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一生的位份变化

慈禧太后一生的位份变化

一提到慈禧太后,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便是中国的罪人,因为她使中国沦落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代女皇武则天在死后留下了一块无字碑,功过后人评。而我在读完慈禧的一生后,却觉得这个实质掌握中国政权长达47年之久的无冕女皇实在不简单。 慈禧一生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期间,她两次决定皇室,两次发动政变,三次垂帘听政,可以说在权利的掌握上是极为成功的。他将王公大臣,甚至皇帝都玩弄于股掌之中。但她作为当时中国的最高统治者,却是一个失败者。在她47年的统治中,在中国历史走向最危难的时期,她没有将中国这艘古老的航船带出外强侵略的激流险滩,而且正是由于她的不谙世事,使得中国社会一步一步地陷入了更为危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所以我们也有理由去痛恨她。从一个女人的角度去看她,她是幸运的同时又是不幸的。她十七岁入宫,在众多嫔妃中,只有她所生的儿子存活了下来,正是因为她的儿子,使得她在后宫当中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母以子贵,由此她成为了大清王朝的主宰。也由于她手中的权利,她尽享了人生中数不尽的荣华富贵。可她又是不幸的,她二十七岁就没有了丈夫,直到七十四岁,且不说她在朝堂之上那一脸的威严,一脸的铁面,在后宫当中,她又是怎样熬过那一个一个漫长的岁月。慈禧中年丧子,同治帝十八岁就死于天花,而且死得非常急促,所以这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是一生中的一个非常大的冲击,她无法将自己做妻子温柔的一面与身为人母侍犊的一面充分展示出来。纵观慈禧的一生,人们有理由在自己的形象里去描摹这个女人。 慈禧十七岁以兰贵人的身份选秀入宫,她的父亲因为做过比贴士,所以她懂得满汉两种语言,这在后宫之中可谓是独一无二的,再加上慈禧善于揣摩咸丰帝的心思,所以一入宫便受到了宠爱。慈禧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她有痛经的病症,但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和勾心斗角的后宫中,直接找太医无疑是引人注意的。而慈禧则是在咸丰帝高兴时,提出自己腹胃不适,而咸丰帝也很爽快的为她宣召太医。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她为咸丰帝生下了皇子,这也是咸丰帝唯一存活下来的皇子——同治帝载淳。慈禧还是一个处事不惊的人,当八国联军即将侵入北京时,咸丰帝与嫔妃们在圆明园中享乐,而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使咸丰帝大为震惊,随即与妃嫔们抱头痛哭。但唯有慈禧不哭,她提醒咸丰帝哭是没有用的,当务之急是要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为咸丰帝推荐了他的弟弟——恭亲王奕??。后来咸丰帝逃亡热河(承德避暑山庄)避难时,身体每况愈下,在即将离世之际,为同治帝载淳钦点了以肃顺为首的赞襄八大臣尽心辅政,由于慈禧当时越来越表现出能独当一面的能力,肃顺就借杀母留子的典故希望咸丰帝杀掉慈禧欲掌握政权,这时的慈禧装作不知,以退为进,并向肃顺示弱及经常带着载淳探望咸丰帝并哭成一团,最终使咸丰帝不忍杀她。 慈禧的一生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那 “视权如命”应该毫不为过。她与奕??叔嫂联手发动辛酉政变,铲除了八大臣,重新夺回皇权。政变成功之后,她又封恭亲王奕??为议政王。但虽说是议政王,但决定权永远是在慈禧手中的。当奕??越来越表现出他出色的才干和外交能力,朝野上下无不对奕??大加赞赏之时,慈禧又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打压奕??。清末的历史可以说是屈辱的历史,作为大清王朝实质的最高统治者的慈禧来说又何尝不想兴国呢?但在权利与国家之间,她却毫不犹豫地将天平倾向了个人的权利。洋务运动时,当她得知被自己送出去留学的孩子正在自由的国度中慢慢被洋化时,她立刻终止了这些孩子的留学,因为她怕自己的政权会被将来留学归来的孩子所推翻,这在中国留学史上是非常可惜的。同治帝死后,她选择了醇亲王奕譞之子,不满四岁的小载湉入宫当皇帝。这也为她的二次垂帘提供了机会。而小载湉一入宫,也注定了他将失去平常孩子快乐的童年。慈禧为小载湉帝制定了“断亲情,立威严,传孝道”的极为严格的教育方针。光绪帝的童年应该是极为悲惨的,他甚至偷吃过太监的食物。而他对于慈禧,始终就是她手中的一颗棋子而已。连光绪大婚,都是慈禧为他一手主宰的。她为光绪帝选择了用相貌平平来形容都有点过分的22岁的自己的亲侄女叶赫那拉氏为皇后。在清朝的选秀制度中,规定参加选秀的年龄为13到17岁,而在她在亲侄女超龄这一问题上慈禧是完全知道的,但是她希望的是皇权能永远有着叶赫那拉家族的血统和试图达到监视光绪帝的目的。这是一场政治婚姻,毫无爱情可言。之后,就连光绪帝唯一宠爱的珍妃也一再的受到慈禧的辱骂和褫衣廷杖,这在后宫当中是极为少见的。最后慈禧还命令自己的亲信太监崔玉贵将她推入井中处死。面对如此腐败的朝政和列强的侵略,光绪说出了不愿当亡国之君的话,他希望通过维新变法来自强,对此慈禧是支持的,但是变法一旦涉及到她的权利,她立刻就让这刚实行了103天的变法夭折,并发动“戊戌政变”,将光绪帝囚禁在了中南海,并开始了第三次垂帘听政。虽然光绪帝早已亲政,但他始终是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实质的大权仍然掌握在慈禧的手中。就这样光绪三十四年,载湉在悲苦与孤独中,走完了他三十八年的人生旅程,也许这对于他也是一种解脱。然而,就在此二十多个小时之后,统治中国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慈禧由于积劳成疾也离开了人世。这是否是上天与他们母子之间开的玩笑呢? 慈禧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光绪死的那天,她还在处理光绪的后事,并立醇亲王载沣之子,不到三岁的溥仪为皇帝,为的就是垂帘听政。她对自己的高寿非常自信,以至于在死前还敢于如此安排皇帝继承人。 慈禧更是一个极度奢华的人。从她的四十大寿起生日就逢时不顺。而在六十大寿时,日本人看准了那年是慈禧的大寿,清政府一定会有所让步,所以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而中国也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赔款之巨应该说是史无前例的。在此强敌面前,慈禧仍不愿放弃为自己举行庆典,在大臣们一再上书要求取消庆典时,她才勉强做出了让步,但也只是缩小了规模而已,还是从国家吃紧的财政中拨出了300万两,其中这100万两是边防的军费,200万两是修建铁路的钱,除此之外又命令王公大臣,封疆大吏拿出了298万两。这还不算为慈禧送礼的奇珍异宝。这场六旬庆典足足举行了十五天。除此之外,她为自己所修颐和园,其中挪用的海军军费就多达430万左右,而购买北洋海军的7艘主力舰也只有700万,这相当于一半以上的北洋海军军舰的资金。有学者统计,在北洋海军最初组建时,实力远远大于日本海军,而在甲午战争前六年间,由于经费紧张,北洋海军没再添置一艘新舰,没更新一门火炮,连正常的维修都难以进行。相反,日本平均每年添置2艘新舰,日本天皇甚至节省宫中费用用来造船买船。甲午战争时,日本海军的舰速及火炮已远远超过中国。中日两国的统治者在面对战争和强国的重大抉择上孰是孰非显而易见。随后所引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清朝的惨败,虽不能说所有的原因都在于挪用了海军军费修颐和园上,但这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慈禧甚至连自己已修葺完毕的陵墓都全部拆除重建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地位和权利。她的陵墓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其用料之考究,做工之精细,花费之巨大在历代帝王中是绝无仅有的。此外她的陵墓中,所有的龙都是龙头朝下,龙尾朝上;凤在上,龙在下;一凤压两龙的雕刻,也体现了她手中至高无上的权利和清末皇帝的无能。更有无数的珍宝陪葬,其中最为名贵的就是她嘴里所含的的夜明珠和一对翡翠白菜。如此的奢侈也为日后的东陵大盗案,她与乾隆皇帝的陵寝被盗埋下了伏笔。被洗劫一空的慈禧陵寝几乎被毁于一旦,不但立柱被砍,天花板被掀,宝物被盗,连慈禧的尸体也无法幸免,被扔了出来,面朝地,而且被扒光了上衣,鞋也被脱去,只有一只脚穿着袜子。情形之惨,惨不忍睹。生前不可一世的慈禧太后,在死后竟受到如此待遇,这又会不会是上天对她的一种惩罚呢? 当你读完了一个人的一生,心情必定是很沉重的,在钦佩慈禧在男人的世界中如此善于玩弄权术,和处事不惊的人生态度时,也对当时的百姓感到无比的同情。这么一个受人敬仰的圣母皇太后不仅没有带领人民抵抗外国的入侵,反而大大的增加了人民的生活负担,使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对于慈禧太后的一生,后人褒贬不一,但历史终究是历史,历史也无法重演,我们所能做的,就只有站在当时人们的立场上去看待历史,却无法改变历史的结局。这一段使中国蒙羞的屈辱历史也见证了“落后便要挨打”的客观事实。正是由于那段历史,使中国走完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进入了共和国时期,也正是由于那段历史,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无数中国人清醒过来,认识到了自己国家与西方的差距。我至今不敢想象,如果没有那段历史,我们是不是还生活在封建社会的统治之下。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大凡有识之士与杰出的政治家都懂得这个道理。我不曾想过与伟人相提并论,但从慈禧身上反映出的不仅是她那短暂的一生,更能反映出的是清朝从衰弱与走向灭亡的过程。这不仅仅是给统治者看的,作为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能从中有所收获,如何做人,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也许慈禧所给我们提供的只是一个反面教材。俗话说忆苦思甜,回想当时人民的食不果腹,与我们如今的衣食无忧,这来之不易的生活是否更该去珍惜呢?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战火洗礼的中华大地上,我们如今的和平年代是否更可贵呢?这都是我们从中所应该去思考的。 慈禧只是那历史长河中逝去的一颗流星,而我们现在也正在书写自己的历史,虽不求光辉灿烂,但只求问心无愧。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8-06
咸丰元年赐号 懿贵人
四年十一月册封 懿嫔
六年晋封 懿妃
七年再晋 懿贵妃
十一年其子载淳继位,尊为圣母皇太后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慈禧太后的政治权力演变历程,究竟是怎样的?
而政变的结果显而易见,六君子被捕杀,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国外、光绪帝遭囚禁,慈禧甚至有了废除光绪帝位的想法,只是这种想法遭到了外部势力的干预而未达成。 但无论如何,这标志着慈禧已然凌驾于皇权之上,傲立于大清权力之巅。 结语: 慈禧作为一介女流,从宫女到贵妃,由贵妃到太后,再以太后身份掌控大清。慈禧的政治权...

简单介绍慈禧太后的一生
慈禧太后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时期概括,它们分别是咸丰时期、同治时期、光绪时期还有晚年训政时期。1、咸丰时期 咸丰二年二月十一日(1852年2月,十七岁),叶赫那拉氏被选秀入宫,赐号兰贵人。咸丰四年二月二日(1854年,十九岁),晋封懿嫔。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生下咸丰帝唯一的皇子载淳(即同治...

慈禧的一生
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1836-1908),乳名兰儿,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台惠征女。1851年以秀女被选入宫,号懿贵人,因得咸丰皇帝宠幸,1854年进封懿嫔。1856年生子载淳。次年进位为“储秀宫懿贵妃”。1861年8月,咸丰帝病死热河,遗诏立载淳为皇太子,继承皇位。并任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等...

请问慈 禧太后经过了那几个皇帝啊?
咸丰皇帝的妃子,同治皇帝的生母,以皇太后身分或垂帘听政或临朝称制,为自1861年至1908年的48年间大清帝国的实际统治者。在咸丰二年,18岁的她入宫成为兰贵人;20岁,晋懿嫔;21岁生了咸丰唯一的儿子,即后来的同治皇帝。同治死于天花后,慈禧侄子光绪帝继位。慈禧太后和光绪同时生了重病。在光绪皇帝...

慈禧太后一生的位份变化
一提到慈禧太后,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便是中国的罪人,因为她使中国沦落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代女皇武则天在死后留下了一块无字碑,功过后人评。而我在读完慈禧的一生后,却觉得这个实质掌握中国政权长达47年之久的无冕女皇实在不简单。 慈禧一生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期间,她两次决定皇室,两次发动政变...

慈禧太后一共经历过哪些个皇帝,包括她儿子.
慈禧太后一生经历了四位皇帝: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咸丰皇帝——风流皇帝 咸丰皇帝奕,生于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1831年7月17日),属兔。20岁即位,在位11年。年号咸丰,意思是:四海丰盈,天下富足。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去世,终年31岁。咸丰皇帝一生命苦,祸事连绵:十岁丧...

著名的慈禧太后这一生是如何权衡四大阶级的?
权利运行逻辑,就是各阶级,交替上场彼此变化过程。按这个逻辑出发,回看慈禧政治生涯,就能看出她有多优秀。 第一:夺权之路 慈禧上位源自咸丰死后的辛酉政变。 咸丰帝虽体弱多病不堪名主,可在生命最后时刻做的安排并无太大过失。 八个辅政大臣,构成合理,五个满族亲贵,三个汉族大员,满汉皆有,即照顾了当时特权阶级满...

简单介绍慈禧太后的一生
有人说她出生在安徽,也有人说她出生在呼和浩特;有人说慈禧出生在山西的长治市,有人说慈禧就是出生在北京。 咸丰二年(1852年5月)(18岁),选秀入宫,赐号懿贵人(但经常被称作为兰贵人)。 咸丰四年(1854年)(20岁),晋懿嫔。(清制后宫地位共分八级,依序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

关于慈禧太后
公元一八五二年被咸丰皇帝选入宫,封兰贵人,一八五七年封为贵妃。穆宗立,尊为圣母皇太后,尊号为慈禧。于穆宗、德宗两朝先后垂帘听政计四十七年。历经大事,能识人,有果断,晚年耽逸乐,宠佞幸,纲政遂紊。戊戍政变、庚子拳乱,后为祸首。卒谥孝钦。因与慈安太后所住的宫院分东西二宫,故世称...

慈禧太后经历过哪几个皇帝?
慈禧二十六岁,年轻轻地守了寡,但也母凭子贵,成为大清朝圣母皇太后,与慈安太后分执大清权杖。就此,算是老佛爷真正步入政治圈,成为大清朝有目共睹的真正赢家。母亲太能干,儿子便窝囊,慈禧想要把持朝政,最终便只能眼睁睁看着儿子痛苦死去。慈禧控制皇帝的另一装备就是:女人。皇帝身边要留什么样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