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玄烨的弟弟常宁,曾担任恭亲王、安北大将军,曾经手握重兵征讨噶尔丹之乱。但康熙却不担心他谋反,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因为康熙皇帝的兄弟数量不多,相互之间并未产生剧烈的储位皇权之争,关系较为融洽,因此他们并未对康熙产生威胁。二是因为康熙皇帝的才干和威望,在几个兄弟中最为出类拔萃,常宁虽然手握兵权,却根本不具备与康熙抗衡的能力。
一、康熙皇帝的兄弟们
顺治皇帝一生有八个儿子,分别是长子牛钮(1651-1652),次子福全(1653-1703),三子玄烨(1654-1722),四子荣亲王(1657-1658),五子常宁(1657-1703),六子奇绶(1659-1665),七子隆禧(1660-1679),八子永干(1660-1667)。
由此可见,康熙虽然兄弟八个,但大哥牛钮、四弟荣亲王、六弟奇绶、七弟隆禧、八弟永干五个人,却都因病早逝,因此康熙在世的兄弟,只有哥哥福全和弟弟常宁。加之康熙很早就被指定为储君,因此兄弟三人之间,自始至终都没有因为皇权储位之争产生过剧烈矛盾和冲突,关系一直较为融洽,兄弟三人之间,一直属于传统的兄友弟恭、各守本分,因此常宁尽管手握重兵,康熙出于对他的信任,并不担心他会谋反。
二、康熙的才干和威望,在兄弟之中最为突出,常宁根本不具备挑战他的实力与水平,因此康熙对他毫不担心
顺治皇帝福临,是个很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但不论顺治的一生功过是非,他在选择确定继承人的问题上,确实表现得无比英明。他一手指定的康熙,堪称清朝最为杰出的皇帝。
康熙皇帝很早就表现出超群出众的才干和胆识。康熙继位之初,曾经遭遇到权臣鳌拜专权擅政的严峻挑战,几乎皇位不保。但少年康熙却以惊人的勇气和智慧,在康熙八年一举铲除权臣鳌拜势力团伙,成功地捍卫和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而随后的“三藩之乱”中,吴三桂的数十万大军席卷江南半壁河山,北伐清朝饮马长江,清朝统治一度面临崩溃边缘。在危急关头,康熙皇帝再次力挽狂澜,运筹帷幄调兵遣将,指挥若定处变不惊,成功剿灭“三藩之乱”,又一次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才干和胆识。
因此,康熙在清朝臣民心目中,早已树立起无与伦比的巨大威望和崇高地位,任何人都不具备挑战他的实力,弟弟常宁虽然手握重兵,也只能俯首帖耳乖乖听命于他,根本不会对康熙造成威胁。
综上所述,康熙的弟弟常宁,虽然手握兵权,也不过是康熙的忠实鹰犬,故而康熙并不担心他会谋反。
一般来说当一个统治者稳定自己的江山作为之后,都会将身边的人的权力尽量地削弱,以防他们有一天抢走自己的皇位。尤其是赵匡胤和明朝朱元璋,两个人做事更为明显。直接消除身边的这种隐患,从而也不用日日夜夜的担心。除了开国皇帝之外,那些继承者们也会将那些皇族宗亲之中有权力的人尽量将他们的兵权还有政权削弱。因为如果他们权力过高同为皇亲贵族,万一哪一天朝中的大臣和他一起发动政变,自己的皇位是不保的。所以在历朝历代以来,皇上身边的那些皇亲贵族一般就没什么大权。但说这件事却在康熙身上出了一个意外。他的一个兄弟手握着兵权,但是康熙却从来不用担心他会与自己争夺皇位。
此人就是爱新觉罗福全,他是清朝比较有名的一个将领,同时也是顺治的次子,仅次于康熙的一个小儿子。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对康熙的皇位威胁是最大的。不过虽然他们两个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是感情却特别好。而顺治皇帝在位的时候也曾经问过福全他的一生的志向是什么,福全告诉皇上说只想做一个安静美貌的王爷。在这种情况之下,顺治也发现此人有大智慧,并且同时也就决定康熙为太子。于是后来康熙做了皇上,福全坐了一位手握兵权的王爷。而且一生之中保卫着清朝疆域的安全与康熙两人的感情也是特别好。而且后来身先士卒的帮助康熙平定了葛尔丹的造反。后来康熙将他们俩的画像挂在一起,同时让后人瞻仰。
福全和康熙两个人从小就是跟着孝庄皇后长大的,孝庄皇后对他们两个也是特别疼爱,每一次出去玩都会带着他们两个。两个小孩边一前一后地跟着。等到后来长大了之后,孝庄已经年迈,他们两个便分别在侍奉孝庄皇后。由于两个人从小在一块长大,而且同时得到了孝庄皇后的疼爱,并且经常接受孝庄皇后为其传播兄弟情深的思想,所以两个人的关系也是特别好。这为后来康熙之所以那么相信福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让福全从此往后愿意倾心倾力的保护清朝的疆域。
后来等到康熙登基以后,当时西北地区的葛尔丹的势力特别强盛,他们和沙皇俄国联合在一起想要分裂清朝。当时如果要是说硬与其对抗的话。国家是根本没有任何胜算,而且会导致边疆地区连年战乱不断,所以只能快准狠的拿下对方,才能迅速的解决这场战事。于是他便让福全去处理这件事情,第一步福全先带领了很多的牛羊,到西部葛尔丹的统治地区送上厚礼,然后企图安抚对方,为康熙后续准备兵马最大程度的去拖延时间。而且他亲自到敌营之中,也给对方吃了定心丸,让他们感觉自己诚意十足。所以他们才相信清朝是来和谈的,而不是来战争的。从而康熙才有更多的准备时间去应付这场战争。与此同时康熙在北京城命自己的第五个孩子带军前去葛尔丹附近。而且号令蒙古军队协同一同去讨伐。
而福泉等到清朝派出的骑兵还有蒙古军队到达之后,才开始策划战争。由于他一直潜入到对方内部,所以对当时的内部情况比较了解,知道对方哪个地方兵力部署的一些基本情况。于是急忙调配当时的兵马,兵分三路进行讨伐准噶尔。刚开始战争的时候,由于对方占据了自己对地形的熟悉,还有兵马强马壮让清军吃了很多的苦头。后来他利用夜袭的战术偷袭对方大营,然后导致对方死伤无数,然后打赢了这场战争。
从此之后福全便一直手握重兵,保卫着国家各个地区的安全。在康熙二十四年的时候他突然生病了,康熙亲自到他府中去看望他。而后来逐渐病重,有一天福全已经快不行这时候。康熙便自己亲自骑上快马回到皇宫之中,急忙诏告所有的皇子都到皇宫集合一同去拜望他们的这位叔叔。然而大家还没有到齐,他就去世了。康熙皇帝更是要求所有的文武大臣以及皇子全体祭奠。自己也是哭得一把鼻子一把泪的那场是甚是感人。后来为了纪念福全,便让人画了一张他的画像,和自己的画像挂在一个地方,从而来表达自己对其的一种深深的思念。
其实有学者指出,福全如果想争夺康熙的皇位的话,以他当时的威望还有本身权利,是毫无费吹灰之力。但是他为什么愿意一生只平淡的做个王爷?各位看官们觉得呢?
先说答案,康熙不担心手握兵权的弟弟谋反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顺治去死时只有24岁,他的儿子们比较小,没有出现争夺帝位的事情,兄弟和睦;二是孝庄太后能量很大,她对康熙的坚决支持是康熙坐稳帝位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是康熙从小继位,能力也强,他的兄弟们不会轻易挑战他的。
接下来,津城沐雨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具体原因。
大家都知道,康熙晚年出现了九子夺嫡的局面,康熙的儿子们为争夺地位明争暗斗,后来形成了以八阿哥为首的八爷党和以四阿哥为首的四爷党,这种争斗让康熙的儿子们互相猜忌、互相拆台,兄弟们之间非常不和睦。
与这种局面相反的是,康熙和他的兄弟们却相处得很融洽,康熙的哥哥福全和康熙的弟弟常宁都有相当的权力地位,康熙还非常放心的让哥哥福全和弟弟常宁带兵出征噶尔丹。
为何康熙对兄弟们这么放心?这和顺治去世的早有很大的关系。
顺治去世时只有24岁,这时候他的儿子们都还小,比康熙大一岁的福全也才9岁,还处于年少的他们不会争夺地位,避免了兄弟之间的互相争斗。
康熙继位后,皇位已经确定了,康熙的兄弟们不会再想当皇帝的事情,更多的是想如何当一个好的助手,康熙对他的兄弟们也比较放心。
康熙晚年之所以出现九子夺嫡的事情,和皇太子胤礽被废有很大关系,皇太子之位的空缺,让他的儿子们都有了当储君的可能,而在皇太子胤礽出事之前,皇子们的争斗相对而言就没这么严重了。
可见,顺治皇帝去世早、皇子年幼,是康熙兄弟和睦的重要原因之一。
雍正的皇额娘是个能力很平常的人,对康熙的儿子们根本就镇不住,而康熙的祖母孝庄太后就不一样了,经历过三朝的孝庄能力很强。
孝庄太后虽然自己不主动干政,但是她对朝廷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包括后来斗鳌拜等过程中,孝庄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孝庄坚决的支持康熙,这对于康熙们的兄弟们来讲,上头有一个强有力的长辈坐镇,自己也不会有非分之想,他们对康熙的辅助是以正常臣子的身份进行的,康熙对他们也是放心的。
康熙皇帝继位后,就以皇帝的身份接受教育,他自己也很争气,能力很强,一生斗鳌拜、平三藩、收台澎、逐沙俄、三征噶尔丹,是能力很强的皇帝。
自从康熙继位后,他的兄弟们接受的教育就是忠君思想,而康熙继位后表现的能力,也让他的兄弟们不会有挑战他权威的想法。
如果康熙没啥能力,甚至是个昏君,不得民心,那就难保他的兄弟们没有取而代之的想法了。
可见,康熙的能力让兄弟们臣服,他也放心把兵权交给他的兄弟们。
对此,大家怎么看?
欢迎大家积极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喜欢历史的朋友随手关注津城沐雨,我们一起探讨历史的点点滴滴。
参考文献:
《清史稿》,《中国通史》。
康熙的弟弟大权在握手握重兵,为何康熙不担心他会谋反呢?
但康熙却不担心他谋反,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因为康熙皇帝的兄弟数量不多,相互之间并未产生剧烈的储位皇权之争,关系较为融洽,因此他们并未对康熙产生威胁。二是因为康熙皇帝的才干和威望,在几个兄弟中最为出类拔萃,常宁虽然手握兵权,却根本不具备与康熙抗衡的能力。一、康熙皇帝的兄弟们 顺治...
康熙的弟弟大权在握手握重兵,为何康熙不担心他会谋反呢
因为如果他们权力过高同为皇亲贵族,万一哪一天朝中的大臣和他一起发动政变,自己的皇位是不保的。所以在历朝历代以来,皇上身边的那些皇亲贵族一般就没什么大权。但说这件事却在康熙身上出了一个意外。他的一个兄弟手握着兵权,但是康熙却从来不用担心他会与自己争夺皇位。此人就是爱新觉罗福全,他是...
康熙传位给雍正,为何不担心手握重兵的十四阿哥造反?
因为雍正有年羹尧的支持,年羹尧就是管理这些军队的粮食和俸禄的,所不敢轻易造反,会没有物资支持。
传位给雍正的康熙,不担心手握兵权的胤禵造反吗?
手握兵权,不论是谁,不论是否是皇家血脉,不论是什么官位都是对君王最大的威胁,但是对于胤禵,康熙却不担心他会造反。一、重情重义的性格一代君王要传位时都会考虑到每位皇子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性格,性格可以决定这个人是否靠谱,对将来的国家稳定和发展是否有一定的成就。而康熙是一位历史上受人尊...
鳌拜手握40万大军,为何甘心束手就擒?
但是,直到康熙抓捕他的时候,他从未有想过谋反当皇帝的念头。因为他不敢反。其一,他虽然手握军权,但其手下八旗军并非听命于他。其二,其他三位辅政大臣也会制约鳌拜造反的念头。因此,鳌拜不敢造反。2.反不了。鳌拜这个人属于和张飞一样的类型:武力高强,但对政治之事一窍不通。说白了鳌拜就是一...
《雍正王朝》中老十四胤禵手握重兵为什么没反,甘心交出了兵权?
兵者,国之大事,手握重兵之人如果失去控制,一旦产生非分之想,武力夺权在所难免。清圣祖(康熙)作为皇帝而不仅仅是父亲,对儿子也同样是要防备的,尤其自身处于垂暮之年,如果不对儿子拥有的兵权加以控制,谁也不敢保证儿子不会产生非分之想,提前武力逼宫上位。因此,康熙五十七年,康熙拜胤禵为大...
康熙传位给雍正,为何不担心手握重兵的十四阿哥造反?
康熙传位给雍正,却不担心手握重兵的十四阿哥造反,这是有原因的。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从古至今,是人就会有欲望,尤其是古代的皇室子弟,面对那至高无上的权力,谁不想有所作为呢?从夏朝由禅让制改为世袭制之后,当出现一把交椅多个候选人的时候,表面上兄友弟恭的皇宫就会暗自...
康熙传位给雍正,为何不担心手握重兵的十四阿哥造反呢?
因为粮草和军饷是雍正掌握的,只要一断供给十四阿哥掌握的重兵就会溃散,因此不会担心。
康熙传位给雍正,为何不担心手握重兵的十四阿哥造反?
之所以不担心手握重兵的十四阿哥造反,是因为十四阿哥对国家很忠诚,不会背叛国家。
鳌拜统领了40万大军,为何在康熙年幼的时候仍不敢踏进紫禁城半步?
老外是康熙初年四位辅政大臣之一,虽然鳌拜居于最末位,和索尼等人不能相提并论,但鳌拜手握兵权,野心勃勃对王位虎视眈眈,他瞧不起年幼的皇帝,并且经常在朝堂上和康熙对着干。一开始康熙皇帝心理既气愤又无奈,因为他知道自己目前手中没有实权,而鳌拜却手握重兵,一旦鳌拜发难,那么自己和祖母孝庄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