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心雕龙·原道第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5
“文心”谓“为文之用心”,“雕龙”取战国时驺奭长于口辩、被称为“雕龙奭”典故,指精细如雕龙纹一般进行研讨。合起来,“文心雕龙”等于是“文章写作精义”。

原道此章主要探讨文学本源问题(即本质论——文学活动的发生)。

刘勰在《序志》里讲到文学理论的关键部分,称做“文之枢纽”。(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原道》就是枢纽之一。

照我的理解,第一个的文应该是指广义的文,指万事万物的文采,而不是单纯指人文的文。因此它在这里说文与天地并生。后面开始阐述这个观点的原因。后面这句前半段讲述天文,天地玄黄,天圆地方,日月盈仄,辰宿列张,纷繁而美丽;后半段讲地文,山川交错,同样有它的文采。因此证明了文与天地并生。有天地,就有了阴阳,就是文中的“两仪既生矣”。天地产生之后,性灵的凝聚就产生了人。因此《周易》提出了天道、地道和人道的天地人三才的说法。接着就开始阐释人文。有了人,就有了人心,有了人心就有了语言,有了语言也就有了人文。这是自然的道理。

第二段的一整段骈文其实就相当于从侧面论证人文产生的合理性。它的中心句就是最后一句: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无文欤?这些天地间无心无识的动植万品都有丰富的表现天地之道的文章色彩,或“形文”或“声文”,那么作为天地之心的唯一有心有识的人,怎么没有文章呢?这是以反问表肯定。

这里开始详细地讲人文的源头。刘勰认为人文的源头是太极,而最早阐述太极解释得最精妙的就是周易。周易最开始由伏羲创制八卦,后经过周文王推演为六十四卦象,最终由孔子编订注解十章。称为“十翼”。所以说“仲尼翼其终”。

因此《周易》分为两部分,一个是《经》,主要是周文王推演的《周易》;另一个是《传》,主要是据说是孔子编写的十翼。这十翼之中,基本上所有的文章都是对整个经文或是六十卦象进行分析,而只有《文言》这一篇是《易传》中专门用来解说《乾》《坤》两卦的,因此叫做“《乾》、《坤》两位,独制《文言》。”

易经中有那么多卦只有乾坤两卦是有专门的易传,并且用“文言”来为此传命名。刘勰就解释说“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乾卦是天象,坤卦是地象,用《文言》来解释乾坤,就是在阐述人文与天地的关系,也就是在表达天地之心就是文。 孔颖达 的《 周易正义 》引庄氏的注:“文谓文饰,以乾坤德大,故特文饰以为文言。”也和刘勰的观点差不多。后面两句我觉得他是在说人文的最初表现,以河图与洛书为代表,并且认为这都是神理决定的,而这种神理我认为可以理解为第一段他所说的自然之道。

这一段主要讲述了中国文化的一段发展史。

从仓颉受到鸟迹的启发发明文字代替了结绳记事,再到记载炎帝神农、皞帝伏羲事迹的三坟(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以《 三坟 》,可作古书解释。)虽然他们是人文最初的体现,但年代久远,已经很难考追了。所以作者认为开始焕发光彩的文章,要从唐尧与虞舜说起。并以《尚书·虞书》里的文章(赓歌)举例。然后接着从夏朝讲到商周(文胜其质,胜 阳平,胜任?),受到诗经的影响,好的文章就不断诞生。紧接着文王拘而演周易,文章内隐。周公旦树立周礼,编订诗经。然后后面就是刘勰用极具感情色彩的语言赞赏孔子的文学创作。

最后一段应该是属于整篇文章的理论总结和升华,其中素王指孔子。里面最核心的内容就是“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前面都是在用实例说明 道通过圣人的媒介展现出来,圣人用文章来阐明道。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刘勰的文学起源的观点具有一种神秘色彩,可以说是圣人创立说。而且强调文的功利性,注重文以载道,指出文具有教化人心的作用。

最后探讨几个问题:

一、关于“文”

文心雕龙里的文虽然是一个字,但应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第一段来说,文之为德也大矣,中的“文”应该包含天文、地文与人文,泛指一切事物的纹饰。到后面第三段在讲述人文之元的时候,这个文应当专指人文。

二、原道中的“原”

提到原道我们很容易将韩愈的原道联系起来,但我认为,韩愈中的“原”与刘勰中的“原”有所不同。韩愈的原道篇是在探求道的本源,恢复古道,尊崇儒学。但是刘勰的原道篇是在探求文的本源,并且在文章中提出了文本于道的观点,所以在刘勰的文章中的原应该不会是推究本源的意思,而与来源于意思相近,因此原道就解释为来源于道。

三、关于“道”

对于原道中"道"的意义,一直是龙学所争论的问题。学术界有很多说法,包括:(1)儒道说,(2)自然之道说,(3)自然法则、客观规律说,(4)佛道说,(5)“自然之道”与“儒道”并存说,(6)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抽象理念或绝对精神说等等。我在这里就不说这个道是什么了,一方面是因为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的讨论和研究已经很多了,另一方面是因为刘勰也并没有把道解释得十分清楚,连鲁迅都说“其说汗漫,不可审理”,我就更难明白他说的是什么了。所以我在这里更想谈一下我觉得这个“道”的观点的提出应该包括哪方面的内容或是说受到了哪些文学思潮的影响。

首先从原道这篇文章来看,文中虽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但很多时候都是引用《易经》中的语言来建构自己的理论框架,包括对“道”,也是在引用古籍进行描述,没有原话阐述。比如:

夫玄黄色杂出自《周易·文言 》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观天文以极变,查人文以成化是化用《周易·贲卦》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包括最后一段直接引用“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来解释文的功用。

因此刘勰 道 的观点一定会受《周易》的影响,而《周易》作为道家与儒家共同认同的经典,因此刘勰的文学本质论也会受到儒道的影响。

最明显的是儒家。先抛却原道来说,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中谈到他曾经做的两个梦,一个是攀采祥云,另一个是他手捧礼器,随孔夫子南行。不论这两个梦真实与否,其表达的都是儒家建功立业的积极的入世传统,他自己也提出来“穷则独善以垂文,达则奉时以骋绩”,所以在他的仍然是一个儒士。而在原道中,他说“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钧六经”,尊孔子,崇六经。在最后的“赞”中也提到文以载道,要彪炳仁孝。体现了孝悌与仁,因此这个道一定有儒家的人道。

另一个是道家。但这在文章中体现的不明显,在论述人的起源的时候有讲到无行之秀,提到人文之元是太极,最后也提到占卜问数。但我觉得刘勰的道家思想更多地体现在他的自然观上。儒家偏重于社会人伦,而道家偏重于自然的本质与起源,因此刘勰在提出天道与人道统一的文学观的时候,在天道方面就不可避免地采用了道生化万物的道家自然观。

另外关于刘勰原道中佛家思想的体现,我觉得并不是太明显。虽然刘勰生活的南朝流行三教并行的潮流,并且刘勰还曾经在定林寺校阅经书,但我觉得他的佛教思想可能更多地体现在《灭惑论》(佛学论文)中,而与文心雕龙关系不大。

最后总的来看,文心雕龙·原道把文上升到了一个宏观的角度,不仅仅是局限于人文,还涉及到天文地文,并且谈到了文的教化和起源,在说文的起源的时候,又将其与哲学结合起来,从哲学和审美的角度对写文章提出自己的观点。虽然他的文学起源的观点有圣人创立说的成分,并且有一种神秘色彩,强调人是天地灵气的凝聚,但我觉得我们应该用一种历史的观点来看问题,刘勰在那个时代有他的历史局限性。而且他写文心雕龙是想进一步尊崇经典,将当时的过于追奇逐艳而远离文学的初衷的文学思潮引入正轨。

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原道第一中的原什么意思?
“原”是本,“道”是“自然之道”;“原道”,就是文本于“自然之道”。所谓“自然之道”,刘勰是用以指宇宙间万事万物的自然规律。他认为日月山川、龙凤虎豹、云霞草木,从物到人,都是有其物必有其形,有其形则有其自然形成之美。这种自然美,刘勰叫做“道之文”。从这种观点出发,刘勰主张文学...

文心雕龙·原道第一作品评析
《文心雕龙》的“枢纽”部分包括《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五篇,总论文章创作的基础和原则。刘勰在《原道》中提出“原道”的概念,意指文章根源于宇宙间万事万物的自然规律,即“自然之道”。他强调,有道之文源于万物的自然文采,因此,文章创作应当追求动人文采,重视艺术技巧。然而...

文心雕龙·原道第一作品原文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1),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2),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3),俯察含章(4),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5)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

《文心雕龙译注》原道第一
《文心雕龙译注》中,文被描述为天地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天地并生,体现在天地的色彩、形状与自然景象中。日月、山川、云霞、草木,乃至林籁泉韵,皆寓含文采,展现了自然界的有序与和谐。文的产生源于人类对天地之心的感应,是心灵和语言的结晶,是万物万籁的共同特征。无论是无意识的事物还是有心...

文心雕龙·原道第一作品译文
人为万物之灵,实际是有思想的天地之心。有了思想活动,语言才得以跟着确立,语言确立了,文章才能鲜明,这是自然的道理。推广到万物,不论动物、植物都有文采:龙凤以五彩的颜色显示它们的祥瑞,虎豹以斑斓的花纹构出它们的雄姿;精心雕绘的云霞,色彩缤纷胜过画工设色的巧妙;鲜花满缀的草木,如同刻意...

文心雕龙·原道第一的作品评析
《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五篇,是《文心雕龙》的“枢纽”,即总论部分。《原道》的“原”,意为本、根源,“道”指“自然之道”。“原道”即文章根源于“自然之道”。所谓“自然之道”,刘勰用来指宇宙间万事万物的自然规律;所谓有道之文,大多源于万物的文采。这样,刘勰就...

《文心雕龙•原道》原文、注释和翻泽(01)
文之为德,意义重大,与天地并生。为何?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地之形,此乃道之文。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天地既生,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此乃自然之道。文采源自自然之法则,天地赋予万物以...

原道是哪部著作中的一篇
《原道》是《文心雕龙》的第一篇。本篇主要论述刘勰对文学的基本观点:文原于道。“原”是本,“道”是“自然之道”;“原道”,就是文本于“自然之道”。所谓“自然之道”,刘勰是用以指宇宙间万事万物的自然规律。他认为日月山川、龙凤虎豹、云霞草木,从物到人,都是有其物必有其形,有其形...

文心雕龙·原道第一的作品原文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6),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7)。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8)有彩...

读文心雕龙·原道第一
最后总的来看,文心雕龙·原道把文上升到了一个宏观的角度,不仅仅是局限于人文,还涉及到天文地文,并且谈到了文的教化和起源,在说文的起源的时候,又将其与哲学结合起来,从哲学和审美的角度对写文章提出自己的观点。虽然他的文学起源的观点有圣人创立说的成分,并且有一种神秘色彩,强调人是天地灵气的凝聚,但我觉得...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