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出自什么朝代

如题所述

核舟记出自明朝。
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身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者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魏子详瞩既毕,诧曰:嘻!技亦灵怪矣哉!庄、列所载,称惊犹鬼神者良多,然谁有游削于不寸之质,而须麋了然者?假有人焉,举我言以复于我,我必疑其诳。乃今亲睹之。繇斯以观,棘刺之端,未必不可为母猴也。嘻!技亦灵怪矣哉!
白话翻译: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左右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人物,以及飞鸟走兽、树木石头,而且都能按着木头的原来的样子来摹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游览赤壁(的情景)。
核舟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部高起而宽敞的地方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的)两旁开有小窗,左边和右边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子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子,可欣赏到右边窗上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字,左边窗上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字,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那个)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长着浓密胡须的是苏东坡,佛印和尚坐在他的右边,黄鲁直坐在他的左边。东坡和鲁直正在共看一幅手卷。东坡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搭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讲什么话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微侧着身体,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底下的衣服皱褶中。佛印极象弥勒佛,袒露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着天空,神态表情与苏、黄二人不同。他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竖起他的左腿,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一粒一粒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桨。桨两旁各有一个船夫。在右边的那个梳着椎形发髻,仰面朝天,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住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叫的样子。在左边的那个右手拿着一柄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放一把水壶,那个人目光正视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凝神倾听茶水烧煮的声音。
那只船的底部稍平,就在上面题上作者的名字,题的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划细得像蚊子脚,一钩一画都清清楚楚,字的颜色是黑的。又用上一颗篆字印章,文字是“初平山人”,颜色则是红的。
总计整条船,刻有五个人,八扇窗,篛竹船篷、船桨、茶炉、水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以及篆字印章,刻的字共有三十四个。可是计量核舟的长度,甚至还不满一寸。原来这是挑选了长而窄的桃核雕刻成的。啊,(这)技艺也真是奇妙啊!
《核舟记》是魏学洢[yī](约1596~约1625)所写的说明文言文。出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本文是事物说明文,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作者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也同时也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魏学洢(yī)(约1596—约1625),字子敬,号茅檐,明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市)人,明末天启年间著名的江南才子,是明代的文学家。他出生在浙江嘉兴的一户仕宦人家,父亲是一位名臣。
他一生写过很多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这篇文章还被收入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的语文课本中,另外就是《茅薝集》八卷。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1-24
《核舟记》是由明代作家魏学洢撰写的一篇文章,由清代学者张潮编选到《虞初新志》,《核舟记》生动地描述了一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文章描述了用桃核刻成的小舟,表明古代工艺的高超境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文使用从两头到中间,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热情赞扬了我国明代的民间工艺匠人的雕刻艺术和才能.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工艺的赞美.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1-24
明朝魏学洢所写的说明文。
《核舟记》是魏学洢[yī](约1596~约1625)所写的说明文言文。出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本文是事物说明文,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
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中国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市)人,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其一生短暂,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其代表作。

课文《核舟记》用背吗?
《核舟记》【作者】魏学洢 【朝代】明。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

核舟记是哪个朝代的作者 核舟记是什么朝代的作者
1、《核舟记》是明朝文学家魏学洢创作的一篇说明文。2、此文细致地描写了一件微雕工艺品——“核舟”的形象,其构思精巧,形象逼真,反映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卓越成就,表达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以及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的高度赞扬。全文语言生动平实、洗练,“核舟”的形象刻画得十分...

核舟记选自清朝什么编辑的什么作者什么,什么朝代人.
《核舟记》是由明代作家魏学洢撰写的一篇文章,由清代学者张潮编选到《虞初新志》,《核舟记》生动地描述了一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文章描述了用桃核刻成的小舟,表明古代工艺的高超境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文使用从两头到中间,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热情赞扬了我国明代的民...

魏学洢是什么朝代的
明朝时期,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号茅檐,出生于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市)。他是当地知名的秀才,同时也是明臣魏大中的长子。魏学洢虽然一生短暂,未曾踏入官场,但他好学善文,留下了《茅檐集》等著作。魏学洢的《核舟记》以其生动描绘了一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而闻名,展现了雕刻人的...

核舟记选自 编写者 身份 朝代 作者 字 朝代
作品名称:核舟记 作品出处:《虞初新志》文学体裁:说明文言文 作者: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创作年代:明朝

能以径寸之木的之是什么意思 能以径寸之木的之是啥意思
拿。2、出处:《核舟记》【作者】魏学洢 【朝代】明: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3、白话释义:(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部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核舟记词类活用有哪些
《核舟记》全文 核舟记 【作者】魏学洢 【朝代】明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

能以径寸之木的之是什么意思
出处:《核舟记》【作者】魏学洢 【朝代】明: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白话释义:(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部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之拼音:zhī ...

高可二黍许的许是什么意思 核舟记原文
1、高可二黍许的许释义:上下。2、原文:《核舟记》【作者】魏学洢 【朝代】明译文对照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

其船背稍夷的夷什么意思
出自于《核舟记》中的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作者:魏学洢。朝代:明代。《核舟记》:是明朝魏学洢所写的说明文言文。出自清朝人张潮《虞初新志》。本文使用从中间到两头,从正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