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族性
委婉语是世界文化中普遍的语言现象。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所处的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不同,
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沉淀各异,因而不同语言中的委婉语必然也存在相当的差异,这种差异的体现,正是委婉语民族特点的体现。
这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英文里对poor(贫穷)的看法。poor在英文中是一个可怕的字眼,它意味着生活困窘,也标示着社会地位低下,所以poor的代用语也极多,有一段描述一位年轻妇人生活困境的文字不无讽刺地展示了一系列poor的委婉语:
I used to think I was poor. Then they told me I wasn’t poor, I was needy. Then they said it was self-defeating to think of myself as needy, that I was culturally deprived. Then they told me deprived was a bad image, that I was underprivileged. Then they told me that underprivileged was overused, that I was disadvantaged. I still don’t have a dime but I have a great vocabulary!”(Harper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Usage)
这段话的大意是:“起初我认为自己贫穷。后来他们对我说我不是贫穷,我是缺乏生活日用品。后来他们说认为我自己缺乏生活日用品太自馁了,我是丧失了受教育的机会。后来他们又告诉我丧失是一个能引起不良联想的字眼,我是社会地位低下的人,但紧接着他们又告诉我至今我仍然是一无所有,但我已拥有了一大堆词汇!”短短一段话,采用了四个与poor同义的委婉语:needy(缺乏生活日用品)、culturally deprived(丧失教育机会)、underprivileged(社会地位低下)、disadvantaged(生活条件差)[10]p143。
(二)地域性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地域风俗习惯自然多有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语言当中就表现为语言的地域性差异。委婉语多与民间俗讳相关,其地域性自然也就分外显明[11]p145。如面包是英国人的家常食品,因此就出现了“take bread out of someone’s mouth”来表示 “抢走某人饭碗”的意思。又如:humble(地位低下的)是umble和numbles两个词的讹变。umble和numbles都指“鹿等供食用的动物的内脏、下水”。在一千多年前
诺曼底人征服英国时,当时只有庄园主和贵族才能吃得上用
鹿肉做的馅饼,而猎人和仆人只能吃用鹿内脏(umbles)做的馅饼。吃这种馅饼本身就表明“地位低下”(humble) 。后来由于读音的变化,umble读成了humble pie。恰巧这一变化又同吃这种馅饼的人身份相符,因此“eat humble pie” 就成了委婉表达“被迫低声下气地赔不是”的委婉语。
(三)语域性
在不同的语境中,或在同一语境中不同年龄、身份、地位或受教育程度不同的人委婉表达也不尽相同。例如:上厕所,女士可能说to powder one’s noise, to freshen up;男士可能是说to go to the toilet, to relieve oneself 、 because nature calls[13]p36或to rear;而儿童可能说go to the pot and make number one。委婉语的使用率,女子高于男子,贵族高于平民。因为女子比男子多受社会规则约束,自然形成了说话谨慎小心;贵族为了标榜其高贵,大量使用“雅词”。
(四)时代性
语言的变化取决与社会的需要和发展,因此时代性也可称为可变性。从历时的观点看,语言处在不断的变化中,新词不断出现,旧词逐渐消失。委婉语更是这样。少数在某些情况下使用的委婉语是临时的(temporal),随着它们使用范围的扩大,在得到人们的承认后便成了固定(fixed)委婉语。当然固定也是相对的,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委婉语会逐渐失去委婉的特性[14]p30。例如:表达“怀孕”的意思的委婉语在英语中曾先后出现如下这些表达方式:
Cancel all her social engagements (1856);Be an interesting condition (1890);be in a delicate condition (1895); be knitting little booties (1910); be in a family way (1920); be expecting (1935);be pregnant (1956)。
又如:对“黑人”的称呼,在美国一直从 “Negro” 到“black people”,再到现在的 “African American”,这些都是随着美国黑人的人权运动而改变的。
(五)间接性和相关性
委婉语的本质是避免直接提及那些令人感到不快的事物或现象.对这些事物的间接提及或委婉说法便构成了委婉语的灵魂.所以,间接性是委婉语的最明显的主要特点之一,也称为含蓄性。所谓相关性,这一特点体现委婉语的一个构成原则,那就是,它必须使其直接所指的事物与它间接所指的事物之间有着某种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委婉语必须使人能够通过它所提及的事物联想到它所代表的事物。如:
——“Don’t you think my cooking is wonderful?”The girl asked.
——“Are you fishing for compliments.”Her
boy friend responded.
这则对话那位男式用了含蓄性的说法,既回答他女朋友的问题,又不使女友不高兴,达到了说话的效果,避免了尴尬,这就体现了委婉语的间接性。
(六)模糊性
很多委婉语的形成是利用了语言的模糊性,使某些词义扩大。有些语言学家试图用语言的模糊性理论解释委婉语。他们指出,委婉语是用较不准确的或语义上更为摹绘的词语去替代那些更加准确的词语。委婉语的模糊性可以掩饰残酷的现实。如以下的对话:
Devizes; Is the pain worse?
Surtees: It’s no great pain, sir. I have been to one specialist, sir…yesterday. It’s …that, sir.
Devizes: He couldn’t be sure. An operation…
Surtees: Too late, he said, for that. If I had been operated on long ago there might have been a chance.
由于上文没有明确说明,但当我们读完这段对话后,无法确定其中it和that所指何物,给精确理解造成困难。实际上,Devizes在和Surtees谈论
癌症。由于这是一件令人痛苦、沮丧的事情,所以Surtees故意用了it和that来委婉代替它,以掩盖这一不幸而残酷的现实。
(七)幽默性
委婉语的使用可以使人类的语言妙趣横生、诙谐幽默,把残酷的事实寓于幽默中。委婉语中这类的用法非常之多。例如:“battle of the bulge”是二次
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种幽默说法,而现在用于描绘为保持体形而进行的反肥持久战。把女士们为了苗条而进行减肥的行为夸张到如同打仗,幽默的说明众减肥女士的决心和毅力。又如:在东西方家庭中夫妻二人的关系是平等的,就如朋友一样,不分层次,遇事商量,共同决定,但也有主从式(也称主仆式),即以一方为主,有的妻子比较强硬,丈夫软弱,这样丈夫常被称为“
妻管严”(戏称“
气管炎”谐音)。英语中却形象的把这样的丈夫称作 “hen-pecked husband”(被母鸡啄的丈夫),幽默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