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说庄子就是超越名利的淡泊心态

这种说法对么

庄子的生平
一只白色的蝴蝶,自由而快乐地飞着……它流连在姹紫嫣红的花丛中,徘徊于 清澈湍急的小溪边,尽情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明月清风,甘露醇浆。它从山谷飞 起,向远方游去,飞过一望无际的平原,飞过连绵起伏的高山。它欣赏着长河落 日,大漠孤烟,品味着铁马秋风,杏花春雨。与落霞齐飞的孤骛是它的伙伴,与长 天一色的秋水是它的乐园。它扶摇直上,忘记了人间的是非荣辱;遗世独立,摆脱 了世俗中生死名利的纠缠。它不知飞到了何处,要去何方,只知道从从容容地飞 翔,安安静静地生活……
蝴蝶就是庄子。庄子名周。庄周不知道到底是他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庄周。他称之为“物化”,(《庄子·齐物论》。以下只注篇名)可诗人却说是 “庄生晓梦迷蝴蝶”。(李商隐:《锦瑟》)在梦醒时分,他发现躺在床上的依然 是那具僵直的身体、自己的身体、没有翅膀的身体。 起床后,庄周开始了一天的生活。白天,要去他管理的漆园看看。漆园是个种 植漆树的大园子,里面还有制作漆器的作坊。他熟悉这里的一切,包括作坊里的技 术。作为一个漆园小吏,他并不喜欢这个职业,可也并不厌恶它,虽然这只是个级 别很低、待遇很差的官职。 因此,庄周很穷。他这样的人必然很穷。
有一次,他穿着一身打着补丁的粗布衣裳,一双用麻绳拴在脚上的草鞋去见魏王。魏王很奇怪地问:“先生,您怎么这样狼狈?”庄周说:“我只是穷,并不是 狼狈。一个人的道德不行,才叫狼狈;而破衣草鞋,只是穷而已。我是生不逢时啊 !”(《山木》)
庄周可以不穷,贫穷是他主动选择的。他不想自命高洁,更不想混迹于那帮势利小人之中,依靠阿谀奉迎,为虎作伥,来换取荣华富贵。
有一次,一位叫曹商的人,因为替宋王跑腿,刚去了一趟秦国,宋王便送给他 一百辆车作犒赏。他得意洋洋地来找庄子,嘲笑道:“我曹商缺的,是您在陋巷危 房之中,困窘不堪,面有菜色;我擅长的,是开悟君王,一下子就得到了一百辆 车。您呢?”
庄子看了看这位昔日的学友,今日的显贵,说:“秦王有病,招医生来治,能使毒疮溃散的奖一辆车,愿意为他舔痔疮的,奖五辆。治的方法越卑下,得到的车 辆就越多。你就是舔痔疮的那位吗?怎么得到这么多的车呢?赶紧出去,不要污染 了我的房子!”(《列御寇》)
曹商灰溜溜地走了。不久楚王的使者来了。这次却不是来嘲笑庄子,而是拿了 重礼来聘他为楚相。这时庄子正在濮水边钓鱼,但不是像姜太公那样垂而不钓,专 等君王来请他。
听完了使者们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诱,庄子依然持竿凭钓,根本没有回头,说:“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多年,被盛在竹篮里,盖着麻巾,当作珍贵 的物品安放在宗庙的大堂之上。你们说,这只龟是想死而留骨,为人珍藏呢,还是 愿意活着,自由自在地在混水中曳尾而游呢?”
“当然愿意在水里活着了。”使者们说。
“好,你们走吧!我宁愿在混水中生活一生,也不愿被名利尊荣所羁绊,损害生命。你们不要玷污我了,我以终身不仕为快乐。”(《秋水》;《史记·老子韩 非列传》)
其实,庄周本是楚国贵族的后代,他父亲一辈为逃避楚国内乱,举家迁到宋国。要不然庄周怎么会有那么高的文化修养,他的作品中怎么会有那么浓郁的楚文化气息呢?自甘贫穷,逍遥一生,是庄子对生存方式的郑重选择。孔子说,不义既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庄子则说,富贵仁义者是戕害生命的东西,于我亦如浮云。有一次,他跟好友惠施开了一个玩笑,讲了一个故事。说是惠子在魏国为相的时候,庄子去看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魏国,是想取代您啊!惠子很恐惧,下 令在城中搜捕了三天三夜。庄子见到惠子,知道了这件事,对他说:“南方有种鸟,名叫鹓鶵,乃是一种凤凰,你听说过吗?鹓鶵啊,从南海出发飞往北海,非梧桐不落,非洁白的竹实不吃。非清澈的甘泉不饮。有只猫头鹰得到一只腐烂的老鼠,视若宝物,见到鹓鶵飞过,唯恐腐鼠被抢走,便仰头吓唬鹓鶵. 如今你想因为你的魏国那只腐鼠来吓唬我吗?真是‘不知腐鼠成滋味,猜忌鹓鶵竟未休’啊!” (《秋水》)
庄子就这样过着隐居的生活。这种生活,使他避开都市人群的喧嚣、连绵不息的战火和世人对名利地位无休止的追逐。
在月白风清的夜晚,庄子独坐户外,默默地体察人生,体悟生死,体认天道。
在秋高气爽的日子,庄子奋笔著书,将自己的心得精心写成文章,阐发逍遥无为的主旨和自由纯洁的精神。
普天下的人没有多少能理解庄子的行为,更不要说他的思想了。他们固执地拘泥于是是非非、一孔之见,师心自用,自以为得,哪里知道天之高远,海之博大,大道之深邃而平易呢?哪里想象得出怒极而飞、直上九万里的鲲鹏呢?
庄子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朋友,但并不骄矜于万物,夸耀智慧。人间世界是充满罪恶的,但大干世界却天机盎然,丰富多彩,让人如何不留恋?庄子不参与人世的纷争,但并不逃避人世,而是在一定的距离外审视它。他也希望这个世界和平而美丽,但并不想以一种暴力来平息另一种暴力,以一种罪恶来消除另一种罪恶。庄子始终保持着一颗高贵而自然的内心与俗世相处。
他的内心充实,犹如长江大河,源远流长,犹如瀚海无边,波澜壮阔。因此,他不向任何权贵低头,不向任何俗见让步。那不是伪装出来的深沉和高贵,而是自然的深邃和崇高,纯粹而无瑕疵。
因此,《庄子》一书,虽然是满纸荒唐之言、无边际之辞,但其中却抹去了那把辛酸的泪水,升华出一份永恒的追求。
因此,庄子的哲学是参悟生死的哲学,是不谴是非、休乎天钧的哲学,是得意忘言、逍遥自由的哲学。它也许根本就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生存方式,一种对生活的选择、对天道的感悟。庄子的精神,犹如一块宝石,虽身陷污泥,命运多舛。但总会光芒四射的……
也正因为如此,许多有志于勘破生死的年青人走到庄子的身边来。我们想,晚年的庄子,放弃了漆园小吏的工作,专以著书和诲徒为业。对于清心寡欲的庄子来说,只要弟子稍微有所侍奉就足够了;而对弟子们来说,他们选庄子为师,并不是为了追逐名利或升官发财,而是出自内心的对老师的追随,对天道的追求。
但这样的人毕竟不会多,不会有“多者数万乘,步行者数百人;少者数十乘,步行者数十人”(《吕氏春秋·不屈》)的显赫权势和壮观景象。
庄子笑傲王侯,永记江湖,也不会去朝廷之地、显贵之家。他随着弟子们,游山玩水,品味自然,随机而发,诲人不倦。陶然忘机,悠游岁月,颐养天年。
庄子隐居的生活,独行的生平,奇瑰俊逸的文章,使他不为很多的人知道。他的弟子一心求道,不事功名,也都默默无闻,无法为老师扬名于世,也没有为老师树碑立传。因而,文献不足考究,连司马迁也语焉不详。
根据后世学者的考证,我们认为较为合适的是。庄子生于公元前368 年或稍后,卒于公元前268 年或稍后,(参见钱穆:《先秦诸子系年通表》)前后100年,也就是说,可以公元前300 年为中线,来划分庄子的生平。
我们的一个证据是,庄子对公孙龙子的了解较多,(《天下》)而后者的生卒年代已经基本确定在公元前325 — 前250年,而他的主要活动是在公元前284 年之后。很有可能庄子关于公孙龙等名家思想的了解是通过与好友惠施的交谈获得的。因而庄子的思想形成恐怕在公元前300 年之后。
一般认为,庄子是宋国蒙人。我们前面说过,庄子很可能是楚国贵族的后裔,父辈避乱迁至宋国。但蒙在何处?今系何地?众说纷法,莫衷一是,地望既已淹没,典籍所载又不一,我们也就不作强辩了。
据说最近在安徽涡阳地区发现了老子的诞生地。(《文汇报》,1995年8 月12 日)有趣的是,涡阳附近有个蒙城,也有条濮水(据说就是庄子垂钓的地方)。《庄子》中屡称老子之言,老子之事(多系寓言),除了与思想继承有关外,莫非因为庄子与老子故地相距很近而受老子影响很大?这点推测恐怕不无道理。
后来,庄子的妻子死了,庄子失去了相依为命的伴侣。他让内心的悲痛化为对生死的达观和对世俗礼制的蔑视,鼓盆而歌,歌曰:“生死本有命,气形变化中。 天地如巨室,歌哭作大通。”
后来,惠施死了。庄子失去平生最好的朋友和最大的学术对手。庄子悲从中来,在写《天下》篇的时候,伤心往事,长想惠施,不知不觉为他写了五百余言,作为最好的纪念。(惠施的学说自此得以保存)
再后来,庄子觉得自己真的要与造物者相游了,他的心情很平静。弟子们想厚葬老师,庄子倒觉得难过了:弟子们在这关键时刻并没有勘破生死关。于是他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陪葬的)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用万物来为我
送行,我的葬物还不齐备吗?”
弟子们不觉垂泪,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您的遗体。”
庄子笑道:“天上有乌鸦和老鹰来吃,地上也有蝼蚁来吃啊,要是夺了前者的食物给后者享用,不是太偏颇了吗?”(《列御寇》)
庄子终于弃世而去。
好好看看就明白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1-24
庄子作《逍遥游》,是表明了其淡薄名利,不愿与某些人同流合污,是一种超越名利的淡薄心态。。。
第2个回答  2008-02-02
看透了尘世的人,你觉得他是淡薄名利吗?
第3个回答  2021-03-06

于丹品读庄子:人活一生就只为了名和利吗

于丹说庄子就是超越名利的淡泊心态
对于清心寡欲的庄子来说,只要弟子稍微有所侍奉就足够了;而对弟子们来说,他们选庄子为师,并不是为了追逐名利或升官发财,而是出自内心的对老师的追随,对天道的追求。 但这样的人毕竟不会多,不会有“多者数万乘,步行者数百人;少者数十乘,步行者数十人”(《吕氏春秋·不屈》)的显赫权势和壮观景象。 庄子笑傲王侯...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
做人要坚持无私秉性不随波逐流。庄子的人生哲学,就是教我们要以大境界来看人生,感知已心,淡泊心态,合乎自然,超越利禄功名和自我。现实的环境纷纷扰扰,需要超越外在的环境,始终保持一颗无私的心,在工作中,坚持原则,情系群众,不为名利所惑,不为无原则的强权而动摇。做事要努力奋斗真抓实干。无论...

庄子应该怎么看,我发现我看不懂
《庄子》心得之感悟与超越 名利二字,是多少人一生的追求,于丹教授认为,要想真正感悟庄子“逍遥游”的境界,就一定要能够超越名利。而有一个淡泊的心态,是超越名利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淡泊为大?怎样才能超越自我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 超越这个话题是我们在今天的生活中经常讲到的,什么是真正的超越,超越在于对现实...

于丹《庄子》心得的内容简介
而有一个淡薄的心态,是超越名利的基础。认识你自己:我们习惯于自以为是,就会好心办坏事。我们又经常会被外部评价所影响,不能真正认知自己的内心,在所谓的潮流中迷失了自己。总有路可走:庄子借用了一个个外表丑陋近乎狰狞的怪人,来表达了自己的一个观点:无论人生遇到什么情况,世界上总有路可走。

于丹《庄子》心得内容简介
书中还涉及坚持与顺应的关系,以及本性与物性的平衡,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不能忽视内心的幸福。心态决定状态,成功并非仅靠才能,而是对生活的正确态度。《庄子》的智慧在于其寓言背后的自然法则,这是其独特之处。总的来说,《于丹心得》是一本引导读者深入理解庄子思想,提升自我认知,洞察生活真谛...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
然而看过之后也有几分惆怅.我能达到这种境界吗?也许理性上我很向往这种境界,但感性的声音告诉我,我做不到。我也许能淡泊名利,但放弃一切名和利,我做不到。更加做不到笑谈生死。庄子妻子去世的时候,鼓盆而歌,这都是大家熟知的故事了。庄子说,古之真人不悦生也不畏死,不要觉得:生命在拥有的...

读《于丹庄子心得》有感
唉!我感叹与羞愧着,我们为何要为了世间的种种所拼,为了人欲所强迫自己做不愿做的事。《庄子心得》中,庄子用小故事讲大道理,简浅地教诲我们看破名利,可是我们又怎么去了解那虚无的世界呢?于丹教授说,网上流行一段话“人生无非就是为了那几张纸。为钱,就是为了那几张人民币。名呢,就为了那几...

于丹《庄子》心得的作品鉴赏
在《于丹〈庄子〉心得》中,她将主线放在庄子的“逍遥游”上。“这部书里,真正流传下来的思想,应该是天地自在逍遥游,而这样一番逍遥游里,庄子他看破的东西太多太多。”于丹说,庄子写在书里面的东西,看起来漫无边际,但其实其中蕴含有大智慧。“庄子这个人在天地之间,可以说看破了生死,超越了名...

于丹说 庄子 看破生死 讲庄子老婆死哪一个故事是咋讲的
主要是讲庄子豁达无为的心境,也就是你所说看破生死吧。呜呜,求最佳,求最佳。 回到家不到一年,庄子的妻子就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正盘腿坐地,鼓盆而歌。惠于责问道:“人家与你夫妻一场,为你生子、养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还鼓盆而歌,岂不太过份、太不近人情...

《于丹庄子心得》有感
于丹一个大学教授,在庄子无端无涯的言词中取其精华,把庄子留给后人的幽悠深邃的思想用她独到现代的见解缓缓叙说,用那些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寓言小故事诠释着人生的哲理,那就是:宽容感恩于外在世界,融合于一切自然规则,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内心,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