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习十一课《唯一的听众》

如题所述

 1.课文简说.
  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先写父亲和妹妹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使“我”十分沮丧,不敢在家中练琴.接着写“我”到林中练琴,遇到一位自称耳聋的老妇人,她猜想“我”拉得很好,并愿意天天做“我”的听众.每次“我”停下练琴,她总是夸奖“真不错”.在她的鼓励下,“我”找回了自信,又回到家中练琴.最后写“我”从妹妹那儿知道了老妇人的真实身份,心灵受到震撼.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每次演出时总会想起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本文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如,对林中景色的描写,“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优美动人;对老人语言的描写,如诗一般,打动了文中的“我”,也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体会“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二是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提出不懂的、有价值的问题与同学讨论;三是体会课文写作上的一些特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
  用“白痴”形容“我”拉小提琴的水平,这对已经能拉小夜曲的“我”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更要命的是父亲和妹妹只是经受了数次“折磨”之后就下了这样定义.为此,“我”失去了在家里练琴的自信.文章开头直接点明父亲和妹妹的做法,为下文“我”走出家门,到林中练琴作了铺垫,同时也与下文老教授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侧面赞美了老人对“我”的爱护与帮助.
  ②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这句话写出了早晨树林的安静,以及“我”为能找到这样安静的练琴环境的兴奋心情.沙沙的足音在“我”听来,竟成了一曲悠悠的小令,形象地说明“我”对拉好琴重新找回了自信.正因为如此,“我”才会庄重地架好小提琴,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
  ③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
  这句话真实地写出了“我”发现老人后沮丧的心理.“我”希望自己能在这优美的环境中拉出好听的琴声,可偏偏琴技不争气,那声音“觉得自己似乎又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不希望有人听见自己在拉琴,却偏偏被老人发现了.文中的两个“一定”,强调了难听的琴声带来的后果,突出了“我”的沮丧.说明“我”又一次失去了自信.
  ④“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这是老人对“我”说的一句话.作为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老人听出“我”拉得并不好,更从“我”被人发现后“准备溜走”的举动中,发现“我”缺乏自信.出于对年轻人的爱护,老人谎称自己耳聋,为听不到好听的琴声向“我”表示歉意.听惯了亲人对“我”白痴的评价,第一次听到陌生老人的称赞,尽管是个聋子,但“我”还是充满了快乐.老人的话让“我”有了面对老人拉琴的勇气.
  ⑤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这“从未有过的感觉”就是被人肯定的快乐.而这恰恰来自于老人的陪伴,来自于老人的夸奖.老人并不指点“我”如何拉琴,她就用自己的语言帮助“我”重新找回自信,激励“我”刻苦练习.在她的激励下,“我”终于敢在家里练琴了,而且练得十分认真,十分刻苦.这句话反映了老人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
  ⑥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在老人热情的鼓励下,“我”的琴技在不断地提高,这正是老人所希望的.她发自内心地为“我”的进步而高兴.在“我”的眼里,老人也不再是一个聋子,她在用心感受琴声,“我”和她是用音乐在相互交流.“我”对老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平静地望着我”这在文中是第三次出现.从相识的第一天起,老人就一直平静地望着“我”拉琴.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老人对“我”的关切、鼓励,读出了老人为“我”琴技的点滴进步的高兴,读出了老人对“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觉得她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⑦“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妹妹的话道出了老妇人的真实身份,表现出她对老人的敬仰.妹妹的话,也引起“我”心灵的震动,激起“我”对老人的无限敬意与感激.
  ⑧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句子用“唯一”来修饰限制“听众”,有“独一无二”的意思.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我”唯独想起的是这位自称“耳聋”的老人,表明老人在“我”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句子写出了“我”对老人的感激,同时点明了课题.
  (2)对词语的理解.
  白痴:病,患者智力低下,动作迟钝,轻者语言机能不健全,重者起居饮食不能自理.课文中形容“我”没有掌握拉小提琴的技术,是对“我”的打击.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声望:为众人所仰望的名声.
  二、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三、教学建议
  1.教学本课前,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欣赏一些小提琴演奏的曲子,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并交流欣赏后的感受.也可以与音乐老师联系,开展音乐欣赏课,赏析《月光》奏鸣曲.
  2.教学课文,有两种思路可供选择.
  思路一:围绕“我”练琴过程中的心理、行动上的变化进行教学.可以谈话的形式导入课题,先初读课文,练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尝试着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清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我”心理、行动变化的句子,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体会“我”心理与行动发生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再次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思考“我”的心理与行动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通过交流,理解老教授的鼓励对“我”的激励作用,感受老教授爱护年轻人、培养年轻人的美好品质,懂得老教授谎称自己是聋子的良苦用心,从而领会文章的思想和写作特色.
  思路二:围绕老教授的言行进行教学.首先揭示课题.运用查词典等方法,了解“唯一”的意思.并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如,“听众是很多人的意思,为什么要用唯一来修饰?”“课文中‘唯一的听众’指谁,她做了什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试着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围绕“作为‘我’唯一的听众,老教授做了什么”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找出老教授对“我”讲的几段话,弄清楚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她为什么这么说.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在个人“读”的基础上,小组和全班进行交流.理解老教授的话的真正含义以及对于“我”提高琴技的作用,感受老教授爱护年轻人、培养年轻人的美好品质,领会文章的中心,最后理解课题的含义.除了抓人物语言,也可适当地注意文章中人物神态的描写,这样可使学生对老教授这个人物了解得更加深刻.
  无论是哪种思路,都可以采取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讨论交流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三点:①要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引导学生能围绕课文的重点内容提出问题;②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③要开展有效讨论.讨论前,先梳理问题,一般性的问题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解决.讨论要有理有据,同时也要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必要时再读课文.
  3.课文情感真挚,适合于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一方面,要抓住老教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那几段话.如,在“我”灰心时,在“我”有了几分自信时,各是怎样说的,为什么要这样说,使学生体会老教授的良苦用心.另一方面,抓住“我”的心情变化,使学生体会“我”总忘不了老教授的原因.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读,通过读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可以适当地范读.在指导过程中要注意讲究方法,让学生展示各自的朗读水平,在相互帮助中实现共同提高.
  4.课后练习要求摘抄印象深刻的句子.完成本练习要结合理解课文进行,摘抄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这些句子为什么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对于学生的发言,在尊重个性体验的同时,教师要注意价值引领.印象深刻的句子可以是关于老人的,也可以是关于“我”的,甚至是关于父亲与妹妹的,引导学生不要局限在一个方面.
  5.本文生字新词不多,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可提醒学生注意:“溜”读liū;“悠”书写时不要漏掉中间一竖;“歉”与“谦”的偏旁不同.追问

谢谢你回答的这么详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18

    首先了解《唯一的听众》的主要简介、作者:

    《唯一的听众》是出自作者落雪(笔名)笔下的一篇文章。该文讲述的是一名乐感极差的小提琴演奏男孩,羞于自己的乐技,而避开人群前往人迹罕至的小山上练琴。然而一旁的老人时常光顾听琴,默默地鼓励着男孩,使男孩恢复自信,不再羞于在人前拉琴,而日后每当在人群前演奏时都会想起当年那位鼓励自己的"聋"老人。

    反复通读文章原文:

    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下的结论。在他们听来,我拉小夜曲就像在锯床腿。这些话使我感到十分沮丧,我不敢在家里练琴了。我发现了一个练琴的好地方,楼区后面的小山上有一片树林,地上铺满了落叶。
    一天早晨,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但我很快又沮丧起来,我觉得自己似乎又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
    我感觉到背后有人,转过身时,吓了一跳: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双眼平静地望着我。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
    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我被这位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暗暗有了几分信心。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一个可怜的聋子。我于是继续拉了起来。
    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里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很快,我就发觉我变了,家里人也流露出一种难以置信的表情。我又在家里练琴了。若在以前,妹妹总会敲敲门,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说:“求求你,饶了我吧!”而现在,我已经不在乎了。当我感觉到这一点时,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我不再坐在木椅子上,而是站着练习。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每天清晨,我都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也一定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了。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了她是个可怜的聋子。
    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终于有一天,我拉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妹妹逼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十二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一个聋子。”
    “聋子?”妹妹先是一愣,随即惊叫起来,仿佛我在讲述天方夜谭,“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经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珍藏着一位老人美好的心灵。每天清晨,我还是早早地来到林子里,面对着这位老人,这位耳“聋”的音乐家,我唯一的听众,轻轻调好弦,然后静静地拉起一支优美的曲子。我渐渐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那些美妙的音符从琴弦上缓缓流淌着,充满了整个林子,充满了整个心灵。我们没有交谈过什么,只是在一个个美丽的清晨,一个人默默地拉,一个人静静地听。老人靠在木椅上,微笑着,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我能熟练地拉出许多曲子。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每当拿起小提琴,我眼前就浮现出那位耳“聋”的老人,每天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分析文章中的句子:

文章: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老人真的"耳朵聋了吗"?她为什么说自己"耳朵聋了"?)

解析:老人并没耳聋,因为老人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老人听出“我”拉得并不好,并从我准备溜走的行动中发现我缺乏自信,出于对我的爱护,老人谎称耳聋。

文章: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我"为什么会忘记她是聋子?)

解析:因为在老人热情的鼓励下,“我”的琴技在不断提高,她发自内心地为“我”的进步而感到高兴,她在用心去感受琴声,“我”和她在用音乐互相交流,所以在“我”心里会常常感激她,因此会忘记她是聋子。

文章:她慈祥的眼神平静的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为什么“我”觉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解析:因为从老人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老人对我的关切和鼓励。也读出了老人对我的更高要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0-29
1.课文简说.
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先写父亲和妹妹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使“我”十分沮丧,不敢在家中练琴.接着写“我”到林中练琴,遇到一位自称耳聋的老妇人,她猜想“我”拉得很好,并愿意天天做“我”的听众.每次“我”停下练琴,她总是夸奖“真不错”.在她的鼓励下,“我”找回了自信,又回到家中练琴.最后写“我”从妹妹那儿知道了老妇人的真实身份,心灵受到震撼.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每次演出时总会想起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本文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如,对林中景色的描写,“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优美动人;对老人语言的描写,如诗一般,打动了文中的“我”,也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体会“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二是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提出不懂的、有价值的问题与同学讨论;三是体会课文写作上的一些特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
用“白痴”形容“我”拉小提琴的水平,这对已经能拉小夜曲的“我”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更要命的是父亲和妹妹只是经受了数次“折磨”之后就下了这样定义.为此,“我”失去了在家里练琴的自信.文章开头直接点明父亲和妹妹的做法,为下文“我”走出家门,到林中练琴作了铺垫,同时也与下文老教授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侧面赞美了老人对“我”的爱护与帮助.
②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这句话写出了早晨树林的安静,以及“我”为能找到这样安静的练琴环境的兴奋心情.沙沙的足音在“我”听来,竟成了一曲悠悠的小令,形象地说明“我”对拉好琴重新找回了自信.正因为如此,“我”才会庄重地架好小提琴,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
③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
这句话真实地写出了“我”发现老人后沮丧的心理.“我”希望自己能在这优美的环境中拉出好听的琴声,可偏偏琴技不争气,那声音“觉得自己似乎又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不希望有人听见自己在拉琴,却偏偏被老人发现了.文中的两个“一定”,强调了难听的琴声带来的后果,突出了“我”的沮丧.说明“我”又一次失去了自信.
④“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这是老人对“我”说的一句话.作为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老人听出“我”拉得并不好,更从“我”被人发现后“准备溜走”的举动中,发现“我”缺乏自信.出于对年轻人的爱护,老人谎称自己耳聋,为听不到好听的琴声向“我”表示歉意.听惯了亲人对“我”白痴的评价,第一次听到陌生老人的称赞,尽管是个聋子,但“我”还是充满了快乐.老人的话让“我”有了面对老人拉琴的勇气.
⑤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这“从未有过的感觉”就是被人肯定的快乐.而这恰恰来自于老人的陪伴,来自于老人的夸奖.老人并不指点“我”如何拉琴,她就用自己的语言帮助“我”重新找回自信,激励“我”刻苦练习.在她的激励下,“我”终于敢在家里练琴了,而且练得十分认真,十分刻苦.这句话反映了老人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
⑥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在老人热情的鼓励下,“我”的琴技在不断地提高,这正是老人所希望的.她发自内心地为“我”的进步而高兴.在“我”的眼里,老人也不再是一个聋子,她在用心感受琴声,“我”和她是用音乐在相互交流.“我”对老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平静地望着我”这在文中是第三次出现.从相识的第一天起,老人就一直平静地望着“我”拉琴.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老人对“我”的关切、鼓励,读出了老人为“我”琴技的点滴进步的高兴,读出了老人对“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觉得她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⑦“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妹妹的话道出了老妇人的真实身份,表现出她对老人的敬仰.妹妹的话,也引起“我”心灵的震动,激起“我”对老人的无限敬意与感激.
⑧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句子用“唯一”来修饰限制“听众”,有“独一无二”的意思.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我”唯独想起的是这位自称“耳聋”的老人,表明老人在“我”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句子写出了“我”对老人的感激,同时点明了课题.
(2)对词语的理解.
白痴:病,患者智力低下,动作迟钝,轻者语言机能不健全,重者起居饮食不能自理.课文中形容“我”没有掌握拉小提琴的技术,是对“我”的打击.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声望:为众人所仰望的名声.
二、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三、教学建议
1.教学本课前,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欣赏一些小提琴演奏的曲子,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并交流欣赏后的感受.也可以与音乐老师联系,开展音乐欣赏课,赏析《月光》奏鸣曲.
2.教学课文,有两种思路可供选择.
思路一:围绕“我”练琴过程中的心理、行动上的变化进行教学.可以谈话的形式导入课题,先初读课文,练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尝试着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清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我”心理、行动变化的句子,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体会“我”心理与行动发生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再次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思考“我”的心理与行动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通过交流,理解老教授的鼓励对“我”的激励作用,感受老教授爱护年轻人、培养年轻人的美好品质,懂得老教授谎称自己是聋子的良苦用心,从而领会文章的思想和写作特色.
思路二:围绕老教授的言行进行教学.首先揭示课题.运用查词典等方法,了解“唯一”的意思.并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如,“听众是很多人的意思,为什么要用唯一来修饰?”“课文中‘唯一的听众’指谁,她做了什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试着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围绕“作为‘我’唯一的听众,老教授做了什么”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找出老教授对“我”讲的几段话,弄清楚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她为什么这么说.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在个人“读”的基础上,小组和全班进行交流.理解老教授的话的真正含义以及对于“我”提高琴技的作用,感受老教授爱护年轻人、培养年轻人的美好品质,领会文章的中心,最后理解课题的含义.除了抓人物语言,也可适当地注意文章中人物神态的描写,这样可使学生对老教授这个人物了解得更加深刻.
无论是哪种思路,都可以采取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讨论交流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三点:①要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引导学生能围绕课文的重点内容提出问题;②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③要开展有效讨论.讨论前,先梳理问题,一般性的问题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解决.讨论要有理有据,同时也要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必要时再读课文.
3.课文情感真挚,适合于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一方面,要抓住老教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那几段话.如,在“我”灰心时,在“我”有了几分自信时,各是怎样说的,为什么要这样说,使学生体会老教授的良苦用心.另一方面,抓住“我”的心情变化,使学生体会“我”总忘不了老教授的原因.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读,通过读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可以适当地范读.在指导过程中要注意讲究方法,让学生展示各自的朗读水平,在相互帮助中实现共同提高.
4.课后练习要求摘抄印象深刻的句子.完成本练习要结合理解课文进行,摘抄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这些句子为什么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对于学生的发言,在尊重个性体验的同时,教师要注意价值引领.印象深刻的句子可以是关于老人的,也可以是关于“我”的,甚至是关于父亲与妹妹的,引导学生不要局限在一个方面.
5.本文生字新词不多,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可提醒学生注意:“溜”读liū;“悠”书写时不要漏掉中间一竖;“歉”与“谦”的偏旁不同.

《惟一的听众》教案
1、你有什么话想对这位唯一的听众说吗? 2、在你的的生活中,是否也遇见过这样一位能理解你、关爱你、宽慰你的“听众”,使你摆脱了困难、困境、困惑,请写下你的感悟 3、摘抄文中优美语句 五、自学生字词 《惟一的听众》教案2 教学要求 1、记忆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理解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应用理清文章...

求第11课,《唯一的听众》的备课
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教师:同学们,你们发现课文的首尾有什么特点吗?学生:通过刚才两个同学的读,我发现第一自然段讲的是:以前作者拉小提琴特别不好,但是经过他唯一的听众给予他自信之后,他的小提琴曲拉得特别好了,而且已经可以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演奏了。教师:很好!也...

六年级下语文同步练习第七课唯一的听众的小练笔是什么?
1. 积累文中的重要词语。 2. 了解作者安徒生的生平。 3. 学习有关童话的相关知识。4. 理解丑小鸭的形象其实就是安徒生的真实写照。 【预习重难点】重点:理解丑小鸭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把握丑小鸭这一艺术形象。 难点:理解丑小鸭形象的寓意。 【课外拓展】 1. 作者简介 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 林海
《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 第四单元分析 本组课文的单元导语,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浪...

文言文批注式阅读初探
在这节课中,陈老师给了我们三个层面的指导方法: 第一,是从句子的层面进行指导,引导学生从词语、标点符号等角度进行批注,例如,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 古老的钟沙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如何帮助学生在课文中写批注呢?陈老师通过交流提问:从“古老”“沙哑”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文中的省略...

功夫不负有心人(议论文
“功夫不负有心人”是一句很有名的俗语,它告诉人们只要勤奋,就没有什么做不成的事。比如悬梁刺骨的孙敬,他是一个晋朝人,每晚读书时,他为了不打瞌睡,就用绳子系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端系在房梁上,每当头往下垂时,绳子就会将他扯醒,醒后便继续读书,就这样他成了一个用悬梁来防止自己睡着...

轮椅上的霍金3和4小节怎么写标注!
查看同主题问题: 轮椅上的霍金 课文 预习 教案 等待您来回答 天下霸图1如何看手下的特殊技能 读书名言 唯一的听众中老教授的品质用名人名言了来叙述 赛尔号 71150811是谁 v8不刷技能下载阅读器么 跪求一个名言和喜欢它滴原因!!抄的就表答了 【求名人名言】形容看事物不能光看短期或者眼前,要放眼根本或者最终目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全部单元的习作题目(人教版) 还有每篇课文的文章题目...
课文题目:一、 1、山中访友 2、山雨 3、草虫的村落 4、索溪峪的“野”二、 5、詹天佑 6、怀念母亲7、彩色的翅膀 8、中华少年 三、 9、穷人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11、唯一的听众 12、用心灵去倾听 四、13、只有一个地球 14、大瀑布的葬礼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6、青山不老 五、17、...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要好点的)
《六年级语文期末复习》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o2sICQFicDBGEKCLQAsfmw ?pwd=m4wf 提取码:m4wf 六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五年级语文期末复习|2012学而思春季超常123班难题汇总.pdf|精选小学缩句练习题及答案.doc|六年一期数学期中|小六毕业模拟试题--数学.docx|初中语文现代...

谁有人教版小学六年语文的课文和数学的目录???
1 山中访友 2* 山 雨 3 草虫的村落 4 索溪峪的“野”5 詹天佑 6 怀念母亲 7* 彩色的翅膀 8* 中华少年 9 穷人 10* 别饿坏了那匹马 11 唯一的听众 12* 用心灵去倾听 13 只有一个地球 14 大瀑布的葬礼 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6* 青山不老 17 水年闰土 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9* 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