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孔子征文

如题所述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说到征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征文一般都具有意味深长的结尾。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征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有关我心目中的孔子征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心目中的孔子征文 篇1

  对于孔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天子奉之为圣人先贤,庶民观之为儒学老者,何谓孔子于我之言,乃非竹杖芒鞋周游列国,为天下太平百姓安康奔走呼号之志士,亦非弟子三千登高于众人之上,儒学桃李满天下为历代朝拜之圣人,而是素衣着身“三人行必有我师”之求学友人,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仁厚学士,是“人不知而不愠”之谦谦君子。既友人,又君子,非高至圣人,非低至百姓,和于中间方显大义。

  一、所谓友人,志在于学,自育且育人

  孔子的教育模式是当代素质教育的前身。他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对于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一笔精神财富。创立私学,“有教无类”,谁都可以接受教育。这是育人,是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因材施教”,这在教育的同时,打开了人性之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主张启发式教学,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孔子的教育理念在历代岁月沧桑的洗礼下历久弥新,成为教育事业永恒的瑰宝。据《史记》记载,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孔子死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儒家文化后继有人,昔日学子成国之栋梁,这或许才是孔子作为一个老师最希望看到的。

  除了教育理念层面的给予之外,孔子对学习的体悟,更体现出其志在于学的品性:“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在说学习要时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在不断的品读中能得到更深层的领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在说虚心好学,互相借鉴的重要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动手学习与动脑思考的互相搭配。这些学习方法从各个角度论述了如何才能更有效率地学习。这些简单却深邃的话语,在我看来塑造出的并不是一位学识渊博才高八斗的老者,而是一个静坐于陋室,掩卷长思,潜心学习知识的学士。平易近人,温厚谦卑。这种谦逊仁厚的学习态度,或许才是孔子最为人尊敬之处。

  潜心学习之学士,传道受业之老师,于曲园学子,是今之身份,亦是明之梦想。尼山巍巍,洙泗流长,以孔子为求学之友,犁牛之子必当志气高昂。

  二、所谓君子,志在修身,仁以为己任

  任何一种道德都建立在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崇高的人格基础之上。现代中国要想建立自己成型、有序的道德伦理,必须在固有文化传统中寻找自身的人文精神,而儒家的君子人格就是中国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君子”代表着具有高尚品德的人,也描绘出一个理想化的具有审美理想的人的形象,塑造出代表儒文化理想人格的君子形象,是儒学对一个具有生命属性的人的崇高目标。“质胜于文则野,文胜于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这是孔子描绘的君子形象。既具备质朴诚实的为人品性,又具备道德标准的才学修养,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这是古人认为的君子形象,而对于当今时代也是建设精神文明,塑造良好国民形象的必然要求。

  若说文质彬彬是君子的内在精神气质,那谦逊温厚就是君子的外在表现。儒学的君子观对于君子的言行举止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即温良恭俭让。温,和厚也。良,易直也。恭,庄敬也。俭,节制也。让,谦逊也。五者,夫子之盛德光辉接于人者也。孔子每去一个国家都能听到政事的原因正在于此。在当今社会,以温良恭俭让为尺度的君子人格仍然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努力去塑造的,更是代表着文化象征的大学生应该努力做到的。大学生作为社会文化的中间阶段,上承文化之高雅,下系民众之通俗,庞大的数量加之独特的地位使得大学生在具备文化群体属性的同时逐渐带有某种社会阶层的气息,这种微妙的演变显示出大学生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独特作用——以自我为榜样,塑造以温良恭俭让为标准的君子人格的国民形象,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人。

  若志在修身,不足以为君子。君子者,当放眼山川,力挽缰,耕八方。当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豁达,当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抱负。《论语》有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句话阐明了一个仁人志士应该有的抱负和胸襟。身为曲园学子,自当沐浴先辈之光华,以仁为己任,博学修身,明心悟道。以君子之身,担当吾辈大任。

  今日中国,各种文化相互激荡,若想长期屹立于世界之林,建设文化强国必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如何建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如何在传统文化中寻找适合社会发展的有利资源,当代大学生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于孔子故里求学的曲园学子更应当奋勇承担。文化要想服务于大众,用什么样的身份定义孔子就显得至关重要。抛去圣人先贤的尊位,抛去万世师表的名誉,把孔子看成一位求学路上结伴同行的友人,一个品性高洁的正人君子,塑造出“亲民”形象的孔子,文化的理解与传播也就自然容易的多。同道友人,君子之身,此之定位,方为孔子。

  我心目中的孔子征文 篇2

  两千多年前,一位衰弱的老者,眺望茫茫宇宙,面对着滚滚东逝的江水,心事浩茫。他一生事业无成,感到人世渺小,天道无情,可是青山依旧,只是哲人其萎。于是,一句意味深长的叹息便如一丝凉风,吹彻古今:“逝者如斯夫!”从此,中国文化亦随着这滚滚东逝的流水流淌而来,直至现在,直至未来……

  他就是孔子,中化文化的缔造者,华夏民族历史是最辉煌的人物。他如一杯美酒,虽历千年,却愈品愈醇;他就是那一轮明月,时间再久,依然故我,愈亦清明,纵使有缺有圆,时而有乌云遮容……有人称他为“圣人”,是对他的学识、品行的推崇;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是源于他的治家、治国之道;有人说他是中国文化的中心,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甚至有“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这样的论断。现在,我们虽无从知其形,然亦可从《论语》察其行。

  是他,让我们对遥远的古世纪,那么一个洪荒时不再觉得晦暗和神秘,使那个时代人与后代乃至于我们沟通了。他手订的《诗经》,让我们能体验到最个性的感受——当那些面孔不一,情性各异的个人复活时,那个时代不也就复活了。那“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三百零五首“诗”正是由于他,而由愚夫愚妇引车卖浆者流的歌吟一跃而成为六经之首,“子曰”与“诗云”并称。实际上,就是因为“子曰”,孔子的赞誉,《诗经》中的愚夫愚妇们的“云”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圣经。

  是他,要“兴灭国,断绝世”,一生追寻,周游列国,颠颠簸簸,面对这一废墟,他试图挽狂澜于既倒,知其不可而为之。当他的弟子们在车上呼呼大睡,哈欠连天,一脸凄迷与怀疑时,只有他永远目光炯炯,自信目标就在前方。他到处招人惹人,让人不待见,对他敬而远之,这也就注定了他失败的命运,难怪韩非子说他是“削足适履”,也许这就是一种让人钦敬的悲剧精神吧。一生倡导“仁”,实践“仁”,修身为“仁”,改造社会为“仁”,可他履行的只是他自己。他一意孤行,坦坦荡荡,不失败何以感人识,不辉煌何以长人志。这失败,是大失败,是必然的失败,他更是因失败而辉煌。

  是他,教无类,使接受教育的对象不再仅限于统治阶级,为平民人士通过接受教育而进入官僚阶层开辟了道路,对教育和政治都有划时代的意义。他诲人不倦,门徒三千,贤者七十二,他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智力的高低、个性的差异,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他总能面对同一个问题,会给不同的弟子做出不同的回答。向年轻人传道义之火、文化之火,他是我国第一位自觉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的教育家,“愤而不启,悱而不发”,被后世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特别强调学与思的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光茫将光照万年。

  是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而贻人口实。他不会种地,不会收获,更不会蒸馒头,那我们就能鄙夷他不如一个农夫,一个馒头师傅吗?我们需要的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还是一名普通的农夫?孔子的言行与轻视体力劳动如何扯得上,一位“植其杖而耘”的“丈人”,耘来耘去的也不过他那一分三亩地,所养活也不过是他自己和家人。而孔子所耘的是文化之荒,耕的是文化之田,他给予我们的乃至世界的,又如何估量?

  这就是孔子,当你需要的时候,他就会在你的身边,为你点亮的那怕是微弱的豆大的火光,他依然能指明你前进的方向。因为有了他,我们才有了学习生活中幸福的一刻,最幸福的时候,就是被感动的时候。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我心目中的孔子征文
我心目中的孔子征文 篇1 对于孔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天子奉之为圣人先贤,庶民观之为儒学老者,何谓孔子于我之言,乃非竹杖芒鞋周游列国,为天下太平百姓安康奔走呼号之志士,亦非弟子三千登高于众人之上,儒学桃李满天下为历代朝拜之圣人,而是素衣着身“三人行必有我师”之求学友人,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写关于孔子一个名言的议论文 写出一个关于孔子名言的议论文。 写关于孔...
前段时间看到题为“我心目中的孔子”的征文,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孔子是个可爱可敬的人,我很喜欢他。现代很少有人了解孔子,如果谁敢鼓起勇气去大街。 做个调查,你心目中的孔子是什么样的?估计十有八九的人会骂你神经病,不正常。也许有人会茫然地说,孔子,我好像听说过,但我不认识他。难怪外...

给孔子写一封信征文
尊敬的孔子先生:我是您的一个普通学生,相隔数千年后壮胆写信打扰您,不仅是为了向您致上崇敬的问候,而且有几个问题亟待您的指教。您生于鲁国,游历于各诸侯之间,弟子三千,桃李天下,学富五车,经验丰富.您的儒家思想主张:“温、良、恭、俭、让”,前四个字让我心悦诚服,但“让”字让却不敢恭维。老子又作了一...

求给孔子的一封信或论语让我明白了为题600至2000字
而我却一落千丈,心中也似打翻了五味瓶,直到《论语》,走进我的生活,孔爷爷您的谆谆教导是我如沐春风,您的“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让我深深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温故而知新”后,让我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学习的动力,当我在控制不住自己时,您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让我自觉的整理好思绪,一头扎进书海。

孔子文化节征文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

那啥“品读《论语》” 征文
孔子只说两字:“爱人”。爱别人就是仁.樊迟又问什么叫智?孔子说:“知人”。了解别人就是智慧。那么,怎样做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呢?子曰: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也就是说,自己想有所建树,马上就能想让别人有所建树。这样推已及人,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所以当一个在帮助他人弥补缺憾时,...

追慕先贤征文
追慕先贤征文7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因遭家难,迁居鲁国。孔子三岁时死了父亲,十七岁又失去了母亲,家境贫困,没有机会受正规教育,全靠读书自修。他自幼好学,拜许多人为师,所以精通礼仪、音乐、射箭、驾车、计算等本领。 孔子一生,政治上不得志。年轻时,曾做过管仓库、管牛羊的小官。五十多岁才当了鲁国的司寇(代...

以<<我眼中的教育家文化>>为题写一篇征文,真实感受,谢谢,急。_百度知 ...
所以孔子在家排行老二,字仲尼,但他哥哥的字是“孟皮”,而不是“伯皮”)。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身处乱世,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

“悦读经典,收获未来”暑期读后感征文活动咋写
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可是现在,于丹教授将一般人艰涩难懂的《论语》和现在这个缤纷的世界联系起来,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阐述其深刻内涵。其中,她的许多独到见解,仿佛让人欣赏到了一个个曲径通幽的胜地,宛如久闭的心门打开了一扇窗,丝丝缕缕...

征文读经典写作文
让世界充满爱,这便是孔子的思想。 读孔得仁,孟得义,墨得力行,韩非得直面,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中的一些小事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便对待是人生的态度。 从老子、庄子、荀子,我又读到了人生智慧。 老子对生活的辩证,教会我们“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荀子对科学的进取心,教会我们“天行键,君子以自强...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