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的生境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每个细节,在实施的时候得到最好的落实,都是非常关键的。中达咨询就城市规划的生境方法和大家说明一下。
1、现代城市规划方法的缺陷
经济学中的GDP概念(国内生产总值)忽视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价值、功能的缺陷已经为人所共识。笔者认为,在现代规划领域也存在着有致命缺陷的“GDP”的概念和方法。这里的规划是指涉及到自然资源与环境的规划,如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等。这个规划领域的“GDP”可以有两种全称:G00d DeStrctiVe P1anning(正当的破坏性规划)或GeoDestructiVeP1anning(破坏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的规划)。虽然有两种名称,但其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对土地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与环境的过度利用和破坏。现代规划从规划理论和方法到编制、评审和实施过程都存在弊端,而且这样的弊端是根深蒂固的,因此必须对现代规划范式进行改革,而改革必须从范式的根本做起,这个根本就是规划的理论基础及其派生的方法。
2、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的革新
笔者认为,这些所谓的理论渊源其实只是出于人类愿望的主观设想,并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似乎不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理论渊源。笔者认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依托的是工业化及其经济学原理,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杜能的“农业区位论”、20世己初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和20世纪30年代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论”,理论核心是空间距离与移动费用之间的关系,理论哲理集中体现在《雅典宪章》里(后虽有《马丘比丘宪章〉乃至《北京宪章》,但《雅典宪章》仍在我国目前城市规划界占主导地位)。这样的规划理论架构和内容可被称为城市规划的工业范式,它偏重对人工物质空间布局和经济利益的追求,忽视了人本身除了物质和经济以外应有的诸多需求,忽视了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价值和功能,越来越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因此,近年来一直有学者呼吁要革新规划理论和方法,革新的关键是建立生态化的规划理论与方法,强调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价值和功能。
近年来,俞孔坚等一直都在积极呼吁建设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并为此提出了生态基础设施十大景观战略[2]和“反规划”思想[3],倡导以景观安全格局来解决土地生态安全和城市的功能结构等问题。史培军提出建立土地利用功能分类体系,认为生态用地与其他生产生活等用地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强调以生态安全条件来优化土地利用格局,认为—些特定空间分布的“生态功能用地”在空间上不能用等量用地代替[4].杨培峰和蔡云楠认为,生态学可以作为我国城市规划理论创新的重要依据[5].
总的来看,目前学界的探讨是以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为科学基础的,但尚停留在哲学思辩的范畴内,还没有深入到具体可操作的理论和方法层次上,也没有将其提炼为规划的模式。笔者认为,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中的生境理论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可以为城市规划走向新的范式(生态范式)打下良好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3、生境理论及其应用
不同的生物个体或群体需要不同的生存环境和空间,不同位置、地点或地段的土地具有不同的生态或生存因子,因而其中可以养育的生物或物种也不同。生境包含了生物生存与繁衍所需要的资源与环境,并造就了生物和景观的多样性。各种各样的生境组成了城市自然景观。与生态基础设施概念相比,生境理论是具体的、可量化的。例如,对日本大山雀(GreatTit)这种鸟类而言,在城市里,在250m的半径范围内必须至少有1.8hm2的树林覆盖面积(占250m半径面积的9%),并且在1km内至少有其他三个生境才能保证其生存,因此10%以上的树林覆盖面积是城市里大山雀生存的现实指标,是大山雀物种的生境[7].
生境理论包含异质性、选择性(适宜性)、尺度性、结构性、指标性等原理[8].生境理论的作用之一是评价生境价值,据此保护生境,从而保护生态基础设施。可以采用生境中的物种多样性、稀缺性、自然性、面积、受人类干扰程度、代表性、研究和教育价值、有记录的历史和潜在价值等来评价生境的价值,从而确定其需要保护的等级,其中多样性、稀缺性和面积是最常用的指标。如果区域很大,则不可能调查所有的物种及其个体,在这种情形下可行的做法是分阶段进行评价:首先应使用简单廉价的方法找出潜在的关键地区,然后再利用准确而高昂的方法详细研究这些关键地区[9].
4、城市规划的生境方法
根据生境原理可以建立基于生境的评价和规划方法。笔者认为,基于生境的城市规划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生境规划阶段、经济社会规划阶段和规划评价与调整阶段。规划的技术路线是:以生境为核心,评价和划分生境等级,据此确定生境保护等级及生境空间体系,在此基础上确定开发建设的空间范围及开发次序,然后还要对规划的实施进行评价和调整,以使整个规划就处于—种动态和互动的过程。
4.1生境规划阶段
生境规划是对城市生境进行调查、划分、评价、分级和保护的规划。规划的思路是不断细分生境尺度等级和类型,然后据此评价和保护生境,遵从大尺度大类型、小尺度小类型、由粗到细的流程进行规划。大尺度区域可由地理单元或景观来进行生境划分,思路是不断细分生境尺度等级和类型,然后据此评价和保护生境,遵从大尺度大类型、小尺度小类型、由粗到细的流程进行规划。大尺度区域可由地理单元或景观来进行生境划分,而小尺度区域可以按物种甚至生物个体来划分生境。
步骤1:确定生境尺度。根据规划区域的尺度确定生境尺度,并将生境分为若干尺度等级,在不同的尺度等级上采用不同的生境评价和规划标准,这样可在不影响规划目的的前提下节约规划成本。
步骤2:划分规划区中的生境类型并计算各类型面积。对城市的生境进行调查,并按一定的原则进行生境类型划分,如林地、草地、湿地、水体等生境类型。这种划分既可以是生态学的,也可以是地理学的,但核心原则是保持生境在空间和功能上的相对完整性。
步骤3:选择指示物种和关键特征变量研究生境质量。由于生境种类繁多,而且具有等级特征,很难对每个生境进行全面的了解,因此可以用生境中的指示物种和一些环境特征变量(物种多样性、面积等)来代表生境的质量和价值。
步骤4:建立评价标准和模型,计算生境质量和价值。
步骤5:划分生境保护等级和范围。按照生境质量和价值来划分需要保护的生境的等级及其范围,并确定和保护生境之间联系的通道或生态桥[11],使其成为—个生境空间体系。
步骤6:提出保护生境体系的措施。
4.2经济社会规划阶段
在城市的生境空间体系确定之后,进入经济社会规划阶段,就可对居住、工作、交通、游憩等用地进行安排。这与传统的城市规划有类似之处,即建设用地安排;但其与传统的城市规划也有明显的区别,即经济社会规划是在生态环境框架下进行的,因而其空间形态和结构将与传统方法所得的结果有明显不同。该方法与目前所使用的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规划)来确定城市发展空间和目标的“性质—规模一功能一布局”的方法大相径庭,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出发点的。
首先,应进行城市的区域分析,以寻寻找和明确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确定城市的性质口功能。其次把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生态安全目标集成为—个目标束,而不再只是确定经济、人口和面积的规模,而且目标束不是具体的数值(万人、亿元等),而是对安全和发展水平程度的选择。再次,在生境体系的约束下确定城市的空间形态和结构。最后,进行具体的建设用地配置和布局。在生境约束下,道路网络有可能不再是规整的棋盘形,而有可能是围绕着生境展开的曲线形网络。其他用地,也可能是不规则的多边形,而不是规则的几伺形态,这是生态与经济博奕的结果。
4.3规划的评价和调整阶段
城市发展具有混沌性质,即它具有不可预测生、模糊性、多选择性、人为干扰性等,而且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城市生境的认识也不断地发生变化,生态数据库也在不断完善,所以除了法定的环境影响评价之外,还应对规划实施中的结果进行跟踪分析与评价,从而不断进行规划方案的调整,使规划更能适应城市环境与发展。
5、对生境法的一些认识
5.1生境法与“反规划”法的区别“反规划”法的依据是生态基础设施概念。这个概念的外延很宽泛,包括了整个自然界,过于笼统和繁杂。而生境概念是比较具体明确的,有比较固定的定量研究程序。反规划法是景观层面的规划,它虽然也使用栖息地(即生境)概念[12],但没有具体的论述或方法。而生境具有尺度体系特征,可以兼顾各种空间尺度的规划。“反规划”法泛化了生态基础设施内涵,兼顾了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的保护。而生境法是从生物学和生态学出发对生境加以评价和保护,侧重生物多样性保护。总的来看,两种方法各有千秋。但生境方法有比较成熟的评价方法可以借鉴,因此比较通用,宜于为人们所认可。
5.2生境法的适用范围我国城市长期以来依据落后的规划理念和方法进行规划和建设,导致了生境遭受大量破坏乃至毁灭,这在历史悠久、规模大的城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对这样的城市而言,生境方法实际上没有什么发挥的余地了,它们需要的是生境恢复的理论和实践。生境方法真正起作用的应该是目前尚处于城镇化起步阶段、生态环境尚未受到严重破坏的小城镇和村落,以及大城市的边缘和外围即将城市化的地带。
5.3生境法的机制生境规划方法作为一种新的规划方法,在实施时应该建立新的规划编制机制,即多利益参与机制,在规划准备和进行过程中都应该有多种利益团体或力量参加进来[13].城市是由自然、政府、学术、企业、市民等多种力量组成的力量博奕矩阵。从理论和实践来看,城市规划及其实施是这个力量矩阵博弈的结果,因此生境方法本质上虽然属于生态学范畴,但其规划过程应由这个城市的力量矩阵共同参与和进行决策。
5.4生境法的意义基于生境规划方法建立的生境体系是生态基础设施的骨架,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核心意义。生境体系还是城市保留自然景景观和地方特色的关键措施,对于树立城市个性和魅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在我国目前城市发展轨迹和景观雷同的状况下就更具现实意义。生境方法提出了生境多级保护方案,具有刚性和灵活性,这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模式或可能性。
5.5生境法存在的问题首先,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城市规划的水平。我国目前尚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对经济的关注实际上胜于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关注,这是实施生境方法的最大障碍。其次,缺乏城市生态学信息和数据库,缺乏对城市生态学及与之相关的基本问题的了解[14],这也造成了生境方法的不容易实施。最后,规划界在理论和方法上固有的局限性、政府对成绩的追求等,也对这一新方法的实施造成阻碍。
6、结语
长期以来,我国不同的城市都依照一种模式演化朝着同—个方向和目标发展,这不符合复杂系统的尺度和层次规则:尺度不同、层次不同则系统演化规则不同。当城市属于小尺度、低层次时,其发展遵循着一套规则,而城市发展到另一尺度、层次时则应采取另一套规则。因此,处于不同的层次或尺度的城市应有不同的空间格局和过程,所以不同的尺度、不同的区域,城市的土地利用模式也应该不同。从保护土地、维持土地自然系统结构和功能来看,需要保留土地的某些关键《生地段或空间,即生境空间体系,即生境方法为此提供了更为科学和合理的方法。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