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

如题所述

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
  虽然我国这段时期的货币政策可以肯定的说是有效的,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是什么因素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效果呢?据初步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国有商业银行在深化改革上力度不够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时期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但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具体表现在:分支机构收缩。从前金融机构是贷款权限下放到各部门机构,现在则是贷款权限上收,以至于绝大部分县支行甚至地市行几乎没有放款的权利。银行信贷过度向大城市、大企业、重点行业集中,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资金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以致造成贷款上的“农转非”,资金上的“乡养城”,县域经济出现“金融服务真空”。国有商业银行缺乏经营贷款的激励机制,而约束条件苛刻。在我国的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系统中,国有商业银行是货币政策强有力的传导渠道,但上述种种迹象表明,国有商业银行为防范金融风险所出台的种种措施与稳健的货币政策操作是不完全符合的,造成了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实际紧缩效应。还有就是商业银行体系化解不良资产的难度依然很大。尽管成立了政策性银行,剥离了部分政策性业务,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全国剥离了13900亿元不良资产,但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存量仍然很大, 增量仍在滋生。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不够
  我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在行使时受到多方干扰,一方面总行赋予分支机构相当大的贷款权,央行分支机构、专业银行分支机构和地方政府三者合谋,形成地方政府通过专业银行向央行分支机构贷款,分支机构向总行争贷款的“倒逼机制”,刺激央行多发基础货币以满足资金需求,这十分不利于实现货币稳定的目标。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向中央银行透支或直接借款来弥补巨额财政赤字,而中央银行难以对冲其影响,导致财政赤字货币化,这是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使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受到不利影响。1993年以后,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央行独立性得到提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央行独立性不够的问题。比如1993年下半年政府统一集中央行的货币政策决策权;在1994年对央行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将货币发行权、基准利率的调节权等等都集中到总行,取消了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贷款权;1995年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人民银行的地位;于2003年4月28日成立了中国银监会。这一系列措施使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货币市场还不发达,所以央行的货币操作依然与国有商业银行之间存在密切的依存关系。这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外部时滞问题
  处于经济体制转变中的我国,货币政策作用的发挥存在较长的外部时滞。当中央银行出台一系列货币政策后,由于作为直接调控对象的金融市场和企业处于特殊状况,致使货币政策通过利率变动经由投资的利率弹性产生效应这一传导机制在现有的经济环境中没有产生应有的效应。这种市场时滞较为客观,它不像内部时滞那样可由中央银行掌握,而是一个由社会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金融部门和企业部门的行为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复杂变量。因此,中央银行对这段时滞很难进行实质性的控制,以及处于转轨时期的货币政策因传递媒介行为的日渐理性,扩张性货币政策不再像传统的卖方市场条件下对经济的影响那样剧烈,对于经济的影响也不像过去那样直接迅速。这是我国货币政策在启动经济中作用效果不明显的重要原因。
  (四)货币市场的残缺影响货币政策效果
  货币市场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等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的基础平台,也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但从总体上讲,我国的货币市场发育不完善,货币市场的发展层次低,市场容量有限,市场规模较小,货币市场功能残缺,货币市场运行效率较低。这些缺陷使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缺乏坚实的基础平台。主要表现在:第一,交易主体单一。只准商业银行及部分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城乡信用社等进入市场,而绝大部分有资金需求的中小金融机构却不能进入市场,从而形成“单边市场”。第二,交易工具单一。以票据市场为例,目前我国票据市场上流通的票据有9成以上是银行承兑汇票,剩下的也有大部分是商业承兑汇票,其它诸如银行本票,大额可转让存单,短期企业债券,保险单等交易工具几乎为零。第三,我国货币市场发展层次较低,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货币市场各子市场严重分割, 风险防范能力差,从而使市场的流动性较差,互动性较弱,交易不活跃,经常处于低速低效运行状态。第五,货币市场各子市场发展不均衡,结构不合理。东部发展较快,规模较大,而西部发展较慢,规模较小。货币市场业务主要集中在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回购市场,其他子市场规模都较小,有的甚至为空白(如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市场)。正是我国货币市场存在上述种种弊端,所以才导致我国的货币市场长期低速低效运行,货币市场功能残缺,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及再贴现政策工具的应用缺乏坚实的基础平台,从而弱化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
正是我国货币市场存在上述种种弊端,所以才导致我国的货币市场长期低速低效运行,货币市场功能残缺,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及再贴现政策工具的应用缺乏坚实的基础平台,从而弱化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简述货币政策的效用的影响因素。
(3)货币流通速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另一主要限制因素是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给量之间呈紧密的负相关关系,一旦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幅度超出了货币当局的预期范围,实际的货币供给量增长率就大于或小于货币当局控制的数额。货币政策效果的好坏还取决于其他经济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的配合是否协调。

什么是货币政策有效性,或阐述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基本内容。给分_百度知...
③金融制度变革。金融制度的变化会增加货币定义的困难,改变货币流通速度,改变人们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它还可能使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迅速传导到国内,增加货币政策控制的难度。④政治因素。此外,经济体系中还存在着无法控制的 “外部冲击”,如石油价格上涨、技术革命,都有可能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什么是货币政策有效性
货币政策有效性就是指货币政策能否立足于特定的经济金融环境,运用特定的政策工具与政策手段选择,通过不同的传导机制,影响现实经济金融运行,引导社会资金的合理流动,提高资源配置的有效性,顺利实现其预定的调控目标。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取决条件 货币政策有效性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三个条件:1、货币能否系...

什么影响货币政策
影响货币政策的因素主要有:宏观经济状况、经济发展目标、金融市场状况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等。1. 宏观经济状况:这是影响货币政策决策的重要因素。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等。因此,货币政策的制定会根据当前经济的运行状况进行调整。例如,当经济增长乏力或陷入衰退时,中央银行...

影响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有哪些?
模糊了货币层次的界限,削弱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管控的效力,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与可控性相应减弱。(3)金融科技有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并提高市场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进而提高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最终间接弱化以货币供应量为名义锚的数量型货币政策的效果。

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
这个是一个时间尺度的问题 古典学派认为,在长期中,货币政策对真实变量没有影响,即货币中性。 在短期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取决于央行所选择的操作变量、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相互影响,市场的通货膨胀预期等

货币政策由什么决定
在某些国家,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方面具有较大的独立性。而在一些其他国家,货币政策可能受到政府或其他政策制定机构的影响。无论哪种情况,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都是确保货币政策有效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需要权衡各种因素,包括国内和国际经济状况、宏观政策环境以及其他相关政策的...

货币政策有效性概况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经济金融环境的复杂性、政策工具的选择与运用、传导机制的效率、政策实施的时滞以及政策执行者的决策能力等。经济金融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了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挑战,需要政策制定者具备高超的判断能力和灵活的政策调整能力。同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还受到政策工具的选择、传导...

货币政策作用大小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状态、工人对物价上涨的谈判来分析影响我国当前货币政策有效 性的因素。1.从货币状态考虑 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求的货币量。但 流通中的货币量并不一定是在发挥着实际作用的,及所谓的货币 沉淀现象。目前国内的通货膨胀预期大都是根据货币数量学派的 长期无效性理论推理出来的,认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