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注释与赏析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2〕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3〕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4〕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5〕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6〕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7〕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8〕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9〕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10〕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11〕蚩尤塞寒空,蹴踏崖谷滑。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12]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13]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14]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15]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16]中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17]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18]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19]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20]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21]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22]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23]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24]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25]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26]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27]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28]
【解题】
此诗作于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时杜甫被授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就任前,离长安到奉先县(今陕西蒲城)探视妻子。途经骊山,正逢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避寒作乐。而安禄山已在范阳(今北京市)起兵叛乱。杜甫虽未获知消息,但在长安十年对现实社会有深刻体察和认识,途中见到路边冻死的人与统治者的淫乐,从家中幼子的饿死,想到“失业徒”、“远戍卒”的凄凉,感触极深而写下此诗。咏怀,抒写情怀。全诗可分三段。首段自叙平生忧国忧民的怀抱,反映出“穷年忧黎元”与“葵藿倾太阳”的矛盾。次段叙途中所见所感。揭露君臣淫乐与人民饥寒的矛盾。末段叙抵家后的家庭情况,并由自己的苦难推及人民的更为不幸,忧愤感情达到高潮。全诗融咏怀、纪行、叙事、感喟于一体,曲折回环,沉郁顿挫。为杜诗代表作之一。
【注释】
[1]《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五言古体长诗,作于天宝十四年十月初,时值安史之乱前夕,叛军已在范阳起兵,消息尚未传到京城。杜甫在长安困顿十年后才谋得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这个八品小官,地位卑微,空怀济世之志不得施展,长安米珠薪桂,他薪俸微薄,不得不将家属安置在奉先县(今陕西蒲城县)。他回奉先县探家,从途中所见所闻,预见到社会大动乱的必不可免。诗人回到家中,幼子已因饥饿而死亡。他感念国事家事和天下苍生,满腔悲愤,写下这首千古不朽之名篇。
[2]“杜陵”四句:杜陵,在长安东南十五里,秦时为杜县,汉宣帝陵在此,改称杜陵,东南有少陵,为宣帝皇后陵墓所在地。杜甫先祖杜预是杜陵人,故以杜陵为祖籍,杜甫也在这里住过,因而自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布衣,古时平民不能衣锦绣,故以“布衣”代指平民。老大,人老年岁大;当时杜甫四十四岁。转拙,变得笨拙。许身,自许,对自己的期望。一何,多么。窃比,私自比拟。稷与契,稷,舜时的农官,相传他教民种植五谷。契(xie),舜时的司徒,掌管教化。稷、契都是上古传说中的贤臣。
[3]“居然”四句:濩(huo)落,同瓠落,大而无用。语出《庄子·逍遥游》:“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契阔,勤苦困顿。语出《诗经·击鼓》:“死生契阔。”觊豁,希冀实现。四句说,我空怀济世之志,却居然成为大而无用的人,头发白了还甘心勤苦困顿,济世理想不死就不会放弃,总在希望能实现。
〔4〕“穷年”四句:穷年,整年。黎元,百姓。肠内热,内心苦闷如同五脏受煎熬。同学翁,同辈学友。浩歌,放声歌唱。弥,更加。四句说,我成年为百姓忧虑叹息,内心如同五脏受着煎熬,同辈学友为此向我取笑,我放声高歌更加热烈。
〔5〕“非无”四句:江海志,隐逸江海之志。尧舜君,圣明君主,这是古时臣子对皇帝的敬称,是通常的用语。四句说,不是没有隐逸的思想,自由自在地度岁月,可是生逢圣明君主,不忍心从此永别。
〔6〕“当今”四句:廊庙具,指能担负国家重任的栋梁之材。廊庙,庙堂,喻朝廷。具,才具,比喻人才。构厦,建筑大厦。葵藿,葵为向日葵,藿为豆叶,偏义复词,取葵向阳之意。四句说朝廷并非没有栋梁之材,可是我如同葵藿总是向太阳,这是事物的本性不能改变。前二句是不被见用的激愤之语。
〔7〕“顾惟”四句:蝼蚁辈,蝼蛄蚂蚁之类的人。求其穴,营求自己的小穴。喻指目光短浅只顾经营自身巢穴的人,怎么会羡慕大鲸总是打算在海洋中游息呢。偃,游息。溟渤,无边无际的海洋。
〔8〕“以兹”四句:悟生理,领悟人生存之理。干谒,求拜求托,指求托于权贵之门谋求利禄。兀兀,孤单穷困貌。四句意为领悟到做人的道理,耻于去从事求拜请托,才落到现在这样孤单穷困,能忍心与尘土一样埋没吗?
〔9〕“终愧”四句:巢与由,巢父、许由,尧时的隐士。传说他们听到要他们治理天下,认为污了他们的耳朵。沉饮,放量而饮。愁绝,忧愁苦恼到极点。四句意为惭愧不能走巢与由的避世之路,改变原来济世的志节,姑且放量饮酒自求适意,放声高歌来破除绝顶的忧愁。
〔10〕“岁暮”四句:天衢,天街。四通八达的路称“衢”,这里指广阔的天空。峥嵘,本义形容山势高峻,这里借喻天空阴云层叠,浓重如山。客子,旅居在外乡的人,作者自指。中夜发,半夜启程。四句写作者在岁暮的一天半夜启程,渲染当时的急风、严寒和阴云密布的环境,造成阴郁、沉重的气氛作下文铺垫。
〔11〕“霜严”四句:骊山,在陕西临潼境内,距长安六十里,有温泉,建华清宫,唐明皇同杨贵妃每年十月来华清宫过冬。杜甫于天宝十四年冬十月经过此处,据《资治通鉴》所载,唐明皇和杨贵妃正在这里游宴。御榻,本义为皇帝的坐榻,这里借指行宫。嵲, (dienie),形容山高陡峭,这里指骊山。四句叙述严霜袭人,手指冻僵,不能系结衣带,凌晨经过骊山之下,皇帝的行宫就在骊山高处。
[12]“蚩尤”四句:蚩尤,古代传说中与黄帝相对抗的一个部落联盟的酋长,曾与黄帝大战于涿鹿之野,兴大雾,使黄帝的军队迷失所在与去路,故用以代指大雾。蹴(cu)踏,踩踏。瑶池,传说中西王母宴饮之处,借指骊山温泉。郁律,形容暖气蒸腾。羽林,即羽林军,皇帝的警卫部队。相摩戛(jia),兵器摩擦相碰撞发出响声,形容羽林军人数众多,兵器相碰。四句描写大雾弥漫,山谷路滑,只见华清宫热气蒸腾,警卫人众。
[13]“君臣”四句:殷胶葛,殷,振荡,声音洪大;胶葛,旷远貌,这里指天空广阔。长缨,长的帽带,贵族服饰。短褐,粗布短衣,平民服饰。四句写华清宫君臣欢宴,乐声震天,四处荡漾,赐浴和与宴者都是贵族。
[14]“彤庭”四句:彤庭,有朱红色大柱的殿堂,宫城梁柱用朱红色,故代指朝廷。帛,绢帛,一种丝织品。分帛,朝廷赏赐臣下绢帛。城阙,京城。四句写宫廷的奢华消费都自民间强制征用而来。
[15]“圣人”四句:圣人,臣对皇帝通用的敬谀称谓。筐篚,两种盛物竹器,方形称筐,圆形称篚,帝王举行宫廷宴时用来盛放赏赐大臣的绢、帛等物品。筐篚恩,即指皇帝的赐物之恩。邦国活,国家生存和发展。四句议论皇帝赏赐是为国家的生存发展,做臣的忽视这个最重要的道理,皇帝等于白扔了这些东西。
[16]“多士”四句:多士,群臣。仁者,《论语》记孔子曰:“仁者爱人。”这里指关心国家和人民的人。战栗,惶恐。内金盘,大内(即宫中)的金盘,泛指皇宫中的金银珠宝珍玩。卫霍,西汉著名外戚卫青、霍去病。卫青是汉武帝卫皇后之弟,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这里借指杨贵妃的亲属。四句写朝廷群臣得到皇帝的赏赐,有良心的人要为此而惶恐,何况家中尽是皇宫金银珍玩的外戚呢。
[17]“中堂”四句:中堂,富贵人家的厅堂。神仙,唐代对歌伎舞女的美称。烟雾,指堂上炉香缭绕,烟雾迷离。玉质,美人洁白的肌体。貂鼠裘,貂鼠皮做的大衣。悲管逐清瑟,声音悲惋的管乐器伴随着声音清亮的弦乐器。四句写富贵人家的享乐。
[18]“劝客”二句:驼蹄羹,用驼蹄做的羹汤,当时名贵的汤肴。橙、橘,原产于南方的水果,在当时的西北地区是难得的。压,堆叠。二句写富贵人家的饮食奢侈。
〔19〕“朱门”四句:朱门,古代王侯府第大门漆朱红色,朱门代指王侯富贵人家。咫,周制八寸为咫,合今六寸二分二厘,这里极言相距甚近,生活相差悬殊如天地之别。
〔20〕“北辕”二句:北辕,驾车北行。就,靠近。泾渭,泾水和渭水,二水合流于临潼县境。杜甫此行赴奉先,须北渡泾渭。官渡,官家在泾渭二水汇合处设置的渡口。改辙,即改道,指渡过河。
〔21〕“群冰”四句:群冰,指顺流而下的大量浮冰。崒兀(zuwu),高峻而危险的样子,形容浪涌冰流迅猛异常。崆峒,山名,在今甘肃岷县,泾渭二水自陇西流下,故“疑自崆峒来”。天柱折,神话传说天由五柱支撑,《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列子·汤问》有同样记载。四句说河水涌着浮冰汹涌而下,大有撞折天柱的气势。
〔22〕“河梁”四句:河梁,桥梁。坼(che),断裂。枝撑,桥柱和使桥牢固的交木。窸窣(xisu),象声词,桥梁被冲击而晃动的声音。攀援,互相牵挽。川广,河宽。四句写渡河的艰险行程。
〔23〕“老妻”四句:异县,外县。庶往,希望前去。四句写探家心切,十口之家,寄居外县,即使行途艰险,也希望前去共度困苦的生活。
〔24〕“入门”四句:号啕,放声大哭。宁,纵能。舍一哀,忍住自己失子的哀痛。四句写归家所见与失子之痛。
〔25〕“所愧”四句:秋禾登,秋后庄稼收获进场院。贫窭(ju),贫穷人家。仓卒,指突然事故。四句说惭愧自己作为人父,竟使儿子挨饿夭折,本来想秋后庄稼进场贫穷人家也不会饿死人,谁料到事故这么突然呢。
〔26〕“生常”四句:生常,生平。唐制,官吏免除租税和兵役。抚迹,追念发生过的事。平人,平民。避太宗李世民讳,以“人”代“民”。骚屑,本义骚动不安,这里指不安宁。四句意为我是免除租税和兵役的人,还发生幼子饿死的事,平常老百姓的日子就更不安宁了。
〔27〕“默思”二句:失业徒,失去土地产业的人,指破产农民。远戍卒,远离家乡守边的士兵。二句推己及人,想到广大人民。
〔28〕“忧端”二句:忧端,愁绪。澒(hang)洞,形容水面浩瀚无边。掇,收拾。二句写自己的愁绪像终南山一样高,也像无边无际的大水不能收拾。
这首五言长诗可以代表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全诗以纪行为线索,以咏怀为主体,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将个人抱负,坎坷经历,沿途见闻,时代风云融会一体,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尖锐的阶级对立和危机四伏的社会形势,抒发了对国家和人民安危的深刻忧虑,具有“诗史”价值。吴汝伦《唐宋诗举要》评论说:“悲凉沉郁,愤慨淋漓,文气横溢纸上,如生龙活虎不可控揣。太史公、韩昌黎而外,无第三人能作此等文字。”全诗运用散文化笔法,而造语精警,感情跌宕起伏,又千回百折。“彤庭”四句,“朱门”一联,更是极具典型概括的千古名句。
【赏析】
陈毅元帅在《冬夜杂咏·吾读》里写道:“吾读杜甫诗,喜其体裁备。干戈离乱中,忧国忧民泪。”这是对杜诗高度概括而又十分中肯的评价。作为杜诗代表作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正是杜甫饱蘸忧国忧民泪写成的长篇巨制。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是年秋冬,杜甫曾两次自长安到奉先探视家室。长安十年的坎坷辛酸,沿途的所见所思,激起诗人汹涌澎湃的情怀,于是,《咏怀五百字》便如地心岩浆,喷涌而出。
诗以咏怀为题,诗人便从咏怀开篇。首先,从“杜陵有布衣”到“放歌破愁绝”一段中,诗人直抒胸臆,既披肝沥胆地袒露自己的政治抱负,又真实可信地和盘托出内心矛盾和斗争。当时的杜甫已逾不惑之年,他不无自嘲地说自己“拙”、“愚”,然而以稷契自况的高洁志向却始终不渝。虽被同辈取笑,仍然为民而忧,为民而叹,牵肠挂肚,大声疾呼。身处“穷年”的杜甫,没有恪守封建士大夫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信条,在失意之时照样心系黎元,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呵!面对严酷的社会现实和官场的腐败,杜甫也曾动过浪迹江湖、隐逸遁世的念头,欲效巢由,然而对皇帝的一片忠诚又使他不忍和朝廷永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杜甫对皇帝寄予极大的信任;“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更是他向皇帝奉献的一颗赤心。诗人还将辛辣的笔触刺向那些峨冠博带、窃据要津、尸位素餐的达官贵人——“蝼蚁辈”,胸怀“大鲸”之志的杜甫,以趋炎附势、阿谀奉承为耻,不愿过“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生活,决不随波逐流。至于“沉饮聊自遣”,那是诗人在借酒浇愁,排解心中块垒;亦可视为诗人与黑暗抗争的另一种形式。
这一段,诗人一览无余而又反复曲折地表白了自己的心迹:进亦忧,退亦忧,思想处于激烈斗争的漩涡。叙述质朴,比喻贴切,解剖细微,语句回环,创设了一唱三叹、一波三折的氛围。清人杨伦说:“首从咏怀叙起,每四句一转,层层跌出。……百折千回,仍复一气流转,极反复排荡之致。”(《杜诗镜铨》)
接下去,从“岁暮百草零”到“惆怅难再述”一段,诗人写了旅途见闻和感受。在百草凋零、疾风裂地、天空阴霾的岁暮,诗人披霜夜行。在大雾弥漫中犹可看到骊山华清宫的热闹景象:温泉水汽蒸腾,卫队兵器相撞,乐声震天动地,赴宴者戴长缨,领赏者持帛出……唐玄宗、杨贵妃及皇亲国戚正尽情寻欢作乐。看到这些,诗人不禁大发感慨:皇室中的山珍海味、绫罗绸缎,都是天下寒女及其夫家的血汗,都是民脂民膏呵!皇帝以之赏赐群臣,旨在使群臣为朝廷效力,遗憾的是大臣们辜负了圣恩。诗人巧妙地为皇上开脱,真可谓忠心耿耿。所见已令人愤恨,所闻更令人切齿。诗人在用形象鲜明的词语和对仗工稳的诗句铺陈,揭露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靡的生活。满腔怒火难以压抑,终于进出石破天惊的呐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极为凝炼的诗句,高度概括了封建社会贫富不均、阶级对立的现实,成了我国古典诗词中最为闪光耀眼的名句,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在最后一部分里,前十句承上仍写旅途所见。诗人运用夸张手段,大胆想象,虚实结合,描绘了一幅冬河冰凌图。或以为此乃象征手法,“山雨欲来风满楼”,预示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前夕的险恶政治形势,看来不无道理。以下二十句,诗人叙述了自己家庭的不幸,抒发了对时局的深沉忧虑。“谁能久不顾?”道出诗人殷切的思家之情。“寄”、“隔”二字更突出了对亲人的挂念。不料迎接诗人的竟是一幅幼子饿死、举家痛哭、四邻皆悲的凄惨图景。诗人强忍悲痛,为未尽父道而反躬自责。一个“愧”字揭示了诗人悲愤交加、怜爱悔恨、肝胆俱碎的复杂心境,读来催人泪下。此处无惊人之笔,无华丽词藻,于平铺直叙之中,倾注满腔热情,沉郁顿挫,动天泣神。素怀大志、忧国忧民的诗人并未沉缅于一己之痛,他由自己所享有的免租税、不服役的一点特权.想到了远不如自己的骚动不安、失去土地、应征戍边的平民、士卒,相比之下,自己还是幸运者。诗人推己及人的人道主义得到了充分体现。宋人魏庆之在《诗人玉屑》里评道:“或谓子美诗意,宁苦身以利人;乐天诗意,推身利以利人。二者较之,少陵为难。然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在结尾两句里,诗人形容自己的忧思比山高,比水深,适与前“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句遥相呼应,收到结构整饬、浑然一体的效果。
这首五百字的长篇抒情诗,以记行为线索,以言志咏怀为主体,将个人遭遇、旅途见闻、时代风云汇于笔端,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交错运用,灵活自如。前人评曰:“所谓巨刃摩天,乾坤雷硠者,唯此种足以当之。”“此篇金声玉振,可为压卷。”(《杜诗镜铨》)余亦以为然。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原文与赏析
在描述社会现象时,杜甫通过对比朱门酒肉和路有冻死骨的鲜明画面,揭示了社会贫富悬殊的残酷现实。“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一句则表达了他对这种不公现象的无奈和悲愤。杜甫在诗中也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愧疚之情。“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一句展现了他对家人的牵挂和担忧,&...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全诗赏析
意思是豪门贵族家里酒肉吃不完都放臭了,而道路上却暴露着冻饿致死的人的白骨。揭示了当时社会贫富悬殊的情况。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一般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诗人忧国忧民、忠君、念家、怀才不遇等思想情感,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构...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主要内容是什么
”可见老杜用“短褐”、“布衣”这类字眼不尽 是写实况,也暗含左思所说“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 贱,重之若千钧”(《咏史》)的对抗情绪。林庚先生说:“杜甫《赴奉 先咏怀》‘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 窃比稷与契’,杜 甫当时已初任右卫率府胄(兵)曹参军,却仍无...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赏析
呆在京城谋求仕途高登,既免了一路坎坷,又符合心志,何乐而不为呢?可是一家十几口人分隔异县,骨肉分离的苦处自是难熬。即使一起过着饥肠辘辘的日子,又有什么所谓呢?谁知一踏入家门,迎来的不是归家的喜悦,却是丧子的悲痛。嚎啕悲泣中杜甫不是直言自己的悲痛,却是试着将哀痛舍去,可是即便真...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注释译文
有一天盖上棺材,这事便无法再提,只要还没有咽气,志向就不能转移。一年到头,都为老百姓发愁、叹息,想到他们的苦难,心里像火烧似的焦急。尽管惹得同辈的先生们冷嘲热讽,却更加激昂无比,引吭高歌,毫不泄气。我何尝没有隐居的打算,在江海之间打发日子,岂不清高?只是碰上个像尧舜那样贤明的皇帝...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原文赏析在线翻译解释
赏析 在杜少陵的五言诗里,这是一首代表作。当时安史之乱的消息尚未传到长安,然而诗人在长安往奉先县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已经显示出社会动乱的端倪,所以诗中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这显示出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 原诗五百字,可分为三大段。开头至「放歌破愁绝」为第一段。这一段千回百折,层层如剥蕉心,出...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注释译文
他担心国家的未来,如冰水汹涌,让人担忧。他忧虑百姓的困境,即使自己身处官途,但仍对平民的疾苦感同身受。尽管享有特权,但杜甫的忧患意识并未因此减轻,他反思社会不公,呼唤仁者为国尽心,表达了对朝廷赏赐的深刻思考。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社会现状的深深忧虑和对未来的期盼。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表达了什么?
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一部深沉的诗作,它饱含了诗人对国家、社会和自身命运的深深忧虑。诗中,杜甫以个人的经历,表达了忧国忧民、忠诚于君王、眷恋家庭以及怀才不遇的情感,揭示了那个时代社会的贫富悬殊和尖锐的社会矛盾。他自比稷与愿,决心效仿古代贤人,但生活却陷入困境,白首劳碌。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全解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句解 【题解】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四载(755)。十月,杜甫得到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任命。十一月,杜甫从京城长安去奉先县(治所在今陕西蒲城)探家,安禄山恰在此时造反。杜甫经骊山时,安史之乱的消息还无从知晓,唐玄宗和杨贵妃正在骊山华清宫避寒享乐。诗人久已积压在心头的政治危机感和大乱将...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赏析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赏析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葵霍倾太阳,物性固莫夺。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