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佛教讲 贪嗔痴 三毒,而西方社会讲 七宗罪
七种恶行比佛教中的“贪婪、嗔恚、愚痴”三种根本烦恼讲的要细,其实是对佛教中贪嗔痴的含义理解的过于肤浅。“贪嗔痴”是高度概括,整体展开是“贪婪、嗔恚、愚痴、懈慢、疑惑”五毒,也是五种根本烦恼。从行为层来说,“贪嗔痴”概括了所有的恶行,在佛教角度严格的说,是六道生死轮回的根本成因,...
谁能帮我讲解一下佛语中的“贪癫痴”
贪,是对于喜好的过分偏执;嗔,是对于讨厌的过分偏执;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治疗此三毒的方法:戒定慧是对治贪嗔痴的方法。戒,是道德的有规范的无害他人的生活标准,对治过分的贪心;定,是对于内心的专注和耐心的培养,可以对治过分的暴躁和没有耐心引起的嗔恨;慧...
贪嗔痴慢疑佛家五毒是什么意思
也正因为愚痴,增长了对世间的各种贪求,求之又不得,便生嗔恨心,所以说贪嗔痴三毒,是人产生烦恼的根源所在。四,慢。傲慢,看不起人。正因为愚痴,就更容易目中无人,夜郎自大,贡高我慢。看到别人不如自己的,或者程度和自己相等的,甚至超过自己的,都会表现出轻慢不屑的态度。这种人眼里只有自...
佛教里讲的贪嗔痴的贪和贪婪的贪的定义
(1)贪,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2)嗔,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3)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通俗讲,贪:执著于内心喜好的外物。贪婪:指一种攫取远超过自身需求的金钱、物质财富或肉体...
佛学中,贪,嗔,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没提到恐惧呢?
一、贪,是对于喜好的过分偏执; 嗔,是对于讨厌的过分偏执; 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 戒定慧是对治贪嗔痴的方法。二、佛家“贪、痴、嗔”三念:1、贪 贪是指染著于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境而不离的心理活动。佛教认为,众生生活于世间,以眼、耳、鼻、...
‘生辰八字’为那八字?
年柱的一般算法:天干从甲至癸数字分别对应4、5、6、7、8、9、0、1、2、3,而地支子至亥则分别对应4、5、6、7、8、9、10、11、0、1、2、3。年份的干支算法以末位为天干,地支则是以该年份的数字除以12的余数。以1978年为例,1978的末位为8,天干为戊,1978除以12余数为10,对应地支为午,...
人为什么有的色?
正所谓食色性也。 人只是作为高等的有智慧有情感的动物才凌驾于众多动物之上,但是说到底,动物就是动物,没有什么色不色的,再讲伦理也还是一只动物。 更逃脱不了这个角色。
什么是痴?为什么?(佛教里的)
1、痴这个词在佛教用语中是“三毒”之一,基本解释如下:佛教语。贪、瞋、痴"三毒"之一。梵语moha,也译作"无明"。谓愚昧无知,不明如实之事理。如:痴定(枯坐无慧);痴箭(害人害己的邪念)。2、详解如下:又作无明。指心性迷暗,愚昧无知。《俱舍论》中说:“痴者,所谓愚痴,即是无明。”佛教...
什么叫做无明的人?
1、佛教讲无明就是三毒,也就是贪嗔痴。贪是贪心,嗔是嗔心,痴是愚痴。无明之人便是看不清事物本质,不知道万物空无自性,而执着于本质为空的事物上的人。2、无明是指不知意识心之虚幻,执为实不坏我,故令阿赖耶识起行支,依于末那之执我而执名色,遂至轮转生死。大乘佛法把无明分成两个...
佛教中的贪嗔痴分别指的是哪些意思?
1、贪,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2、嗔,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3、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贪、嗔、痴为三毒,又称三垢、三火。此三毒残害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为恶之根源,故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