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频文件码率的问题,望大家帮忙

1.据我所知,CD唱片的音质好,因为CD的码率是256Kbps,对不对
2.码率是编码器对文件进行编辑时设定的,对吧
3.还有,哪位高手能解释一下32、40、64、80、96、112、128、160、192、224、256、320及更高Kbps的码率对音频文件到底有什么不同的影响
4.采样频率是什么意思
5.常见的音频文件的采样频率大多是44100 Hz或48000 Hz的,为什么
6.为什么大多数的音频文件都不能把采样频率转换到48000 Hz以上
7.采样频率的单位为什么是Hz,难道是声音在单位时间内的震动速度,和物理的Hz是一码事吗

问题较多,小弟这里先谢过回答和浏览本题的仁兄们和姐姐们了,^_^

您这么多让人头痛的问题却没有任何悬赏分也有点抠了吧。呵呵,开个玩笑,不过您的问题很是杂乱,有很多是混在一起的。由于本人并不是专业人士,只能就我所知,讨论一些问题,建议您可以看完后去查找专业的文献说明

1.不对。是1411kbps
2.可以这么说
3.对文件的音质及体积起着决定性影响
4.把模拟音频转成数字音频的过程,就称作采样,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波形采样的方法记录1秒钟长度的声音,需要多少个数据。44KHz采样率的声音就是要花费44000个数据来描述1秒钟的声音波形。原则上采样率越高,声音的质量越好。
5.因为采样在44100Hz时候差不多已经达到了普通人的耳朵能够分辨的极限,再高的话,人耳基本上听不出分别,所以再进行提高没有任何意义,只能是文件更加臃肿
6.基本的原因见上面一题
7.这个不能说物理不物理,因为频率的原本意思就是单位时间(一般是一秒)内的次数,所以在这里就是采样率就是一秒钟内采样的次数

当然我知道,上面这些简单的回答也许您不是很满意,就音质和第三题稍微多说一点

其实,采样率在44100Hz的时候已经接近人耳的分辨极限,所以说cd对声音的忠诚度对人来说已经足够好了,可以说是对声音的无损再现,当然使用仪器是可以测出比44100更高的文件与其的细微差别,但是对于供人们欣赏音乐的cd来说没有实际意义,而且还会使文件增大成本增多
所以说从理论上说采样率越高,即每秒钟采样次数越多,所谓的音质越好,也就是声音内容越丰富
至于比特率更直观地说明了每秒钟声音文件所使用的文件大小,所以在进行音频转换时,人们更多的使用这个来作为编码时的主要依据
再就是像mp3,wma等等一系列的音频格式,他们都是有损压缩,在进行压缩时,音频数据都被损失掉了,所以32kbps以下的mp3音乐足以让你无法忍受,在这个频段wma表现稍微要好一些,但是这个压缩时不可逆的,损失的就损失掉了,这也就是即使你把一首音质很差的低比特率的音乐文件转化为192kbps甚至更高的音乐文件却仍软不能把音质提高的根本原因,因为你用来转化的源文件本来包含的声音数据就不丰富,你也不用妄想通过转化成高比特率来提高,因为损失的这些数据根本无法凭空创造出来,只能是造成大文件,大比特率,却为低品质的音乐文件。这也是与我们通常所说得WinRar等普通文件压缩不同的地方,那些可以还原,而音乐的有损压缩是通过损失声音数据来达到减小文件的目的,所以损失了之后是没法还原的,这就是很多人常常想不通的为什么一些音乐文件明明是128或192kbps的mp3却音质仍然很差的原因以及不能仅仅通过提高比特率提高音质的原因。只能说您使用cd音质的文件作为源文件进行压缩转化mp3等文件时,比特率越高音质越好。 至于mp3等文件虽然是有损压缩,但是他的损失是人可以接受的,现在128kbps的mp3以及48kbps的wma等都是人耳可以接受的,不会听出因为损失而导致的音质变差(这里指普通人在欣赏时),而像32kbps以下的mp3文件时大部分人都忍受不了的,因为损失太多,音质非常差

okay,说了很多了,如果有不明白得您可以查找专业的文献说明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