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2-06-29
一、要大胆交流 传统中的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有人也把“语文”归结为两个要素:语,口语;文,文章。这种界定和理解可能未必准确,但说话能力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性恐怕没人会否定。口才是交际、合作成功的有力保证,它是靠说出来的。大胆交流,是指在课堂上和老师同伴进行踊跃的语言互动,下课时用普通话和同桌或好友交流学习心得,回家尽可能和父母多谈些校内发生的事情。声音太细或羞于交流者,回家一定要先对着镜子猛练,尔后再找机会多与他人交流。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与人交流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面。 二、要学做笔记 七年级时,学生刚从小学升上来,还没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老师的讲课节奏还不适应,兼对重难点的领会可能不到位,所以当时就以自愿方式处理,结果大部分同学都没有记。初二了,积累了一定的知识量,把握了老师的风格与节奏,对文章本身和对老师的传授均能形成自己的看法,记课堂笔记应该不是难事。记笔记的好处除了可以掌握重点,利于温习之外,对一部分上课易分心的同学更是福音,因为一心不能两用,这些同学既然已执笔记录,那应该会做到专心听讲,因为记录思考时,他哪有空闲时间和别人闲聊呢? 三、要朗读课文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语感,“读”占鳌头,没有琅琅书声,语文学习便毫无生气,因此要大力提倡“读”。据以往统计,每教一篇文章,学生回家能主动自觉读书的廖廖无几。为了提高兴趣,拥有成就感,要求每读一遍课文便做一个记号,五遍成“正”,并定期举行朗读比赛。为避免虚报读书数的情况发生,老师将视具体情况对经多次朗读依然毫无长进的同学采用“家长实录制”,即由家长在书上直接书写学生读书的遍数并签名(需要家长耐心配合)。 四、要适当作业 语文作业包括与省编教材相配套的《语文作业本》、《词语手册》,还包括大小作文及老师布置的探究性作业。因《语文作业本》、《词语手册》均定为抽查,所以有些学生不自觉,作业不及时,质量无保证。必须让学生明白,适当的作业训练有助于考试。做作业的目的不是“完成”,而是“温习”“巩固”,逐渐形成解题技巧。写作是语文的重要能力,大作文训练应试,小作文抒写心灵,至于探究性作业,如文化人探究,名著探究,社会调查,语文实践探究等,均为拓展能力,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五、要阅读经典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语文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学来的。所谓的“自己学”,不外乎是勤看课外书,勤于练笔,如此而已。广泛的阅读的确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充实“内存”,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输入的信息量大,输出的能力才会强。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将继承上学期的优良传统,在每周有限的几节语文课中抽出一节作课外阅读——自由阅读与主题阅读相结合,力求读有所获。当然,仅靠一节阅读课是远远不够的,同学们必须寻找一切机会阅读一些报刊杂志及经典作品。学习期间,因时间、精力所限,宜读些综合性的报刊杂志,如《学习报》、《中学生天地》、《中国校园文学》、《小小说选刊》、《中国青年》、《读者》等书。如果你感兴趣,每天定时阅读教育在线推荐的中学生100篇阅读书目中的作品也行,只是要有紧迫感。记住:初二不阅读,初三更没时间。 六、要尝试随笔 语文能力,归根到底是说话与写作能力,写作能力不是凭空得来的,它是在不断读、不断写的过程中产生的。这就要求同学们必须勤于练笔,我手写我心,把一天中最有感触的事情用你喜欢的方式写一写,这就是随笔。肖川教授言:随笔是在随和、随性、随心中产生的。心有所感,用手说话,字数不限,不用上交,自然就没有压力,写作自然也成了一件快乐的事,其中的关键是要坚持。当然,如果想使自己的写作水平能迅速提高,如果想在中考时能写出有灵气的文章,如果想使自己以后成为才子才女,那你对自己的随笔要求就要高些,叙事具体点,感情真挚点,思考深刻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