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0-02-23
不知道大家在家复习的怎么样,现在的备考时间我们一定要珍惜。那行测准备差不多了,也要掌握申论的一些技巧。在申论大作文中,很多同学们比较头疼的一部分就是作文开头的写作,有一定备考经验的同学都知道了,开头是直接展现给阅卷人的部分,是给阅卷人带来第一印象的重要部分,有些考生感觉我现在能写出来就万事大吉了,根本没有想过要优化的过程。那如果知道开头重要性的考生就会比较纠结,因为知道了开头很重要,但是又写不出特别优秀或者特别出彩的开头,那么对于开头写作,中公教育在本文中来讲两个比较出彩又比较好掌握的方法。
一、排比式开头和引言式开头的写作思路
基本思路:排比+分析+亮明观点具体操作:开头用三句或三句以上的排比句进行强力有气势的话语引出话题,排比句式常用的有:罗列三个与主体有关的意义,必要条件,问题,现状等描述,只要形成三句或以上的句式相近或一样的句子进行罗列就可以。基本思路:名言+分析+亮明观点具体操作:建议使用古语名言警句,而且用中国古代的,或者一些重要讲话,这样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使用中也要注意对于引言的解释并注重与主体的链接,最终凸显文章观点。
二、写作示例
以2019年申论试题为例信用是笔,可以勾勒人格;信用是镜,映照人生活中的德行;信用是帆,推动社会和谐发展。诚信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北国人所珍视。然而,长久以来,在我们长期的思维中,信用更多的被认为是道德品质,无法律、制度等强制性规则无关,道德约束确实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重要作用,但只在道德范畴约束下进行诚信建设似乎少了一道紧箍咒,因此,诚信建设需要“刚柔并济”,从注重教育走向教育与制度建设并重。以2018年申论试题为例“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在简政放权的指导下,政府重视公共服务赢得了百姓口碑,缓解了百姓办事难的问题【结合引言分析】。然而在一些地方还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工作作风【问题描述】,之所以政府工作被百姓诟病是因为政府公共服务质量低,不能满足群众需求。不仅给群众办事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还影响政府的形象,甚至影响政府公信力【分析】,因此,应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做人民满意政府【亮明观点】。
三、写作注意事项
(一)注意排比句式的练习,句与句之间句式尽量工整一致,形成排比句式,也要注意描述的内容与突出的重点要一致。
(二)引言式开头要注重积累,平时可以分类型的个性化积累,比如按道德、法律、以及社会主任核心价值观的方向积累,并且注重与思考与主体建立联系的过渡。
第2个回答 2018-06-09
申论就是给一堆材料,然后进行概括,分析,提对策,写一篇文章,通常都是这样。我觉得文章的头尾很重要,一定要写的工整,出彩,文章中间段落可以用些排比。对了!要用自己是公务员的口气去答题!
申论提高方法
一是《半月谈》。这本刊物是中宣部委托新华社主办的一本综合性、“集半月于一日”的重要党刊,其发行量和影响力一直雄踞中国时政期刊之首,被誉为“中华第一刊”。《半月谈》具有语言朴实简练、内容贴近社会生活又和国家政策紧密相连的特点,因此《半月谈》中对社会热点话题的剖析对大家复习申论有很大的帮助,很多老师都将其看作参加申论考试的必备资料。这里重点推荐大家阅读“半月评论”和“专题报道”,特别是“半月评论”中的文章大都可以作为申论范文来进行借鉴和模仿。如果《半月谈》不容易买到的话,大家可以登陆新华网的半月谈频道阅读电子版。
二是《理论热点面对面》。《理论热点面对面》是中宣部一套系列通俗理论读物,从2003年开始推出,到今年已经是第六本了。这本书就每年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通过通俗且准确的语言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回答,观点准确,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自推出以来广受欢迎。该书因此也是我们进行申论复习的一本极好的参考资料。2008年的《理论热点面对面》最近已经上市,一般书店都可以买到。
三是党和政府的重要文献。在去年召开的十七大和今年召开的“两会”上,都对我们党和政府在新时期下对今后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作了深入的解读,并对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重要思想都进行了详细阐述。因此大家要对十七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一定的了解,以从根本上对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有所认识,提高申论考试中用语的准确度和对当前最受关注问题的了解。
四是重视历年练习真题,历年真题几乎是任何考试最好的复习资料!要对真题了然于胸,应试时才能从容自然地取得理想的成绩。申论社会热点
总结有如下20种热点问题!请参考!
1、农民工就业问题。
2、治理醉酒驾车须严刑。
3、发展低碳经济、共建生态文明。
4、权利腐败问题。
5、群体性事件。
6、医疗改革问题。
7、网络文化问题。
8、节能减排问题。
9、食品药品安全问题。
10、合理调控商品房价格。
11、透视领导干部道德缺乏现象。
12、民生问题。
13、服务型政府建设。
14、生态文明建设。
15、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16、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
17、安全生产。
18、无证摊贩与城市管理问题。
19、政府的公信力问题。
20、关于官员问责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