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要通过体系解释、目的论解释等多种解释方法,正确区分注意规定与法律拟制。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1-12
分则中有十个法律拟制:1、非法拘禁过程中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或死亡的,按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论处;2、刑讯逼供、暴力取证,致人伤残或死亡的,按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论处;3、虐待被监管人,致人重伤或死亡的,按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论处;4、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或死亡的,按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论处;5、非法组织卖血、强迫卖血,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按故意伤害罪论处;6、聚众“打砸抢”,致人伤残、死亡的,按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论处;毁坏或者抢走公私财物的,初判令退赔外,对首要分子,按抢劫罪论处;7、携带凶器抢夺的,按抢劫罪论处;8、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按抢劫罪的规定定罪处罚;9、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按盗窃罪论处;10、为卖淫、嫖娼通风报信的,按窝藏罪,包庇罪论处。
第3个回答 2018-12-19
法律拟制是指法律中用“视为”二字,将甲事实看做乙事实,使甲事实产生与乙事实相同的法律效果。
法律拟制(或法定拟制),是将原本不符合某种规定的行为也按照该规定处理。据此,即使某种行为原本不符合刑法的相关规定,但在刑法明文规定的特殊条件下也必须按相关规定论处。
法律拟制其特点是导致将原本不符合某种规定的行为也按照该规定处理。“法学上的拟制是:有意地将明知为不同者,等同视之。
扩展资料:
意义:
区分注意规定与法律拟制的基本意义,在于明确该规定是否修正或补充了相关规定或基本规定,是否导致将不同的行为等同视之。
换言之,将某种规定视为法律拟制还是注意规定,会导致适用条件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认定结论。
如果认为本规定属于注意规定,那么,对刑讯逼供或暴力取证行为,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的条件是,除了要求该行为致人死亡外,还要求行为入主观上具有杀人的故意(本书不赞成此观点)。
如果认为本规定属于法律拟制,那么,只要是刑讯逼供或者暴力取证致人死亡的,不管行为人主观上有无杀人故意,都必须认定为故意杀人罪;换言之,尽管该行为原本不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成立条件,但法律仍然赋予其故意杀人罪的法律效果。
再如,与国家工作人员、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资产的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倘若认为该款属于法律拟制,则意味着一般主体参与以特殊身份为要件的犯罪时,原本并不成立共同犯罪。
因此,对于一般主体参与以特殊身份为要件的犯罪的,只要没有这种拟制规定,就不得认定为共犯(本书不赞成此观点)。
如果说该款只是注意规定,则意味着一般主体参与以特殊身份为要件的犯罪时,根据总则规定原本构成共同犯罪;所以,不管分则条文中有无这一注意规定,对一般主体参与以特殊身份为要件的犯罪的,均应认定为共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律拟制
第4个回答 20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