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3-05-25
谁为我们的就业“导航”?
——大学生就业调查结果分析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尤其是在当代,面临着大学生学历结构大变动,以前令人敬佩的大学生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已渐渐失去了以前的光辉。大学生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当道已是一个普遍的现实。即将踏入社会的我们,面对如此大的竞争,已开始感受到就业的压迫感。今年寒假,老师布置我们写一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我就选择了调查大学生就业现状这个主题,希望能发现和解决一些存在的现实问题,同时也让学生及早的了解到最新的就业形势,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以便更好地就业。
针对大学生就业现状,我对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商学院,嘉应学院等校以及我们肇庆学院的部分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经调查结果和我校学生反馈分析得出,以下两点反映出的结果值得引起我们在校领导和师生的深关注。
第一,调查结果显示,有近一半的人认为政府政策和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对我们大学生就业的帮助不大。从问卷调查,“您认为政府政策和学校指导对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帮助是?”中得知,41.51%的人认为能从中得知较好的就业信息,但同时也有41.51%的人认为没多大帮助,16.98%的人认为没感觉。这就是说,有超过一半的人,是对政府政策和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在针对我们大学生的就业帮助方面的工作是持不满意态度的。本来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就应跟学生有密切关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帮助的,但结果却不然。从问卷“您通过哪一种途径获得就业方面的信息?”中的数据得知,47.62%的学生是从网络、电视中获得,21.43%的学生从人才市场中心获得信息,而仅有11.9%的人是从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的交流中获得信息。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们对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会持不满意的态度呢?从我们学校的问卷调查反馈结果来看,普遍同学认为,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对学生就业帮助的工作做得很少,极少主动地给同学们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更有甚者,一些学生居然都不知道学校有就业指导中心,或者根本都不知道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在哪里,更别说有更深的了解了。这种工作的不到位造成了学生对就业意识的淡薄,自然而然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再者,学校的相关就业课程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小。虽然学校有给我们上就业指导课,但我们学生就像走马观花一样,只是粗略的过一遍书上的内容,不用考试,上完课也就全部忘了,根本没有记下什么实质性有帮助的内容。这种“竹篮打水”式,“过场”式的教育不仅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反而也助长了不端正的学习风气。
因此,我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应加强宣传,主动去为学生服务,进行就业政策的宣传,就业指导,例如对学生进行实质性的职业教学,教会学生如何写简历,面试的技巧和模拟就业招聘会,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就业。同时,我们学校的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应加强就业宣传,就业活动的组织。在班级,还可以开展有关就业指导的主题班会或者成立就业指导小组等。
第二,调查结果反映出,大多数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毕业前景持消极态度。大学所学的专业关系以后个人的发展方向,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对自己的专业的就业方向了解清醒的和。从问卷“您觉得你所在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数据中显示,有52.38%认为一般,33.33%的人认为不太好,4.76%的人认为没前途,只有9.54%的人认为很好。
从我校大部分学生口中得知,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就业竞争大。现在大学本科生很多,自己的学历并不算高,如果再加上对所学专业的学习不够深入,根本没有在这反面的优势。这样学生的信心自然而然的也就没有了。我们从问卷“你认为你以后无法从事与你所学专业相关工作的原因是什么?”数据中了解到,其中就有30.95%的人认为是本专业的工作不景气,这就是主要是由于竞争的激烈,人们越来越追求高学历,。第二,就业方向不清晰。有14.29%的人认为无法从事所学相关专业工作的原因是根本找不到相关工作,这是由于,部分所学专业与所从事工作的不适应或所对应工作的可选择性小,致使学生对专业前景看不到希望。学校对专业设置,专业前景规划不到位,使一些专业形同虚设,根本没有出路,这对学生的就业没有多大实质性的帮助。第三,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兴趣的缺失。20.67%的学生认为无法从事所学专业的相关工作的原因是出于个人的兴趣不符合。这是由于一些学生选择的专业并不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是被调剂过去的,枯燥的学习让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大学4年的颓废也让他们对自己未来的就业感到很迷茫。
针对反映出的这些现象,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信心,培养学生积极的就业态度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学校应该针对我校专业设置,对冷门专业应规划好前景和学生就业方向,通过实习带动学习,加强思想疏导,改变学生就业观念。(2)各学院可以针对本学院的专业进行明确专业解说,积极加强宣传和开展活动,让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发展方向有个清醒的认识和帮助学生解决就业困惑。(3)作为学生也应该往积极方向想问题,努力充实自己,学好专业知识,提高技能。
除了这些存在的问题需要得到关注外,在这次调查中我也了解到了一些较好方面的信息反馈。比如,学校的兼职、社团活动、三下乡活动等实践活动对学生就业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很大部分人都认为它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提升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交能力。同时,多数学生都具有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树立了先生存,再发展,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在选择工作时坚持量力而行,切忌好高骛远等等。
就业关乎人的一生,而大学的时期,是我们进入社会的一个能量储蓄期和潜能开发期,尽早地了解毕业就业状况,做好就业准备,不仅对以后顺利就业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大学生活的规划树立了一个前进的目标,让大学生活过的更充实更有意义。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从总量上来说,我国的大学毕业生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但是,我们现在面临的 现实问题是:一方面,“用武之地”找不到“英雄”,另一方面,“英雄无用武之地”;一方面,社会各行各业,尤其是生产第一线和艰苦行业,以及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急需大量人才,另一方面人才大量积压,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人才资源浪费严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4-08
目前我国学校主要分为教育部直属学校,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学校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学校,按照现行高校管理体制,毕业生就业采取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实行分级负责,相互调剂的办法,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由教育部归口管理。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了职责明确、条块结合的毕业生就业管理体制,在实践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促进了各地积极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提供优惠。然而,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满足本地毕业生的就业,减轻社会压力,而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屏障,实行地方保护主义,诸如户口限制、地方垄断、本地生源优先等,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毕业生就业。
教育服务的生产与供给混同的制度,不适应当前大学生市场化就业的需要。教育服务是高等教育产业的主要产品,在此,我们引入教育服务的生产和教育服务的供给。就业指导制度令人担忧。学历证书不能有效反映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能力等“信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学历证书制度注重对知
第4个回答 2013-12-21
黄埔就业公社 全国性公益平台 帮助应届毕业生在北京找到适合自己工作 有专业讲师指导,规划就业前后准备工作
就业前 人生规划 职业规划 事业规划 前期团队建设 企业考察 企业文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