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望湖楼醉书的诗意越简单越好。

如题所述

描绘了西湖的美丽雨景。

作者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

全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

黑云翻滚如同打翻的墨砚与远山纠缠。一会儿我的小船突然多了一些珍珠乱串,那是暴虐的雨点。

一阵狂风平地而来,将暴雨都吹散。当我逃到望湖楼上,喝酒聊天,看到的却是天蓝蓝,水蓝蓝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作者在杭州任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这首七言绝句。

此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乌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

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

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2
诗意: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9-20
和大家分享一座楼,准确来说应该是一个湖,念一句诗相信每个人都会认出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没错,就是杭州西湖。许多诗人都在那里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比如:“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又或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如果要说到西湖,有一个人和他脱不开关系:苏轼。他为西湖写了数十首诗,而且还为西湖修了一座桥,被人取名为“苏堤”。而今天要分享的这首诗也正是他在西湖旁的望湖楼上写下了一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他的这一个系列写了5首诗,都是在望湖楼上写的,可见他对西湖的喜爱程度之深。这一个系列的诗竟然被称为“醉书”,当然是苏轼喝醉酒朦朦胧胧的时候写的。诗词的大意为: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这一首诗,看起来表面上是在写景,描写着西湖的美丽景色,并且很多人会觉得苏轼是全程坐在楼上写的。其实他前两句,毕竟是“乱入船”,所以也是在床上写的,突然看见下雨了,就到望湖楼去躲一躲,没想到这一躲就看见了,“水如天”这般美丽的景色。黑云和白云结合在一起,原本是两样毫无生命力的景物,却因为这“乱入船”、“未遮山”画面好像突然动了起来,在我们眼前浮现,动静结合的方法是整篇文章,变得更加饱满,也更加活灵活现。

后两句“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已经上到望湖楼躲雨,望着下面突然刮了一阵大风,把雨和云全部吹走了,只剩下一片蓝蓝的天空和平静的湖水。

我们都知道啊,苏轼这个人,不是在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他到了杭州当然也是被贬去的。他一生没有做过坏事,心态也10分的乐观豁达,只有在喝醉酒的时候,偶尔也会抒发一下自己不平的心理。而有一种说法是,这一首诗,正是在苏轼喝醉酒之后,心里涌上一股淡淡的哀伤,也在这首诗里抒发出了自己,想要重回官场的念头。真希望哪一天,一阵风卷地而来,把不明事理的小人和糊涂的贪官,一同推下官场,不再有人陷害我了。

其实苏轼这个人和李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两个人都想为国家效力都想当官,但是却都没有当官的命。李白是因为太过狂放不羁不够理智,而苏轼这是因为那个时代,小人太多,陷害他的人也太多。但两个人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十分的豁达,享受自己当下的生活。是金子总会发光,他们的这一种理智和乐观,也会在一首首经典名诗里永远流传下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0-27
诗意: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第4个回答  2020-07-02
乌云就像翻倒的浓墨一样,还没能遮住远处的青山。倾刻间瓢泼大雨,像珍珠一样胡乱地跳入我的小船。愤怒的狂风从地面卷起,有迅速把翻转的浓云赶跑。风雨过后,望湖楼下的西湖水面有像天空一样湛蓝。

6月27日望湖楼醉书的诗意越简单越好。
8. 诗句“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描绘了天气变化之快,从雨到晴的瞬间转变,给人以清新愉悦之感。

6月27日望湖楼醉书的诗意越简单越好。
描绘了西湖的美丽雨景。作者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全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译文:黑云翻滚如同打翻的墨砚与远山纠缠。一会儿我的小船突然多了一些珍珠乱串,那是暴虐的雨点。一阵狂风平地而来,将暴雨都吹散。当我逃到望湖楼上,喝酒聊天,看到的...

6月27日,望湖楼醉书。几个词语写的雨下的大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白雨”、“跳珠”两个词语写出了雨下得大。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

《望洞庭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两首古诗都是写湖的...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

关于美丽风景的外国诗句和作者(描写景色美的诗句,有作者的)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 1.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 遮:遮盖,掩盖。 3.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4.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解说]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

用白描的方法写作文
如宋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作者善于抓住夏日急雨的特点,以朴素的语言进行白描,一句一景,形象地再现了西湖夏季风云骤变的奇景。 3. 用白描的手法写一篇200字右的作文 1.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

谁能告诉我10个简单的古诗
50.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51.《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52.《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

溪上遇雨二首意思
就情景的近似而论,它更易使人联想到苏东坡《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一首:“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比较一下倒能见出此诗结构上的一个特点。苏诗虽一样写出夏雨的快速、有力、多变,可谓尽态极妍,但它是仅就一处(“望湖楼”外)落墨...

求小学3-6年级水平,不太简单又容易背的古诗,越多越好,谢谢!最好发我邮...
5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51、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朦雨欲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2、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

关于鸭子的出名诗句(描写鸭子在春天的古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钱塘江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雷峰夕照 [元] 尹廷高 烟光山色...

相似回答