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剧《甄嬛传》中有哪七个历史常识是错误的?

如题所述

提到清宫剧就绕不开《甄嬛传》,作为当年的剧王,即使很多朋友没有看过但也一定听过它的大名。凭借出色的剧本和演员精湛的演技以及良心的道具组,《甄嬛传》绝对称得上经典二字。而剧中涉及到清朝的历史常识也能体现出剧组的用心,比如上朝前太监的打鞭,比如妃子们的盆底鞋,比如后宫嫔妃吃饭的小圆桌,都可以发现剧组对于历史细节的追求。

可是由于是架空小说结合的清朝历史,剧中难免容易产生一些历史谬误,本期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一下《甄嬛传》中出现的七个常见的历史错误。

一、太后和皇后自称哀家

不光是甄嬛传,也不止是清宫剧,很多古装剧的太后和皇后都喜欢自称哀家,大概是编剧认为这个称呼有一种独特的霸气。可实际上哀家是丈夫死后皇后的自称,因为古代女子讲究以夫为纲,自称哀家主要是为了显示对亡夫的怀念和尊重。更为重要的是,哀家一词乃是现代编剧所杜撰的,历史上真正的皇后即使失去了丈夫,也从来没有这样称呼过自己。

二、妃嫔自称臣妾

甄嬛传的热播使得剧中的一些台词变成网络流行语,其中以皇后的那句“臣妾做不到”最为出名,直到现在很多网友也经常使用此语来表达自己的一些无奈。可是这句话同样也是不符合史实的,因为皇帝的妃嫔不可能自称“臣妾”。“臣妾”最早是对奴隶的称谓,后来又引申为“臣的妻妾”,是低阶层对高阶层谈到自己妻妾时的代称。如果妃嫔想表达自己对丈夫的谦逊,可以自称为“妾”、“妾身”甚至是“贱妾”,就是没有自称“臣妾”的,只因这二字太过低贱,不是自谦而是侮辱。

三、随便称呼官员为“大人”

清宫剧中我们经常听到和官员打招呼,甄嬛在入宫以后就喊温实初为温大人,来代替之前的实初哥哥以示尊重和疏远。其实在清朝前期对官员的尊称是“大老爷”而不是“大人”;清朝中期时中央官四品以上以及地方官道员以上才能被称为大人;直到清朝末年地方官知府这一级别才有资格被称为大人。剧中温实初作为御医,在雍正时期应该是七品官,无论是时间上还是官职上都当不得温大人一称。正确的法是直接叫官职。

四、“吉祥”的滥用

清宫剧中,XX吉祥大概是最为泛用的礼貌用语,似乎对着谁来一句这样的招呼语都是可行的。实际上吉祥这个词在清朝是太监之间独有的问候语,只用作太监与太监之间打招呼。太监对皇帝、嫔妃以及大臣;大臣对皇帝和嫔妃;妃子对皇帝和皇后,都不适用这个问候语。清朝正确的行礼方式是先叩首,然后说请XX的安,最后加一句祝福词就行了。

五、皇帝的妃子在众人面前跳舞

《甄嬛传》中有一集是甄嬛的对手为了羞辱甄嬛,用计让甄嬛在众人面前跳惊鸿舞,这一点应该是全局非常重大的一个错误。历史上早在顺治时期清朝就废除了女乐,因此雍正时期清宫中女子是不能公开跳舞的,而且甄嬛作为皇帝的妃嫔,按照清代礼制她也是不能在宫中起舞取悦皇帝,更不要说像剧中一样当着众人的面了。

六、宴会男女同席

《甄嬛传》中屡次出现皇帝带着嫔妃宴请皇亲国戚,众人在一起聊天聚会吃吃喝喝,这也是剧中一个大的错误。史书记载,清朝时无论民间还是官场,参加宴会时男女一定要分席而坐,即使是夫妻也不能出现在同一张桌子,更不会像剧中这样,皇帝的妃嫔和别的男人对坐。这点87版《红楼梦》表现的就非常出色。

七、清朝男子的辫子问题

这个问题几乎所有的清朝古装剧都中枪了,清朝男子的发型叫做“阴阳头”,阴阳头的发量是随着清朝统治的时间而逐渐加厚的。清朝早中期的满族男子发型如下图所示,直到晚清才是我们在电视剧中常见的样式。因此清宫戏的大头“康雍乾”时期,剧中男子的发型都是错误的。

以上这些错误,有些可能是编剧没有注意,有些也有可能是编剧为了便于观众理解,就默认了大多数古装剧的用法,虽然没有严格尊重史实但也情有可原。小编写这些也不是为了挑刺,只是认为如果大家能够在看电视剧的时候掌握一些正确的历史常识,何乐而不为呢?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清宫剧《甄嬛传》中有哪七个历史常识是错误的?
《甄嬛传》中有一集是甄嬛的对手为了羞辱甄嬛,用计让甄嬛在众人面前跳惊鸿舞,这一点应该是全局非常重大的一个错误。历史上早在顺治时期清朝就废除了女乐,因此雍正时期清宫中女子是不能公开跳舞的,而且甄嬛作为皇帝的妃嫔,按照清代礼制她也是不能在宫中起舞取悦皇帝,更不要说像剧中一样当着众人的...

清宫戏中有哪些不符合的常识?
第一是,妃子敢和皇后斗,皇后统领后宫,是后宫最大的人,有时候皇帝都无权过问。第二是,皇帝不会特别爱(喜欢)某个后妃,因为这些后妃都是政治联姻的,皇帝会平衡利益关系。第三是,称谓,皇额娘,皇阿玛,万岁爷,老佛爷,吉祥,这些在清朝前期和中期是不可能出现的。朕,哀家,本宫,也不是家常...

清朝宫廷剧中最经常犯的常识错误有哪些?
第三个是在皇帝召见大臣的时候,几位官员之间为了争权夺利反复在言语上争斗,甚至发生口角。这个其实在古代几乎不存在。比如在清朝时,在这个召见的过程中,其实是相当僵化的,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单人面试,往往只能皇帝负责发问,然后官员们回答,大概就是皇帝向某位官员问一句,这位皇帝才能因此回答一句...

电影或者电视剧中有很多误导我们的地方,其中有哪些常识性的错误?
电视剧中的滴血认亲感觉不靠谱。比如很经典的《甄嬛传》,里面就有一段滴血认亲的片段。这部剧是改编自流潋紫所著的同名小说,由郑晓龙导演,孙俪、陈建斌、蔡少芬等人主演的宫廷情感大戏。主要讲述甄嬛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单纯少女成长为一个善于谋权的深宫妇人的故事。《甄嬛传》以一个纯真少女在皇帝后宫几...

历史剧中的错误
有很多历史剧或者涉及到历史情节的古装剧中都有错误的,而其中的错误表现在各个方面。比如:第一,服饰。古代人的衣服分为“左衽”和“右衽”,也就是在左边系或在右边系。区别是汉人是右衽,而异族人,也就是少数民族是左衽的。但很多剧中都穿错了,像《新三国》里诸葛亮的衣服就穿成了左衽。第二...

你看过的古装剧里面都有哪些爆笑的历史错误?
这么大的历史错误就出现了,而且这部剧中也没有出现顺治帝落发出家,一直是在宫中。可能这部剧是写的董小宛和顺治帝的爱情,没有写出顺治帝的一声,但是和历史的差别太大了。一点都没有依据,完全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其中还有一点就是,董小宛这个人的身份来历也不明。董鄂妃有两个说法;第一就是...

影视剧中有哪些常见的,实际上荒谬的常识?
太公”和“翁”。其实在汉代以前,子女对于父母的称呼就已经有“考”、“妣”、“父”、“母”等。编者认为这些常识性的错误并不应该出现在电视剧中,因为可能会误导观众形成错误的认知,不利于文化的传承。同时笔者也希望编剧在编写剧本的时候多用心,多下功夫去了解历史常识,不要出现基本认知错误。

国内历史剧中有哪些常识性错误
太多了,基本除了朝代名都错了,手撕鬼子八百里开外一枪干掉敌人那种酒不说了,说个相对靠谱的历史剧,《康熙王朝》孝庄太皇大后一口一个我孝庄,孝庄是她的谥号,就是死了之后后人给封的,她怎么会自己知道,同理,汉武帝(谥号),唐太宗(庙号)这都是死了之后后人封的,很多很多,另外清朝从入关...

电影或者电视剧中有很多误导我们的地方,其中有哪些常识性的错误?
首先是切腹自尽电视剧\/电影镜头中都是,一把武士刀,一刀穿腹,然后横着划一下,然后切腹者头一低就死了,实际上不可能这么快死的。现实中切腹后是由身边的人砍下头才死。以下摘自百科描述:日本武士道精神中“切腹”这种行为不能不提,他们认为这是光荣赴义。切腹虽然是很痛苦的,事实上这种痛苦也是...

《甄嬛传》中后宫礼仪很繁琐,历史上也是如此吗?
《甄嬛传》作为宫廷剧也是开辟了拍剧前先培训礼仪的先河,所以在看剧时,犹如在看一场宫廷礼仪常识课。比如甄嬛、沈眉庄等新妃嫔入宫后,初次拜见皇后时所行的跪拜礼,而这个跪拜方式,我们在影视剧中还是初次见到,而且还有种招财猫的既视感,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大清后宫之中的各种礼仪。1.三跪九...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