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真的只在当阳桥上一声吼,就震退了曹操百万军吗?

如题所述

长坂坡之战是《三国演义》的重头戏,前有常山赵子龙单骑救主,于曹操百万军中,七进七出,保得阿斗全身而退。后又有燕人张翼德拒水断桥,一声怒喝,震退曹操百万军。

如果说赵云之勇武,得益于曹操活捉之令,那么张飞的表演,那就纯属开挂了。站在当阳桥上一声怒喝,桥崩断,水倒流,惊得夏侯杰当场毙命,曹操旋马而走,百万曹军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操便回马而走。于是诸军众将一齐往西逃走。正是: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樵夫,难听虎豹之吼。一时弃枪落盔者不计其数,人如潮涌,马似山崩,自相践踏——《三国演义》

很显然,张飞的表现已经超脱正常人类范畴了,属于小说剧情,并不是真实历史。虽然《三国志》中确实有着张飞拒水断桥的记载,但其过程绝对没有这般夸张。

话说当初刘备在长坂坡被曹操所击溃,夺路而逃,行至当阳桥,由张飞负责断后。张飞率领二十余骑,拒水断桥,并向曹军挑战。而曹军看到发怒的张飞,虽然张飞人少,但也没有人敢上,并退走。最终张飞圆满完成了断后的重任,使刘备转危为安,安全逃到江夏。

先主闻曹公猝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张翼德在此,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很显然,这里张飞并没有传说中的狮吼功,他只是凭借河水地利,事先占据了必经之路当阳桥,由此挡住了曹操的追兵。

事实上,曹操的追兵也远没有《三国演义》中那般夸张。当初曹操追刘备,为了保证速度,只带了五千精兵。而在长坂坡,曹操追兵又与刘备的军队乱战了一场,虽然最终击溃了刘备,但自身肯定也有损失。

而且曹操此时的目标已经达成,追不追刘备都不是太重要了。其实,曹操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占领南郡江陵。那里既有着荆州水军,还存放着许多辎重。最重要的是,江陵是长江线上最重要的军事关隘之一,它上扼益州,下控扬州。

有了这个据点,曹操西可以进攻益州刘璋,顺流而下便可以攻打东吴孙权。对于刘备,本就不是非要死追不可,长坂坡一战,刘备大军被击溃,显然已经无力与他争夺江陵,曹操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追刘备也只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再者当时刘备大军溃败,四散而逃,曹操短时间也无法集结大军追击,所以真正去追刘备的,也就是与其接战的一小部分人,相比于刘备的残兵,曹军追兵人数可能占优,但是绝对优势不到哪里去。

与此同时,张飞占据当阳桥,如此狭窄的通道极大的弥补了人数优势,张飞本就是被誉为万人敌的猛将,单挑可曾怂过谁。此外,张飞还有二十余骑的人马帮忙,他们完全可以在后面制造一下声势,故布疑兵。

这波追兵本就不是主力,之所以猛追一通,目标更多的是刘备。此时刘备不见了,前面又是不知深浅的拦路张飞,一时之间犹豫也属正常。更何况在这之前,曹军为了追击刘备,已经是超负荷行军,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而后又在长坂坡与刘备军队短兵相接,体力消耗巨大。此时称其是人困马乏也不夸张,看着对岸的张飞,着实是有心无力。

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三国志》

当然了,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张飞他把桥给弄断了。这些曹军可傻眼了,自己可不会造桥啊,即使有心和张飞战上一场,但这河也过不去啊。总之,以他们目前的实力,这仗不好打,也就望河兴叹,看着张飞他们离去了。

所以,挡住追兵的关键不在于张飞,而在于当阳桥!

事实上,不仅仅是当阳桥,在《三国演义》中,整个长坂坡之战都被夸大了。

真实历史中,这一战刘备集团可谓是完败,根本没有什么亮眼表现。公元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征讨荆州,恰逢荆州牧刘表病死,继任者刘琮投降,他兵不血刃拿下荆州,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不得不再次逃亡。

然而,刘备难逃时,还带着荆州十数万百姓,这些人拖家带口,物资繁重,极大的的拖累了行军速度。最终刘备的队伍被曹操精骑在长坂坡追杀,并且很快被击溃。当时刘备仅仅带着数十骑落荒而逃,连妻儿家眷都走丢了。大批百姓物资全部被曹操俘获。

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坂。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三国志》

最终还是赵云一心为主,保得甘夫人与少主阿斗安全,最终与刘备会和。但即使如此,刘备的两个女儿还是被曹军俘获。

至于长坂坡七进七出的戏码,正史之中全无记载。赵云很可能是由于一个人在乱军之中目标小,恰巧找到甘夫人及小阿斗,并成功带出。期间可能会遇上曹军的斥候,有过战斗,但并未遭遇曹操的大部队,否则很难脱身。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三国志》

长坂坡这一路逃亡下来,刘备的家底近乎被掏空,留下来的也就关羽的水军。如果不是刘琦宅心仁厚,收留刘备于江夏落脚,估计刘备很难翻身。

所以,长坂坡乃是刘备耻辱之地,《三国演义》出于维护刘备的形象,夸大了赵云、张飞的战果,以此来掩盖刘备的失败。所以,小说桥段一定要和正史分开,不能混为一谈。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张飞真的只在当阳桥上一声吼,就震退了曹操百万军吗?
当然了,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张飞他把桥给弄断了。这些曹军可傻眼了,自己可不会造桥啊,即使有心和张飞战上一场,但这河也过不去啊。总之,以他们目前的实力,这仗不好打,也就望河兴叹,看着张飞他们离去了。所以,挡住追兵的关键不在于张飞,而在于当阳桥!事实上,不仅仅是当阳桥,在《三国演义...

张飞当阳桥上一声怒吼,真的吓退曹操大军吗?
当阳桥上一声怒吼,吓退曹操三军,张飞从此名震天下。果真是曹操怕了他吗?当然不是,曹操这次带过来的可是精锐中的精锐,传说中日行300里的虎豹营,如果真要动手,恐怕十个张飞也顶不住。演义将张飞吹成万人敌,而将曹军贬为鼠辈。如果曹操知道后人如此编排他,肯定要让人做了#张飞#。就如,赤壁之战...

当时张飞真的把桥吼断了吗?
张飞喝断长板桥这个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即使在三分实七分虚的《三国演义》里也没有记载。《三国演义》只记载了张飞在当阳桥(即长板桥)凭借一人之勇挡住了百万曹军,甚至吓死了夏侯杰。张飞是三国蜀汉名将,他和关羽都是当时万人敌的勇将,当然在《三国演义》中,他以闻名,有猛张飞之称。其和关羽...

为什么张飞在长坂坡大吼就能吓退曹操百万雄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_百度知 ...
从文学上讲,张飞吼退曹操百万雄师,听着霸气,实际上比较空洞,没有说服力。所以罗贯中给曹操身旁安排了一个夏侯杰,被惊吓而死,更加具象化地说明张飞吼声的威力,衬托出张飞的勇猛。才有“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樵夫,难听虎豹之吼”这样经典的说法。

曹操的百万军为什么会被在当阳桥上一声吼的张飞给吓退了?
2.演义中,当张飞吓退曹军之后,锯断桥梁才离开长坂坡。事实上并非如此,当曹军快来临时,张飞就已经锯断了桥梁,站在桥的另一面等着曹纯的骑兵。如果张飞没有锯断桥,哪怕后面布置了疑兵,曹纯都不会畏惧,骑兵可以直接冲刺过去。然而,桥断了,骑兵没有冲过去,如果下马搭桥,一是浪费时间,二是对面...

历史上真实的长坂桥之战,张飞是不是真的以20多骑击退数万曹军?
这件事情确实是真事儿,三国志里面记载,张飞确实是在当阳桥上面,以二十多个骑兵吓退了曹兵!当然可以演绎上的情况稍微有所出入,这次战争里面,张飞喝退的其实并不是曹操的83万大军,而是曹操手中的《虎豹骑》!讲道理,这《虎豹骑》可比曹操手中的83万大军要更难缠一些,为什么《虎豹骑》都是骑兵,...

历史上真实的长坂桥之战,张飞是不是真的以20多骑击退数万曹军?
赵云大战长坂坡,张飞喝断当阳桥,这都是有史书记载的。当时刘备的情况很不乐观,从战斗结果来看,就可知一二。张飞、赵云经过死战,才得以保全刘备等数十骑逃生,但二人此战的确非常生猛。但从《武帝纪》来看,对于此战,只字未提,恐怕曹操没有亲自参加这次战斗。抓捕刘备是曹操的心愿,但似乎不至于亲自...

当阳长坂 ,张飞果真吓退曹操的虎豹骑吗?
所以张飞一声吼,会吓退曹操大军。张飞喝断当阳桥,是《三国演义》里的桥段,那么我们就暂且将《三国志》等正史放在一旁。首先,是张飞个人能力,这体现在胆量和气势上。胆量就不多说了,单枪匹马面对曹操大军,正常人能不腿软就不错了。气势在演义中应该是个隐藏属性,比如孙策,在曲阿之战时也是靠...

长坂坡一役中,张飞到底是如何吓退曹军的?真的是靠吼吗?
张飞之所以可以在长坂坡上吓退曹军,当然不可能只只凭借的是他的一声吼叫。当年张飞一人站在长坂桥边,他面对的是曹军的数10万兵马。而曹军看到张飞在桥上吼叫,曹军也是不敢靠近,因为他们害怕有诈。后面的曹操听到了这件事,也是亲自来到了长坂坡上面。就是如此,张飞也是毫无畏惧的,依然是大吼一声问...

历史上真实的长坂桥之战,张飞是不是真的以20多骑击退数万曹军呢?
长坂坡之战,张飞喝断当阳桥这是真的,史书是有记载的,但率二十骑断后是有,不过 曹军却不是数万,更非百万。《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这个章回说道:原刘表大将文聘追赶赵云来到了长板桥,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长矛,立于桥上。又见桥东树林之后,尘土大...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