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阿Q为例说说鲁迅小说对改造国民性的主题

如题所述

《阿Q正传》在批判国民性方面的代表性
在小说创作中,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是从《狂人日记》开始的,狂人的所见所闻其实都是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但是,以批判国民性为主要创作目的的作品,则当推他的这部代表作。有趣的是,《狂人日记》虽然如惊天霹雳,振聋发聩,人们还只是目瞪口呆,而《阿Q正传》虽然不急不躁,娓娓道来,而且充满喜剧色彩,但是,在报上刚开始连载不久,人们就开始惶惶不安,这种不安实际上一直延续到现在出现的对鲁迅“丑化”中国的指责。所以,要理解《阿Q正传》在批判国民性方面的代表性,除了应知道鲁迅在这部作品中是怎样批判国民性的(如精神胜利法和“革命”理想,以及总是摆“先前阔”和以丑为美的心理模式等),还应能够说明鲁迅是否丑化了中国人。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以阿Q为例说说鲁迅小说对改造国民性的主题
《阿Q正传》在批判国民性方面的代表性 在小说创作中,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是从《狂人日记》开始的,狂人的所见所闻其实都是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但是,以批判国民性为主要创作目的的作品,则当推他的这部代表作。有趣的是,《狂人日记》虽然如惊天霹雳,振聋发聩,人们还只是目瞪口呆,而《阿Q正传》...

鲁迅的阿Q正传文章主旨是什么?急~~~
鲁迅的《阿Q正传》“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是想“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作品中的阿Q是一个在辛亥革命中的贫苦农民,这说明了鲁迅改造国民性的主张同他关心革命,关心农民对革命的态度以及革命给农民带来的利益等种种问题间的一致性。 小说通过对阿Q的形象和悲惨一生的描述,鞭挞了阿Q的精神...

简要说明阿Q正传的思想主题
1、批判国民性的弱点,即批判“阿Q相”;2、揭露当时社会的阶级压迫和剥削,反映农民的苦难和革命要求;3、提出了农民革命和出路问题;4、对革命前途问题的探索;5、表现了鲁迅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精神;6、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中国国民的劣根性和人性的“痼疾”,作者希望“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

《阿Q正传》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
怒其不争,愤怒于他的不争气,这个反面就表明鲁迅希望他们觉悟过来,所以我们从阿Q这个形象当中,看到阿Q形象的性格的丰富性,它的高度的典型性,但是同时我们又可以触摸到鲁迅对中国社会问题,对我们民族国民劣根性的一种思考,可以感受到鲁迅内心的世界。 跟鲁迅的精神对话,很明显可以拓展我们对人性的了解,追随鲁迅的眼光去...

鲁迅批判的国民性的现实性意义
鲁迅小说《阿Q正传》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闻名,主人公阿Q的性格特征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某些普遍现象。阿Q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机制暴露了国民性的弱点,其精神胜利法体现了自我欺骗和逃避现实的行为。阿Q是一个生活在辛亥革命时期江南农村的流浪雇农。他不仅物质贫困,还缺乏社会地位,常受到他人的嘲笑和虐待。

《阿q正传》赏析是什么?
《阿Q正传》通过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阿Q的塑造,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旧中国国民以“精神胜利法”为主要支柱的种种精神劣根性,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和失败的根本原因,具有极其强烈的现实意义。鲁迅在这篇小说中表现出来的改造“国民性”的思想,鲁迅对阿Q表现表现出“哀其不幸,怒其...

阿Q正传对国民性进行了怎样的批评?
评析鲁迅的国民性评判思想和它的价值:改造国民性思想是清代末年一种进步的社会思潮,一些启蒙思想家都对这个问题有过深刻的思考。《阿Q正传》对精神胜利法、看客心态、 阿Q式“革命”理想,以及总是摆“先前阔”和以丑为美的国民性心理模式进行了全面批判。国民性评判思想:影响各国文化及人族“外貌”...

《阿Q正传》对国民思想的改造
八十年代通 过对文革的反思,反封建思想革命“研究系统”以批判的姿态出现,否定了以前的所谓 社会政治革命研究系统,更强调鲁迅小说的改造国民性主题,认为鲁迅小说只是反封建 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也就定位在反封建思想革命 上。但是鲁迅小说包括《阿Q正传》对于社会政治革命...

鲁迅批判的国民性的现实性意义
阿Q主义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精神病态,鲁迅对它的解剖意在批判整个旧社会,小说的谴责对象广泛涉及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几十年来,阿Q精神已经成为一切自欺欺人、因循守旧的腐朽思想的通用名词,人们常常用它来讽刺敌人和批评群众中的落后现象。今天,阿Q所生活的时代和环境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这个形象...

《阿Q正传》作品赏析
鲁迅的小说创作旨在启蒙,关注人的生活和国民性改造,通过揭示社会病苦引发疗救的关注。"病苦"不仅指物质上的困苦,更是指精神上的愚昧麻木。阿Q,一个辛亥革命时期的贫苦农民,象征着现代国人的灵魂,他的性格复杂,以精神胜利法为显著特征。阿Q是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人物,以其艺术成就卓越而闻名。精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