克建筑——“水的立方”,将以她那冰晶状的亮丽身姿与鸟巢型国家体育场相对映衬,一起装点景观如画的奥林匹克公园。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其他新建场馆不同的是,这个总投资一亿美元的体育设施,将全部由港澳台侨同胞自愿捐资兴建。它将是港澳台侨同胞为中华民族第一次举办奥运会贡献力量,表达民族情、圆奥运梦的一个载体。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喜讯传出,全球的炎黄子孙都欣喜若狂、奔走相告,在海外的华人华侨更是通过不同方式传递着喜讯,分享这无比的快乐。一位在国外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华裔老人激动地说,北京申奥成功,是世界对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尊重,是经济实力的体现。祖国强大了,我们在海外的华人也感到自豪。他说,在他的记忆里,近一个世纪以来,北京申奥成功是能够让全世界华人都为之庆贺的大事之一。
捐资共建奥运场馆是港澳台侨同胞强烈的共同愿望。近水楼台先得月,第一位现金捐款人是一位参加港澳台侨同胞共建北京奥运场馆新闻发布会的海外华文媒体的朋友。
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不久,北京就进入了紧张的筹备工作。面对广大人民群众要为奥运做贡献的要求,北京市政府表示,北京有信心也完全有能力办一届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所以不鼓励市民捐款。但是此伏彼起,来自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的呼声不断通过不同途径传到北京,而且愈发强烈。
他们说,现代奥运会有一百多年历史,中国第一次赶上这样的机会,说什么他们也要给中华民族首次举办奥运盛会做一点贡献。去年7月下旬,为满足广大海外同胞这种真诚的强烈愿望,经过再三考虑,北京市政府决定在准备修建的奥运场馆中选择一个,为广大港澳台侨同胞提供捐资共建奥运场馆、为奥运做贡献的机会,这个场馆最后指定为国家游泳中心。
为了更好地做好港澳台侨同胞的捐资工作,北京市人民政府设立了一个办公室,即北京市港澳台侨同胞共建北京奥运场馆委员会(简称共建委员会),作为管理这项工作的专门机构;办公室设在北京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经过反复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共建委员会制定了有关的条例和办法,并逐步向社会推出。2003年7月15日,北京市侨办以申奥成功两周年为契机,专门邀请了港澳台和海外56家华文媒体来京采访,并举办了港澳台侨同胞共建北京奥运场馆新闻发布会。记者们一听说是这件事,兴致特别高,早早地就赶到会场。当北京市侨办主任、共建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乔卫介绍完情况后,请记者提问。哪知,一反常态,没有人提问,回应的是一阵长时间的热烈掌声。一位资深记者认为,在多年的采访中这样的情况极为少见。这起码表现出媒体对此事是表示欢迎的。当时,第一个站起来“提问”的是来自中国台湾《世界论坛报》的发行人段宏俊,他说:“别的不说,我们先捐10万美元行不行?我要排第一号。”就在当天新闻发布会后,一位叫欧阳乐耕的日本华文媒体记者找到了乔卫。他当时将身上仅有的准备为父亲就医的一千美元交给乔卫。这笔钱成为首笔现金捐款。
霍英东先生捐了2亿港币,远在美国的华侨华人兴建的中文学校学生从自己的零用钱里拿出20、50美元。钱的多少不同,只是一个数字概念,但他们的心愿是一样的——为家乡举办奥运盛会做贡献。
12月24日,是港澳台侨同胞捐资共建的国家游泳中心开工的日子。北京市政府邀请了60多位港澳台侨同胞代表参加开工仪式。记者在这几天中对他们进行了采访。在他们中间,捐资数额从几十美元到上千万美元不等,但他们表现出的真诚的爱国热情令人感动。
刚刚提到的那位欧阳乐耕先生认为,这次自愿捐款就像孝敬父母一样,与捐款帮助朋友不一样。据了解,欧阳先生的父母都有重病住在医院,平时的开销很大。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是美国很有影响的一个华文教育组织,它联系着美国近300所中文学校数万个华侨华人家庭。该协会秘书长庄吉珊女士介绍说,在每个中文学校,学生们每天都会将自己了解到的有关中国的新闻张贴在学校的新闻消息栏里,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后的第二天,消息栏里的帖子特别多,而且直到现在,有关北京奥运会的内容经常见到。大家都感到特别自豪。她的一位朋友告诉她,把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告诉美国的同事是她在美国多年感到最自豪的事情。
协会在得知北京决定接受海外华侨华人自愿捐款建场馆的事情后,专门搞了一个启动仪式,这之后,大家都是踊跃地捐款。虽然大部分学生捐款的数额只有几十美元,但都是他们积攒的零用钱。学生们都表示要以自己有限的能力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支持。庄吉珊女士还说,现在每天都有很多华侨华人家庭捐款,协会接受捐款几乎成为一项主要的工作。
乔卫告诉记者,一位菲律宾的华商一定要捐款,也给他刚刚几岁的女儿捐一份这笔钱出自她的压岁钱。他说,2008年时,我要带女儿到北京,告诉她,这届奥运会也有你的一份贡献。以后,当她自己有了孩子,她会自豪地告诉她的孩子,中国的第一次奥运会,有你妈妈的一份贡献。这位先生感慨地说,为奥运捐款不仅只是为奥运做贡献,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告诉后代不忘血脉和自己的中国根。有意思的是,此君只会说闽南话,与乔卫谈话时需要他的秘书林小姐(华人)做普通话翻译。哪知,老板的事情尚未谈完,这位林小姐就找到乔卫。林小姐说,我事事都要在老板的指示后去做,但这件事要在老板的前面做。她拿出1400美元,并说这是我家14口人的捐款,我们要为北京奥运会出力。
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的霍英东先生,早在1990年时,就曾为北京亚运会捐资建设了游泳馆、武术馆和体育博物馆。在中国举办奥运会一直是他的愿望。1993年,北京第一次申办奥运的时候,霍老许下心愿,一旦北京申奥成功,他将为北京建设奥运场馆捐资出力。2001年,在得知北京申奥成功这一喜讯后,霍老也万分激动,他终于有机会可以为祖国举办的奥运会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次他决定捐款2亿港币。他的长子霍震霆说,北京市政府决定将国家游泳中心作为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捐资建设的场馆,并不是北京市政府缺钱,政府做出这样的决定完全是为了尊重、顺应和满足广大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实现“百年奥运,中华圆梦”的良好心愿,为大家创造参与奥运会的机会。
金光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黄志源表示,海外华侨华人就像远嫁他乡的女儿,对自己的“娘家”有着特殊的感情。申奥成功,使我们备受鼓舞,每一个华侨华人都愿意为北京奥运会增砖添瓦。
来自马来西亚的蔡马友先生捐了50万美元。他说是从市侨办那里得知可为奥运建设做贡献,所以就决定捐款。如果自己错过了这个机会,他会永远感到遗憾。
记者从市侨办了解到,到目前为止,已有2000多名港澳台侨同胞自愿认捐7000多万美元,并已收到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人的捐款1200多万美元。港澳台侨同胞捐款100美元以上者,就会在奥运场馆周围的地砖上留下捐款者的名字。这不仅是一种褒奖方式,而且也是在告诉世人,北京举办一届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同样也凝聚着全球华人的心声和力量。
为了表达对捐资人的敬意和尊重,共建委员会制定了一个港澳台侨同胞捐资建设奥运场馆的奖励与管理办法:当捐款数达100美元的时候,将会在指定的媒体和已经开通的专门网站(
www.bjgj-2008.gov.cn)上公布这个人的姓名,除非他要求保密。同时将会在指定的一个区域地砖上刻下捐赠者的名字。当捐款数达1万美元的时候,除了在地砖上留名纪念之外,有关方面还会设置一座特殊的留名墙,在留名墙上进行留名纪念。无论是个人也好,社团也好,10万美元以上的捐资者,除享有上述奖励外,都会作为嘉宾,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出面邀请其出席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同时对捐款50万美元、100万美元和以上的,都做了一些安排。有关方面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留名纪念的地砖,会安排在自然景观优美,又饱含中华传统文化的奥运场馆旁。这样做,并不只是为了褒奖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做过贡献的港澳台侨同胞,而且也是告诉世人,北京能够办一届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同样凝聚着港澳台侨同胞浓浓的中华情。
(12月26日 北京日报 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