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敕封的道观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上海原来是海滩,偏寓东南,远离中原政治经济中心,直到宋代起,
由于政局变动,中原文化带到了江浙一带,海上贸易和长江贸易逐渐发达,上海就发展起来了。
宋代设镇,元代建县。较早传入上海的道教只能是正一派,时间当在北宋。
上海的方志书籍中有一些早期道教宫观和道院的记载
《松江府志》上载明建于松江的宫观道院就不下十余所。
第一、 “仙鹤观”是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处州天真观道士叶太真请建的,说是以东晋废观复建,恐怕不甚可靠。“丹凤楼”建在上海城墙的东北角上,始建于宋咸淳七年(1271年),元代杨维桢有诗云:“十二湘帘百尺梯,飞飞丹凤与云齐”,元末毁于兵,明万历年间重修。据《改建丹凤楼记》:“道士顾洪元鸠工庀材,重为饬治;加缀于楹,洞三面以供瞻眺”,张弼有诗云:“扁舟北来海波淼,丹凤楼高海天下”。在上海城墙拆除以前,这座道观也是上海名胜之一,也是道教正一派主要宫观之一。如果说先有道士后有庙的话,那么可以肯定,正一派道士在上海最晚是在宋代就站住脚跟了。从师承关系和传布地域来分析,上海的正一派道士在北部的(如:黄渡、嘉定等)受到茅山的影响较多;在南部的(如:松江、青浦等)受到龙虎山的影响颇多。但是,不论南北,他们都具有上海道教的语音、音乐和斋醮仪式组织的特点。清代末年,随着上海被辟为租界以后,江浙一带的民众蜂拥来沪谋生,江浙一带的正一派道士也随之进入上海。清同治八年(1869年)苏州道士曹瑞长领得“上海县道会司”颁发的“外方流道执照稽查”,以后“金坛、无锡、江阴、常熟、南通、宁波、绍兴、广东”的正一道士也相继到上海活动,他们保留着各地原来的正一派道教的特色,成为上海正一派道教内的地方邦派。据统计,在极盛时期,全市正一派道观达到23所,道院73处,聚集在道观和道院周围的道士约有三千多人。

全真派传入上海,大概是在稍晚一点的元代。据《松江府志》,娄县有 “长春道院”,建于“元大德十年” (1306)。道院名为“长春”当是纪念全真教祖长春演道主教真人邱处机(1148—1227)之意。《府志》言此院为境内全真教道观,当是可信。但是,目前很少能看到从1306年到1874年的五百多年中有关全真派在上海的活动材料。近代上海全真教道观的创建人是杭州显真观的全真道士王明真,他在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北门外新桥朝阳楼(今浙江路北海路附近)募创了全真道观“雷祖殿”,以后,全真道观又陆续发展了十所。在极盛时期,来自十方的全真道士有三百多人。
太平宫 又名太平兴国院。位于崂山区王哥庄镇仰口湾西上苑山。创建于宋代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4年)。该宫原名太平兴国院,系宋太祖为道士刘若拙敕建之道场,金代明昌年间改称太平宫,1000余年来数次重修,为崂山最古老的道观之一。“仙居括苍洞(即凝真宫)建于唐朝唐玄宗年间。“唐天宝七年,有庆云覆洞,太史奏有真气见于宿,诏建洞宫,榜曰 ‘成德隐玄’”。“宋天禧二年,投金龙白璧,赐额‘凝真宫’”。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0424114.html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07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自传入中国后,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以佛教的虚幻学说,因果报应说,提倡行善积德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另一方面,统治者利用它作为重要的精神统治工具,教化民众。而作为佛教徒的修行地------寺院。在当时不仅起到了为僧侣提供住宿的作用,而且寺院经济的发展对当时整个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入宋以后,佛教思想早已深入人心 。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兴建的寺院越来越多,僧侣的数量也逐渐上升。然而,很多僧侣是为了躲避徭役和赋税而遁入空门的,他们一般素质低下。僧尼冗滥现象十分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限制僧人、寺院的特权,在经济上控制寺院经济力量的无限膨胀。但寺院仍千方百计地占有土地,壮大自己的实力。这一时期的寺院经济在政府的控制下蓬勃发展。

中国古代佛教寺院作为一个宗教性的经济实体,在其行使功能时,必定会因此产生一些活动费用。而这些费用是寺院必须承担的。那么,佛家寺院需要支出哪些费用呢?

一.修建和维护寺庙的费用。由于两宋时期佛教思想的传播影响不断深入。大到皇亲国戚、政府官员,小到商贾地主,都不惜拿钱财将寺庙修的金碧辉煌。此时的寺院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寺院林立。而寺院兴建和维护所需经费的很大部分来自社会各阶层的捐助和施舍。宋代修建和维护寺院需要巨大的资金,无论如何使大大加重了封建国家和百姓的经济负担,它对宋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二.僧尼等的衣食之费。宋朝的寺庙众多,而寺院内的僧侣过着集体的生活,每个人的衣食之费之和也是大的惊人。这包括僧侣衣食之资、生产工具的购买、法事活动、各种合法的及非法的赋税、宗教用品的置办等。应该说,宋代僧尼衣食之费不可计数,寺院要养活这些人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为了满足僧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僧人除了出去化缘,还必须跟凡人一样,从事其他经济活动。正因如此,进一步深化了僧尼的世俗化的倾向,是宋代寺院、僧人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三.寺院的其他支出。这当中包括了僧尼的剃度费用、特恩度僧费用、买度牒度僧费用,还有慈善与地方公益事业的费用以及用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支出等。

寺院在面对如此繁多的各项费用支出时,他们必定是要想办法增加其自身的收入,才能使寺院有条不紊地运作下去。而寺院的收入又来自那些呢?

在古代中国,农业无疑是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因而土地成了寺院、僧侣们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也是寺院经济的最主要来源。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寺院的收入一方面来自于土地的生产。占有少量土地的寺院一般是实行自己耕种,而拥有较多土地的寺院在留出供给自己需要的土地时,会把多余的土地租赁出去,已获得更多的收入。

寺院田地差不多都生产寺院的必需品,尤其是僧侣们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如大麦、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还有各类蔬菜。宋代寺院田产除了满足僧侣生存需要外,还有相当多的寺院利用各种条件大力开展多种经营。如福建广州等地种植茶叶,南方的寺庙因地制宜的种植橘子。还有各类水果、花卉、花椒等经济作物。

伴随着佛教寺院的多种经营的逐渐深入发展,寺院土地经营更加多元化。正由于寺院的多种经营的开展,同世俗封建经济一样,宋代寺院自然经济受到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尽管如此,宋代毕竟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阶段,寺院的土地经营依然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反过来,这种自然经济又很大程上阻碍了寺院经济多种经营的发展,因而其发展缓慢。

另一方面,作为寺院经济的补充,宋代寺院也经营手工业,商业和高利贷。宋代寺院的手工业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僧侣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一类是纯粹的商品生产。在手工业上,寺院手工业与世俗家庭的手工业一样,大部分产品是用于满足自身需要的,只有少部分剩余产品会进入市场,以换取更多的货币。在商业和高利贷上,寺院要想从事此行业前提条件之一,便是储蓄大量的钱财,而寺院土地生产和手工业的生产为其准备了基础。佛教寺院原本是从事宗教活动的清静之地,而宋代的某些寺院却成了商人冒险家的发财地。在寺院中,从事商品贸易的人不计其数,他们来自各个阶层,各个地区,且交易的物品种类繁多。但寺院作为商业活动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般一个月开放两三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庙会。宋代僧侣经商的比比皆是,但僧侣们经商所得的钱财一般都被消耗掉,尤其是小本经营的僧侣,更是如此,并未为转化为资本。

由此可见,宋代寺院经济只是一般封建经济的一个缩影,是封建经济的微型化。它不可避免的具有一般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特征,但寺院经济作为当时经济发展的一个代表性经济实体,具有其独特性,是宋代经济发展的一个代表。
第2个回答  2012-06-07
太平宫 又名太平兴国院。位于崂山区王哥庄镇仰口湾西上苑山。创建于宋代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4年)。该宫原名太平兴国院,系宋太祖为道士刘若拙敕建之道场,金代明昌年间改称太平宫,1000余年来数次重修,为崂山最古老的道观之一。“仙居括苍洞(即凝真宫)建于唐朝唐玄宗年间。“唐天宝七年,有庆云覆洞,太史奏有真气见于宿,诏建洞宫,榜曰 ‘成德隐玄’”。“宋天禧二年,投金龙白璧,赐额‘凝真宫’”。

宋朝敕封的道观有哪些
第一、 “仙鹤观”是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处州天真观道士叶太真请建的,说是以东晋废观复建,恐怕不甚可靠。“丹凤楼”建在上海城墙的东北角上,始建于宋咸淳七年(1271年),元代杨维桢有诗云:“十二湘帘百尺梯,飞飞丹凤与云齐”,元末毁于兵,明万历年间重修。据《改建丹凤楼记》:“道士...

龙虎山的道教文化是怎样的?
另外,宋代还建有云锦观、仙隐观、归隐庵、蒙谷庵和天乐道院等。在这个时期,龙虎山正一道掌教的是张道陵的第二十四代至第三十五代后嗣。从第二十四代天师张正随开始,每代天师都曾被诏面圣,并被赐予“先生”称号。其中,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和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最得朝廷恩宠。在1104年,宋徽宗召见...

关于崂山的历史资料
”成吉思汗敕封邱处机为国师神仙后,令其掌管天下道事,众道奉师之意,称此山为“鳌山”。

都江堰景区-二王庙道观陈列室地址在哪里?
都江堰景区-二王庙道观陈列室的地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二王庙(龙池旅游路南)。二王庙是为纪念都江堰的开凿者、秦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而修建的。初建于南北朝,原为望帝祠,后改为崇德祠,宋代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皇帝敕封为王,因此又改称为二王庙。现存建筑系清末民初所建,山门“二王庙”...

道教龙虎山?
从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始,正一道历代天师都居此地,世袭道统六十三代,沿守1900余年。他们多次得到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册封,最高时官至一品,位极人臣,形成中国文化史上传承世袭“南张北孔(夫子)”两大世家之一。龙虎山地区在道教兴盛时,先后建有十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十个道庵,其...

苏仙观在历史上哪一年被诏有司饰其祠宇?
苏仙观坐北朝南,占地82.2米南北长,41.5米东西宽,原是唐代的砖木结构、楼阁式三进庑殿道观,总建筑面积达到了2464平方米。它曾多次受到唐宋皇朝的赐封,自唐开元十九年(731年)开始,历经宋朝多次修缮,元末曾因战乱受损,明代又进行了修复。清光绪十年(1884年),正殿再次重修,后来又多次进行...

山东崂山的道观属于哪个派别??
成吉思汗敕封邱处机为“国师”并令其“掌管天下道事”以后,崂山道教开始进入全盛时期,崂山太清宫中保留至今的《虎符文》碑刻,就是当时情况的记载。后延至明、清数代而长久不衰,极盛时期崂山有上百处道教庙场,对外称为“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它们分别隶属于“全真七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王处一...

谁知道崂山道观是属于什么道?
成吉思汗敕封邱处机为“国师”并令其“掌管天下道事”以后,崂山道教开始进入全盛时期,崂山太清宫中保留至今的《虎符文》碑刻,就是当时情况的记载。后延至明、清数代而长久不衰,极盛时期崂山有上百处道教庙场,对外称为“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它们分别隶属于“全真七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

二郎神的简介500字急急急急
即以灌口的二郎庙为例,种种异说所造成的矛盾在此就有集中反映:按《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载,此庙应为道观,所奉二郎神是宋真宗敕封圣号曰“清源妙道真君”的赵昱赵二郎;可是当年此庙中的二郎神塑像,却是位顶盔戴甲、粉面无须的青年郎君,最引人注目的是其额上多一只眼睛,手执一把三尖两刃刀,皂靴前还有一条...

遂宁最出名的旅游景点有哪些?
广德寺成为全国著名的皇帝赐封的观音道场时,南海的观音道场还未修建。寺内有目前国内尚存的规模最大的盛唐风格的寺庙建筑群,而珍藏于庙内的圣旨坊、九龙碑、宋明玉印、缅甸玉佛、善济塔等稀世之宝蜚声中外,无时不在昭示世人,这里是中国观音的著名道场。 进入广德寺山门,迎面可见圣旨坊屹立在十分级台阶之上,是寺庙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