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地藏经后,如何回向?请各位师兄开示。

如题所述

这没有固定的格式,可以根据你自己的愿望,去做回向。
所谓的回向,也就是:你读经,为了达到什么目标。

既然读经,那肯定有目的。如果没有任何目的,那也不可能读经。
而不同的人,目标是各不相同的。

有愿成佛的,有普度众生的,
有研究佛理的,有想发财的,有想治病的。

但根据地藏经的校量品来看,同样都是读经,功德大小,差别巨大:
1.发心越大,功德就越大。
2.福田越大,功德就越大。

至于具体哪些属于“大发心”,哪些属于“大福田”,
地藏经中都有。

所以,回向,发心越大越好。
不能总想着,如何发财。 (虽然确实可以发财)。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26
一般都是用的这个
弟子)XX(你的名字)愿以此所诵《地藏经》一部之功德,回向给弟子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祈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拔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 真心求忏悔。
第2个回答  2012-10-26
经书后一般都有回向的文字
第3个回答  2012-10-26
诸佛菩萨如何回向 弟子XXX亦如是回向

XXX代表您的尊姓大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3-05

念完地藏经可以回向给健康活着的人吗
念地藏经可以回向给所有众生,当然可以回向给健康活着的人。以下是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念地藏经做回向是怎样回向
念完了地藏经以后——先念大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再念小回向:弟子某某某(你的名字)愿以此诵读《地藏经》之几遍的功德回向给某某(你想回向的人的名字)累生累世的有缘亲众、冤亲债主,愿菩萨大慈大悲超...

《地藏经》怎么回向?
第一种回向文:弟子xxx愿以此读诵《地藏经》一部之功德回向给法界众生和西方极乐世界,以及弟子的现世父母及亲人,和所有同事朋友客户(也可加上你想回向的其他人名)希望他们都能健康平安快乐!第二种回向文:弟子愿以此读诵《地藏经》一部之功德回向给弟子xxx无量世和今世有意无意所杀、所害、所食...

抄地藏经怎么回向
回向的时候心里要观想把所做的功德分享给法界众生,然后可以念诵回向文、回向偈。最简单的一句就是: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回向就是把自己念佛诵经,行善等所修的功德,不愿意自己独享,而是与法界众生同享的行为,这样功德就向着这个方向起作用。做了功德,回向给父母家人,...

念完地藏经后怎么回向
念完《地藏经》之后,可以念一遍通用的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地藏经》,中文版本由唐朝高僧实叉难陀翻译的。又称《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收於《大正藏》第十三册。经中记载了...

阿弥陀佛 末学想请教关于地藏经完整念诵的仪轨问题
一般来说,先回向法界。而后是其它回向。我们通常在诵经结束后,先回向法界:(你可以二选一)【此福愿获遍知果 摧毁一切过患敌 救度众生皆摆脱 生老病死三有海】【文殊师利勇犯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

请问抄写了地藏经后如何回向和处理呢?等各位师父解答。
一般书后面有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阿弥陀佛 也可: (合掌)弟子XXX(自己名字)愿以此所诵《地藏经》一部之功德,回向给弟子(自己名字)XXX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祁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

请问念地藏经时 回向偈 回向文 三皈依的顺序是怎样
1、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2、回向文(示例);弟子××(名字)愿以此所诵《地藏经》×(数量)部之功德,回向给弟子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祈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拔他们,令业障...

念完地藏经后怎么回向
1.直接念《回向偈》,这是历代祖师认可的回向方法。——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2.如果想专门回向给某个人,可以在佛像前说出来,例如:“我今天读诵《地藏经》所有功德,回向给XXX,愿他万事如意。”

念完地藏经怎么回向
念诵《地藏经》后,通常会接着念诵回向文或回向偈,将自己的善业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以此来普渡众生,广结善缘。这种做法体现了佛教慈悲为怀的精神,也是修行者向上提升的一种表现。在念诵回向文时,常常会念诵以下这段话: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