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一般是指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四关之内,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了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
这一地区是陕西平原的腹心地带,北面是陇西陕北的黄土高原南缘,以发源自黄土高原的渭河支流,也就是洛、泾、汧下切形成的河谷为主,分别构成了陕北洛川、陇东泾川、秦陇汧川三个大小不等的河谷,由白于山、子午岭(大桥山)、千山、陇山等分水岭于其他地形区相分割。
从地形图上可以看到,倘若从山西西南部渡黄河进攻的话,似乎只有一条路线,从太原入临汾,再到河津,古时称龙门。河津处在滨河要口,黄河要津,同时也处于与吕梁山南麓汾河与黄河交汇的地,东迎汾水西隔黄河与山西省韩城相望。
渡河只能从河津渡过,但问题是,黄河是那么容易渡过的么?在这里地理环境的黄河两岸,从晋入关中的军队,要如何渡河?架桥的话两岸地势险峻,完全没有机会,而且还要冒着被对岸军队全歼的风险作业,所以架桥完全不可能。
如果是渡船的话,那么这样的黄河,船只怎么通行,又能一次通行几支船?而且还有一个极大的问题,那就是在哪里登岸。也就是渡口在哪里?以水流湍急的黄河而言,渡船运兵,沿途的渡口势必有关中重兵集结,以运量算,一次性能运送的士兵必定是少数,这一批批往渡口运兵,不就是葫芦娃救爷爷,一个一个送么?
关中平原的北部更是没有可能,茫茫的黄土高原,军队行动极其缓慢且后勤无以为继,等到了关中,已经是疲敝之师,如何能战?综上,如果能从晋中西南部渡黄河入关中,早已经有大战略家这么做了,也不至于只攻一个潼关(函谷关)。
在古代进攻关中的时候,很多经典的战役都是在潼关和函谷关打响的,例如6国伐秦的时候,就是从函谷关攻入的。到了秦国力量强盛的时候,来消灭六国的时候,也是从函谷关出兵开始攻打6国的。其实攻入关中还有南部的水路可以公路,古代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但随着战争不断的扩大,需要大量的后勤补给,通过水路攻入关中就要冒很大的风险。首先是在渡过黄河的时候,要需要很多船只,一些渡口都被对方的兵将把守,渡河取胜的把握会非常小。而攻潼关和韩谷关虽然是仰攻,会损失很多兵力,但是如果一旦攻破了攻破了关口,就可顺势拿下整个关中,使敌人再无险可守,这也是古代很多战争都在潼关和韩谷关打响的真正原因,只要拿下这些险关,就会使关中失去了天然屏障,关中的兵将心理防线就会被打破,由于攻入方占领了战争的制高点,后勤补给会源源不断运到关上,关内在无险可守的情况下,也只有战败的份儿了。其实古人也知道,如果从关外向关内进攻的话,攻关会损失很多兵将的,所以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偷袭或者是安排内线打开关口,一旦得手便可大举进攻,尤其是冷兵器时代,关口失守会震慑整个敌方的,或投火或投降,也就成了一种必然结果。其实攻入关中的刘邦就没有走潼关和函谷关,他是从南部攻进来的。这也说明攻入关中未必非得走潼关和函谷关,只是古代战争大的概率都是从潼关和函谷关攻入关中的,每次的战斗都十分惨烈,震慑了关内的胆量,为后来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可以说,只要攻下潼关和函谷关的任何一个,关内的战事也就基本定局了。
古人在进攻关中时,为什么必须从函谷关或潼关进攻呢?
5. 由于以上种种困难,古人进攻关中时,通常选择从函谷关或潼关进攻,这两个关口是进入关中的必经之路。这些战略要地的控制,对于进攻方来说至关重要。
古人在进攻关中时,为什么必须从函谷关或潼关进攻呢?
关中,一般是指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四关之内,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了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这一地区是陕西平原的腹心地带,北面是陇西陕北的黄土高原南缘,以发源自黄土高原的渭河支流,也就是洛、泾、汧下切形成的河谷为主...
古人进攻关中,为何必须要从函谷关或者潼关进,而不南渡黄河?
我认为有以下几大原因 1、古代技术落后,没有什么好的渡河工具,只能在各个渡口进行偷渡,各个渡口一般都有军队把守,都相当险要,一夫挡关,万夫莫开,与函谷关与潼关的难度不相上。东西呈椭圆形,南北狭窄,东西广阔。部队渡过黄河之后,向西便是狭长的关中平原,前有洛河、泾水阻挡,南有秦岭与渭水,...
古代进攻关中,为什么一定要过潼关函谷关,而不沿着黄河直接打过去?
古人进攻关中主要通过函谷关或潼关而不是渡黄河,主要是因为地理原因。通过函谷关就是平原,所以说打下函谷关或潼关就等于很快可以占领关中。古关中之地位于秦岭、汉水之北长城以南,黄河之西陇山之东,是一片广袤的盆地,渭水流经其中。晋楚城濮之战、齐魏马陵之战、宋辽之盟之战,都是在这里发生的。
古人进攻关中,为何都喜欢从函谷关或者潼关发兵呢?
战略要地,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对某地核心区域的控制,可以达到对其他区域的绝对控制权。函谷关最早记载在春秋战国时代由秦国所建,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关隘地处深险谷地,地势险要,窄处只能容一辆马车通行,所谓“车...
古人进攻关中,为何总是选择函谷关或者潼关?
所以,想要占领了首都就必须攻下潼关,这样才卡住敌人的咽喉。由于政治的因素以及时代在不断的变化,潼关在军事上的地位有所下降。可能人们最早认识到潼关是因为三国演义,在东汉末年,曹操讨伐马超的战争中首先要攻打的就是潼关。从地形上讲,函谷关有一个非常优越的地方,就是它永远只面向一个方向的敌人...
为什么古代人攻打关中都走函谷关
函谷关是进入关中平原的一个隘口,当年秦国就是依据函谷关从而守住了六国联军的攻击,函谷关是当时的天下险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历来攻打关中都是从函谷关直入,主要是函谷关是一个咽喉之地,如果控制住了,那么进可以虎视关中平原,退可以据关而守,过了函谷关就是一马平川之地,可以直取长安城...
为什么古代人攻打关中都走函谷关?
武关地理位置在于秦楚交界,并不比函谷关好走,刘邦是占了天下大乱的便宜。还有一点,过了函谷关,后面就是关中平原,直驱咸阳没有其他的要塞,有利于进攻,但是从武关走,还要打下蓝田关或者大昌关,中间也还有一系列的小据点,相对而言容易师老兵疲。大散关和潼关也存在类似问题 ...
古人从函谷关或者潼关进攻关中,为何不从山西西南部渡黄河进攻呢
古人进攻关中主要通过函谷关或潼关而不是渡黄河,主要是因为地理原因。通过函谷关就是平原,所以说打下函谷关或潼关就等于很快可以占领关中。横渡黄河对于当时军事条件来讲不是最好的选择,一方面容易被歼灭,另一方面古代大部分以陆军为主不适应水战,配备的船应对水域能力有限。古时我们的黄河的水又宽又急,...
关东诸国攻秦为何只攻打函谷关,而没有绕道别处?
函谷关易守难攻,是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期,关东诸国攻打秦国为何只攻打函谷关,而没有绕道呢? 战国时,秦孝公在从魏国取得崤函之地后,便在黄河之南,崤山之北修建了函谷关,以函谷关为基础,进可夺天下退可守关中。 公元前318年,楚怀王率楚、赵、魏、韩、燕五国联军攻秦,兵败函谷关;公元前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