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武帝时,桓玄知道当时众议其父桓温晚年有篡夺念头,便上书皇帝指称桓温“投袂乘机,西平巴蜀,北清河洛”,有兴复的大功,不仅如此,桓温还有“废昏立明、翼戴宗庙”的不世之勋,为其父申屈明谤。失意之时,青年桓玄曾登高望远,叹息道:“父为九州伯,子为五湖长”(当时他作义兴太守的“小官”)。
凭借门第贵显以及父亲名望,桓玄在优游中纵横捭阖,文武并下,最终能在东晋的混乱政局中节节而胜,一步步清灭了殷仲堪、杨佺期、刘牢之、司马道子父子,终于掌握了东晋朝廷的最高权力。桓玄掌权后,“增班剑为六十人,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奏不名”,已大有权臣跋扈的风范。同时,他又对桓氏族人大加封赏:以其兄桓伟为安西将军、荆州刺史;以堂兄桓谦(桓冲之子)为左仆射,加中军将军,领选(掌管朝中用人权),以堂兄桓石生(桓豁之子)为前将军、江州刺史;以堂兄桓修(也是桓冲之子)为右将军、徐兖二州刺史。同时,又委命自己的谋士卞范之为建武将军、丹阳尹,又命自己的姐夫殷仲文为侍中(此人还是殷仲堪堂弟)。
与前代诸权臣一样,大事安排完毕,桓玄出镇姑孰,但朝中大政皆要他点头后才可施行,“小事则决于桓谦、卞范之”。桓玄初当政,黜奸佞,擢俊贤,百姓欣然,朝臣推戴。没过多久,这位名家子弟的真面目暴露出来,“陵侮朝廷,幽摈宰辅,豪著纵欲,众务繁兴,于是朝野失望,人不安业。”不久,桓玄相继诛杀了高素、竺谦之、刘袭等昔日的刘牢之手下诸将,遇害之人,皆北府旧将,多是晋廷有功之臣。
异己清除的差不多,桓玄“讽朝廷”封自己为豫章公,食邑七千五百户。接着,他又自导自演,先上诏表示要“北伐姚兴”,又自己派人以朝命“下诏阻之”,暴露出他虚荣好大言的轻佻习性。在姑孰,桓玄又造数艘轻巧小船,遍载书画古玩奇物。有左右问其原因,桓玄说:“兵荒马乱,倘有意外,这些东西轻而易运。”大家闻之一笑,心里皆开始有轻视桓玄之意。
安帝元兴二年(公元403年)九月,桓玄亲兄桓伟病卒,桓玄想以堂兄桓修代领荆州刺史一职,为其属下所阻,说:“桓谦、桓修兄弟专据内外,权势太重”,于是,桓玄就以堂兄桓石康(桓豁之子)为荆州刺史。
史长病死,桓玄也加快了篡晋的步伐。其左右亲信卞范之、殷仲文等人都暗劝他早受晋禅,私下已经把九锡文和册命准备妥当。元兴二年阴历十月丙子,晋廷以桓玄为相国,总百揆,封十郡,为楚王,加九锡,楚国置丞相以下官。这是篡位第一步,封王、开府、置官、加九锡。
桓谦私下问来京城述职的彭城内史刘裕:“楚王(桓玄)功高德重,朝廷上下均认为将有禅让之事发生,卿以为如何?”刘裕马上表示:“楚王,桓宣公(温)之子,勋德盖世,晋室衰微,民望已移,乘运禅代,有何不可!”桓谦大喜,“卿谓之可,即可耳!”其实,早在来京之前,刘裕与高参何无忌就想在山阴起兵讨桓玄,但当地人孔靖劝他:“山阴离建康道远,举事难成。现在桓玄未篡位,不如待其篡位之后,于京口起兵纣之。”刘裕期待的,就是桓玄的篡位事成的那一天。枭雄气度,自是不与凡人相同。
十一月,桓玄又假惺惺“上表请归藩”,同时,他又派人让大傻子安帝“手诏留之”。
桓玄还到处使人散布钱塘临平湖开、江州甘露降这样的“符瑞”,宣示自己登帝位的“吉兆”。和王莽一样,才子出身的桓玄又想在国内废钱用谷帛作交换单位,恢复肉刑,“制作纷纭,志无一定,变更回复,”最终一件事也没办成。和古今大贪一样,桓玄喜好古人书法、图书、名宅腴田,只要听说别人有他喜欢的东西,必把对方请到府中,以赌博的方式取为己有。试想,和桓玄赌博,谁敢不输啊。桓玄“尤喜珠玉,未尝离手”,数世贵公子,竟然天天一把名贵首饰握在手心,把玩不已。各项工作准备就绪,公元403年阴历十一月丁丑,卞范之作“禅诏”,派临川王司马宝逼安帝照描画虎抄一遍,禅位于桓玄,“百官诣姑孰劝进”。十二月庚寅,桓玄筑坛于九井山。壬辰,即皇帝位,追尊桓温为宣武皇帝,桓温正妻南康公主为宣武皇后,封其子桓升为豫章王。
桓玄之乱的人物背景
孝武帝时,桓玄知道当时众议其父桓温晚年有篡夺念头,便上书皇帝指称桓温“投袂乘机,西平巴蜀,北清河洛”,有兴复的大功,不仅如此,桓温还有“废昏立明、翼戴宗庙”的不世之勋,为其父申屈明谤。失意之时,青年桓玄曾登高望远,叹息道:“父为九州伯,子为五湖长”(当时他作义兴太守的“小官”)...
桓玄之乱人物背景
称其有兴复之功和废昏立明的伟业。失意时,桓玄曾以“父为九州伯,子为五湖长”的感慨表达抱负。凭借着家族的显赫地位和桓温的威望,桓玄逐步在东晋动荡的政局中崭露头角,先后击败了殷仲堪、杨佺期、刘牢之等势力,最终掌握了朝廷大权。
桓玄之乱的桓玄介绍
殷仲堪担心桓玄跋扈,遂与杨佺期结为婚姻,相互支援;桓玄敌不过殷、杨二人,害怕被击灭,于是上书朝廷,要求扩大都督区,壮大实力。司马道子、司马元显也想借机挑起矛盾,让他们互相残杀,以达到坐收渔翁之利的目的,遂下令分杨佺期所督长沙、衡阳、湘东、零陵四郡归桓玄管辖,又以玄兄桓伟取代杨佺期之兄杨广为南蛮校尉。杨佺...
桓玄称帝不能长久的原因
桓玄之乱是指403年十一月,东晋将领桓玄叛变篡晋的事件。桓玄(369年1月1日-404年6月19日),字敬道,小字灵宝,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龙亢镇)人。谯国桓氏代表人物,东晋将领、权臣,大司马桓温之子。桓玄的出身在东晋王朝群臣中是非常高贵的。他出自谯国桓氏家族,这是东晋是最有势力的强宗大族之一。
晋朝时期桓玄为什么叛乱,桓玄之乱的结局是什么?
桓玄的父亲是桓温,他的父亲曾经废除皇帝,杀害朝中大臣。当时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桓温也有自立的想法,但是没有实际进行。桓温的儿子桓玄继承了他父亲的基因,在他长大后,篡夺了东晋的朝政,建立了桓楚政权。登基之后,他开始不务正业,荒淫无道。直到刘裕等将领讨伐桓楚政权,最终桓温被刘裕所杀,...
桓玄之乱怎么回事?
公元403年的十一月时,桓玄先自己准备好称帝的冠冕和车马仪仗,还把自己王妃封为王后,世子封为太子。不久,他就命人写好禅让的诏书逼迫当时东晋名义上的皇帝晋安帝抄写。然后,桓玄在百官的配合下装模作样地推辞了一下后,正式登基为帝,并且改元永始。后世把这次篡位称之为桓玄之乱,他建立的政权被...
桓玄之乱的历史典故是什么?
东晋末年,会稽王司马道予父子专权。公元398年。桓温之子桓玄等人相继起兵反抗。桓玄趁机壮大自己的势力,自称占有三分之二的东晋领土。402年,桓玄打败了司马氏的军队,控制了朝政大权。403年,桓玄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楚。没过多久,北府兵将领刘裕将桓玄赶走,恢复了晋安帝的皇位,乱事遂平。
桓玄之乱桓玄介绍
桓玄自视甚高,认为自己可以三分天下有其二,意图篡位。面对司马元显的征讨,他切断长江航运,制造困难。在元兴元年,司马元显起兵,桓玄恐慌,虽有卞范建议以威恩应对,但最终被擒,攻入建康后实行暴政。在镇守姑孰时,桓玄试图整顿朝政,改革岭南,但效果有限。三吴饥荒导致人心惶惶,桓玄杀旧将以稳定局势...
桓玄之乱的桓玄介绍
元兴二年(403年)十二月三日,桓玄在姑孰称帝,改年号为永始。然而,他的统治并未持续太久。次年二月,刘裕起兵反抗桓玄,桓玄的军队很快溃败。桓玄被迫逃离建康,途中遭遇多次追击和袭击,最终在枚回洲被杀。桓玄的死亡标志着东晋门阀政治的终结,也为刘裕的崛起铺平了道路。桓玄从称帝到被杀,总共不...
晋朝时期桓玄为什么叛乱?桓玄之乱的结局是什么?
桓玄为东晋将领、权臣,大司马桓温之子,深受其父亲喜爱,加上其确实天赋异禀,养成了颇为自负的毛病,其父桓温说过一句极为经典的话,“既然不能流芳百世,不如就遗臭万年!”父亲篡权某位的野心直接影响了桓玄,也因为其父桓温在世时就有想要反叛之意,所以朝廷一直对他深怀戒心而不敢任用,直到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