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怎样养成独立的生活能力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15
方法一:爱孩子,但不能溺爱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身上出现问题,其实“病根”在父母身上。天下的父母都爱孩子,却未必都知道怎么爱孩子。父母以为爱孩子就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为孩子包办所有的事情,这剥夺了孩子独立生活的权利,不利于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养成。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众星捧月”式的待遇,溺爱孩子也便成了社会的普遍现象。父母竭尽全力地满足孩子各方面的需求,代替孩子完成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做作业、做家务、洗衣服等,他们觉得这样可以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某高校学生刘海洋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中,他刚出生时,父母就离异了,家里只有妈妈、姥姥和他,妈妈把所有心血都倾注在他身上,一心想让孩子考上名牌大学。

  刘海洋从小就被妈妈宠爱,所有的事情都由妈妈一手操办。因为没有爸爸,所以妈妈的话他从不敢违背,妈妈怕危险不让他骑车,他就乖乖听妈妈的话。

  有一次,妈妈出差,给他留下了面包和饼干,让他先吃面包,再吃饼干,后来面包都长毛了,他都不吃饼干,因为面包没有吃完。

  从小到大,刘海洋应该做的事情,妈妈都帮他做了,这也使得刘海洋的生活能力很差。即使上大四了,还是要把衣服拿回家让妈妈洗。

  作为单身妈妈,刘海洋的妈妈试图弥补离婚和缺乏父爱给孩子造成的伤害,以致给孩子的爱成为了溺爱,正是这种溺爱,造成了孩子基本生活能力的缺失。因此,父母爱孩子的时候要把握好原则,不能溺爱。

  父母爱孩子是人之常情,但是爱孩子的时候要有原则和尺度,父母要控制住自己的感情,给孩子独立生活的机会,让孩子真正成为独立的个体。

  方法二:尊重孩子独立生活的意愿

  尊重孩子的选择,是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的前提。篮球明星乔丹的妈妈曾深有体会地说:“在对孩子放手的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是让孩子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自己做出事关终身的决定,选择与我为他们设计的不同的发展道路。”可见,想让孩子真正独立,就一定要勇敢地对孩子放手。

  父母尊重孩子的意愿,不仅可以进一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增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孩子虽然年纪小,但是也有自己的尊严和独立人格,作为父母,要尊重孩子独立生活的意愿,只要不涉及到原则性的问题,就给孩子充足的自由,让孩子自己做决定,给孩子独立生活的机会,这样,孩子才会成长为独立、有主见的人。

  方法三:培养孩子独立的意识

  独立的行为是靠独立的思想来支撑的。歌德说过:“谁不能主宰自己,谁将永远是个奴隶。”父母要让孩子认识到独立意识的重要性,避免养成孩子的依赖思想。

  父母要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时,父母不要急着否定,而是要给孩子表达见解的机会,并问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如果孩子思想上对父母非常依赖,那么就不要指望他在行动上会独立。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不要直接替孩子去做,而要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间接地教给孩子正确的做法,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做出选择。

  方法四:增加孩子独立做事的兴趣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至于生活的技能,有没有无所谓。这种错误的想法,只会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

  孩子独立做事的过程,也是培养孩子独立精神和正确劳动态度的过程,同时是孩子学习知识、认识社会的途径。不会独立做事的孩子在长大后,往往会出现性格上的缺陷,所以,父母要激发孩子独立做事的兴趣。

  姗姗12岁,已经开始爱漂亮了。她换衣服的频率明显增多,这增加了妈妈洗衣服的负担,于是,妈妈对她说:“孩子,妈妈工作很忙,你已经12岁了,应该帮妈妈分担一些家务。以后你的衣服你自己洗吧,如果你不洗的话,就只能穿脏衣服了。”

  一周过去了,妈妈发现洗衣机里塞满了姗姗的衣服,生气地批评了她,姗姗只好自己去洗。当她真正自己洗衣服的时候,才发现洗衣服并没有她想象得那么难。她喜欢上了漂亮的洗衣粉泡泡,还喜欢上了看着自己洗的干净衣服的成就感。从那次后,她不仅学会了洗衣服,还喜欢帮妈妈做家务。

  当孩子具备独立做事的能力之后,父母要懂得适时地表扬和鼓励孩子,让孩子在父母的赏识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这样也会增加独立做事的兴趣。

  孩子的年龄小,做事的目的性不强,父母可以通过游戏来提高孩子对于独立做事的兴趣,比如父母可以和孩子比赛谁扫地扫得干净,谁洗衣服时水溅出来的少等。

  此外,做事的内容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不可以太复杂,时间也不能太长,以免影响做事的效果,甚至会让孩子产生厌恶劳动的情绪。

  方法五:教给孩子独立生活的技能

  父母要教给孩子一些独立生活的技能,这样孩子才能更好地学会独立生活,也会自觉减少对父母的依赖。

  幼儿期的孩子处于行为的敏感期,并逐渐表现出独立意识,父母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时期,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父母可以让孩子学习穿衣服,学会整理衣服;不要给孩子喂饭,让孩子学会自己轻松地吃饭;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扫地、倒垃圾等。

  在教孩子洗衣服时,首先要教给孩子按照颜色将深色、浅色分开,还要参考衣服后面的标签将水洗和干洗的衣服分开,防止衣服损坏。然后再教给孩子洗衣服的时候如何操作洗衣机、如何酌量添加洗衣粉等。孩子掌握了这些技巧,才会更主动地去做。

  孩子学会了这些独立生活的技能,才能离开父母的庇护,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技能的掌握是个学习的过程,明智的父母要耐心地教给孩子如何去做,孩子会在父母的指导和鼓励中,逐渐学会独立生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6-26
多让他们自己动手

培养小孩独立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让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如学校的社团活动、小区的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孩子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沟通和解决冲突。这些社交技能对于他们未来的独立生活是非常重要的。9.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帮他们解决,而是引导他们自己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他们理...

小学生在学校住如何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
5.管理钱财:学会如何存取零花钱,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培养节约意识。6.自我保健:学会自己测量体温、血压等健康指标,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预防生病。7.时间管理: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和生活计划,提高学习效率。8.社交能力:学会与同学、老师沟通交流,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9.独立思考:培养独立...

独立生活能力如何逐步培养?
自我激励:培养自我激励的能力,即使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动力和积极性。可以通过设定奖励、记录进步和反思经验来提高自我激励。健康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规律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这是保持独立生活能力的基础。安全意识:了解基本的安全知识,如急救技能、防火防盗措施等,确保在独立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生活技能?
1.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生需要培养自己日常生活自理的能力。这包括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基本的日常事务,如穿衣、洗漱、整理个人物品等。培养这些技能有助于孩子们建立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为将来的生活打下基础。2. 社交技能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逐渐接触到更多的社交环境,因此社交技能显得尤为重要。这包括与...

怎么锻炼小学一年级孩子的独立能力?
一、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自我管理:教会孩子自己管理日常所需,如整理书包、收拾玩具、整理床铺,并监督他们独立完成。个人卫生:引导孩子学会基本的个人卫生习惯,比如自己洗手、刷牙,家长可以逐步减少帮助,让孩子独立完成。饮食自立:鼓励孩子尝试自己使用餐具吃饭、自己倒水喝等,即使开始时不太熟练,也要...

培养孩子自理能力需要从哪几方面入手,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可实际上,借做家务的机会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孩子做事过程中惹出的一点小麻烦相比,真的不值一提。比如让孩子拖地,可不要小看这一件小事,拖地可以让孩子变得更细心、更负责、更有规划,聪明的父母都会懂得利用生活琐事,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责任心。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话谁都会说,但是真正做...

你认为小学生应该怎样去学会生活
培养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其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日常生活里,我们应多与孩子探讨兴趣话题,这有助于他们形成感知习惯,对日后学习兴趣的培养大有裨益。当小学生们完成作业,我们应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时间,以养成独立完成任务的习惯。同时,劳逸结合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使小学生学会劳逸结合,将能为其...

培养孩子独立性需要注意什么?
不要妄想孩子在短时间内就具备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任何事情的发展都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培养独立性也不例外。如,在培养孩子独立吃喝方面,1岁时教孩子用小勺吃饭;1岁半左右,教孩子左手扶碗,右手拿勺独立吃饭;到两岁半时,就可让孩子自己干净利落地吃完一顿饭。3.通过游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比...

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策略有哪些?
做出负责任的选择。独立思考: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不盲目跟随他人或社会的意见。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和判断。通过上述策略的实践,个人可以逐渐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重要的是要有意识地将这些策略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持续地练习和改进。

家长该如何教会孩子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家长一方面要增加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增加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能有什么事情都想着。父母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会导致孩子的成长会出现一些限制,所以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对于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没有家长帮助的情况之下,孩子是不是能解决一些问题。另外的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