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看《二十四孝》里的故事,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下面列举里面的几个:
1、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2、闻雷泣墓
又称为《王裒泣墓》,讲述了魏晋时孝子王裒的孝行。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
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文献记载:“王裒,字伟元,事亲至孝。母存日,性畏雷。既卒,葬于山林,每遇风雨闻雷,即奔墓所,拜泣告曰: 裒在此,母勿惧。 隐居教授,读《诗》至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遂三复流涕,后门人至废《蓼莪》之篇。慈母怕闻雷,冰魂宿夜台。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3、哭竹生笋
讲述了三国时孝子孟宗的孝行。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
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原文中记载:“孟宗,字恭武,少丧父。母老病笃,冬月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抱竹而哭。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病愈。”诗云: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4、鹿乳奉亲
讲述了作为孝子怎样冒着生命危险,想方设法得到鹿乳来奉养亲人的故事。原文记载:“周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疾,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乃免。”
周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5、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
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原文记载:“后汉江革。少失父。独与母居。遭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或欲劫将去。革辄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转客。下邳。贫穷裸跣。行佣供母。母便身之物。莫不毕给。”
1、孝感动天
虞舜,瞽瞍(ɡǔ sǒu)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嚚,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戏彩娱亲(又名老莱娱亲)
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老莱子,(东周)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不小心摔倒,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装作假装摔倒的样子,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闱。
戏如孩提孝父母,彩衣着身假痛哭。娱欢春色庭前入,亲至美善蒙山出。
3、鹿乳奉亲
周郯(tán)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以免。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猎人看到了他以为是麋鹿,想射杀他,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免除了 被误杀的危险。
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鹿皮附身为双亲,乳汁献老治眼昏。奉孝险遭猎者困,亲意郯子感人心。
4、百里负米
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lí huò)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qú)劳。
百里不息恐归迟,里路崎岖为亲食。负荣亲已归去日,米筵唯有寄哀思。
5、啮指痛心
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而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啮指唤儿儿有感,指痛心焦焦炙还。痛心待客礼不慢,心连母子感万千。
扩展资料
二十四孝专家意见
马未都:二十四孝图是中国的一个传统文化,它提孝道呢,是我们自周代以来就开始逐渐建立的一个观念,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它起到的作用肯定是不可低估的。二十四孝图,我印象中,是从元代之后逐渐积累起来的,它里头按照我们现在一般的认知呢,确实是有一些糟粕,比如说“郭巨埋儿”,这些肯定都是有糟粕的。
但是它总体的意图是好的,就是教人尽孝。只是有一些具体的事例,时过境迁。我们必须要明白一点,就是道德呢,是有时效的。就在历史上的道德我们今天看有时候不道德,那今天重提二十四孝,我觉得总体精神没有问题
但是具体的事例要分析,有的事例我觉得应该是可以从中国古代中找到一些其他的例子替换,但是它提倡的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对我们民族的孝道的再度推行,对我们维系社会总体的秩序的良好和安定,我觉得还是有好处的。
肖放:二十四孝是一个历史的产物,在古代社会里面有可能有它积极的作用,但是二十四孝里面有一些和今天的伦理观啊、价值观啊,不相适应的东西,可能就不能去宣传、去强调。特别在公益广告里面,可能尽量少出现这种东西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四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中国孝亲敬老的故事有哪些?
3、埋儿奉母 汉朝有个叫郭巨的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
朝花夕拾和24孝图里关于孝的典故
1、郭巨埋儿 汉朝时,郭巨因家贫无法养母,考虑埋儿节省粮食。挖坑时天赐黄金,得以维持生计。2、老莱娱亲 春秋时,老莱子为逗父母开心,穿五彩衣、装婴儿啼哭。他的孝顺使父母快乐,成为典故。3、啮指痛心 曾参因母亲咬指感知其唤,迅速回家。他的孝顺与修养,使他成为儒家尊崇的“宗圣”。4、兄弟...
关于孝亲的典故
关于孝亲的典故最著名的有:1、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时,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2、郯子父母年老,患眼疾,...
孝亲敬长的典故
孝亲敬长的典故如下:1、孝感动天:舜是上古时期的帝王,他非常孝顺父母,对父母百依百顺。他的孝心感动了上天,因此他得到了天下人的尊重和爱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是一种美德,能够感动天地和人心。2、亲尝汤药:汉文帝是汉朝的一位明君,他对母亲非常孝顺。有一次,他的母亲生病了,他亲自为母...
孝亲敬老的历史典故
孝亲敬老的历史典故 一、怀橘遗亲 陆绩随父陆康访问袁术,途中藏橘于衣,归途中以此敬奉母亲,彰显孝心。此故事凸显了陆绩对母亲的孝顺,至今仍传为佳话。二、扇枕温席 黄香年幼时,夏为父扇凉床席,冬以体温暖被,细致入微的照顾体现了其对父亲的孝顺与关爱。这一行为体现了尊老敬老的美德,备受...
孝亲敬老的历史典故
孝亲敬老的历史典故 一、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人物,随父陆康拜访袁术,途中藏橘于衣,以敬母心。归途告别时,言明橘意,以橘献母,传为孝道佳话。此故事凸显了陆绩对母亲的孝顺,至今被传为孝亲敬老之典范,体现了中华民族孝道的深厚传统。二、扇枕温席 黄香,古代少年,夏扇父席,冬以身暖父...
关于孝亲的典故
与孝亲相关的典故 1.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
哪些是孝敬父母的典故
哪些是孝敬父母的典故如下:1、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因为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但是婆婆不愿意独自吃,每次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
中国十大孝顺典故
1、卧冰求鲤 王祥,生母早逝,继母朱氏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一日,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河面结冰。王祥为满足母亲,光着身子躺到冰上,像用体温把冰焐化,终于捕到活鲤。继母吃到鱼后,病奇迹般地好了。民间流传“卧冰求鲤”美谈,认为王祥的孝顺感动了天地。2、...
孝的典故有哪些
孝的典故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典故:一、怀橘遗亲 怀橘遗亲讲的是陆绩的故事。陆绩是三国时期吴国的人,他从小就知道孝顺母亲。当他在外出行时,他会采来橘子和板栗带回来孝敬母亲,这便是孝的一种体现。橘子是江南盛产的果品,用来赠送表达心意非常有地方特色。这个典故强调的是孝心至上,体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