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和技术:天使抑或魔鬼?”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伴之出现的各种
社会问题日益严重。我国政府也采取了多种措施试图抑制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效果并不明显。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从源头上、根本上认清科学技术内在的善恶问题,有必要从科技自身内部认识其“善恶”。在科学理论和技术成果的研发之初实施控制,才能有效抑制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学界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存在着诸多说法,本文通过对这些观点深入分析展开自己的论述,得出科学技术并非仅仅在应用上存在善恶,在本质上同样具有两面性。树立“科学技术‘内在亦善亦恶’观对于正确看待和处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至关重要。
1 学界观点分析
学界关于科学技术的善恶问题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科学技术价值无涉,即科学技术中性论,一是科学技术价值有涉。
“科学技术价值无涉”观点辨析
代表性观点如下:
罗素:“科学是不讲价值的,它不能证实‘爱比恨好’或‘仁慈比残忍更值得向往’诸如此类的命题。科学能告诉我们许多实现欲望的方法,但它不能断定一个欲望比另一个欲望更可取。”
爱因斯坦:“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也能用来杀人。”
肖显静的著作中提到:“科学技术中性论认为,科学技术本身和科学技术的应用是两件不同的事情。尽管科技能够被人们用于不同的目的为善或为恶,但是,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本身只有是非、真伪、效率高低之分,而不能从好坏、善恶、损益来衡量。”
黄瑞雄:“科学技术是一柄
双刃剑,有着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进步不利的一面,然而,这并非是由科学技术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社会经济制度,
社会经济结构和人们的经济发展观念等因素所导致的不当使用,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不充分造成的。”
韩彩英:“如果非要给科学和技术一种比喻或隐喻的说法,它们也仅仅是中性的‘神’。就中性‘神’的固有角色而言,科学和技术既非天使也非魔鬼;就中性‘神’的具体功用而言,科学和技术有时是天使有时是魔鬼,科学和技术的具体功用尽在人类的驱使之中。……只有人类自己才是天使抑或魔鬼!”
上述观点事实上是把科学技术与科学技术的应用完全分开,认为科学技术内在的价值无涉。这种观点遭到了众多学者的反驳,指出了不合理之处。面对当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愈加密切的形势,把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福祉和灾难完全归之于科学技术的应用,忽视科学技术内在的善恶,是极不合理的,下文将作详细辨析。
“科学技术价值有涉”观点辨析
代表性观点如下:
伯纳德•巴伯:“在最近三百年中,随着基于普遍的、系统的概念框架的高度发达的科学不断地涌现出发现与发明,科学之社会影响的速度和力量一直以
几何级数倍增。”
维纳:“新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用来为人类造福,……也可以毁灭人类,如果我们不去理智地利用它,它就有可能很快地发展到这个地步的。”
赫尔曼•格林等人在承认技术是天使亦是魔鬼的基础上,进而提出技术可以是天使。
史兆光认为科学和技术都是一柄双刃剑,“相对技术成果而言,科学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是隐性的,……从宏观整体上评价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巨大幸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令人毛骨悚然的威胁。”
张贤根:“现代科技在给人类带来极大的便利、舒适与奢华之际,也可能为人类带来危害。”
林德宏教授在驳斥了技术中性论基础上对科学技术双刃剑的观点进行了深入辨析:“许多学者在谈论‘科学技术是双刃剑’时,实际上讲的都是技术。应当说‘技术是双刃剑’,更准确地说,‘技术应用是双刃剑’。”技术应用的双刃剑效应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表现形式是:一项技术在被我们应用时,会引起多种不同的变化,有的变化对我们有利,有的变化对我们有害。我们在利用有利变化的同时,原则上不可能排除不利变化的发生,也就是说这两种相反的变化都会出现。”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是,“技术应用本来是用来为人类造福的,可是一旦发生事故,也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据以上论述,当前学界价值有涉的观点可以笼统的概况为“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福祉之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深入分析,无论是伯纳德的“科学之社会影响的速度和力量”,还是维纳的“它可以用来为人类造福……也可以毁灭人类”,以及林德宏先生“技术应用是一柄双刃剑”的观点,都主要是集中在科学技术的应用或技术的应用会给人类带来福祉或灾难。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不应仅仅停留在应用层面,还应该更深入的分析科学技术内在的善恶问题,探讨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2 科学技术的善恶辨析
科学技术除了应用中存在善恶外,“内在的善恶”同样值得关注,甚至更根本。
哈贝马斯曾经“把科学技术的消极的社会作用说成是由科学技术本身造成的,赋予科学技术一种原罪”。科学技术内在善恶问题直接涉及到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以及科学技术研发、应用过程中科技政策的制定,甚至危及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科技内在的善恶问题。
科学善恶之辨
科学的善恶表现。科学最初来自于对世界的“惊异”,或说是一种求知的欲望以及人类的某种社会需求。科学认识世界的功能可以满足这种需求。另一方面,科学可以认识自然界的规律性,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按照肖峰所说“能满足人的需要就是‘善’,基本的善甚至最高的和终极的善,就是让人快乐和幸福。”科学能给人类带来某种“幸福和快乐”,即科学之善。另有学者提到科学理论不和人直接联系,而是通过技术才能为人类造福。科学理论经常成为技术发展的基础,技术和人类更加直接相关,但是正是科学理论的发展为技术研发和应用提供了可能。比如,科学家爱因斯坦认识到了质能
相关性,哈恩和迈特纳分别发现了
核裂变及其质量亏损,这些理论成果为人类利用核能打下了基础,才有了核能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为人类服务。以上可明显得出科学理论与善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甚至是一种必然的联系。当然,科学理论同样可以成为危害或威胁人类生存的技术的基础,如上例,核物理理论也可以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核技术(如
核武器)的基础,即体现科学之恶。科学给人类带来的“快乐”和“痛苦”即善和恶,这种善恶经常不直接表现出来,又确实存在,不妨称之为“潜善恶”。此“潜”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科学内在的存在善恶,价值有涉;二是科学的善恶表现于深层而不是表层,或者说是间接的不是直接的。
科学善恶之源。人类“需要”科学才去从事科学研究,这可以说是某种为善的目的,但现实中却既存在善又出现了恶,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第一,科学的相对真理性是科学善恶之源。肖显静认为“科学理论不再是被严格建构好绝对证实的绝对真理,而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的、与其他被辩护的科学理论相一致的知识体系,具有真理的相对性。”正是由于科学的真理相对性的特征,当人类利用相对真理中具有合理性的成分时,它会给人类带来“快乐”,善得以展现,反之当不合理性的成分发挥作用时(这种作用经常是人类在利用科学理论时所附带产生的结果,不一定是人类主管愿望所致)就可能给人类带来“痛苦”,恶得以展现。
第二,自然界的复杂性,以及以之相应的人类认识的局限性是科学善恶的重要源泉。上世纪中叶以来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经从自然界是“简单”的向自然界是“复杂”的方向转变。唐纳德••沃斯特认为“大自然远比他们曾经意识到的,或者正像有人开始暗示的,实际上比科学能够意识到的要复杂的多。”肖显静提到“科学认识的两极表明,当复杂性增加时,我们对于它的理解和预言的精确度也会减少。”
量子力学也提供说明,
海森堡提出的“
测不准原理”揭示出客观世界不能独立于主观世界及主观“测量”体系,人类的认识精度是有限度的。
系统科学的研究揭示出,整体的行为和功能具有“涌现”的特征,“整个系统的行为不能通过对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简单地求和得到”。正是自然界的这种复杂性为科技之恶埋下了伏笔。另外,当前主流科学的分析、
还原论的传统使科学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经常只看到局部,未看到整体,得出的理论成果对局部是善,但对整体或其他部分可能是恶。如生物学的研究只追求认识生物的本质,不去管其他领域的问题,结果其理论成果可能在生物工程中出现危害人类事件的发生。
技术善恶之辨
维纳指出技术的发展“对善和恶都带来无限的可能性”。林德宏教授指出,技术除了在应用中可能带来善恶以外,“某些技术研究本身就涉及到善恶问题。”郑晓松认为“技术与生俱来就具有一种对自然本真状态的人为干预”。技术是人类为着某种主观的利益研究、开发利用的,因此必然具有服务于人类的特征,这是技术善之源;技术是“改变”世界的方法和手段,一般有好的预期,但这种改变必将具有两面性。由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必将使这种改变在满足人类原初目的的同时带来预料之外的结果,或后果,这种后果除了应用技术的人之责任外,技术本身也难辞其咎。林德宏教授提出,“有的技术设计本来就是为了伤害人类的,这类技术是有明显的价值负荷的,它本身就是恶的技术。因为我们只能用它来作恶,而不可能用它来行善。……各种大规模地杀伤武器都是恶技术。”一般技术的善是显性的,而技术的恶有时是显性的,有时却是隐性的、长期性的,是我们更应该重视的。
技术之恶产生的原因主要两个方面:一方面,技术成果既然能够成为“改变”自然的方法和手段,那么既可能为善所用也可能为恶所用。正如一把菜刀可以为人类生活服务也可以成为伤害他人的武器。另一方面,技术从本质上是人类对自然的“促逼”,使之成为恶之源。海德格尔认为“在现代技术中起支配作用的解蔽乃是一种促逼(Herausfordern),此种促逼向自然提出蛮横要求,要求自然提供本身能够被开采和贮藏的能量。”〔19〕他进而认为“座架占统治地位之处,便有最高意义上的危险。”这种危险是技术之恶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肖显静在以上观点基础上提出“通过座架的作用,自然成为人的对立物,失去了本性,处于非自然的状态,也就是处于被破坏的状态。”同时她提出 “科技自身的不足是造成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郑晓松认为,“现代技术对自然‘促逼’的本性是生态危机的逻辑根源。……技术统治是现代西方社会普遍存在的弊端,而这一切的根源又在于作为工具理性的现代技术本身的内在危害性。”唐纳德••沃斯特从生态学视角提出“生态学似乎在警告:控制自然既不容易也不明智。”综上,技术本身具有一种改变自然的倾向,而不是顺应自然,那么某种程度上这种改变必将存在与自然相违背的一面,亦是一种恶,或成为恶之源。
3 树立科学技术“内在亦善亦恶”观的意义
科学技术除了应用过程中可能带来善恶之外,内在善恶或潜善恶同样不容忽视。应用层面的问题,学界已有深入阐述,本文提出的树立“科学技术‘内在亦善亦恶’观”指的是需要认识到科学技术本质层面内在的“亦善亦恶”。这对于理性的看待科学技术以及使科学技术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认清科学技术本质的善恶,可以提醒或警示人类“追求”尽可能善的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具有两面性是不可回避的,但人类追求的科学技术一定要使其更好的为人类服务,而不是危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自然界的复杂性,认识的局限性,使得科学技术成果经常是对自然界的一种“促逼”,因此人类只能在可认识、可预测的范围内追求顺应自然的科学技术,追求“科学技术与大自然的和谐”。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思想能提供启示。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绿色科技”应该成为人类追求的目标,“以绿色科技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原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先生认为“绿色科技是能够促进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产体系和生活方式以及相应的科学技术。”“绿色科技是与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理念相吻合的科技发展方向。绿色科技的核心是研究和开发无毒、无害、无污染、可回收、可再生、可降解、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高效、洁净、安全、友好的技术与产品。……绿色科技主要关注的是科技产品的设计及生产是否对环境、生态和人类健康构成危害。而过去科学家几乎不考虑这些问题,只考虑社会的需要,研究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来满足这种需要。”以上观点主要是在环境、可持续发展层面追求的绿色科技,这种观点可归结为狭义“绿色科技”。以此为基础本文提出广义绿色科技概念,即总体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善最大化、恶最小化的科学技术,或不会对人类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科学技术。当然,“绿色”只是一个程度的概念。在科学技术的研发、应用过程中树立绿色科技观,用绿色科技观约束和规范人们的科技行为,使科学技术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第二,认清科学技术本质的善恶,可以在源头上避免和抑制科技之恶作用的发生。
“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和科学技术中性论的观点本质上都可以导出近乎相同的对待科技的态度,即控制科技的滥用,抑制其阻碍或破坏人类发展的效应的发生,但整体效果并不明显。因为只认识到应用的善恶,控制点就必然落在对应用的控制上。但如果科技内在存有恶的方面,仅控制其滥用是明显不够的,正如墨菲法则向我们展现的“可能发生的就一定会发生”。因此,不仅要对科学技术的滥用进行控制,还要在源头上进行控制,即在科技成果的研发之初进行有效的控制,要对一项科技项目的申请进行深入的、全面的善恶论证。完全善的或完全恶的成果几乎是没有的,如果恶大于善,或恶可能危及未来人类生存,那么此项目就必须严禁实施,如果善远远大于恶,就“可能”实施,但要在源头上尽可能控制恶作用的发挥,最大限度发挥善的作用,如汽车,善的方面不再说,恶的方面,环境问题,安全问题等,因此在汽车申请生产论证过程之初就应该设立严格的指标限定,要达到某种环保和安全标准的汽车才允许研发和生产,即“预防为主”。就此,林德宏教授也提到“如果自然科学理论研究触犯了人类的根本利益,也应当禁止。”
笔者对我国历年国家重要基金项目申请书进行调查,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发现只在863计划申请书中提到“本课题研究是否涉及敏感的科技伦理问题?(包括人类生命、人类生物样本、私人生命信息、基因信息等)”,除此之外,所有项目申请书中没有任何栏目涉及该项目科技成果的负面或可能负面影响。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源头上我国对科学技术恶作用的控制几乎没有,笔者认为这也是一般科学技术观造成的必然结果。因此,转变科技观,从内在价值无涉向内在价值有涉转变,树立内在的“科学技术内在亦善亦恶观”势在必行。对于具体的控制方法,即要在课题申请书中加入专门的一项进行科技成果善恶论证,并对科技之恶的控制策略进行全面说明。课题申请人经常可能有意隐瞒该项目的恶效应,但作为课题评审专家进行全面审查时必须把此点考虑在内,以达到一旦该项课题立项且获得科研成果就要使之最大限度的为人类服务。
结语
科技乐观派认为,“只要有科学技术,今后出现的灾难不是人类的灭亡,而是人类太幸福而滋生的痛苦”,“人类不但要征服地球,而且要征服整个宇宙。”这种极端的科技乐观派的观点正在提醒人类要深入认识科技的善恶,树立合理的科技观。如果这种非客观的观点进入或部分的进入人类的意识,那么地球很可能毁灭在人类自己手中。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在第一线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线和第三线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它常常把第一个结果重新消除。”
追问能不能简单点 200多字就行 最好用自己的话 有例子最好
追答从表面上来看,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生活质量也大大提高,(这里面包括了像在交通发面的提高与进步,交通工具的进步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不断的缩小,也使人与”外星人”的距离也在不断缩小;速度的提升也使在相同时间内,人们做的事情也越多.知识传播方面的进步,也是使越来越多的人能看上”书”,人的精神生活便进了很大的一步,生活质量也因此大大提高),具体一点: 科学发展使人们从古至今的梦想一一变成了现实,在远古社会中人们只能茹毛饮血,而现在看看我们的衣食住行,是何等的进步,没有科学发展,我们可以生活得这样舒服吗?原来,一点感冒,发烧都可以要了人的命,而现在的医学都已经可以到起死回生的地步了。原来“人到七十古来稀”,现在活到一百岁也不稀奇,这难道不是科技发展的功劳吗?汽车与飞机,火车与轮船在远古时期简单无法想像,几公里的路就是远征,而现在,地球就如同一个小村庄一样,随时可以转个遍.自从本世纪20年代以后,世界性环境污染威胁着人类的安全。人类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上,经历了工业污染治理、城市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生态环境综合防治、区域污染防治等四个历程。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的着眼点局限在一个工厂、一个行业、一条河流、一个地区。自从8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威胁人类生存的不仅仅是局部地区,而是更大的 范围甚至是全球环境污染。烟和其他污染物全球环境污染问题很多,现在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三大问题上。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一系列令人不安的环境问题很多,现在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三大问题上。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一系列令人不安的环境问题,仍然表现在大气、水体、食物、土壤等几个方面。总结上文可得:善与恶只是相对的,有一个善,便有一个恶,善于恶的比较没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