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具体的方法

如题所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让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是教育孩子的一个根本观点。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需要我们用手中的画笔来描绘,来指导,在教学过程当中,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给予孩子启迪和帮助。我们还应该从各个角度来启发孩子的兴趣。
一、好奇心的呵护
好奇心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也是每个孩子学习的源泉和动力。好奇是每个孩子们打开外面五彩世界的窗口,我们要小心的呵护,给孩子创造条件,给他们指引方向,而不是按照我们大人的思路和设想去思考问题,让他们在兴趣当中创新。例如:当孩子走在马路上看着穿梭不停的汽车轮子发呆时,也许他在想汽车轮子怎么滚的;当孩子走在青青的草地上看着窝牛慢慢移动时,也许他会想他们走路怎么那么慢,为什么还得背着重重的房子呢;当孩子看着因不停的拍打而跳动的皮球时,也许他会想,怎么我拍它就会跳而我不拍它就停呢,这些普普通通地现象都是新鲜的,值得孩子们去探索,这一切都是新鲜的,陌生的,大人不要忽视和否定孩子的学习和探索能力,而应该精心地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努力用孩子的眼光观察这个世界跟孩子一起去惊异去提问,去讨论,去共同作出结论。
“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歌德曾经这样说过,当孩子对某一事物不知道向父母老师提问,我们不能够敷衍了事,应当耐心细致地讲解,并尽可能地使问题回答圆满,因为这样孩子对问题就更加新奇,充满好奇心,从而激发孩子的兴趣,例如当幼儿问红色加白色混合会是什么颜色,不要直截了当地回答而且应当要说:“我们一起来看它们会变成什么颜色好吗?”以此,调动孩子的味口,让他们能够亲身体验这其中的奥妙,这样印象也就更加深刻了。
二、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环境能使幼儿在潜移默化当中受到感染与教育,例如我们给孩子创设一个图书角,让孩子自己去寻找图书中的生字,在课堂中上过的在课外得到实践,又比如,我们在墙壁上挂上闹钟,在旁边写上闹钟两个字,让幼儿在形象的图画前又能认识生字,而不是在枯燥乏味的教学当中所学习到的。孩子在听教师与家长讲故事时,都会专心致志听讲,特别是给孩子们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更能吸引他们,你会发现孩子们会一边听故事,一边找书上的生字。让幼儿在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可以时时受启迪,逐步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与习惯。

这种主动学习的精神是可贵的,父母可以利用这一时机,因势利导,适当地教孩子认字,只要他们能认识能学会把一个小故事读下来,就行了,孩子在不断听,练当中,自然而然地就会掌握这些生字,家长可以利用课外读物,使孩子能够丰富文字内容,这样孩子在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可以不时地受到启迪,并逐步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知识,行为习惯。
三、带着孩子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大社会当中去,开阔视野。
在双休日节假日当中,家长可以经常性地带孩子外出旅游,使孩子在大自然当中感受生活,通过观察天上的星星、月亮,大地的山川、河流,海洋里的鲨鱼、海藻,了解大自然。比方说学校可以组织幼儿去郊游,在春天里感受春天的气息,小树发芽,万物重生;在夏天可以带着孩子爬爬山,游游泳,在大自然当中学习体验;而秋天是一个硕果累累的季节,我们可以让幼儿在大自然当中亲身体验与感受秋天变化;在冬天,在茫茫白雪中感受万物与季节的变化,这些都是在教室里无法学习到的,通过各种活动的参与,增加了孩子的感性认识,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四、发展幼儿的各种兴趣。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爱好和兴趣,他们虽小,但他们也有着鲜活的思想和情感,有自己的兴趣。但孩子的兴趣有一定的年龄特点,如一岁左右的孩子对撕纸乐此不疲,而两三岁的孩子则热衷于玩水等。同时孩子的兴趣会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改变,不久前还很感兴趣的东西,现在已经“靠边站”,让位给其他更感兴趣的事物了。重要的是孩子的兴趣还有一定的可塑性。常听父母报怨说,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就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其实不然,只要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孩子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塑造和改变的。孩子的兴趣具有广泛性。从一定意义上说,孩子的兴趣就好像孩子的胃一样,生来就已经准备好接受任何“食物”,只是由于经过外界环境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而对不同的事物表现出的兴趣程度不同而已。
既然兴趣因人而异,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接受这样的事实:孩子的兴趣和我们的兴趣完全是两回事,两者之间完全是独立的。即使孩子的兴趣显得简单、幼稚,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无视它的存在。成人需要做的是,主动积极地接受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自己的兴趣,而不是把我们的兴趣强加在孩子身上,还可以积极地创造一定的条件和空间,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实际上,尊重孩子的兴趣就是让孩子拥有快乐,就是我们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发展孩子的兴趣就是给孩子提供了成长的沃土;保护孩子的兴趣是为了更好地合理开发、利用它,任何形式的不尊重、限制或否定态度都不利于保护孩子的兴趣,同样,对孩子的兴趣进行任何形式的过度挖掘都是竭泽而渔,都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试想,我们自己对某事感兴趣,但如果让我们长期沉浸其中,我们也会感到乏味的,更没有快乐可言。这如同爱吃的东西,天天吃,顿顿吃,最后也会败了胃口。将心比心,孩子的感受就可想而知了。可见趣味是吸引孩子关注的最佳方式,而快乐是维持孩子兴趣的稳定剂。抓住这两个环节,就掌握了培养孩子兴趣的金钥匙。不要让孩子在许多种兴趣之间穿梭,那样会使孩子应接不暇,疲于应付。不要指望孩子的兴趣会在一夜之间就奇迹般地开花,也别认为“狂轰乱炸”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兴趣,相反,那将破坏孩子的兴趣。
所以在当今社会我们不能局限在以往的传统教学当中,应当摆脱以往传统教学的束缚,利用幼儿的兴趣来调动幼儿学习的动力,充分体现现代教学,以幼儿兴趣为中心,以老师为半径,画一个圆满的圆。
让我们共同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而努力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19
首先,家长要从小启发和引导孩子的求知欲。
  孩子在3~5岁时特别爱问"为什么、""这是怎么回事?"他们所问的问题千奇百怪,无所不问,例:电灯为什么会发亮?计算器为什么会计算?小鸡为什么有两条腿,而小狗却有四条腿?等等,孩子遇到什么就会问什么,家长往往被他们问得张口结舌,就不耐烦地说自己头疼,不愿意被孩子缠得没完没了,就把他们交给电视和录像了。
  其实这些问题恰恰是孩子求知的萌芽,家长面对孩子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应该耐心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孩子解释,引导孩子看专门给幼儿看的"十万个为什么?"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对一些物质现象有感性的认识。
如果,孩子没有问题,家长还要主动给孩子讲一些为什么。不要以为孩子小,听不懂,但就在他们似懂非懂的时候,了解了许多知识。
  曾有心理学家建议家长给一岁以内的婴幼儿颂读一些儿歌、故事等内容,对增加脑细胞的信息量有很大作用。所以,家长不要以为孩子还不懂事,但他们的大脑是非常活跃的,不能忽略从小对他们的教育。

第二,家长要充满热情地鼓励孩子的学习兴趣。
  曾有一位家长让自己2岁半的孩子学绘画,原意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可当家长看到孩子把小鸟画成了一个大黑疙瘩时,就忍不住说孩子"太笨了!画的是什么呀?"还有一位家长看到孩子在作文中不恰当的比喻时,就对孩子大加讽刺。家长这样的态度对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肯定有很大打击,因为家长是孩子心目中第一个有权威地位的评价者,他们特别渴望得到家长的肯定,可是家长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经常毫不负责任的、轻而易举地摧毁了孩子的求知欲。
  当孩子做的好时,应表扬孩子,当孩子做得不好或者失败时,要先发现孩子有创造性的一面,然后鼓励孩子,家长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

第三,对于因学习困难而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孩子,家长要耐心地帮助孩子找到困难的原因,帮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要对孩子失去信心。

  有的孩子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课后做作业就不会做,家长讲了几遍,孩子还不懂,家长往往就没有耐心和信心了,说孩子不用心,没有希望了,严重的还打骂孩子,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孩子越发对学习不感兴趣了。对于有学习困难的孩子,家长在无奈之余可以找心理医生检查评定孩子的学习能力,发现孩子的问题所在,用科学的方法来矫治.
第2个回答  2019-12-18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